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重庆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页数:198 译者:顾天天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这本内容积极向上并赋予我们无限力量的书中,作者大量探究了人生最根本的问题,如我们的家庭环境、自卑情结及两性关系平等重要问题。阐明了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
青少年时期是完整人格、人生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而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很少有人对其现时的状态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家长和老师应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家庭和性的观念,以及正确理解生活,使他们真正认识“生命的真正意义”,并懂得合作的价值,才能实现从自卑走向超越的完美蜕变。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年):出生于维也纳,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维也纳医学博士,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之一,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贴近生活,充满乐观气息,极易被人理解和接受,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一生阅历丰富,著作等身,其代表著作有:《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个人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活》等。作为军医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曾到许多国家讲学,后全家移居美国。1937年应邀去英国讲学时心脏病突发逝世。
书籍目录
译者序
英文版序
第一章?生活的意义……………………………………………001
人生的三大问题 / 003
社会情感 / 005
童年经历的影响 / 007
梦与早期记忆 / 011
合作的重要性 / 014
第二章?心灵与肉体……………………………………………015
心灵与肉体的联系 / 016
情感的作用 / 022
心理特征与身体类型 / 027
第三章?自卑感与优越感………………………………………031
自卑情结 / 032
优越感的目标 / 037
第四章?早期的记忆……………………………………………045
个性塑造 / 046
早期记忆和生活方式 / 048
早期记忆分析 / 049
第五章?梦………………………………………………………061
梦境解析 / 062
弗洛伊德的观点 / 063
个体心理学方法 / 065
常见梦境 / 071
个例研究 / 072
第六章?家庭的影响……………………………………………079
母亲的角色 / 080
父亲的角色 / 085
重视与忽视 / 091
子女的平等关系 / 093
家庭排行 / 094
第七章?学校的影响……………………………………………103
教育变革 / 104
教师的角色 / 105
课堂里的合作与竞争 / 108
孩子发展测评 / 110
先天因素与后天培养 / 111
个性特点 / 114
对教学工作的一些观察 / 116
心理咨询委员会 / 118
第八章?青春期的引导…………………………………………121
青春期特点 / 122
成年挑战 / 123
青春期问题 / 124
青少年性心理健康 / 128
正视青春期 / 131
第九章??犯罪及预防…………………………………………133
了解犯罪心理 / 134
犯罪、精神病与懦弱 / 140
犯罪类型 / 141
合作的重要性 / 147
合作的早期影响 / 150?
犯罪问题的解决方法 / 152
第十章??职业问题……………………………………………159
平衡生活难题 / 160
早期培养 / 162
发挥兴趣 / 164
影响择业的因素 / 166
解决方案 / 167
第十一章?个体与社会…………………………………………169
社会群体 / 170
兴趣缺失与沟通障碍 / 172
社交兴趣与社会平等 / 176
第十二章?爱情与婚姻…………………………………………179
爱情、合作与社会兴趣的重要性 / 180
为婚姻作准备 / 183
婚姻的承诺与责任 / 186
求爱方式 / 189
维护婚姻幸福 / 190
附:阿德勒年谱…………………………………………………195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生活的意义 人们生活在一个意义丰富的世界里。我们不会抽象地体验事物,而总是从人类的角度体验事物,甚至我们最初始的经验也是从人类的视角加以界定的。“木头”的含义是与人类相关的木头,而“石头”意为“作为人类生活要素的石头”。排除了事物的意义去考虑周围环境的人是不幸的:他会孤立自己,脱离别人,他的所作所为于己于人均无用处。一言以蔽之,他的行为毫无意义。但是,没有人能脱离生活的意义而存在。我们只有通过对意义的界定来体验现实。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去解读它。因此,我们很自然得出这样的结论:这种意义永远或多或少地存在不够完美的遗憾,甚至永远不可能完全正确。饱含意义的世界也因此是充满谬误的世界。 如果你问一个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他多半答不上来。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不想自寻烦恼去考虑这个问题,也不想探求问题的答案。但事实上,这个问题与人类历史一样久远,而且时至今日,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有时还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人生是为了什么?”“人生意味着什么?”但公平地说,人们只有在遭受某种挫折时才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凡事一帆风顺,不经受困难考验,谁也不会提出这个问题。反之,每个人在行动中都不可避免地要直面这些问题并作出解答。如果我们不听其言,只观其行,就可以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人生意义”的解释,而且其观点、态度、举止、表达、癖好、志向、习惯以及性格特征都与这个意义一致。每个人的行为举止似乎都仰赖对人生的某一种解读。每个人在其所有行为中,都在暗暗对这个世界和对自己进行总结,得出“我像是这个样子,而宇宙像是那个样子”的判断,得出对自己和所界定的人生意义的判断。 正如我们前面所讲,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对人生意义的解释,而每种意义都在一定程度上有错误的成分。没有人知道人生的绝对意义是什么,因此对于人生意义的任何解读,只要是有效的,就不能说它是绝对错误的。人生的意义全都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然而,在此区间的不同点位上,我们却可以区分哪些是奏效的,哪些不太有效;哪些差错小,哪些差错大。我们还能发现,对人生意义的较好解读大同小异,而那些不尽如人意的解读则相去甚远。我们可以从中得出共同的标准、共同的意义,它能使我们揭开有关人类问题的现实之迷。再者,我们必须牢记这个真理的标准是对人类而言的真,是对人类的目标的真。除此之外,无其他真理可言。即便还有其他真理存在,也与我们无关。我们根本无从知晓它,它也没有实际意义。
编辑推荐
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个体心理学先驱阿德勒博士的巅峰作品 《一部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读经典: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大师阿德勒在其人生巅峰时期所写,他以大量的实例为论述基础,对教育、家庭、婚姻、伦理、社交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一部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读经典:自卑与超越》浅显易懂、语言朴实、翻译流畅、结构严谨,不仅对那些心理专业人士有借鉴作用,还对那些没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教育界人士、家长和医生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自卑与超越,老师推荐给学生的心理学经典,父母培养和教育孩子的家教指南。 北京大学青少年教育MMC研究中心推荐读物。 个体心理学泰斗阿德勒的巅峰作品,绝对忠实于英文原版的国内最完整译本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