三国

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作者:吉川英治  页数:337  字数:450000  译者:田建国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三国》是吉川英治最耀眼的巅峰杰作,也是日本历史小说中空前的典范大作。
  作者用颇具个性的现代手法对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进行了全新演绎,简化了战争场面,巧妙地加入原著中所没有的精彩对白,着墨重点在刘、关、张、曹操等经典人物的颠覆重塑和故事情节的丰富变幻,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极大成功地脱胎换骨,将乱世群雄以天地为舞台而上演的一出逐鹿天下的人间大戏气势磅礴地书写出来。书中扑面而来的旷放雄卓之豪气、凄婉哀切之情愫、夸张幽约之谐趣,令人感慨不绝;其中的运筹与博弈、权术与诡道、用兵与驭人,则令人掩卷深思。
  《三国》连载历时四年,震动了整个日本,随后由讲谈社出版单行本,畅销日本七十余年。吉川的《三国》也是日本三国文化的奠基之作,日本三国题材的漫画、动画片、电子游戏等,大都源自此书。
  在日本,受吉川《三国》影响的政治家、企业家、历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宗教人士不胜枚举。他们把《三国》奉为商战宝典、政略大全和励志奇书,从《三国》中学习处世方、成功法、组织学、领导术、战略论等。宗教思想家池田大作在《三国》的激励下,探索出自己的人生道路。只有小学文化、被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生前曾多次表示:“三国人物的智慧,是我的最好的老师。”

作者简介

  吉川英治:日本大众文学泰斗,历史小说大师。生于日本神奈川县,幼年因家道中落失学,做过印刷工、修船工、画匠、记者等,仍自学不怠。三十四岁发表《鸣门秘帖》,一举成名。之后笔耕四十余年不辍。在日本,他的地位远高于《德川家康》的作者山冈庄八。曾荣获日本“国民作家”的头衔,晚年荣获日本文化勋章。去世时,有知名人士称“似乎东京都褪色了”。
  吉川英治的历史小说兼具古典与现代的风味,其文清新隽永,如行云流水般流畅,又如陈年好酒般历时愈久而愈见醇香。自20世纪30年代起,吉川英治先后创作了《宫本武藏》、《丰臣秀吉:新书太阁记》、《三国》、《新平家物语》、《私本太平记》等多部巨著,直到今天仍畅销民间且脍炙人口,有“百万人的文学”之美誉。其所论述的英雄人物、传奇逸事、生命造化等,皆成为家喻户晓、口耳相传的“世说新语”。吉川英治生前身后,其全集一再出版,历久不衰。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 吉川英治长子 吉川英明
推荐序:历史中的智慧 日本经营之神 松下幸之助
再版自序 吉川英治
一 黄巾贼
二 童谣兴
三 白芙蓉
四 小卒张飞
五 桑下人家
六 桥畔风谈
七 童学草舍
八 三花一瓶
九 桃园结义
十 南征北讨
十一 卢植遭囚
十二 秋风阵
十三 十常侍
十四 鞭笞督邮
十五 岳南佳人
十六 故园探母
十七 大乱之兆
十八 舞刀飞首
十九 流萤彷徨
二十 吕布
二十一 赤兔马
二十二 春园走兽
二十三 “白面郎”曹操
二十四 伪忠狼心
二十五 南风竟吹
二十六 江东之虎
二十七 关羽一杯酒
二十八 大战虎牢关
二十九 洛阳落日赋
三十 生死一河
三十一 传国玉玺
三十二 白马将军
三十三 溯江
三十四 岩石
三十五 牡丹亭
三十六 倾国
三十七 痴蝶镜
三十八 绝缨会
三十九 天飙
四十 人灯
四十一 大权轮转
四十二 秋雨时节
四十三 死里逃生
四十四 牛与“蝗虫”
四十五 愚兄与贤弟
四十六 以毒攻毒
汉末十三州与黄巾起义示意图
吉川英治作品

章节摘录

  一 黄巾贼  后汉末年。  距今约一千七百八十年前。  有一位行者。  除腰佩一剑外褴褛至极,但却眉秀唇红,双眸尤慧,两颊饱满,面隐微笑,毫无卑贱之相。  此人年方二十四五,紧盘双腿,独坐草丛之中。  河水悠悠流逝,微风轻柔拂鬓。  此时正当凉秋八月。  这里是黄河的岸边,低矮的黄土层断崖。  “喂--”有人在河上呼喊。  “那边儿的年轻人,看什么呢?在那儿等啥呀?又不是停靠渡船的地方!”渔夫在小渔舟上道。  青年露出酒窝,点点头道:“谢谢啦!”  渔舟向下游漂流而去。青年仍在原地,纹丝不动。他盘膝而坐,出神凝视的目光不曾动摇。  “哎,哎,出门儿的人!”  这次是有人从背后路过招呼他。大概是近处村里的农民,一人手抓鸡腿拎着鸡,一人肩扛农具。  “打早儿就在那儿等啥的吧。近来可有叫黄巾贼的歹人乱窜哪。你会被官府怀疑的。”  青年回过脸道:“知道了,谢谢!”他老实巴交地还礼,但却没有起身的意思。  青年眺望着千万年来流淌不息的黄河水,总也看不够。  “为什么河水这般黄?”  仔细看着河边的水,原来不是水黄,而是像被砥石研碎了一样的黄沙微粒混在水里,满河翻腾,才显浑黄。  “啊,这土也是……”  青年用手掬起一把大地的泥土,目光定定地投向遥远的西北天际。  造就中国大地的,让黄河水变黄的,都是这细微的沙粒。这沙,是从中亚沙漠刮过来的。人类历史尚未开始的几万年前,这沙就被不断地刮来,堆积成大地,造就了这广袤的黄土地和黄河。  “我的祖先也是沿河而下……”  如今在自己身体里流动的血液是从哪里来的?他想象着遥远的根。开拓了中国的汉民族,也是越过刮来那些沙的亚细亚崇山峻岭来到这里的。他们在黄河流域逐渐繁衍,赶走了尚未开化的苗人,开垦农业,振兴产业,在这里种下了几千年的文化。  “列祖列宗在上,看着我吧!不!鞭策我吧!我刘备一定要振兴汉族人民,捍卫汉族的血脉与和平!”  青年刘备仰天长拜,仿佛对天起誓。  这时,有人伫立在他背后,劈头喝道:“形迹可疑的家伙!可是黄巾贼一伙儿?!”  什么人?刘备一惊,回头望去。  呵斥他的人说了句“你从哪儿来?!”就不由分说一把揪住他的后颈。  “……”  刘备定睛一看,大概是官差,胸前戴着县衙的吏章。近来社会动荡,就连地方小吏平时也都武装起来。两名官差一个拿着铁弓,一个绰着半月枪。  “涿县的。”  青年刘备刚回答,那人就接着问道:“涿县哪里?”  “啊,我是涿县楼桑村生人,现在还跟家母一起住在楼桑村。”  “干什么的?”  “编席子打帘子卖。”  “哦,原来是小贩哪。”  “是的。”  “可你……”  官差像躲脏东西一样突然放开刘备后颈,紧盯着他腰间的那口剑。  “这把剑还有黄金佩环和琅玕珠子装饰呢!卖席子的怎么配有这样的宝剑?!在哪儿偷的?”  “这是家父的遗物,不是偷的。”  回答得诚实,却大义凛然。官差一触到刘备的目光,马上把眼睛挪开,道:“可是,你在这里一坐就是半天,到底在看什么?没法儿不让人怀疑。碰巧昨天晚上又有一群黄巾贼袭击附近的村子,抢了东西逃走。你看上去挺老实,不像歹人,可我们不能不怀疑啊。”  “您说得也是……其实我是在等洛阳船,听说今天下来。”  “噢,莫非有什么亲戚搭船过来?”  “不,我是想买点茶叶才等的。”  “茶叶?!”  官差瞪大眼睛。  官差还不知道茶的滋味。因为茶是给濒死的病人喝的,或是给相当尊贵的贵人喝的。人们觉得茶叶是那么的昂贵和贵重。  “给谁喝啊?家里有重病人?”  “没有病人。家母一辈子就喜欢喝茶。但家里穷,难得买给她。这不,做了一两年的买卖攒了点碎钱,想给她买点儿,算是这次出门儿的礼物。”  “嗯嗯,让人佩服啊!我也有儿子,可他哪里会让爹娘喝上茶呀!就看他那样儿……”  两位官差对视一眼,像是打消了对刘备的怀疑,一边聊着什么,一边走开。  太阳西斜。  傍晚的天空变成暗红色,刘备面对红色的黄河沉思。  “啊,看见船上的旗子啦!肯定是洛阳船。”不大会儿,刘备自言自语道。刘备这才从草丛里站起身来,手搭凉棚,眺望上游。  船缓缓地沿河而下,映着落日,黑黢黢的船影徐徐地向眼前靠近。洛阳船跟一般的客船和货船不同,一眼就认得出来。无数通红的龙舌旗在桅杆上翻卷,船楼涂得五彩缤纷。  “喂--”刘备挥手喊道。  可是船没有理睬他,慢慢扳舵,刷刷落帆,在河面上随波逐流,漂到很远的地方靠岸。  这里有个百来户人家的临河村。  今天等洛阳船的不止刘备一人。岸上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牵着马的掮客、在鸡车上装着当地纺线和棉花的农民、把兽肉和水果盛在篮子里等待买主的小贩……接洛阳船,小村子快要变成市场了。  黄河上游,洛阳都城,现在有后汉第十二代帝王灵帝的宫殿,奇珍异物、文化精粹几乎都产自那里,行销全国。  洛阳船每几个月就会满载琳琅满目的产品沿黄河来此地一趟,而且在沿岸的小城、村庄、部落等有市场的地方停靠交易。  洛阳船也在临河村停靠。  极其嘈杂忙碌的交易开始了,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  刘备混在人声鼎沸的人群中徘徊。他担心自己要买的茶叶落入掮客之手。因为一旦落到商人手中,价码儿就会抬得极高。自己囊中羞涩,无论如何是买不起的。  眨眼工夫交易结束。掮客、农民、小贩们也都三三两两地消失在昏暗之中。  刘备看到船上一个商人模样的人,急忙凑到跟前。  “有茶叶卖给我吗?我想要茶叶。”  “哦,你说茶叶?!”  洛阳商人大气地朝他转过身来。  “真不巧,我们没有带便宜茶叶。船上只有按片论价的佳品。”  “可以可以,我不要很多。”  “你喝过茶吗?地方上的人拿树叶煮着喝,那可不是茶叶啊。”  “对的。就请你卖给我真正的茶叶。”  刘备的声音充满了急切。  他也十分清楚茶叶有多么贵重,多么昂贵,而且这东西在地方上还不曾有过。  听说,茶叶的种子是从遥远的热带来的,为数极少,到了周代才成为宫廷里的秘用饮品。到了汉代历朝,也只在后宫茶园里采摘,产量极少;在民间,只有显贵们的领地里有少量栽培,极为稀有。  还有一个说法。相传神农日尝百草,把食物传授给人间,但他却经常尝到毒草。自从得到茶叶以后,只要一嚼茶叶便可立刻解毒,所以他嬖爱茶叶。  总之,刘备很明白以自己的身份求购茶叶是多么的荒唐。  但是,看着刘备充满急切的表情和认真解释为什么要买茶叶的态度,洛阳商人看上去也有点动心,问道:“既然如此,可以卖给你一点儿。不过,失敬了,你带钱了吗?”  “带着哪。”  刘备从怀里取出皮囊,把银子和碎金抓在一起,毫不吝惜地全部放到商人手上。  “哦哦……”商人一边估摸着手上的分量一边说,“还真有啊!不过差不多全是银子啊。这点儿钱可买不到多少好茶叶啊。”  “多少都行!”  “你就那么想要茶叶吗?”  “我想看到家母的笑脸。”  “你做啥买卖?”  “编席子打帘子。”  “这么说,你攒这点钱不容易咯。”  “攒了两年,自己节衣缩食的……”  “听起来没法拒绝你啊。不过,就换这点钱我可不划算哪。你还有别的什么东西吗?”  “我再添上这个。”  刘备把挂在剑穗上的琅玕珠子解下来递过去。洛阳商人看了一眼,露出琅玕没什么稀罕的神情,嘴上却说:“好吧。看在你一片孝心的分上,茶叶成交。”  片刻,他从船舱里拿出一个小锡罐儿递给刘备。  黄河昏暗下来。西南方星星闪烁,就像妖猫的眼睛一样。仔细看那星星的光芒,朦胧地罩着彩虹色的光晕。  这是世间将要大乱的凶兆。  这是近来社会上人们害怕看到的星宿。  “谢谢你啦!”  青年刘备双手捧着小锡罐儿,朝着马上就要离岸远去的船影拜了拜。母亲喜悦的面庞闪现在他的眼帘。  可是,从这里到故乡涿县楼桑村还有一百多里地,路上得住几宿。  “今晚就歇下吧。”他思忖着。  向对面临河村望去,闪亮着两三点灯火。他去村里小客栈投宿。  半夜时分。  客栈主人慌慌张张地跑来把他叫醒。睁眼一看,门外火红一片。在闷烫蒸笼般的热浪中,有东西在燃烧,噼啪作响。  “啊!失火啦?”  “小伙子,是黄巾贼来啦!那些跟洛阳船做交易的掮客今晚都住在村里,歹人就瞄上了……”  “哦……贼呀?”  “小伙子,你也和他们做过交易吧。那伙人最先瞄上的就是今天留宿的掮客,接下来就该轮到咱啦。快从后门跑吧。”  刘备迅速佩带好剑。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吉川英治先生将这部中国小说加以现代日本小说化,正是借着他富有文采的文章,使读者对这部作品的兴趣至今未衰。  ——金庸  吉川英治心中的人间主义、理想主义,是使其作品广为流传、充满魅力的主要原因。  ——川端康成(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吉川英治先生的《三国》,是我在了解人心、人情世故方面非常好的参考。愿它广为当今年轻人所阅读。  ——松下幸之助(日本经营之神)  数千万的读者在吉川英治的作品中获得了安慰、鼓励和乐趣。  ——小泉信三(日本明仁天皇之师、著名经济学家)  我被吉川英治文学的博大和华丽所震惊。  ——渡边淳一(日本著名作家)  像吉川英治先生这样的大才,大概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吧。  ——司马辽太郎(日本著名作家)  在吉川英治先生的作品中,我会反复读很多遍,反复地、反复地,都读腻了地读,以致很多段落完全能背诵出来,但在每次读的时候还会涌出新的兴趣来,这就是《三国》。  ——奥野信太郎(中国文学专家)  《三国》一书是吉川英治先生最得意、创作活动最旺盛的全盛时期的代表作。  ——萱原宏一(著名出版人)  对我来说,《三国》是我很值得留恋的、充满了深刻记忆的一部书。我二十几岁时曾经贪婪地反复阅读过,当时我在日记中写道:“《三国》第三次读毕。”  ——池田大作(日本著名思想家)  《三国》是吉川先生用诗情创作出来的治乱兴亡的叙事诗。  ——尾崎秀树(日本著名文艺评论家)

编辑推荐

同系列书请见:三国(第2部):龙争虎斗三国(第3部):孔明出山三国(第4部):刘备入川三国(第5部):出师北伐☆ 日本文学巨擘吉川英治全新演绎三国  畅销70余年!☆ 总销量超过2000万册  中文版全球首次正式授权☆ 最好看的现代小说版《三国演义》 现代手法演绎古典名著  全新视角重塑三国英雄☆ 经典的史书、商书、权书三合一杰作☆ 金庸 川端康成 松下幸之助 司马辽太郎 敬意推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三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6条)

 
 

  •   如果你了解吉川英治,就知道这本《三国》注定了既没有遵循传统文学的形式,也不同于以往我们熟识历史小说,更多地是在运用作者的灵气与想象,提供给读者与众不同的细腻和亲切的阅读感受,与极为难得的认真而极富诗意的文字。
      
      开篇温情的故事款款而上。刘备奉母至孝,可以将编草鞋草席的一两年的买卖攒的碎钱,甚至卖了传家宝剑,买那么一小罐的母亲所喜好的茶叶而已,他的母亲,虽出身贫贱,但保持一份贵族的气质。为了不想儿子彻底沦为楼桑村的百姓,湮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她教育刘备抵御诱惑,不以享乐为人生目的。珍惜荣誉,担当国家的责任。刘备就是在这种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心中被灌输一个信念,努力使自己的活得丰盛。
      
      可是这份拔剑而起,匡扶社稷的责任,太大。你和父母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和世界的关系。他活着始终有一种无奈感,只有离家,才有脱缰野马的自由,可是又无法自立。搞得他不相信自己,又随时害怕失去,最终成为安全感的奴隶。所以他以后的故事就是小媳妇儿的苦情戏,而哭,示弱是释放内心的唯一途径。
      
      张飞是一个流浪的武士,后沦落为一杀野猪的屠夫。关羽,不再是卖枣儿的,作为私塾先生,多了份书卷味儿。而两人都想干一番大事业,奈何师出无名,一直在寻找一个良主,做起事的大旗,于是他们遇见了需要找的人刘备。
      
      突如其来的再相遇,总让人恍惚。刘关张的桃园结义,颇有典型日本味道的家臣与主公。三人掣出带血的长刀,踏上征程。寻求豹变的过程。
      
      刘备三人战功赫赫,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尽管不断地妥协却总是达不到适应现实的要求,这是极大的不幸。这就造成刘备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当他拥有了也会茫然不知。
      
      除非你能消除人类爱国的心,否则世界永远不会太平。崩溃的王朝日渐流失的生命力,义士们在面对前方的岔路会做出如何的选择。故事渐入佳境,越发地引人入胜。心怀天下的男人们也渐渐崭露头角。
      
      “白面郎”曹操出现了,这位不世出的天才,终于登上了舞台。少年时深熟诡道,棒杀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作为实干家,又行刺董卓,简单的几件事,曹操的形象跃然纸上。
      
      行刺失败后,回陈留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诸侯各自心怀鬼胎,野心在杀伐不断中欲望膨胀。相国董卓弃守洛阳实行焦土政策,诸侯们乱了手脚,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什么都没捞着。
      千万不要把理想与前途混为一谈,所谓“前途”是指你想做什么样的事业,所谓“理想”是你想做什么样的人。而他们关注前途远远超过理想。曹操看清了这群人,于是提早下了这条破船,另起风帆。后来不久,诸军之间发生摩擦,相互火拼。孙坚因独吞玉玺而死,公孙瓒贪小利,为袁绍破,袁术袁绍兄弟失和……剩下的诸侯们各自回国,联合军至此解散。
      
      这次讨伐相当于组团旅行观光一回,野心家们在王朝遗迹上留下的只是缥缈的身影。
      
      作者提到曹操在行刺前做了一个梦。谁都不知道这个梦是怎样的,我想,他学会接受人性善恶同体的真实吧。
      
      曹操的荥阳首败,这一天的亡命奔逃深深刻在他的记忆里,那种可怕的阴冷在他的余生中不断地被回想起,我们都知道曹操在这场战役,开始相信所谓的命运,决于一心,他会一直坚持下去。
      
      祖宗的英灵,先烈的战魂,终不能再庇佑皇室的尊严,董卓在长安还是窃国,可是那些文弱书生,平时强颜取悦董相国,私下却是哭哭啼啼跟娘们似的,好似哭才能救国,可是骂骂咧咧没有任何作用。这群老臣也不是省油的灯,这一腔爱国的热血没法用在上阵杀敌,就用在计谋上,很是毒辣。司徒王允的阴毒的反间计,就开始展开了。利用一个小小的貂蝉就搞得董卓与吕布,反目成仇。即使李儒在一旁劝解,可是美人曲意逢迎,早昏了头。董卓养着吕布,始终是养虎为患,殊不知他敢杀义父丁原,就同样会杀你,吕布就是天孤者,身边的人都死得惨。
      
      当反间计成功了,貂蝉却自杀了,作者这种新颖独特想法,解释了《三国演义》里貂蝉下落之谜,她的一首绝命诗以表衷肠,自己为国受辱,质本洁来还洁去。
      
      男人都要在女人身上成长,才会知道一些东西。但是吕布知道她的真实目的,竟然不去杀了王允,真的是有勇无谋。他自信只要握住手中的方天画戟,总有一天能够凌绝天下,无人能及!于是白白把天下转手与李榷,郭汜等四人。吕布是三国唯一的战神,跟宫本武藏一样,血液里流淌着刀剑的男人,以王者之姿足以傲视群雄,胜了多次战争,可是输在自己的自负上,再强的他,不得不辗转四处。
      
      曹操在兖州“唯才是举”。提拔了一大群有才能的社会底层的人,招贤纳士,隐然有霸主的气势,而之后不断讨伐黄巾余党,收复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我相信帝都长安,也将被来自天南的“青色”狂潮席卷。
      
      
      曹操报父仇进兵徐州,吕布乘虚攻占兖州。曹操撤军回救,相战濮阳。而不得,而刘备成为最大的赢家,领徐州牧。后曹操破吕布,收复兖州。吕布逃往徐州投靠刘备。夜色降临,繁华的帝都再次被黑暗笼罩。第一部意味犹尽的收尾了。
      
      我想,接下来,所有的人,所有的事,在汉末的大舞台上,都会一一登场,留下自己最耀眼的光芒。
      
      这样一部节奏明快、读来痛快的小说,值得跟进。
  •   日本著名作家吉川英治改编的这本三国,虽没有改变中国《三国演义》的故事结构和人物构成,但读将起来已然散发出浓郁的日本风情。
    中国的三国注重谋略的演绎、宏大的战争场面渲染,人物外在表现行为的描写,散发出浓浓的大气、豪气,马革裹尸、沙场秋点兵。
    吉川的三国注重人物心理活动变化的描写,其笔下的刘备、曹操、吕布、貂蝉都成为活生生的普通人,有爱恨情仇、七情六欲、勇气与胆怯。如刘备对母亲的孝顺与依恋,刘备母亲的大义不让须眉。
    吉川的三国注重故事细节阐述和战场气氛的渲染。如曹操与吕布的濮阳大战中,士兵恐惧颤抖的心理刻画反映出战争的残酷,令人读来身临其境,不禁冷飕飕起来。曹孟德惨败时的狼狈相和危险境地,被火烧的体无完肤几近丧命,死神和被俘的影子几次擦肩而过。
    一句话吉川的三国有情有肉,有成长。吉川的三国人物可以成为人们效仿的榜样,一步步克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因而松下幸之助将其奉为至爱。中国的三国人物们是高大的英雄,神一般的,受世人所敬仰,其故事为世人所传颂,激起无尽的豪气与勇气,大丈夫一身是胆,凛凛睿气闯出一片天地。吉川的三国人凭借的是个人的努力,中国的三国英雄靠的是朋友之间的惺惺相惜。
    吉川的三国已经日本化,又因其未到过中国,或者说对于中国文化地理不是非常的精通,是从文学的角度来改编或者说是重述三国的,因而书中难免会出现不少常识错误,读起来着实有些别扭。如官职,会出现家臣、武士、等日本式称呼。如,称呼那些反董卓的地方军队为诸侯,任职地为封国、谋士为策士等。又如,是曹操而不是中国三国里袁绍召集的十八路诸侯,说小沛是村庄等。
  •   对于我国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小时候就非常熟悉了,不但听过书,买过连环画,长大后也看过书,总之这是一部非常喜欢的作品。这次看到日本作家吉川英治写的现代小说版《三国》,依然颇有兴趣,主要感觉日本人对我们的文化有相当的研究,他们更善于把别国文化中的精华加以吸收、改造和利用,最好的例子便是他们把三国中的智慧运用于商场,从而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得了成功。故而以日本人的视角来演绎我们的三国故事将是别有一番情趣的!

    尽管三国中的故事早已烂熟,然而这次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依然感到了深深的吸引,除了现代语言的流畅以外,故事基本也是遵循了《三国演义》中的原型,只是作者通过大量的对话、场景和心理描写,把人物和事件的过程讲得更加通俗易懂了,更加细致分析的人物举动的前因后果,当然也加入了一些其它的东西来丰富人物的性格。比如讲青年刘备与芙蓉的一小段恋情,然而当这样的缠绵与心中的大业相冲突的时候,他是如何取舍的。不仅以小说的手法添加了故事的吸引力,也更从一个侧面来反映英雄人物的人格特性。书中除了有一些经典而熟悉的对话外,大部分应该是作者以自己对人物的理解而给加上的,但是也十分符合人物的个性,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更大地发挥了想象力,也更好地阐释了这些故事背后的精彩。

    读三国自然有很多是战争,从东汉末年的黄巾军起义开始,到各地群雄割据,到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这其中的大小战争是无数的,有名有姓的英雄人物先后出场更是令人眼花缭乱,有的只是昙花一现,而有些则是万古长存。在乱世的纷争的世界里,想立足并壮大最后成就霸业需要怎样的勇气、力量和智慧。我想作者肯定是推崇刘备这样的人物的,因为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靠织席卖草鞋为生,可是在纷乱的世界里,是靠如何的人格力量来一步步壮大发展起来的,又是如何历经了重重险阻,最后通向成功之路的,这里面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有众多的现实意义,也许这就是三国在读者心中长盛不衰的缘由。

    本书只是长篇故事中的第一部《桃园结义》,时间跨度大致从黄巾军起义到刘备立足徐州时期,虽然精彩的故事还在后面,可是其中很多的英雄人物已经出场,也让读者对各个人物有了很好的认识,我在不知不觉中就本书看完了,依然回味了三国的故事中,既有预料之中的知名事件,也有让人意外但不瞠目的插曲,说明作者在自由发挥的度上把握得相当出色,同时不知不觉中听他讲了这么多有趣而值得深思的故事。
  •   这部书第一本总体翻译到位,看起来感觉像是台版,呵呵。虽然是耳熟能详的故事,但是看到人物台词总是想起吞食天地的动画片场景,呵呵。通过吉川英治的《三国》可以看出,日本人对“三国”的爱好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经典的动漫造型都可以在吉川英治的《三国》中找到原型,最明显的就是在介绍张飞脸上的那道疤,大概是横山光辉看的太入迷了,人物设计异常贴切本书。书很庞大,不知出版社可否引进到底。故事情节除大方向上与国产版本并无出入,只是其细节上更像是日本RPG的分支路线,大家可以看到一个相对全新三国,或是日版三国更恰当。在这套《三国》中,我们可以读到吉川英治作为日本大师级作家非凡的想象力和对线索情节高超的驾驭技巧。情节更加充实,人物都变得有血有肉,每个登场人物就像游戏人设一般,特长被扩大,人性被放大,个个“近妖”。金庸先生评价:“吉川英治先生将这部中国小说加以现代日本小说化,正是借着他富有文采的文章,使读者对这部作品的兴趣至今未衰。”吉川的三国不像是《三国志》史书性质或是《三国演义》评书性质,更具时代特色和异族眼光,而且每个人也都有一段更具故事性的背景。
  •   "吉川英治创作了众多的历史小说,在日本被誉为伟大的“国民作家”。也是金庸、古龙创作上的老师。在日本,上至达官贵人,像当今天皇的老师小泉信三、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下至贩夫走卒,都非常喜欢吉川的作品。每一个日本人都是读着吉川的作品长大的。
    这本《三国》我很喜欢。期待吉川英治的《私本太平记》《丰臣秀吉》,还有《新平家物语》。"
  •   日本人的《三国》

    刚刚看完《卑鄙的圣人——曹操》,再看这本日本的《三国》都是讲述同一段历史,很多地方都是互相重复的,但是描写却各有不同。但是有一点却都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的语言很接近,都是用生动的口语写出来的,不过这可不是说日本的《三国》模仿了中国作家,因为这套《三国》出版已经有七十年了!

    在日本人们提到《三国志》可不是指的是陈寿的《三国志》,而是这套书,是吉川英治的《三国志》,这套书在日本家喻户晓,几乎就是三国的代名词。其实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在日本翻译出版已三百多年了,不过因为语言的原因,只是在文人学者中流传。而吉川英治的《三国志》让三国故事走进了普通人中间。这套书出版以后让三国的热度在日本一直持续不断,三国的游戏,三国的漫画,三国成为了文化的一笔财富。而无论谁提到三国,在日本都绕不过这套书。

    吉川英治在日本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作家,他的作品一直在不断的翻印。除了这套书,吉川英治还写了《新水浒传》,可惜没写完就去世了,但是这套《新水浒传》影响也很大。他还计划写一套新的《西游记》。看来要是有时间的话,他能把中国的四大名著都写一遍。

    改写名著并不难,不过你要是没有那个功力,你改写的版本很快就会被人遗忘。吉川英治的改写能取得这么大的影响,的确不容易。就是在中国国内,还没有谁对四大名著中的任何一本的改写,有这样的影响。其实不要说影响,连听都没有听过有哪个作者敢动笔去改写。这样成功的例子在大陆几乎没有。只有流沙河的现代语文版《庄子》挺成功,还有台湾的柏杨现代语文版《资治通鉴》很棒。剩下真的就找不到别的什么例子了。其实像近年出版的《明朝那些事》《一寸山河一寸血》《温故戊戌年》这些历史故事书,文笔都不错,但是就没有人敢改写这些四大名著,因为在中国,这些东西是很多人靠着吃饭的家伙,谁要是敢动一动,准保把你批个乱七八糟。大家也都心知肚明,都绕着走,你可以写曹操,也可以写刘备,或者写关羽,但是你别去动《三国》。于是我们就只能看日本人改写的《三国》了。

    这本书是《三国志》系列的第一本,名字叫桃园结义,实际上写到曹操从徐州回来和吕布对阵,互有胜负,然后遇到蝗灾,于是撤兵,吕布走投无路投奔了徐州的刘备。按照这个进度,估计后面最少还会有五六本。不过说实话,中国的《三国演义》虽然里面的故事耳熟能详,但是还真的没有从头到尾读过一遍原著。这回借着日本的《三国》能够好好温习一遍了。
  •   "我在网上看到日本著名经济学家、明仁天皇的老师的小泉信三对吉川英治的评价,所以买了他的《三国》和《宫本武藏》来看:
    吉川英治如此广泛地被读者所喜爱,其秘密在哪里呢?最主要的原因不得不说是,他不管是对读者、还是对作品中的人物,都保持着谦逊和亲切的态度。
    世上有一部分作家,他们有一种倾向,就是将人类在低下的、卑微的、被扭曲的动机下的行为写出来,并以此为乐。并且让读者看了之后认为“深刻”。吉川君对于喜欢的人物则是描写他们的善良、正直、勇敢的一面。哪一种是真正的深刻的洞察人类心理,没有必要在这里立刻做出判断。不过,多少的读者——非常多的日本人——在吉川的作品中会得到安慰、鼓励和乐趣。他们和作品中的人物一起热爱着作者,并为他的病痛及谢世感到哀伤,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   "千百年来,三国故事以“尊刘贬曹”为主旋律,曹操是奸雄的形象,早已潜入中国人的内心深处。但在日本人那里,似乎没有“奸雄”这个概念。日本人不会去计较一个外国——中国人里谁血统上是正统的。
    吉川非常喜欢曹操,他认为曹操是英雄:“人们对三国故事的真正兴趣,却无论如何都必须待曹操出场后才能真正开始……曹操起着一种引领全局的主角作用。”
    在吉川的《三国》中,曹操不是被嵌到政治道德的大框架中成为篡夺汉朝天下的奸贼,而是一个站在群雄争霸历史舞台上的豪杰人物,也就是说,他不是政治道义的符号,而是一个性格奔放的个人。他所做的一切,只代表他自己,不代表一种政治或道德模板。
    为了强化这种非道德模板的真人形象,吉川英治在作品中还特意描写了凡人曹操日常家居的私人方面。
    在吉川英治的《三国》中,作者借鉴罗贯中对诸葛亮出山的描写,借情景描写大肆烘托,借他人之口大加渲染,为曹操的正式出场作了充分的铺垫。
    为了表现曹操的不同凡响,吉川把曹操的出场点选在张天烈焰中:“这时,远处一彪人马,踏着熊熊燃烧的草地飞奔而来。一眼看去,全军打着红色的旗子,在最前面的一名英雄也是红头盔、红铠甲、红剑鞘、红马鞍,一身装束比火还红。”如此在熊熊烈火中诞生出来的比火更旺的生命,该是多么的势不可挡与不同反响。
    在中国帝王级的人物中间,真正称得上为诗人的,曹操得算一个。曹操的诗,可以用十二字来评价:有气概、有声势、有深度、有文采。“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至今还弦诵不绝。
    曹操之所以是曹操,除了其文韬武略和治国之才外,更有一颗诗人与赤子兼备之心,而不是像陈建斌所刻意演出的一位高高在上的“痞子”。
    吉川英治非常强调曹操的诗才、诗情,甚至将曹操的诗情与战争联系起来:“曹操发动的战争,总而言之,就是曹操创作的诗歌。”他如敏感诗人般有着兵家必备的敏锐感觉,所以能如激情诗人般融景生情,以其敏锐感觉于瞬间作出准确的判断与正确的抉择。
    有人总结吉川英治《三国》的特点,其中有一条:对于过程的描写比较省略。但是,奇怪的是,通览吉川《三国》全书,作者在描写曹操的败战方面却从不吝惜笔墨。不仅如此,可以说,每逢曹操败战便大书特书。
    吉川在书中坦然:“古今战将中,越战越勇,连获大胜的大将很少,但像曹操那样经常遭遇如此惨烈失败的大将也很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也许吉川是想通过描写曹操的屡败屡战,来表达曹操建功立业之艰难吧。
    "
  •   "吉川英治视《三国演义》为诗,因此抛除中国人更为关注的谋略厮杀场景以及中国说书人叙述开场的桥段,加以大胆的改良。最为明显的是将人物对白作为推进小说前行的动力,将人与事对应起来。
    这些词汇量惊人的对白不但有人物内心的心理分析之效,更兼有吉川本人对于世事与人生的慨叹,这一点在以往的《三国演义》原作中是看不到的,既是日本文学理念在改写中的体现,也是吉川英治个人化的努力。
    因此,小说的进程如行云流水,文字的清新隽永又使之同时具备古典与现代的双重韵味,极具艺术个性,难怪日本文学评论者亦将吉川的文字赞为“百万人的美学”。
    "
  •   "中文原版的三国演义某种意义上对现代日本人来说是长篇大作,是阳春白雪,是高不可攀的经典。
    吉川英治从特化人物的性格属性入手,娓娓而谈及中国的人,事和国土地理风光,从而在字里行间透露了战争的血腥和对战争的厌恶,可以说是一部反战的作品。不但影响了战前战后好几代日本人的三国观,也奠定了战后三国故事在日本文学文化中的鼎盛地位。
    众所周知,日本战后三国故事从文学到漫画,到木偶连续剧,到电脑游戏,到商场指南书,到三国故地重访的纪录片等各种形式的表现方式真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家喻户晓。在日本人的精神世界里,三国故事和中国人感受的同样生动有趣,同样的是人生的哲理楷模,三国故事的人气经久不息。
    "
  •   吉川的《三国》也是日本三国文化的奠基之作,日本三国题材的漫画、动画片、电子游戏等,大都源自此书。著名漫画家横山光辉把吉川英治的《三国》变成漫画,前后画了15年,至今还是摆满书店最显眼的柜台,被日本的“三国迷”奉为经典。光荣公司开发的热门游戏《三国志》,也是以《三国》为底本。
  •   特意买来日本文学巨擘吉川英治的作品。看了终于知道了,非常不错。我们有《三国志》《三国演义》还有各种民间传说,今天再来看这本作品,从另一个角度去诠释三国那段令人荡气回肠、英雄辈出的岁月,用日本人的眼光去读那段历史,很有一翻理念。广大博才能更加透彻理解。
  •   《三国》是吉川英治最耀眼的巅峰杰作,也是日本历史小说中空前的典范大作。
  •   吉川英治以《宫本武藏》博得日本“国民作家”的宝座,而《三国》则是日本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经典历史小说。
  •   今天的市场经济时代,《三国》更被作为商战统御之术的经典。日本率先从《三国》中看到了人才学、经营管理学。吉川英治改写的《三国》在日本、台湾都畅销一时。值得收藏。
  •   韩国著名的剧目《三国》受吉川英治版的《三国》影响很大。所以,吉川《三国》的影响不仅在日本,也扩展到整个东南亚,甚至全世界。值得一看。
  •   日本通俗文学大师吉川英治的《三国》,拉近现代人对古典文学的距离,重新回到鲜活精彩的历史银幕,享受前所未有的文学想象。
  •   吉川英治用日本当代文字写三国,以日本人的视角重新诠释这个中国的传统故事,此书从日文翻译而来。读此书,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三国,对了解日本人、了解日本文化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
  •   吉川英治被喻为国民作家,这部三国虽然故事源自中国,却有很多体现日本国民精神的内容。
  •   在日本,“三国”是一门产业,游戏、动漫、衍生产品,三国故事和人物在市场开发方面比我们强多了。而这一切的再创作,基本上都以吉川英治这本《三国》为蓝本。
  •   日本大文豪吉川英治全新演绎的《三国》,以前看到朋友家有一套繁体版,名为《三国英雄传》,当时非常羡慕。现在简体版出来了,终于自己也可以拥有一套了。
  •   《三国》一书是吉川英治最得意、创作活动最旺盛的全盛时期的代表作。也是他自《宫本武藏》后从传奇作家成功蜕变为历史小说家之后的第二部作品。历史味十足,好看。
  •   吉川英治的《三国》因连载成为日本名著,创价学会名誉会长池田大作特别欣赏诸葛亮,推崇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染了日本。
  •   日本文学大师吉川英治的《三国》,让我苦苦寻找了好几年,以前能找到的只有台湾翻译来的《三国英雄传》。现在终于有简体版了,还很便宜。买得很值。
  •   其实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在日本翻译出版已三百多年了,不过因为语言的原因,只是在文人学者中流传。而吉川英治的《三国志》让三国故事走进了普通人中间。
  •   这是最伟大的三国故事重写版,不仅是日本最有影响力的《三国》,也是全世界三国迷心目中的元典——很多外国人喜欢三国,是从玩日本三国游戏开始的。而日本的三国游戏,是以吉川英治的这本《三国》为底本的。
  •   中国酷爱三国,日本人也绝对不差。我想大约是日本的战国时代也是群雄逐鹿,看谁最终能问鼎天下,而且那时还是很讲究个人英雄主义的。三国更是如此,浪花淘尽英雄,留下无数鲜活的面容。
    当然最简单的就是看看日本人做的有关三国的游戏,就可见日本人对其酷爱的程度。你让日本真真写个更加精彩的三国很难,但是他们却可以肯局自己的构思,写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三国人物。他们最爱就是刘备了,估计也是有点忠君的意味,刘备是正统的,所以他应该具有一定的儿女情长的地方,让他变得更加可爱,让他最终王国的落寞更赚取更多的眼泪。
    之所以称这本书为水煮,是因为就像水煮鱼一样,里面加入了太多的调料,吃完之后身上的味道持久不能散去。
    说三国主要是说刘关张,在这里刘备有老母亲要照顾,他尽心竭力的给母亲送个礼物。可是却被母亲怒斥不求上进,我想作者应该是仔细仔细揣摩三国演义之后,深刻体会到刘备其实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一个人,只要有块自己的土地,过着较为安逸的生活,他很知足的。只有在被逼无奈地情况下,他会感叹生活的艰难和命运的坎坷,为挣脱牢笼而寻找机会,寻求突破。除此之外,就是因为他姓刘,所以是一个根红的人物,容易受到追捧。
    而这里的张飞仍是遇事莽撞、鲁莽,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给他加入了爱哭的色彩,这点不太明白。动不动就嚎啕大哭,实在有点不理解。
    倒是关羽塑造的比较有趣,三国演义中关羽从头到尾就读一本书,那就是《春秋》。我从来没看到关羽读过别的什么书,经常是夜读春秋。估计日本人也发现了,为了避免让人误解关羽就认识春秋上的字,所以这里改编成一个私塾先生,只不过这个先生武功甚是了得,只是深藏不露而已。通过这样的塑造,感觉日本人还是很推崇关二哥的,毕竟他是侠义、讲义气、衷心的象征。日本人也很讲究忠君思想的么。
    三国中曹操是真正的英雄,从弱小起步,一点点壮大自己的势力,最后可以与先前的袁绍抗争,在官渡一举完成逆转为后期的基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一本中对曹操的描述不是很多,估计在后面的叙述中应该会有所加强,我倒很期待日本人如何描述曹操这样一个人物的。
  •   吉川英治的这本书有古典与现代的风味。这本书对三国进行了全新的演绎,加入了原著中没有的对白,可以看出作者为了写这本书花了许多心思。
  •   把吉川英治《三国》和罗贯中《三国演义》对照来读,来研究,很有趣。据说,吉川英治的现代小说版《三国》与罗贯中作品的迥然不同,制造了不少趣闻。中国文学研究家立间祥介讲过一则笑话:他翻译了《三国演义》,有读者来信斥责他不忠实于原典,因为跟吉川英治的完全不一样。
  •   《三国》之所以脍炙人口,大概就像解读哈姆雷特那样,一千个有一个人的看法,但吉川英治的《三国》不可不看。大致说来,吉川这类历史小说家写的故事本身就好看,耐看——不知道风靡了多少读者,当捧起那一册册历史小说,悠游在历史的时空,不是穿越,胜似传奇,让人在小说中沉迷而忘返。
  •   这套书在日本家喻户晓,几乎就是三国的代名词。作者着墨重点在刘、关、张、曹操等经典人物的颠覆重塑和故事情节的丰富变幻,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极大成功地脱胎换骨。
  •   初次是在微博上看到有人说这本书值得一读,就在当当预订了一本。收到书之后,马上就看,读完之后这本《三国》沿用了咱们古典名著的故事梗概,中间则增加吉川英治对人物的揣摩和情节的充实,用现代白话的形式细腻呈现出来,自是别有一番风味。
  •   我们的祖先的文化典章以及文学作品曾经在以往的千百年中潜移默化影响了另外一个国家的人的性格,政治事物,国家运作和文化建设,回过头来我们读吉川英治的《三国》,我们会更加深切地知道中国的文化不仅仅是中国人的,而且是全世界人民的。
  •   因为自己是不折不扣的三国粉,既狂爱着《三国演义》也非常爱打三国杀。看到日式的《三国》不禁好奇,我不禁在猜测经过吉川英治日式的演绎和中国的古典小说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和怎么样的内核的变异。
  •   《三国》中有无穷的智慧,包括处世方、成功法、领导术、战略论。作为企业的中管,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看古白话文的《三国演义》。看看日本人写的现代小说版,轻松阅读之余能收获很多人生哲理和管理经验。
  •   有人总结吉川英治《三国》的特点,其中有一条:对于过程的描写比较省略。但是,奇怪的是,通览吉川《三国》全书,作者在描写曹操的败战方面却从不吝惜笔墨。不仅如此,可以说,每逢曹操败战便大书特书。
  •   这本书与罗氏的《三国演义》讲述的是同一段历史,大体的故事框架一致,但进行了全新的演绎,故事情节丰富变幻,风格也更日本化,一些民情风俗、景物风致的描述,带有作者的想象;对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作者进行了颠覆性的塑造,作为中国读者,读来未免有种新奇的异域感。
  •   如果你了解吉川英治,就知道这本《三国》注定了既没有遵循传统文学的形式,也不同于以往我们熟识历史小说。
  •   吉川英治在日本绝对称得上文学巨匠,他的作品《宫本武藏》中不仅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更有战胜自我即超脱自我的精神,恰如庄周的逍遥游般自由奔放,洒脱超然。
  •   与《三国演义》端正、古雅的文字相比,吉川英治的文字则最大可能地摆脱了古典文学传统的藩篱,发挥得自由酣畅、淋漓恣肆,大有一发不收之势。
  •   吉川英治的《三国》,故事情节除了宏观方向上与《三国志》或是《三国演义》并无出入,但是其中细节或是分支情节上,对于读过《三国演义》的读者来说,将可以看到一部神奇的穿越版三国,或者叫“三国演义外传”更为贴切。
  •   吉川的《三国》是日本三国文化的奠基之作,日本三国题材的漫画、动画片、电子游戏等,大都源自此书。
  •   在这套《三国》当中,我们可以读到吉川英治异常强悍的想象力和对故事的创造能力,所有的主要人物都被放大了一倍,看得见毛孔和血管,更具青春和热血气息。
  •   吉川英治的历史小说在日本一向有相当高的评价!!他的《宫本武藏》在我读大学时简直是上课时每节必偷看的小说!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说吉川英治在作品中表现出了一种日本式的修道。植根于吉川氏心中的人间主义、理想主义,成为作品的广泛的魅力这一点,已经是众所周知了。而从心底涌出的眷恋之情充斥作品,收获着人心。
  •   吉川英治的书,只看过《宫本武藏》,现在他的《三国》出版了,虽然书刚刚入手,但我可以提前乐观评价一下:肯定很好看。
  •   在吉川英治的《三国》中,作者借鉴罗贯中对诸葛亮出山的描写,借情景描写大肆烘托,借他人之口大加渲染,为曹操的正式出场作了充分的铺垫。
  •   《三国演义》其实也算是“男人的神(童)话”,吉川英治的《三国》我很爱看……
  •   吉川英治的《三国》是根据三国演义所写,只是以吉川英治洗练的通俗笔法,看来更适合现代人的思路,作为读过三国演义三次的我来说,读《三国》依然另有一种味道。
  •   吉川英治的成名作是《鸣门秘帖》。日本大众小说的繁盛是从这里开始的。有评价说,如果此人出生在英语、法语圈的话,仅此一作,就可以超越大仲马。
  •   吉川的《三国》在日本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经典历史小说。
  •   熟知三国的国人再来读吉川英治版《三国》很有趣,也很有意义。
  •   吉川英治版的《三国》,总体来说,架构是有了,读起来也通俗易懂。
  •   换个角度读三国,小时候喜欢玩三国题材的游戏,通过此书可以了解日本人眼中的三国是什么样子,有利于拓宽视野,换个角度重新认识我们熟悉的英雄,想必很有乐趣!关键是本书用现代语言陈述故事,让读者可以很快、很简单地进入故事,大大提升了阅读的流畅度和投入度!但愿国人也能涌现出一些奇才,用现代的语言,原汁原味地把我们自己的三国讲述出来,弘扬、普及这部世界经典!
  •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奇书之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典范。它对后世的影响,不仅是文学的,而且是政治的,军事的,伦理的;影响的范围不仅是在国内,而且遍及海外。尤其是在日本,《三国演义》的影响几乎超越了中国任何一部其他的小说。
  •   这是大众小说作品中最令人耳熟能详的故事精选,也是东方世界里家喻户晓的传说记忆。也许您已亲赌《三国演义》的优美文采,那么吉川《三国》的纤细笔触,一定可以使您对三国群英产生新的看待。如果您只是熟悉三国故事的片段,更不能错过这部引领现代人进入世界文学的小说读物,让您快意阅读,轻松体验古典文学的魅力。
  •   中国的《三国》会出名,一半是因为吉川英治的《三国》的影响力。
  •   作者以日本人的趣味讲述三国故事,以个人的理解和创意重新塑造三国人物,并有意识地将三国的故事和人物与现代中国的社会现实进行相互对照,在广泛普及这部古典名著的同时,亦为之增添了一丝非常难得的现代气息。
  •   "吉川版《三国》场面宏大、人物生猛自不待言,其间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即在于书中渗入了作者鲜明的个性和浓郁的感情。
    尽管作者本人从未到过中国,而《三国演义》中所描述到的风物景致、器具名物等等,对于他来说也完全是陌生的和异域的,但是,他却能够以个人广博的学识和丰富的想象力来弥补这些不足,以说书人的生动逼真吸引读者,尽量挖掘出原著中蕴藏着的爱欲与道德、宗教与民俗,并以自己独有的视角进行重新解读和诠释。
    他的再创作虽然忠于《三国演义》的基本史实,但其成就出的却又无疑是一部独具特色的新《三国》。"
  •   这套书过去看过第一册,这次全套买来收藏。对年青的读者来说,不愿费劲看陈寿的《三国志》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倒是可以一读,普及一下三国知识;对三国迷来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三国,很不错,就像马伯庸的《三国机密》、王晓磊的《卑鄙的圣人曹操》一样,只是这是日本人眼里的三国。全书很好,不足的是,译者的水平不敢恭维,否则还会更精彩些!
  •   倘若把吉川英治《三国志》和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对照来读,来研究,一定很有趣,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差异会显现无遗。
  •   吉川英治在日本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作家,他的作品一直在不断的翻印。
  •   在日本,吉川英治的名字不曾从读者的书单上消失过,每茬人都爱读,尤其是走上社会的男子汉们。就经久不衰这一点来说,能够和他比肩的,只有夏目漱石。
  •   "历史题材原本就是富有传奇性的,若是富有传奇才能的人将其小说化将更加有趣。吉川先生在昭和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正是因为其卓绝的传奇性和创造出的有趣的小说。
    正如日本最著名历史小说家司马辽太郎所言:“这样的大才,大概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吧。”"
  •   说实话,中国的《三国演义》虽然里面的故事耳熟能详,但是还真的没有从头到尾读过一遍原著。这回借着日本的《三国》能够好好温习一遍了。
  •   吉川的《三国》并非是对罗贯中《三国演义》的简单翻译,而是融入了日本民族独特的文化色彩、吉川本人的思考在里面,有着迷人的异域色彩。
  •   吉川英治说:“孔明一死,呵笔的兴致和气力顿时都淡弱了,无可奈何。”不仅是他,几乎所有日本制“三国志”都是到“星落秋风五丈原” “近于妖”的孔明更符合日本人避免明确性、有点喜欢神秘气氛的特质。
  •   距今一千八百年前的三国故事,早已融入了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对三国英雄人物的爱憎,由于听得太多,几乎已经有了固定的模式。而在一水之遥的日本,他们对于邻国的历史充满着好奇心和探秘心理,他们眼中的三国有着别样的味道。
  •   吉川三国志,一直想看看日本人笔下的三国是什么样。
  •   《三国》不仅在语言上完全日本本土化,而且在小说表达的精神和主题上也加入了具有日本民族心理特色的新的素质,因而在日本民众中广受欢迎,流传甚广。学界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   "在吉川版《三国》中,作者首先对经典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既富人性化又颇有创新意义的改造和重塑。
    在他的笔下,刘、关、张、曹等人物已不再是古典作品中所常见的平面形象,他们有个性,有思想,有爱憎,有感情——作者所谓:“曹操有曹操的人生观,陈宫有陈宫的道德观。”
    作者同时也将自己的世界观、历史观、以及他对人性的观察和思考,巧妙地融进三国故事中,体现在三国人物身上。"
  •   该书有一点深得我心:小说的语言更加口语化,阅读起来很轻松(我从来没办法完整地读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整本书体现了日本小说惯有的细致,细节充分,心理描写细腻,画面感强烈。
  •   翻译过来的语言很有日本文学味道,读着和三国演义是不一样的感受。
  •   当《三国志》传入日本以后,日本文化史发生了空前绝后的地震。吉川英治恰恰是这场地震的受害者与制造者。
  •   这本书在日本非常有名,日本人们提到的《三国志》就是指的这套吉川英治的《三国志》。
  •   "《三国演义》讲究七实三虚,往往更注重历史的真实。吉川则更进一步,忠实历史的同时也尊重小说情节延伸书写的自然性,小说中刘关张桃园结义就并非简单的义气相投,而是彼此经过长时间的交往与观察来成就的。
    由此可见,吉川的观点更注重现实的理解,治乱兴亡的根源尽管要从人本身出发才得以解决,但人是摆在第一位的。尽管这一点与传统《三国演义》诉求的战争场面、历史更迭与政治倾向大相径庭。"
  •   这套书出版以后三国的热度在日本一直持续不断,三国的游戏,三国的漫画,三国成为了文化的一笔财富。而无论谁提到三国,在日本都绕不过这套书。
  •   "吉川版《三国》,描写了很多人性的东西,平常的对话。他将三国写成了一本武侠小说,写成了一本游侠的感觉。比如书的开端,“后汉末年,距今约一千七百八十年。有一位行者。”这行者不是孙行者,而是刘备。于是故事开始,行者刘备遇黄巾贼,碰到恩人张飞,结识童学草舍教书先生关羽,从而开始了行走三国的闯荡之旅。
    这样的开头,比不上罗贯中《三国演义》开头的“滚滚长江东逝水”那样的大气,但这样平凡,平淡的开头让我更觉得仿佛穿越回了三国,落到了黄河边上,遇到了给母亲买茶叶的刘备,从而开始了行走三国。
    这是一本渗透着作者思考与智慧的《三国》。书中比比皆是这样的思索:天下祸根并非无缘无故起于天下草民。祸根与其说在于草民之低,不如说在于庙堂之高,与其说在于河川下游,不如说在于河川上游的水源;与其说在于执行政策的人,不如说在制定政策的人;与其说在于地方,不如说在在于中央。
    "
  •   对于《三国志》,日本人要比中国人更加痴迷,这一点可以从《三国志》的衍生作品当中看出,包括层出不穷的三国题材游戏,也包括动漫作品。
  •   对于中国历史,大概日本人最熟知的就是三国时代吧。
  •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也许吉川是想通过描写曹操的屡败屡战,来表达曹操建功立业之艰难吧。除了这套书,吉川英治还写了《新水浒传》,可惜没写完就去世了,但是这套《新水浒传》影响也很大。他还计划写一套新的《西游记》。看来要是有时间的话,他能把中国的四大名著都写一遍~~
  •   "千百年来,三国故事以“尊刘贬曹”为主旋律,但在日本人那里,似乎没有“奸雄”这个概念。日本人不会去计较一个外国——中国人里谁血统上是正统的。
  •   这本日本的《三国》和《卑鄙的圣人——曹操》都是讲述同一段历史,很多地方都是互相重复的,但是描写却各有不同。但是他们的语言很接近,都是用生动的口语写出来的。
  •   读一读日本人的《三国》饶有趣味~~~
  •   小时候玩《三国志》 挺好奇日本的三国文化 在这本书里应该能找到答案 书的质量不错 价格略高
  •   历史老师又一次在课上提到这本日本的《三国》,听了介绍感觉很有趣,就买了一本。
  •   看一看日本人眼中的三国历史,很有趣的一本书。
  •   几年前就听说日本有一本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影响力不相上下的《三国》,我一直纳闷为什么还没有翻译引进。现在终于有了,很好!
  •   书不错,典型的日本写作风格,看看日本人眼里的三国是什么样子
  •   国内几乎没有重写改写四大名著的,能看日本人改写的《三国》很兴奋。
  •   "吉川《三国》的第一部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桃园结义”。当时无名的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结拜为兄弟,三人结成一体。在乱世,背叛已成为司空见惯的行为,而此三人拜盟后志同道合生死不渝,这一事实,在今天也是令人十分感动的。正由于有了这三个人流芳千古的结义,才使得《三国》得以超越时代,流传不衰。
    只是,桃园结义的碑石虽在,但三国精神,三国英雄早已离我们远去了。"
  •   "吉川《三国》明显更加注重对人物形象的补充与解读,更具有人性与特色,对于不同人物赋予不同的生命与使命,在历史舞台上所起到的作用也就更为明显。
    比如,在吉川的眼中,曹操是典型东方式的英雄人物,而非中国传统刻画下一意贬低的“汉贼”。有血有肉有抱负的举止遍布全书,进而探索曹操的精神世界,他可以在一念之间灭人全家,也可以在政治诉求上留有余地,甚至可以在战败时痛哭,而后又恢复斗志向自己的理想前行。可以说吉川重新塑造了曹操的人物形象。"
  •   吉川英治在“序”中说:“我并不做略译或摘抄,而要把它写成适合于长篇执笔的报纸连载小说。刘玄德、曹操、关羽、张飞等主要人物,都加上自己的解释和独创来写。随处可见的原本上所没有的词句、会话等也是我的点描。”于是,我们读到了这样的开篇。
  •   日本人写三国
  •   看了书评后买的,想知道日本人如何构建解读三国
  •   日本人眼中的三国
  •   与有关三国的传统作品相比,吉川创作的《三国》尊重历史主线,却往往改变人物的性格或人生轨迹,甚至创造全新人物;改变事件的原因、过程或结果,甚至增加新的事件……但却写得精致细腻,引人入胜。
  •   没想到日本人居然能把《三国》改写得这么好看!
  •   "作为一位生于1984年的女生,我小时候并没有像现在的孩子们那样把四大名著都看了个遍。四大名著中,我唯一看了数遍的是《红楼梦》。《三国》和《水浒》一直没有看完。
    记得高中毕业的那年暑假,我买了本《三国演义》,规定自己一天看5回。看着看着就困了。原谅我当时对这种古白话文还不是很能体会其味。
    年轻时错过了《三国》,现在正好借吉川现代小说版的《三国》,好好补补课。
    "
  •   作者用颇具个性的现代手法对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进行了全新演绎。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