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作者:夏末  页数:252  
Tag标签:无  

前言

  序 我的狮子教育法  孩子的很多品格,都在不经意间被我们塑造。  在夏辉即将启程去英国剑桥,开始他的大学生涯时,我首先想到的不是他这几年来有多么努力,而是他在3岁时的一副定格场景:一个不听话的小孩,一个跟爸爸斗智斗勇的聪明宝宝。  3岁时的孩子有多么难缠?一千位父母就有一千个答案。在我们的孩子学会了爬,掌握了跑动和嬉闹,每天唯一的计划就是让我们这些父母又气又笑、无计可施时,你能想到他在10年后会是什么样子、他将来会读剑桥还是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吗?  父母总有无限的期待,但许多人只是企望未来,未及时抓住现在:就是他们正忙着淘气的时候。  相信我,抓住现在,从今天开始,和他们一起成长。每一个孩子都可以俯视剑桥,因为他们将拥有全世界。  夏辉小时候,有一天他不管不顾地钻到了茶几底下,不小心碰了头,咧嘴哭几声,就顺势地肚皮贴地,无辜望我。  你应该把我抱出去,因为你是爸爸!  他理所当然,是的,很多孩子都这样。仅仅因为他是小孩,而我们,是他的监护人。  这是不可能的。我把脸一扭,看不见。  夏辉等了一会,大哭:“爸爸……”  “你自己出来,爸爸和你玩足球游戏。”我放下手中杂志,站身走到卧室阳台上,用后背对他。  五分钟后,夏辉从后面轻轻拽我衣角。他脸上挂着泪花,眼神充满了期待。我奖励地摸摸他的头,就让他去把那只蓝色的足球找出来。  经此几回,他便知我的规矩,世界的规矩。  有多少父母,他们会毫不犹豫蹲下身子把他拽出来,疼惜地替他拍打身上的土尘,再恨恨地将无辜茶几拍上两拍?很易被忽视的细节,没人在意的机会,可孩子就应该这么一步步坚强长大。  决定开始给儿子讲故事时,丽云抱着从国内带来的《儿童插画》、《郑渊洁》、《格林童话》之类的书乱翻一通,甚至研究《论语》,之乎则也。“哎,读什么好?”她在书山前花了眼。  我说简单,《狮子是怎么长大的》,把它作为启蒙的第一则故事。  丽云担心:“这么早接触残酷的生存教育,没什么负面影响吧?会不会使他害怕成长?”  家长总会有这样的忧虑,于是不由自主地去撑一把伞。可我毫不动摇:未来20-30年,是中国社会最重要的转型期,我们的孩子想掌握自身的命运,就需要具备狮子的精神。  成功的亲子教育,是让孩子变成狮子,而不是羚羊。  怎样让孩子成为强者呢?温室拆除,太阳晒进来,风雨吹进来,这是父母不可推诿的责任。请把他们的小窝放进大自然、大草原吧,给他们一个真实残酷的模拟环境,让他跌倒,哭泣,失望,以及逐渐坚韧!  在此过程,父母不单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还要密切的分工合作,分别扮演不同的重要角色。比如,你应是一位温柔的妈妈,你应是一位严格的爸爸,你们应该给予孩子沁入心灵的关怀和不近人情的训练。  几乎所有的父母--即便最溺爱孩子的人--都认同这个道理,然而结果却是,大多数监护人只是让孩子感受到了妈妈的和蔼与爸爸的威严。仅此而已,家庭变成了一块磁铁,翻过来紧紧吸住孩子,翻过去却推他走开,再无其它功能。  我在国内看过一份针对青少年群体的调查,超过90%的男孩认为,妈妈是他们的避风港,可以融化所有的苦,满足一切条件,哪怕不合理;而爸爸,多与严厉、高高在上、对自己要求太高这样的选项联系在一起,不近人情,难以沟通。同时有超过70%的女孩则觉得,妈妈很不好说话,怀疑自己的一切,好像根本不爱我;爸爸除了可以满足自己的物质要求,再无其他亮点。  这说明,两代人缺乏互相理解,始终隐性对抗。  在与宝贝的共同长成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对他们心理需求的倾听。当孩子需要倾听与保护时,我们选择了漠然;当孩子需要坚强和独立时,我们又莫名其妙地成为了一个不合时宜的闯入者。  一位“好”妈妈,不止表现在溺爱和宽恕。  一位“坏”爸爸,并不意味着要整天板起脸,比老师和神父还权威。  有些爸爸只懂得用物质满足孩子,看上去“好”得像银行提款机,其实是在害孩子。有些爸爸,则误以为严厉的训斥和不断地提高要求就可以达到教育孩子的目标。  当然,父母也有一肚子的委屈,社会节奏的加快,工作繁忙,每个成人的家庭时间和空间都被挤压到了极点。所以更多人都选择当“甩手父母”,不是扔给老人进行隔代教育,就是找保姆专职照顾。  每个成人都在疲于奔命,于是在孩子那里,爸爸和妈妈就像天边的星星,看得见,摸不着。  这固然让家长有充足的时间享受生活,貌似孩子也得到了24小时看护。然而父母的责任缺失,直接影响着孩子未来的成长,增加他们对家庭的疏离感,为将来的性格和情感发育埋下巨大的隐患。父母亲子角色的混同与中和,彼此分不清责任,找不准定位,也会使孩子的人格成长极不完善。  结果就是,在孩子的内心,自私的一面急剧扩张,责任心难以确立巩固,个性叛逆,并且缺乏反思精神。  在生活中,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成不了狮子,只能做一只随波逐流的绵羊。他们的人生价值观没有深度,只是追求花花绿绿的物质享受,看似时尚的肤浅潮流,不重视奋斗和创造,特别是精神脆弱,抵抗力差,能伸不能屈,关键时刻常做出错误选择……等等诸多问题,我们经常见诸报章。  这就是本书想真诚与全中国的家长们分享的:我们该怎样成为一位好妈妈,又怎样做一名合格的爸爸?我愿意把我的经验告诉读者。希望这本书对您有所裨益!

内容概要

  美国爸爸的狮子教育法--个性化教育成功之路!
  3-8岁的家庭生活是孩子未来社会生活的模拟,错过这个阶段,孩子就会面临长大后难以融入社会的问题。
  本书从一位“坏爸爸”的角度,以第一人称的方式重点叙述了他和妻子对儿子夏辉与女儿夏彦从0岁到8岁的培养过程,在这个过程,他和妻子很好地分别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各自承担了孩子成长路上不同需要的给予责任。
  作者的教育方法,结合了中国传统教育和西式教育的优点,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亲子教育方法,简洁易懂,操作性极强,对家长们特别有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夏末,旅美华人,教育心理学专家,毕业于加州大学,常年从事青少年教育的咨询工作。93年当上了爸爸,六年后又拥有一个女儿。如今,18岁的儿子成为剑桥大学特优录取生,12岁的女儿成为"音乐天才少女",回顾一双儿女的成长经历,夏末感慨万端,于是决定把这个过程和一些经验与人分享。

书籍目录

引言
 1、夏辉眼中的爸爸
 2、女儿怎样喜欢上了音乐
序 我的狮子教育法
第一章 父母应该扮演的角色
 家庭是个小社会
 爸爸的自我定位
 “坏”爸爸应该怎么做
 爸爸是“麻烦制造者”
 妈妈最好的角色
 妈妈太“好”的负作用
第二章 学前教育,最重要的是养成好习惯
 学前玩好,将来学好
 小细节代表大问题
 做事要条理,思考要独立
 经营自己的房间
 动手强过动口
 孩子的着装有讲究
 别让宝贝带着枷锁上网
 孩子和电视的关系
 每周感受一次大自然
 用一些高档品有好处
第三章 竞争教育,让孩子掌握现代社会的竞争规则
 明白规则,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小时候胖不叫胖
 孩子一定不能打吗?
 批评的尺度
 每天只满足一个要求
 听话和不听话
 鼓励叛逆和“安全边界”
 游戏中的赢家
 成功的代价
 兴趣决定未来,保护他的创造力
第四章 打好孩子的人际基础
 你的孩子有多少玩伴?
 懂得分享
 为什么会有交友恐惧症
 如何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
第五章 挫折教育,多给孩子制造麻烦
 “坏爸爸”的任务:让孩子多摔几个跟头
 “好妈妈”在挫折教育中的作用
 跌倒了什么时候扶他一把
 孩子,是你自己不小心
 少说“你是最棒的”,多说“你还可以做得更好”
 帮他找出失败的原因
 挫折教育,保护自信最重要
第六章 情感交流,给孩子最好的人格教育
 “坏”爸爸承担人格培养
 “好”妈妈应关注生活细节
 站在孩子的立场上
 敢于认错和反思
 做勇于承担责任的孩子
 永远保持乐观,别告诉他“你不行,你不能,你不会”
 写下十年内的计划,与父母共同见证
后记 跟孩子一起成长

章节摘录

版权页:第一章 父母应该扮演的角色家庭是个小社会家庭应该是什么?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夏辉出生后,我和丽云一直在探讨:我们要为儿子搭建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予他什么样的生活?丽云曾经抱着极大的热情践行从国内学到的传统教育观念,孩子在她那里,是一块需小心对待的宝玉。自从有了儿子,她的人生计划就变成了陪伴这位“小皇帝”恣意任为的成长。“独生子,应该娇贵一点好。”那时我们还没打算要第二个孩子,丽云总这么说,她不希望夏辉受一丁委屈呢!但我从开始就坚定了一个观念:孩子的家庭生活就是社会生存的实弹演习。我们要让他从生下来,就处在一个逼真的社会模型中,面对和处理各种问题,而不是用温暖的被子包裹起来,靠大人的力量把他送上人生的山顶。对孩子来说,家庭的首要作用就是一个微型社会。她应该具备社会的所有功能,提供一个安全的成长、提高、尤其可以加强竞争能力的平台。在他们真正走向社会之前,得到最充分的锻炼。其中,父母应该努力实现两种角色:1、秩序的管理者我们要让孩子从小理解“秩序”的概念,在家庭内部构建一个与外界互相随应的社会秩序,引导孩子去适应和遵守。他需要明白什么是真善美,好事与坏事,懂得感恩,具备正确的是非观,非凡的价值观,以及高贵的情感基础,为自己的成长筑下牢固的起点。2、规则的启蒙老师生存就是比别人活得好,并且活得有意义。父母最大的责任是传授给孩子重要的生存规则,让他看清社会的真相,并能保持内心的美好。这比背诵千首古诗和学会多少舞蹈宝贵得多,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高度的关键,往往不是他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他是否懂得遵从并且创造规则。所以,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小时候很笨的孩子大器晚成,长大后能做一番事业,而那些自小被称为神童或者记忆力很好的孩子,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泯然众人。这是因为他们在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模式不同,后者靠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机械地短期强化某些“可吸引人们关注赞叹”的技能,只能风光一时。缺乏价值观的塑造和思维分析能力的基础,对他将来的人生没有任何帮助。将孩子培养成“神童”,这是父母最大的罪恶。十几年来,在对夏辉和夏彦的教育中,我和妻子严格地遵守这两条共识,并把它们量化,制定了两个主要标准:一、分清正常的宠爱和过分的溺爱,减少大人的越线;二、家庭生活要有一个稳固的秩序,孩子要扮演秩序的维护和建构的角色。把家庭做为一个小社会来经营,就能使孩子早早具备对社会各种复杂变数的判断力和适应力。什么是秩序和规矩?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夏辉在一岁多时开始上桌吃饭,小手往盘子里伸来伸去抓菜吃,塞得满嘴是油不说,饭桌让他折腾得一团糟。有时来客人,他的小手这么一抓,吚吚吖吖地往嘴里填,桌上的菜全让他搅了,宾主气氛就略有尴尬。国内尚好些,亲戚朋友并不在意孩子在饭桌上的闹腾,反而觉得热闹,有趣,好玩。次年到美国,威尔夫妻是第一对到我家做客的客人,他说:“为什么不给他单独的碗勺?让他在自己的地盘由着性子胡闹好了。”是呀,为什么不给孩子划分领地?哪怕他只有一岁?我到美国后,体会到的第一个文化差异,便是在饭桌上学到的。丽云起先不介意,说:“小孩子不都这样嘛,大了他自己就明白了。”我想了想,说:“有些道理,如果我们永远不去第一个告诉他,他只会在受了挫折之后才发现,到时候就晚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对人的一生来说,家庭教育既具有早期性,又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3-8岁是人生熏陶染化的开始,一个人的许多基本能力均在这个年龄阶段形成,一个人大概的性格特征也在此时逐步定型。所以早期教育阶段启蒙的作用是强大的,往往会影响一生。  ——《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我在美国做爸爸》

编辑推荐

《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我在美国做爸爸》:讲述华裔爸妈和18岁剑桥12岁天才女儿的温馨故事。对人的一生来说,家庭教育既具有早期性,又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3-8岁是人生熏陶染化的开始,一个人的许多基本能力均在这个年龄阶段形成,一个人大概的性格特征也在此时逐步定型。所以早期教育阶段启蒙的作用是强大的,往往会影响一生。——《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我在美国做爸爸》父亲是孩子成功路上最重要的导师!“美国爸爸”向您亲述18岁剑桥特优生与12岁音乐天才少女的教育成功路个性的成长范本\科学的教育方式\温情的亲子关系。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我在美国做爸爸,“美国爸爸”向您亲述天才儿女是怎么炼成的!爸爸夏末:旅美华人,教育心里学专家,儿子眼中的“精神导师”。妈妈陈丽云:洛杉矶某公司的财务总监,教育观点常和丈夫中西对立。儿子夏辉:今年18岁,去年他以出色的表达能力和独特的见解,成为英国剑桥大学特录生,攻读人文和社会科学,并已经是一所法律咨询机构的合伙人。女儿夏彦:今年12岁,09年获得洛杉矶华人社区青少年音乐大赛的冠军,展示了极佳的音乐天赋,目前正读中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0条)

 
 

  •   有多少人会关注孩子的教育,又有多少人懂得如何关注孩子的教育。
    本书所不完全是方法,更重要的是传达的是一种理念,教育的理念。
    但在教育方法与家庭关系中给了我不少启迪。一家四口好比吉祥四宝。
    爸爸夏末:旅美华人,教育心理学专家,儿子眼中的“精神导师”。
    妈妈陈丽云:洛杉矶某公司的财务总监,教育观点常和丈夫中西对立。
    儿子夏辉:今年18岁,去年他以出色的表达能力和独特的见解,成为英国剑桥大学特录生,攻读人文和社会科学,并已经是一所法律咨询机构的合伙人。
    女儿夏彦:今年12岁,09年获得洛杉矶华人社区青少年音乐大赛的冠军,展示了极佳的音乐天赋,目前正读中学。
    真正爱孩子,懂得什么是爱孩子,如何爱孩子,教会孩子什么是爱,教育孩子爱别人,爱这个世界。
    给孩子自由,方方面面的自由,要放开手,更要放开思想。
  •   近来看了不少书,其中就读到了夏末的《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一书,自觉受益匪浅。虽然也是妈妈写如何教育孩子的书,可感觉和《来吧,孩子》一书不可同日而语。夏末是首先是一位父亲,其次是一位心理专家、教育学者,还是一位作家,所以此书写来让人感觉是亲切感人,朴素生动。最重要的是,她给我们的不是抽象空洞、让人看时心服口服、看完之后却不知所从的理论,而是具体可感的、有着很强实操性的方式方法。她没有刻意夸耀自己的孩子多么优秀,仅仅是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以一位父亲对孩子的应有的适度的骄傲和自豪去讲述孩子成长过程中自己的探索和经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有过教育方式不当的时候,他的孩子也有“不听话”、“顶牛”的时候,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时候,他的教育方法才显得那么真实可信。毕竟,没有那一位成功的父亲是天生的,他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摸索,这与孩子的成长是一路同行的。只不过,夏末走得比很多家长要顺利和坦然,因为她一直怀揣着对自己孩子的信心和肯定,一直怀揣着对正确教育理念的坚守和学习。
    在这本书里,我学会了不少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我懂得了作为一位父亲所应拥有的心态。只有自己坚韧,孩子才能不畏艰险;只有自己上进,孩子才能努力要强;只有自己自律,孩子才能律己自控;只有自己单纯,孩子才能善良无暇……
    此外,在此书中我除了看到一位伟大的父亲形象,还隐约看到了一位伟大父亲的身影。尽管作者着墨不多,但从文中提到的好些事例来看,我得知作者有一位好先生,孩子夏辉有位好父亲。他很好地扮演着父亲的角色,积极与妻子配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当自己有错时愿意低头向孩子认错——试问有多少父亲能做到这一点?所以,家庭教育爸爸比妈妈更重要。
    因为职业的缘故,我接触过不少教育类的书籍,但是很少有像《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一书这样绽放朴素的光彩、散发纯净的幽香。它适宜为人母为人父者读,也适宜为人师者阅,甚至适宜研究教育学的学者细细品味,我相信它一定能给人常读常新的感觉。
  •   看完夏末老师的《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我想谈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想说一下我买这本书店目的。老婆是一个比较粗心的人,也爱对着孩子发脾气。宝宝今年才两岁半,我不想让孩子总是让妈妈弄的哭哭泣泣,在当当网上看到这个书名就买下来了。没想到这本书会是这么好,以前我也看过一些这方面的书,总感觉那些书太过枯燥乏味,看上几页就不想看了。那到这本书一口气就看完了。真是如获珍宝。

    其次,来谈一下我看完这半年书以后,夏末老师在我心目中的印象。夏末老师既是一位教育家,又是一位冒险家,又是一位称职的爸爸。夏末老师原来也是一位老师,在加上自己的专研学习终于成为了一名教育家,具有自己独到的理论与实践。对我们的教育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一位冒险家,你在在书中提到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做法对目前的教育确实挺具有挑战性的,为此给我树立了一个榜样,同时我也艰辛了自己的一些做法是正确的,你在文中提到的一些做法我曾经试着尝试去做,可是周围的人,不管是家长还是同事都认为我的做法是错误的,所以就放弃的,是你给了我信心;一位称职的爸爸,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听我们的老师说为了我们这些学生她(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当时不以为意。可是现在当我自己也成为教师的时候,我才体会到我们的老师当时说这些话的时候内心的多么的难受,我也亲眼目睹了我们的同事,有的教师忙于学校的工作,无法照顾自己的孩子,结果就有人说,连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好还管别人的孩子,从你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位伟大的父亲,一位称职的爸爸。

    第三,谈谈夏末老师的教育方法。看完这本书我觉得一位成功的家长,就应该是这样的:耐心+细心+科学的方法+成长的家长=成功的家长。先说耐心,在你的文章虽然没有过的字眼提到对孩子一定要耐心,但从你的举例中式可以感受的到,你是一位很耐心的家长。对于耐心这一点每位家长都可以做到得,但有的家长的耐心已经过头了,这也就是导致一部分家长失败的原因。再说细心,这一点夏末老师一直做得很好,真的是挺不容易得,大部分家长还是很缺乏这一点的,夏末老师在她的书里面也已经提到了。目前的很多家长根本就不注意孩子一些细节的变化,孩子觉得你根本不重视他,这样时间久了,他就会出现一些奇怪的行为,其实这些都是家长一手造成的。第三,科学的方法,这一点更多的家长的就更难做到了,他们的很多想法已经过时了,或者说根本不想用科学的方法只想让孩子成为自己身边“听话”的孩子。第四,成长的家长。很多家长都愿意做一位成功的父亲或母亲,在他们的口里可能长念叨的一句话:“哎,我都已经老了,这辈子是没希望,就全指望你了”,所以他们的思想观念与孩子有很大的一段距离,孩子自然也就对你失去了崇敬之情,当孩子逐渐变大,你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就是一个“摇钱树”,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有怎样能知道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又怎么样才能成为你心目中的那个他(她)呢
  •   作者夏末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老师,同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爸爸,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从事教育工作,以及身为人父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之谈,同时这又是一本非常专业的教育书,书中的观点与事例紧密结合,阐述得有理有据,最主要的是,此书能给家长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教子办法。该书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加上作者作为教育专家的独特视角为读者奉献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和点评。把我们一般家长经常会认为很正确的事情从孩子和教育的角度进行了颠覆。而通过她自己对儿子16年的实践教育,告诉家长们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不难,把一块玉雕琢成艺术品*的是正确的工具。
    每读完一篇,我都会马上对照一下我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也在用着锄头一样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只不过用的次数多少而已。
  •   最近几天在上下班的公交车上,一直在读当当网热卖的一本家庭教育书《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现在书基本上读完了,在这里总结一下自己读这本书的一些感想:

    作者本身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还做过老师,同时他也是一位成功的爸爸,培养了一对出色的儿女,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从事教育工作,以及身为人母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之谈,同时这又是一本非常专业的教育书,书中的观点与事例紧密结合,阐述得真正是有理有据,又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教子办法。此外作者的文笔也颇为人称道,不枯燥,让人有一口气全部读完的冲动。

    我是一个家长,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也看过很多这类的书,但本书书是我看过的家庭教育类的书中最好的一本书。俺媳妇儿看过后的评价是:作者很诚恳,很诚实!希望在教育子女方面有困惑的家长都能买或者借来一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

    我是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遇到过很多困惑:现在的孩子怎么没法教了呢!我在这个问题上思考了很长时间,也没有什么收获。听过不少的讲座,但听得时候很受感动,过后又没有什么可操作的,因为那是一种理论,而我们一般人对于理论这东西并不是多么感兴趣的。最近淘到这本《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后,静心阅读,才发现所谓的孩子不好教,根本原因是在于家庭教育没有跟上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强烈呼吁,大一点说是为了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小一点来说,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各位不同层次的家长都来品味一下该书吧!这是一本很值得大力推荐的好书。
  •   我是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的。感觉收获颇丰。作者给出了许多可具操作性的育儿指导,这一点与其它的书有很大不同。 虽然我的宝宝才1岁5个月了,但是也觉得受益匪浅。 对以后的教育更有信心了。 从怀孕到现在,我读了大量关于育儿方面的书,《蒙特梭利育儿手册》,孙瑞雪的《爱与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以及七田真的《如何开发儿童右脑》,以及近期读的杜曼的几本关于如何教孩子学阅读,学百科,学数学等,发现不论是哪一位教育专家实际上强调的核心都是要爱孩子,只有爱才能使孩子发展出健全的心智,及健康的人格。对于如何去爱,我总结了我个人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1* 不要以为生了孩子就能做好妈妈好爸爸。做个好妈妈是个艺术做个好爸爸是个技术。 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反思, 不断进步。做个好妈妈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这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需要不断修炼,提高自身素养。
    2* 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不要以为他小,就可以忽略他的人格。爱孩子是一定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的。否则就是溺爱。(至于如何尊重,你需要了解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有哪些特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3* 尽可能多的给孩子自由的时间与空间。
    4* 孩子的天性是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千万不要扼杀他的好奇心。
    5* 如何给予孩子爱和自由。这是每个父母亲一生的课题,没有标准答案,不要以为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条,任何一个来自你孩子的体验及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于我们能有幸成为这独一无二的经历的体验者, 我们应感到无比的幸福!
    6* 养育孩子是父母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可以说是我自已的一个重生。这是孩子赐给我的福气。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所遭受的传统教育的摧残,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深有体会。但是在没有孩子之前, 我们大部分人都苦苦挣扎在人性的矛盾之中。不能突破,也不知如何突破。 自从有了孩子, 大量的阅读育儿书籍使我在认识孩子的同时也认清了自已,明白了自己性格中的弱点是如何来的,也开始有目的寻找力量来化解这种矛盾。我相信这种体会对于没有养育孩子的人来说是永远的遗憾。
    7* 当你愿意与孩子一起成长时,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8* 如果你希望孩子成长的更好, 请注意父母是必须不断提高自已的, 不是应该,而是必须。父母所能给予的空间是大气球,孩子的成长空间是小气球,小气球是没有办法冲破大气球的,只有父母的空间不断扩大,才能给予孩子更大的成长空间。虽然不是绝对的,但是父母的学习能力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的可持续性。
  •   很庆幸在孩子三岁的时候我看到了这本书,很用心的看完了这本书,感触很多,受益很多,也有很多地方让我汗颜。看了《“不管”才是最好的“管”》《做“听话”的父母》才发现自己以前真是个典型的强制型,总是要求“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必须这样,必须那样”,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中,看来,是要下决心反思和纠正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时候了,
    书中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结合了作者女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阐述了自己的一一些教育观念,一些方法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能让我们这些年轻的父母在教育中找到不少捷径,也少走了很多误区。
    作者还提出了让人乍一看跟传统教育相悖的一些观点,如《做听话的“父母”》《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靠100分》等等,以前听到太多的说教观点是应该严厉管教孩子,让孩子听话,让孩子刻苦学习,争取考100分……也一直认为应该这样教育孩子,可是看了作者的这些相悖观点后才明白,原来的那些观点是多么的错误和粗暴啊,会对孩子产生那么大的消极影响!试想一下,孩子生活在那样严厉的家庭环境中怎么会有幸福感可言?再看看作者的教育方式,我们读者就会感到很温馨愉悦,更是羡慕她的儿女拥有这样的父母这样的家庭是何等的幸福啊!可是作者也指出,现在的家长只知道在孩子身上花钱,却不舍得花些时间和心思,也就是没有对孩子真正的用心,如果作为家长的我们都能像作者那样对孩子如此用心,我相信我们的孩子也一定是优秀的!最起码我是决定要用心的对孩子了,这就是想要有个孩子,自己首先要学习做个好家长!
  •   我的育儿指导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夏老师写的《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这本书,通过内容简介,强烈的吸引了我的阅读欲望。书拿到了,从第一章开始就深深的吸引着我,用三天的时间读完本书的全部内容,感觉好多实例就发生在我的身上,但自己的处理方式、方法远不及作者,对孩子缺乏耐性等问题自己得到认识,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父母。现在这本书就像我的一位好老师,每当在教育孩子遇到问题时,我都会翻看它,每一次阅读都有不同的感受与体会。我的女儿今年六岁半了,开学后上二年级,之前写作业家长催促好几遍都不管用,现在我采取了让她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管理时间的方式,效果非常好,每天不仅作业完成得好,钢琴也能主动练习了(以前从来没有),她自己也很开心,说:“爸爸妈妈现在一句也不说我了!”真的非常感谢《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这本书。
  •   其实,在做妈妈之前就已经看过《哈佛女孩刘亦婷》、《卡尔威特的教育法则》。对于前者,我觉得刘亦婷的妈妈做得很好,而卡尔父亲的教育则太过于严厉。在做了妈妈后,我更有了一种领悟: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孩子过得已经太辛苦了,作为家长,既然无力与整个体制抗衡,但是又何必给孩子更多的压力呢?我给自己订下的目标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力量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读了《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我非常欣喜,这本书是我迄今读过的最具实际意义和操作意义的教育书籍。夏辉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不说我们的孩子会遇到,即使是我们小时候也同样经历过,现在想起来,如果那时候,我们的父母可以用夏辉妈妈的方式来帮助我们解决,也许我们的人生将会是另外一种状态。
    非常赞同夏辉妈妈在引导女儿阅读上的做法。我和老公都是喜欢读书的人,在回忆我们是怎样爱上阅读这件事情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小时候,常常看见爸爸捧着一本书在读,我非常好奇,也拿一本书来读,可是我一个字也看不懂,不明白他为什么看得那么津津有味,但是,在我的脑海中却已经刻下了“读书”这个画面,因此,当我识字以后,就开始疯狂地读小说了。在小学时就已经看过梁羽生、金庸的许多武侠小说,因为这是我爸爸的最爱,他还带我去租书看。
    这本书没有空洞的说教,也没有华而不实的教育理念,非常实在,我已经购买了一本,而且推荐给了5个作妈妈的同事,她们也是如获至宝。强烈推荐每个父母看这本书,试着去了解一下孩子的想法,做一个好爸爸好妈妈。
  •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觉得好的孩子总是好的,不好的孩子总是不好的,至于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一直没有深究,觉得或许这就是父母的命。但事实上这并不是命,这和教育是分不开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我的女儿欣妍8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模仿,看到他爸拍篮球,她也学着拍虽然拍不动;看到妈妈打电话,她也凑过来像模像样地听;看到爸爸遥控电视,硬是爬过来也要遥控;看到妈妈敲击键盘,也想打两下过过瘾。所以说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先得从自己做起。什么父母工作回来辛苦可以看电视玩游戏,小孩放学回家就得做作业,这简直是屁话,大人都做不到自觉学习怎么能要求小小的孩子。
    现代的许多新新父母十分自私,打着给孩子创造富裕生活条件的幌子,摆着疲于奔命的姿态,好像是为了孩子愿意付出一切,但其实根本舍不得多为孩子花一点心思。孩子是人不是动物,动物尚且需要关爱更何况是孩子。既然把他带到这个世界就有责任关心他爱护他。现在的孩子通常不在父母身边长大,而是由老人们代为看管,很多父母只是定时去看望一下而已。其实孩子小的时候是特别需要父母的关爱,倒不是说长辈们不关爱他们,但是此爱非彼爱。所以父母自己不带孩子就是最大的渎职,根本不配为父母。惭愧地说,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有时也抱怨也觉得很累,看着我同龄的人还在潇洒的享受生活,我已经过起了围着家庭转的日子,而且还总是有个小尾巴跟在身边。现在想来,幸好由于种种原因,我不得不自己带孩子,如若我真的放手不管,将来我一定会后悔的。千万别小看孩子,别以为他小小的,貌似什么都不懂,其实他心里都明白,只是说不出来而已。就拿我家小欣妍来说,她早上醒得很早基本5点多就醒了,一开始我还能坚持和她保持一样的作息,但时间长了就吃不消了,后来她一醒我就把她抱到我妈房间,然后回去睡回笼觉。就是这样的小懈怠,有一正子她就表现出和妈妈不亲的举动。
    这本书的很多观点我是非常认同的,也非常羡慕作者能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女儿。书中谈到的很多教育的方法我也有想过,但是没有那么透彻。读完这本书可以说给我上了非常有意义的一课,也是对我这个新妈妈启蒙教育了一翻。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父母都是艺术家。不是穿了西装就能变成绅士,不是生了孩子就会做父母,做父母需要学习,做父母也需要有做父母的智慧。
  •   成为妈妈已经一年半了,一岁半的女儿已经牙牙牙学语,虽然还小不点,但脾气却不小。看了很多早教及育儿的书,很少有全看完的,因为很多成功妈妈的育儿经验书要么在吹嘘自己的本领要么无时不刻夸自己孩子的聪明。但这本却不是,第一次看了让我感动到流泪的育儿书,其实这是本当代中国的《爱的教育》。
    一拿到书就如饥似渴地想把书一口气看完,它真的解决了我带孩子的难题和太多值得我去学习去吸收的心得。
    如果以后我的孩子能够成长为一个善良、宽容、大度的人,我会永远感激《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的作者:夏末老师!
  •   教育孩子的书看过不少,我总结大致分几类:1.满纸理论,只列出问题所在,并没有解决方法;2.内容空洞,旁征博引,却不知作者想说些什么;3.太脱离中国人的特点,从0岁-17岁唯一对策,整天把“孩子我爱你”这类的肉麻语言挂在耳边,对读者没有实际作用。。。
    但是,这本书符合中国的国情,没有废话,觉得很“解渴”。既不吹嘘自己是教育儿童的百科全书,也没有适合每个孩子的承诺。但书中的“案例”对我收益匪浅,我已经按书中的一些方法做了,比如:“记功薄”,“惩罚孩子不许写作业”这类的,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奉劝那些还沉迷在“天才教育法”中的爸爸妈妈把手中的书扔掉,读一读这本,它会教父母去培养孩子的情商和德商,自立和自尊,并会教家长和孩子应对社会上的很多问题。
    谢谢作者,以前一直不知如何与孩子沟通,现在对当一个优秀的母亲,有了自信。
  •   偶然看《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的部分网上连载内容,就被内容吸引了,在看了一下那么多人买了,而且评价都不错,因此毫不犹豫地买了一本,因为正缺少这种关于教育的书,一直都想找一本关于早教的书。

    开篇读来以为是关于早教的,买回来一看才知道是关于儿童教育的,有一点的失望吧,他关于婴儿教育的内容并不多,但是却教让我领悟到孩子的教育的基本的问题和重点,收获良多。

    也许这本书对于很多家长来说,里面的许多观点都不能接受,因为它跟现在的教育观点有点背到而驰,作者在书中也提到过她的方法很多家长不能接受,以至他们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那跟家长的教育程度和家庭背景都有很大关系。

    因此,我很庆幸,我读懂了这本书,书中的观点我都同意,而有一些正是我现在正在做的。比如:自己带孩子。虽然我上班的地方比较远,但是我还是坚持每天回家,为的就是见孩子一面,我认为孩子0-3岁的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人说三岁定终身,这段时间对孩子来说妈妈是很重要的,因此我要回去,我要亲自见证孩子的成长,孩子见到我回家也很高兴。看了这本书,我更坚定了回家的信心,好动人都劝我在外面住,这样长时间的坐车太累,可是我乐在其中,就觉得值得。

    可惜我没能很好地抓住孩子的阅读,因为曾经试过给宝宝讲故事,但是他不听,就爱抢书本玩,不给还不高兴,后来就没怎么讲,现在看了这本书,我想我应该重新抓一下才行。

    此外,通过这本书,我还了解到了自己以前读书存在些什么问题,我也是从小就没人管的,所以学习一直以来都很自觉,而且因为成绩始终排在前面,因此也始终保持着一种兴趣,但是因为缺少人的指导,阅读量也不大,我达不到自己的高峰。

    因此我知道了要怎么样去教我的孩子。这本书就像个明灯为我照亮了前路,这本书通俗易懂,很适合一些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家长阅读,如果是一些顽固的家长可能不会喜欢阅读。

    书中的精神还没完全领悟,还需在细看,多思考,只是看完第一次。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到自己的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许还不知道如何解决,但是抓住的最本质的就总能想到办法解决的。谢谢作者给我们写了本好书!

    真是值得一读的好书,书的封面与排版都让人阅读起来比较舒适,字体大小合适。后面还有阅读导航,关于哪方面的问题,应该阅读哪一页的内容都详细地列出来了,看来作者是真心想帮助广大的家长和孩子呢!
  •   其实,知道这本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好像先是报纸上看到过介绍,后来朋友也推荐我读。但是,因为说不清的原因,一直都没有看,哪怕是随便翻翻。可能是因为手边已经有不少育儿书,想先读完这些,再说吧。前不久**当网,想给孩子买些儿童绘本,又看到了这本书。就点击进去,看了看目录,发现有我感兴趣的儿童识字问题的章节,就马上进入到在线阅读。结果连着看了几个小节,发现这的确是一本值得买来看的好书。所以马上就下单订购了一本。
    拿到书后,我就开始爱不释手地读上了,其它的育儿书都被我搁置一旁了。作者的文笔流畅,文章中引经据典,又切合实际,列举了作者本人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遇到各种问题时的解决方法和对策,我想这些是每个家长在教育培养孩子时都会遇到的,而且也是每个父母都想知道应该怎样做的。可以看得出这本书,作者倾注了不少心血。正如作者在后记中写的:“我写得不算太慢,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写下这二十万字,但我确实是准备了很长时间,至少有十几年,从工作到研究,再到亲自把孩子一天天带大。”作者本人是一位教育专家,我想这里有两层含义,一个是作者的确从事了多年的教育工作;同时作为一位父亲,作者培养了一个十分出色的孩子。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在中国有太多太多,但是是否自己真的能够将好的、科学的、先进的教育理念理性的、明智的、无私的贯穿到生活中,为人师,为人父母,我想可能就是凤毛鳞爪了。所以我觉得作者能够称得上是个真正的教育专家,不在乎她的学位,她的学术建树,而是她能够身体力行,一切以教育培养孩子为本的培养了一个了不起的孩子又将她的经验写成书从而让更多的父母受益。这是她最了不起的地方。
    这本书有很强的可读性,还在于针对当前中国幼儿、小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作者也阐明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可能我自己从小到大都受到这种中国式教育的影响,也没有特别研究学习过科学育儿的方式方法,在平时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就不自觉会运用小时候在家里或学校所受教育的方式,例如在孩子做得不够好时总是会说他或简单代办;总是要告诉他应该怎么怎么做;孩子发脾气不听话时,就会十分恼火,或大声训斥或和孩子斗狠比倔。后来,我发现他在画画儿或是做一些事情时就特别不愿动手,可能是怕画得做得不够好吧。我想,自己原来的作法已经伤害了一个只有三岁大的孩子的自信心了。幸亏,我及时看了这本书…….知道了自己行为可能对孩子今后造成的危害性。所以,现在我在和孩子说话时都特别注意,尽量采取鼓励的方式,能不管的事情都不管,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如果不是出格的),让孩子多一些自己的空间去游戏和玩耍。
    书后的阅读导航我也很喜欢,是一个特别reader-friendly的做法。把孩子各方面的培养细化列成条目,标上相关内容的页码方便读者查找。可见这本书编辑时的用心良苦。
    我现在正在把这本书推荐给我先生和其他有小孩的朋友看,希望大家都能从此书中得到启发,使我们可爱的孩子们终生受益。
  •   买了许多类似的教育书籍,国外的国内的都有,但很多书都是收到时读了一阵,感觉很有道理,合上书又觉得什么也没记住,放下也就此搁置一旁了......
    可是这本书却不同,收到后随手打开翻了翻,竟然入迷了,于是从头认真地看起来,用了下午和晚上的空闲时间全部读完了。
    读完后第一个念头,就是想告诉有孩子(尤其是孩子尚小)的同事妈妈都去买来读一读。因为我真的感觉受益匪浅,相见恨晚。读的过程中,我不由得会对号入座,也不由得时而窃喜时而叹息时而自责时而愧疚......
    常常扪心自问,对孩子是很上心的,也一直被认为算是一个合格的妈妈,但现在看来还远远不够,时常会因为时间、工作、家务甚至面子,而忽视了孩子的的真实感受,时常将自己认为的所谓正确强加给孩子,时常用自己的喜恶影响着孩子。。读完这本书,也暗自庆幸,女儿才四岁,还来得及给妈妈和她一起共同自由健康茁壮成长的机会,我们愿作女儿成长中的真正的好妈妈好爸爸!
  •   真的是非常棒的一本书!语言通俗易懂,内容详实生动,举例说明了教育女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及解决办法,敬佩夏末老师作为爸爸的那份用心、那份耐心、那份激情!感谢你将这些写出来,为我们的教子给予指导和帮助,希望更多的人看到这本书,希望更多的妈妈们培育出更多的优秀宝宝!我也将好好学习夏末老师的方法,调整自己的教子方法,让孩子的一生都是幸福的,充满阳光的!
  •   家有两岁的女儿,但是一直发愁不知道要怎么做一个好家长,能让女儿更好地成长*看了"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后,看到作者在教育女儿圆圆时所做的点点滴滴,心生羡慕,这也给我如何做一个好家长有了一些信心和方向*真的很喜欢这本书,也谢谢作者!
  •   不是一口气读完的,大约断断续续用了四天读完此书。
    2.我是一位有十一年“工龄”的妈妈,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算费尽心血,看过很多教育类的书籍,加上又是儿童文学教师,所以也看过很多儿童文学类的书籍,自我感觉还算了解儿童。
    3.这本书应该说可圈可点,之所以看完想说点儿“别的”,是想提醒家长们-----这本书的理念是很好的,家长们可以吸收借鉴。但是作者的实施过程家长们不能简单借鉴,比如关于玩网络游戏的问题,家长们如果简单借鉴就难免让人捏一把汗了。
    4.其实这本书只能是一本个人育儿经验汇报,千万不要看成是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作者教育孩子的方法只适合一位高素质的家庭。
    5.所以这本书应该不是告诉爸爸妈妈们如何用那些方法教育孩子,通过这本书,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一本家庭教育书籍
    妈妈们得到的更多的启发应该是------如何提高自己的素养,中国的孩子之所以不能达到理想化的成长,主要是因为教育者素质的低下,这包括家长和教师。
    6.对一个人的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一些,不要简单地以学习好,考上好大学或做班干(做官)来评价一个人,只以成败来评价人,这是功利主义的人生观。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欣赏着多看看自己的孩子,他一定有让你值得骄傲的地方,别因为自己的俗气毁了孩子。
    7.象对待朋友那样对待孩子-----不压抑、不剥夺、不哄骗、不欺瞒,平等、平和、平实地与他相处,试试看,孩子会越来越贴心。
  •   都是教育小孩的书,这本适合稍大一点的孩子。看到这个爸爸教育孩子的方式,我老公很有感触。爸爸的角色还是非常重要的,给他买了几本书,明显比以前更加关注女儿。虽然她才1岁,但这个开始让我感到欣慰。
  •   看了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感觉非常真实,像我自己的回忆录(暂切表扬一下自己),我与作者同龄人,孩子也差不多大,那时候国家教育孩子方面的书等非常少,根本买不到,特别是在我们中等城市。写的非常具体,可操作性非常强,其实每个家长只要改变思想观念,想清楚自己的孩子最终还要靠自己去培养,老师也是人不是神仙,老师白天管理五十多个孩子,晚上还要管理自己的孩子,还要照顾老人,还要做家务、备课,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这是我看到的教育孩子对家长帮助最有用的书,虽然我的孩子已经在美国读高二,是交换生出去的,这本书对我没有用了,看了以后,我还是买了十几本送给亲戚朋友,我希望作者抓紧出续集,能对我们这样十六、七岁孩子家长提供经验的书,就不用我们辛苦的自己摸索经验了。非常感谢作者!你做了一件对社会功德无量的事!
  •   决定要买这本书是因为在网上看了一章就欲罢不能,立刻就下了单。我之前也买了好多这类的书,只是看了以后觉得用处不大。我不否认西方的开放式教育有多好,可是我们毕竟生活在人口众多的中国,在拥有应试教育的中国,虽然很多的人都在叫父母不要看重孩子的分数,可是孩子升学时学校也不看分数吗?这本书有很多实用的方法,教我们做父母的怎样让孩子愉快地学习,同时又能真正地学到知识,从而不害怕考试。虽然现在还没看完,可是已经受益匪浅,并且已经开始实施了,女儿说妈妈的脾气变好了~~~~现在已经向其他朋友推荐它了,好的书应该分享。

    看过此书之后,我每当要训孩子的时候,首先会考虑改变一种方式,先表扬,后提出意见,孩子往往容易接受。孩子都是好孩子,教育方法不同,培养的孩子就不一样,从书中我得到了约束自己行为的力量。

    作为一个才有2年工龄的新妈妈, 相比于作者,可能我不是很有资格说不同的意见。 但是很想和其他读者和作者能有一个交流的机会,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一笑了之!

    从怀孕开始, 看了很多育儿方面的书。作者大多是从自己的育儿经验出发, 结合自己孩子的情况谈问题。 很多作者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很多很好的方法和经验, 但是我的感觉是,绝大多数作者在写书的时候带着强烈的个人经验主义,适合自己孩子的就推荐, 不适合的批评颇多。 一个好妈妈必然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 当我们怀疑孩子的时候, 质疑为什么孩子不受教的时候,先不要从他人的经验中去寻找答案,聆听自己和孩子的声音更重要。

    作为一个妈妈读者,对于所有育儿书的作者,我都想说谢谢,谢谢他们的分享,才让后来人能少走一些弯路。只是一个小小的建议:希望作者在写书的时候, 心态能更平和, 更开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育儿没有对与错,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   这本书让人觉得孩子真是重在家长的教育,父亲更应该学会如何教育孩子。我家两个儿子,爸爸责任重大。
    书里的很多方法很有用,在生活中要多做有心人,和孩子一起成长。
  •   少有的好书--受益非浅

    很庆幸,在孩子3岁多的时候,在养育的茫然困惑中,我看到了《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乍一看题目,似乎很俗套,一读内容,则爱不释手、废寝忘食,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并因此得到了启发和教益。
    这本书教给我的东西非常丰富,保护孩子的自尊、求知兴趣、责任心和上进心,如何培养阅读,如何面对学校或者老师的一些不良好的教学作为,如何对待暴力作业和老师的惩罚,如何看待成绩......尊重孩子,实事求是,如何不管制不压抑孩子,如何对待孩子玩游戏.....
    所以,非常感谢夏末老师!感谢她用善良温暖睿智的心写下了这本书,指导我们为人父母者以何种心态、态度和行为陪伴孩子的成长,在某些教育作为的伤害面前保护孩子,让孩子快乐、优秀、心智健康。
  •   3岁看大,7岁看老,我一直觉得好习惯对孩子非常重要,为此我时常使用父亲的威严甚至武力,儿子是听话了,也养成一些好习惯,但却变得不那么快乐了,和我也疏远了,这让我很不安。而“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与其说是一本教育方面的书,还不如说是一本小说,通过一些小故事阐述一些精辟的道理,一些具体的方法,非常实用,现在我时常能听到儿子用稚嫩的声音对我说“妈妈,我喜欢你,你比以前温柔多了”,幸福、满足就不用说了。呵呵!极力推荐,并感谢送给我这本书的我的老姐。
  •   自从有了孩子,关于家庭教育这方面的书这是我看到的觉得最好的一本,没有大道理,娓娓道来,事例通俗易懂,容易让人接受,很多观点我非常认同:不要捉弄孩子、打针有些疼、孩子识字、陪写作业、阅读、实事求是、如何让孩子爱吃饭等等。关于孩子的阅读方面我深有体会,我女儿现在快三岁了,一直都是我自己带。从一出生起我就总和她说话,三四个月起每天我都给她听儿歌的碟,念三字经,再大一点就给她读故事,按照书上的文字读,不加上自己的白话。随着她渐渐长大,家里书架上她的书也越来越多,这方面我从不吝惜。现在她语言组织能力、思维方式和感知方面让我们料想不到。这一切都应归功于阅读。看了作者的书,这方面我更有信心坚持下去了。希望更多的妈妈读到这本书,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不露痕迹的引导孩子,而不是强势的命令孩子,让我们的孩子幸福的长大。
  •   看到过夏末先生曾经的访谈录,觉得是一个能让人放松,且值得信赖的人。这次看到了关于他和他家庭教育方面的书,已经其他人对这本书的评价所以就买下了,刚开始看,但是觉得夏末先生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真的是“不按套路出牌的”,我得女儿现在只有四岁多不到五岁,但是她得思维和成熟好像有时已经超越了其他同龄的孩子,这不只是我一个人的看法,她幼儿园的多名老师也曾经跟我提及孩子懂很多道理,比其他孩子成熟,但另一方面我女儿的心理很脆弱,有着比同龄孩子的更柔软的心,所以有的时候跟女儿沟通时我很困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更多的启发。
  •   真的是好书,拿到书,我一口气看完,中间不想午睡,因为书内容太实用了,怕晚看完会耽误自己学到正确的方法,怕让孩子再受到错误教育方法的危害, 我的女儿12岁了,之前,我看过很多这方面的书,都觉得没这本书贴近自己,觉得夏辉本来也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并不是一个天生的神童,也爱看电视,爱玩电脑,跟我的女儿一样,但她所以今天这么出色,确实是因为妈妈用心的教育,说实话,我真遗憾没在十年前看到这本书,我的女儿也会很出色,非常幸运的是,我连看了两遍后,理会了作者的教育思路,并照着上面说的做了,真的效果很有效。从心里佩服作者,作为一个妈妈有爱孩子的心,还有爱孩子的方法和能力。作为一个教育家,有一种责任感,感谢作者,我已把这本书推荐给身边的好多朋友,值得一看再看到好书。
  •   这本书只有四个角色加起来才能写成:教育专家+成功父亲+好教师+作家。缺少任何一个角色,这本书都不会有这么精彩,这么到位。
    读了很多家教书,没有一本像夏末这本能让我一口气读完,并且还想反复地读,一边读一画划,每篇都有让我心动的话语,都有让我能拿来就用的好办法,都能让我发现自己教子中的误区。这本书应该成为全中国父亲的教材,成为中小学和幼儿老师的教材。
    我不是托,我只是一位普通的父亲,我把这本书介绍给周围的同事,还买了几本送给朋友,没有一个说不好的,有几个人还专门来向我致谢。我来写这个评论,实在是非常希望这本书能被更多的家长认识,能让中国教育变得更好些。 学会爱我们的孩子吧!!!
  •   这是一本好书!

    书中字里行间流淌着的爱的暖流荡涤着我的头脑,又一点一滴浸润着我的心灵。那一篇篇看似简单无华的小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细节。就如同作者所说的:“正确的教育理念则如同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打开不同的锁结......当你读完了这里所有文章,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理念框架进入到观念里——遇到各种问题时,你基本上就会明白该如何做了,‘方法’也会自然地来到你的身边”。真诚的感谢作者夏末老师,他给了我成为一个好家长的机会和可能。

    从我一开始阅读这本书,我就想一定要写一篇博客向朋友们推荐它。它给了我太多的感触、正确的理念、有用的方法,它在我最需要的时候来到我身边,它让我对自己的反思既站在理论的高度又可以在实践中履行。看我博客的朋友大都是和我一样的宝妈,我相信她们和我一样正在经历着教育孩子的茫然和不知所措,她们和我一样爱孩子,但大多数时候凭着性情和习惯去爱,而不知如何真正去爱。

    令我感到欣喜的是,我自己的一些观点,比如大量阅读的重要性、教孩子实事求是不虚浮、不陪着学习、不考100分、考好不奖励、自己带孩子、对孩子放手不替孩子做事等等都和作者不谋而合,但我既没有作者的理论高度也没有作者的实践智慧,所以如果我没有读到这本书,那我的这些观点最终只能沦为想得挺好,做得很糟。另一方面,作者在书中提到的一些观点,比如不看”有用“的书、替孩子写作业、不写”暴力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管”是最好的“管”、做“听话”的父母、允许孩子边看电视边写作业、不上学前班、不是电脑游戏的错等等又是如此令人耳目一新,甚至离经判道,不合常俗。我想说的是,不管你是否认同书中的所有观念和做法,这本书都会带给你如坐春风的感觉,如醍醐灌顶、甘露洒心。如果你爱你的孩子,一定要读一读它。

    大多数父母都会振振有词地说我这还不都是为了孩子好,为了让孩子成才。似乎只有成为父母希望的“才”,孩子才能获得幸福。但是一个从小没有幸福感的孩子长大以后无论多么功成名就也无法体验到幸福。
  •   作者以自己亲身养育儿女成才的经历为线索,辅以自己的家庭教育经验,教育方式和让人拍案叫绝的教育新思想,新理念贯穿始终,让此书深具说服力和影响力。作者对现行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种种错误的大胆揭示与抨击,让我有种如获久旱后的甘霖,又如有种英勇陷阵杀敌的酣畅淋漓,好!我要买10本送给我女儿的老师们,叫她的老师们都好好读一读,让她们不要再布置那么多的作业,不要在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的头一周里布置更多的作业,让孩子们做到深夜,不要动不动就罚同学们抄英语,抄课文。亲爱的老师们,请你们用慈悲的心,站在孩子的立场真心地为她们仔细考虑好了再布置你们的作业,好不好?有时候,一个晚上有5张卷子做,语文,数学,英语,历社,科学,还有要读的,要背的....不是个个孩子都是天才,他们还想吃完晚饭休息一下,还想(肯定想)看一小会电视,还想读一下心爱的小说,也还想画一小幅画,也还想吃点水果,跟爸妈聊聊天.....可是,他们有这个时间吗?一回家,放下书包就写作业,吃晚饭也不敢怠慢赶紧接着写,洗个澡也总听到妈妈催促提醒快点,要不又要做到11点,哎,我可怜的孩子!哎,让我心里无奈,生不起敬意的学校教育的这种方式
  •   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说过:“家长对孩了的教育应该是闭上你的嘴,迈起你的腿。”我们做家长的首先应该提高自己素质,在家里建立起一个学习的氛围,凡事静下心来同孩子讲道理,而不是打骂教育。多给孩子讲做人的道理,让孩子多看名人的小故事,多听优美的音乐,多想想自己的梦想;其次是和孩子共同学习,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她明白只有不断进取才是人的追求;最后就是要用心去教育孩子,为什么作者能想出这么多的办法,是她用心在做这件事,而我们大多数的家长要么敷衍了事,要么方法不当,结果总是南辕北辙。看了这本书让我明白好孩子不是打出来的,不是骂出来的,而是熏出来的,愿天下的妈妈都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妈妈。愿天下的爸爸都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爸爸。
  •   虽然宝宝还很小,但我对宝宝将来的教育一直很关注,希望能够借鉴专家的建议,让宝宝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这本书的作者根据自己教育女儿的亲生经历,将教育女儿的成功经验介绍给大家。我觉得他所提到的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观点非常实用,好多都是我们需要在生活中注意的细节。我很清楚每个孩子都有他们不同的童年,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也是从小到大一点点养成的,父母应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这样为他们将来的生活、学习工作都会带来很大的帮助。谢谢作者为我们这些新手妈妈们介绍这么多好的经验,我相信,只要妈妈们能够用心、耐心、有信心,我们的宝宝都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   我买了10多本《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不过没有送给我女儿的学校,我送给了10多位爸爸和妈妈。我希望,孩子们若享受不到快乐的学校教育,至少让孩子还可以享受到爱的家庭教育!
  •   一直以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深感困扰。我的孩子早三个月上学,现在还不到9岁,该上四年级了。想当初让她提前上学,只是我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的具体表现。本以为低年级阶段严格管理,养成好习惯,到中年级就可以放手。可事与愿违。孩子低年级时成绩还不错,可三年级却呈下降趋势。现在孩子讨厌写作业,对学习也缺乏热情,只热衷于玩游戏,并不像我预期的那样良性发展。一直苦恼,该怎样扭转现状?有幸读了夏老师的《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才彻底明白过去的许多教育方式、理念存在很大问题。作为妈妈,我对孩子的引导工作做得远远不够——不是孩子不如意,而是自己身上存在严重问题!对教育孩子这项艺术性极强的工作研究太少,主观性太强,该学习的地方太多啦!
    感谢夏老师,使我有了“亡羊补牢”的机会。书中通俗晓畅的事例及分析,使我真正找到问题的症结。我一定要从自身做起,实现“身教重于言教”。
  •   这本书是无意中从当当网上得到的,当时是为了给孩子买本指导作文方面的书。在五星书的排行榜里,我发现它排名第一。一本书,会有人喜欢,也会有人不屑,但这么多的人都给予了五星的评价,似乎标明了什么。进一步地,我看了有关读者的评价,越发有购买的欲望了。
    订单下完后,书很快就寄到手了。几乎是一口气读完整本书的,二十多万字的书,我花了不到3天的业余时间看完。看完后受益匪浅,因为书里独到的观点和真实生动的事例,更因为作者专业细致地讲解。
    它的可操作性让我有多读几遍的冲动。因为在读的过程中,我将一些作者建议的方法用到孩子身上,收效明显。虽然儿子一直很不错,但是,我还是在书中找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错误教育方法的影子,非常感谢作者!
    向给位家有儿女的家长推荐!
  •   适合3岁以上中国儿童父母的一本好书
    我看过的跟本书涉及年龄段类似的育儿书主要包括: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第三版)、(日)松田道雄 著的育儿百科、哈佛女孩刘亦婷、七田式超右脑训练法、卡特维尔教育法则等等。
    总体觉得,前两本也是经典之作,可惜更适宜欧美或日本父母;第三本内容有特例性质,不具备广泛性;再后两本基本觉得就是骗子了。偶认为对大多数的父母来说,所有的神童教育统统都是骗子……考上好学校不意味着人生成功,某方面展现特异才能不意味着将来生活幸福。而作为一个普通的妈妈,我相信多数人跟我一样,其实最希望的是孩子能有一个幸福指数比较高的人生。
  •   这本书里谈到的很多情况都十分切合中国父母们遇到的问题。虽然现在很多父母都比较认可欧美教育方式,但毕竟我们在中国,这里的社会环境和孩子的成长空间完全两样。
    比如关于读诗背诗、对待考试成绩、如何对待对与错、不做作业、如何交朋友、怎么对待同学间的竞争、安全教育等等。我是在网上看完了之后觉得很好就又买了一本,以便今后细读。孩子慢慢长大,会有很多共性的东西和疑惑,可以在这里看到一种解决方案。
    目前我看过的各种育儿书里,觉得郑玉巧的特别适合三岁以内的孩子家长阅读,她谈到了很多吃穿住行游戏等设计孩子成长方面的问题,那正是幼儿父母最关心的东西。
    而这一本则偏重与孩子的培养,更适合3岁以上的儿童家长。
    它们有个共同的地方:适合中国的父母。
  •   书中没有过多的理论,作者遇到的很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也在我家儿子身上发生着,看过书之后跟作者很有共鸣,也受益匪浅。比如孩子打预防针这个问题,我与作者的处理方法是一致的,并不能哄骗着告诉孩子打针根本不疼(那能不疼吗?要知道有很多成人对打针也是有深深恐惧感的!)。前段时间孩子打麻疹疫苗时,我就亲历很多孩子恐惧得哭的不行,而家长就在那半责怪半哄骗着说打针一点也不疼之类的话,当时就在想如果这位家长看过《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这本书,一定不会处于这种即尴尬又为难的境地,孩子也不会这么的恐惧和难过。强烈建议好妈妈好爸爸们都看看这本书吧!
  •   儿子的老师借给我读了这本书,读后很有感触,每个好孩子身后总有好妈妈、好爸爸。为了能随时读到这本书,我又买下了这本书,并收藏了作者的博客,随时关注。每当自己在教子中遇到什么问题,便自然会翻开这本书,读这本书,会让我的心平和下来。换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然后静下心来思考该怎么实施教育。作为一位爸爸和教育专家,夏老师的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谢谢您!一个真正投身教育中的教育者!
  •   看过许许多多培养孩子的书,无论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如《天才儿童》《哈佛女孩》《每个父母都是教育家》《如何启发孩子潜能》《赏识你的孩子》《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如何洞察孩子的内心世界》、、、、、、等等等等,从各方面重新认识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需要什么,如何才能结合现实生活,让孩子既生活得快乐又能掌握中国教育部要求学生刻录进大脑的各门功课。自己还要不断思考,如何让孩子在学校避免受到一些粗暴变态、贪婪的老师的伤害。并就遇到的各个问题给予最快解决(把有可能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消除或降到最低。)孤军奋战啊!想老了青春啊!更重要的是每次都担心拿捏不准,因为没有参照啊!
    这次无意间在网上看见了夏末的《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忍不住立即买回来,细细阅读,真是太好了!这是一本用实例,双向分解的书,因为,很多书都是作者自说自话,想当然,从头到尾都是你就怎么样你就怎么样,他们的指导没法放到现实生活细节上。读过了也只能是大概这样。像我们这样的笨妈妈就要想破脑子。
  •   初次看到这本书是通过当当的在线阅读,读了几章就欲罢不能。很多次都有拍桌子叫好的冲动。孩子五岁了,零零散散读了很多关于孩子教育方面的书,但迄今为止,这是最能触动我心灵的一本。很多教育书籍,理论说教占据了大大的篇幅,对于实际发生在我们身上教育孩子的盲点并没有太多的帮助。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伟大的母亲,敬业的老师,严谨的学者。作者在孩子身上下的功夫和心血怎么可能不培养出一个健康和优秀的孩子。不是我们的孩子差异有多大,是我们和作者的差异太大。用心的生活,用心的做每一件小事。停止说教,用我们的心灵和智慧把孩子带入知识的海洋。作者的很多教育方法非常值得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借鉴,他的教育手法非常无痕,达到的效果却非常明显。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行和自律性。看了书以后,我才发现生活中我有这么多地方做错了,我还认为我在为孩子好,但结果早已经背离了我的期望。为什么会这样,不是孩子的错,是我们的方法错了。感谢作者,用心教会了我们如何与孩子相处,我相信在培养孩子成才的路上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但至少,这本书给我指明了方向,让我不至于迷茫。我会继续关注作者的动态,期待她下一本好书的出版。
  •   我家孩子刚上幼儿园,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遇到一些问题,正不知家长如何做才对,看到这本书,发现原来孩子的许多问题都一样,原来家长可以这样引导,原来有这么多的好办法,真不愧是教育专家呀,在生活中一些很细节的事情我们也不曾注意,通过读“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才知道,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如此之大,真是一本好书,希望更多的妈妈看到,也希望更多的爸爸看到!
  •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妈妈是班主任,爸爸是校长。
    父母对于孩子的言传身教影响力极大。
    孩子是父母手心里的宝,怎样来宝贝自己的孩子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恰好。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教给我如何正确对待孩子、教育孩子、给予孩子适度的爱。
    做妈妈是女人天生的权利,做个好妈妈却不是每个为人母着能够胜任的。如何做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妈妈,如何教养孩子是需要通过学习掌握的。在教育孩子这方面,妈妈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做个好妈妈好爸爸,养个好宝宝,用心呵护用爱灌溉下一代。
  •   看完了《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非常受用。而书后作者的一位同学的评语让我感触颇深“原来我只看到我的孩子和作者孩子的距离,看了这本书后才发现那是我和作者之间的距离,她是在用心教育孩子,而我只是把孩子养活大了。”是啊,如何才是一个好妈妈好爸爸才是让我们这些做家长的深思的问题。自己每天守着电视节目却要求孩子科科考试100分,自己每天流连在麻将桌前却让孩子认真学习,用急功近利的心态要求孩子,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用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也很适当。
  •   难得的家教读本 .拿到书后,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中途舍不得放下,惟恐一放下,我就会耽误我儿子的教育。非常遗憾在我儿子还很小时没有读到这样的书,现在回忆儿子的启蒙教育总觉得有些遗憾。我其实也很重视儿子的早教,但确实有些不得法,比如过于追求当下的成就,忽略儿子的感受,过于强调家长的权威,认为如果儿子不听话,就是让自己颜面扫地。过于急躁,动不动就大吼在叫,现在想来是多么对不住儿子啊!好在我在不停地反思,不停地成长,也好在儿子还小,还有时间给我弥补我的过失造成的一些问题。感谢作者,这本书不是一些理论的堆彻,让人看完后不知道怎样做的所谓专家的著作,而是作者从一个爸爸,一个老师的角度出发的感悟,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有些做法可以直接copy.是我读到的少见的家教读本。
  •   周围的朋友都陆续做了妈妈,我也正在酝酿中,只是目前还没有成功。养孩子是简单,但是要把孩子教育成材却是件非常难的事,因为自己都觉得刚刚才稳定下来,如何去教好下一代呢?
    不过很庆幸,无意中看到《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这一书,其实书中讲的一些道理与方法都是大家在做孩子的时候希望当时自己的妈妈是这样做的,可是自己真的当了妈后,有了一种长辈的姿态来看孩子,心态就出现偏差。其实和孩子就是要和平共处,和孩子成为朋友,相信没有哪一个孩子都是会跟父母作对,就需要父母摆正心态,这样才能从容的处理好每一件事情。
    这本书也可以推荐为产前辅导书,让准妈妈们做好充分的准备,调整好心态,担起妈妈这一重责。呵呵!
    我推荐给我周围很多朋友,都说观念很新,值得研读!
    夏老师,等我有了孩子后,有些育儿方面的知识还需要你多多指教,我会一直关注你的新书的。
  •   书的内容其实很好,我并不了解夏末,但是买了这本书后,透过书中的内容,觉得夏末是一个有心的爸爸,感动于他对教育孩子的用心良苦。个人觉得:夏末研究教育其实也不是一两年的事情,当然对于教育有自己的一套心得了,另外,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兼一位母亲,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大家:夏末的教育理念其实很好
  •   孩子不是为‘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童年’活着。”很少看有关儿童教育的书,市面上充斥的那些“哈佛男孩”“耶鲁女孩”之类所谓的育儿经弥撒的是功利的炫耀,夏末开宗明义的这句话一下子打动了我,吸引我一口气读了下去。如何用爱、理解和宽容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如何使家庭成为儿童教育的最佳场所,作者用平实的文字作出了回答,科学、理性而又充满感情,读之如沐春风,思之豁然开朗。如作者所言,“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精力。”其实家长们陪读陪练实在也是耗费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可惜这些付出许多都虚掷了。太多的父母那样吝啬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倾听去关注去尊重宽容,“很多父母不当的教子方法其实不是由于他们教育知识欠缺,而是由于虚荣和浮躁。”话说得尖锐,可实在一针见血。
  •   取回包裹迫不及待地打开书看,没有质量方面的问题。
    没有看完,但感觉到文章写得很朴实,很容易让人接受。这本书如果我早日读到就好了,孩子已经15岁了。不过我认为也不迟,看看书,找找自己的差距,说不定还可以弥补。看着书,偶尔有恍然大悟的时候,孩子的一些性格上的缺陷似乎找到了症结所在。找到了症结,我想弥补也是有可能的。

    这是一本教育子女理念、方法都可称为超好的书,我收到书后迫不及待地看完一遍,并立即为女儿建了功劳薄,三岁的女儿因为自己独立睡觉、将糖留给爷爷奶奶吃而得到小红花时非常高兴,我觉得这个方法比物质奖励好,而且对孩子的好行为有延续价值、功劳薄还很有保存、纪念价值。之后我又将重点章节看了一遍,并打算以后至少半年重读一次。为了让更多人受益于这本书,我见到有孩子的人就推荐这书,同时我又邮购三本,打算送给我的好朋友们。
    4
    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让人思考,我推荐了很多朋友去看,有孩子的,还买了两本是送人了,希望有孩子的家长都看
    5

    果然是一本好书,值得读和收藏
    6
    很不错的一本书
    实用实在 不是空头的大道理
  •   自己也算是半个学教育的,也一直在从事教学工作。以前也读过一些关于小孩教育的书,但真让自己感觉受益匪浅的还真不多,抑或是自己孤陋寡闻吧。
    是在一个周末的上午九点收到当当送到的书,原本打算随意浏览一下,待有时间或是教育中有问题再看,没想到一看就没舍得放下了,一天就看完了。这书语言很流畅,道理看起来也很浅显,其中很多观点,如阅读的重要性,帮小孩做作业等,我知道,而且也践行过。但看完全书,我发现自己在教育中一直都存在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对孩子干涉过多,如一天到晚催促她快点起床、快点吃饭、快点写作业、快点睡觉、不要看电视等等,用夏末老师的观念来看,其实就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很不利于孩子的自觉、自信,每个孩子都天生有一颗向上、要强的心,如果我们引导得好,他们就会向上,反之,就会打击他们的信心,剥夺他们的快乐。这几天,我真的试着去放手,早上上学、晚上写作业都不再催促女儿,时间完全交给她自己支配,效果真的很好,既没有迟到,也在该睡觉之前完成了作业,还自觉听了英语、完成了阅读,更重要的是她知道自己得到了妈妈的信任,她也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了,心情特别好,甚至为了早上有更充足的时间,偷偷把闹钟调到六点钟呢,谁说小孩子不是天生向上的呢?!谢谢这本好带给我的反思与启示。
  •   我从生宝宝前就开始看一些早教和启蒙的书,如《卡尔威特的教育》、《哈佛女孩刘亦婷》等,每次都像看天上的月亮一样,可望而不可及,书中的一些方法很难坚持,也做不到,时常有挫败的感觉,我家的宝宝怎么就不能想书中的人物那样呢,后来和一些人交流,看到了更多的书,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我最先是在网上看到的,迫不及待地下载和阅读,觉得写得很好,很具有指导意义,然后马上买了一本。这是面向大众的一本书,对每个家长和孩子都很有帮助,不是过去那种培养天才的书,书中的很多例子在生活中都有发生,我是一个一直在犯错误也不断在修正错误的妈妈,我觉得对我很有指导意义。
  •   仔细拜读了这本书,才发觉自己在教育女儿方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非常认同作者的观点,对待学习的问题上,谁会喜欢每天被批评,却还要爱上它呢?尽管你是为她好。真正接受并改正的又有几人?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当我习惯性地想大声指责女儿这样那样的问题时,会突然想到这本书中的观点,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换一种语气,不是责怪,不是恨铁不成钢,而是心平气和地和女儿共同想办法,一起来解决。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她的感受,而不是一味地苛求完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一个孩子。通常家长都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家的孩子作比较,当有一天孩子对你说,我同学的爹妈是干啥的?住的什么地方?吃穿的是什么?我们会说孩子喜欢攀比,虚荣心太甚。想想我们做家长的,何尝不是一样的心境,喜欢攀比,虚荣太甚?
    读完这本书,学会了理解。懂得家长在孩子一生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
    推荐给了认识的每一位妈妈,还想推荐给更多的妈妈或者准妈妈们。呵呵,我不是托儿,我只是说出了真实的感受!最后,谢谢这本书的作者!
  •   这是成才教育的好书。收到这本书没两天,我的孩子刚好打电话给我说,她的数学只考了80多分,老师让把数学卷子抄两遍,让我明天去学校一趟。我说好的,妈妈知道了。我想如果我没有看这本书,我现在一定是怒不可遏,今天回家我一定会收拾她一顿,骂一顿是少不了的,打一顿的可能性都有。但这本书让我平静了下来,我在想应该怎么对待孩子,而不是完全的意气用事。
    我的孩子今年上二年级,学习还行,我就象书上写的很多家长一样,天天跟着,她也越来越磨蹭,越来越叛逆。就在一个月前我与她发生了很大的冲突,我很愤怒,告诉她我再也不管她了,她的作业我不看,不管,也不签字。我真的是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我很痛苦,教育的书也读了很多,但怎么都不管用呢。夏末的故事让我看到了很多自己的影子,书我还没有读完,但我觉得我必须要有所改变,我也很清楚地认识到,就算你很努力地去做,因为种种客观因素,自己的孩子都不可能成为作者那么成功的孩子。但我希望我和孩子的关系是和谐的,我们的相处是愉快的。
    说真的,我不知道我明天会不会处理好和老师的见面,我不知该怎样去对抗“暴力作业”,但我会耐心的去对待孩子,让我们有一个好的心灵沟通,我想我们会渡过这一段日子的。感谢作者,让我静下心来用脑子去思考这些问题,而不是用脾气去处理,也不是用暴力对待孩子。
  •   育儿书多种多样,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一本。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现在也在用其中的一些方法,比如和三岁的女儿一起读古诗;多给她读故事书,而不是讲故事;鼓励她自己读书等。她现在是个小书虫,见到我买新书回家比见到好吃的还高兴。这本书很实用,并列举了很多实际的例子,读后让我感触很深。要想教育好孩子,自己本身要做孩子的榜样。向所有的妈妈极力推荐这本书。
  •   我是一个两岁半小男孩的父亲,当初买这本书的时候是想给孩子的父亲看的,但是她一天在家很忙,没时间看。我当时对孩子怎么教育心里也没多少谱,就拿起来看了看。这一看就觉得放不下手了,下班一回家、出差,反正有点空闲的时候总想着把剩下的内容赶快读完,每次读一点,就会联系到自己在管教孩子时的一些情况,想一想平时发生这些类似情况的时候是不是自己处理不当,以前我小孩特别喜欢骂人,他骂一次我就打他一次,但是通过读到作者对于类似情况的处理和分析,我慢慢发觉大人才是主因,孩子真的像一张白纸一样,你给他什么环境和影响,他就会给你相似的反馈,以后我基本上不再大声训斥和打骂我的孩子了,虽然有时侯他调皮的让你感觉自己像一座火山,不喷发一下无法发泄,我也会冷静下来,我不希望给孩子一种错觉,好像所有的事情只有通过发脾气才能解决。现在我感觉我的心态也比以前好多了,在孩子的教育上耐心更多了,看看作者对孩子的教育,想一想真是很有成就感。在我们这个浮躁、虚假横行无忌的社会,孩子面临的环境可以说很复杂,你教他的他在实践时总是遇到很多嘲讽和挫折,一些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潮会让孩子往往无所适从,所以作为他一生朋友和导师的父母,一定给予他引导、支持和理解。
    建议准父母早点读,让你的孩子一开始就有五彩缤纷的童年。希望每个孩子都有健康的成长环境。
  •   里面关于一些爆力作业,及家长帮忙写作为的想法真的很好,所有家长最应该做的不是整天陪在孩子身边陪读而是要在陪养和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中多下功夫.
    刚开始看的时候心理急啊,我们家孩子快三岁了,总想着应该早看到这书就好了.但是每个孩子都有其个体差异,我开始慢慢的用书中的一些理念教育孩子,当然效果不可能这么快,也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能像书中的夏辉一样.但这决对是一本值得一看的书.
  •   之所以注意到ta,是因为每次到在线读书时都发现其排名第一~~处于好奇,就点开看了。。。。
    没想到一看就一发不可收拾,用了3天一口气把网上刊登的所有的部分都读完了~~
    觉得还不过瘾,就下了订单,拿到手后我决定在家里传阅一遍,作为将来教育孩子的参考书~~
    虽然,我马上就要有baby了,目睹了身边好多准妈妈为了迎接baby的准备工作,买各种高档的衣服、到国外订购奶粉,有的甚更夸张:把孩子从0-6岁的玩具全买其了~~花了好几万~~!!
    可以理解准妈妈们喜悦的心情,但我想说这样的消费究竟是在满足大人的消费欲,还是真的为了孩子?
    身边不乏很多“细心、讲究”的妈妈,对baby照顾的无微不至,奶粉一定要进口的~衣服要穿名牌的~小学要上重点的,甚至为此还要卖房全家搬到小学旁边~~
    。。。对于这些,我无语了,对于孩子的来临,我觉得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才是最为重要的,一切物质准备都没有心理上做好迎接baby来得重要~~
    也许我说服不了她们,但是看了这本书后,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孩子是人,父母同样也是人;不要因为孩子而放弃自己的生活和理想,只有自己积极向上,才能整整引导孩子成为一个人格独立、性格健康的人~~
    谢谢这本书,更谢谢书的作者~~!
  •   《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对传统的教育观念的修正和颠覆,读了之后大受启发。
    中国的教育需要探索和开发的领域还有很多地方,热心教育、努力实践的父母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儿女,为家庭、国家、社会做出不可估量贡献。
    孩子的命运,家庭的幸福在我们手中,推动社会发展的手是父母的手,这双手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衷心祝福家长通过阅读、内化、提高,变梦想为现实,这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   我也读过一些关于亲子教育的书籍,但是越读越自卑,真的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仿佛每一本书都是在炫耀。
    但是,这本书,是我所认为目前看到的最好的亲子教育的书,很庆幸在孩子六岁的时候我就拜读它了,相信我会因为有它,而且成为一个好家长。
  •   我的宝宝一岁了,因为工作和自身原因(多少有点产后抑郁)之前大多时间是由姥姥带的,宝宝和我不太亲,伤心过后自我反省,多用了些时间照顾宝宝情况有所改善。看过《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后,才意识到自己做的实在太不够了,孩子需要的不光是身体上的照顾也需要心理上交流,我做的不好或者说有些无所是从。一本好书也胜过一个好老师,她给了我指导和方法,让我有信心和宝宝建立良好的关系和掌握培养宝宝的科学方法。谢谢作者将她培育孩子的成功与大家分想。
  •   这一批书里,最爱读的就是这一本了。里面的主要理念是:家庭对于孩子应该是模拟的小型社会,家庭教育的目的让孩子见识了解和知道怎么应对进入社会上要面对的事。所以社会上有的事情,家里也都应该有,除了美好的事物,还要有各种挫折。这样孩子长大后才能适应社会运作规则、才能不唯我独尊,才能知道经得起挫折和困难,独立而自信地在大社会中生存。1、好爸爸要会经常给孩子制造麻烦,创造机会让孩子经受挫折,再鼓励他客服困难、或调整心态。2、好爸爸在各种情况面前,要给孩子树立正值诚实自尊的好榜样,身教重于言。3、培养孩子善于思考的兴趣,训练勤于思考的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生。……还没看完,先把最深的几点感受记下来,自勉,并于致力于家庭教育的同志们共勉。
  •   这本书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异曲同工之处,书中很多实例可以参考对孩子的教育,我是一个三岁孩子的爸爸,觉得这本书还是不错的
  •   前晚抢购的书《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我在美国做爸爸》,其中的一部分如下家庭是个小社会家庭应该具备社会的所有功能,让孩子处于逼真的社会模型中,而不是被温暖的被子包起来,把家庭和社会分隔开父母应该努力实现两个角色1、秩序的管理者在家内部建立与社会相呼应的秩序2、规则的启蒙老师传授给孩子重要的生存规则,这比背古诗学舞蹈宝贵。将孩子培养成“神童”,是父母最大的罪恶感觉书不错,符合我的价值观和期望
  •   从生了女儿之后,我一直对教育问题很迷茫。
    看过一些家庭教育的讨论,感觉有的偏激,有的难以自圆其说,有的空洞。
    “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我在线读了一点,感觉很舒服,有实例,有分析,有解决方法,有个性,也有共性的通用的经验。
  •   一直以来认为做父母需要培训,做个好父母必须要不断的学习。随着儿子的成长,在养育他的过程中越来越觉得“育”要比“养”更重要。但初为人母又没有经过任何“培训”、缺乏经验的情况下,面对一些问题时我往往感到很无助、很无奈,甚至感到自己的无能! 庆幸的是此时我读到了《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这本书,在如饥似渴的读完一遍后,感觉受益匪浅,不光学习到很多育儿方法,而且发现并及时改正以往对待孩子不妥的方式方法。这本书会作为我育子的案头参考,感谢作者的分享,谢谢!
  •   所有的妈妈包括爸爸都应该读一读,尤其在孩子小的时候,习惯正在养的时候,最好是在两岁以前,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是遗憾我的女儿已经11岁了,有些习惯改起来就比较难了,但是我通过一点一点的改变,相应也带来了她的变化,更快乐,更轻松,更愿意与我沟通!
  •   看这本书才短短几天,可真的已经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让我们记住她的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
    “魔杖”是什么,就是课外阅读。它有一种魔力,不显山不露水地赋予孩子不同的能量——凡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出平淡;哪怕是写作业速度,一般来说他们也比那些阅读多的同学要慢得多。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可见,阅读对于孩子是必不可少的,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必不可少的一样。其实,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阅读对孩子来说都是重要的。由此看来,想让一个孩子变得更聪明,是多么简单啊,让他去大量阅读吧!书籍就是一根魔杖,会给孩子带来学习上的一种魔力,能让他的智慧晋级。爱读书的孩子,就是被魔杖点中的孩子,他是多么地幸运!这本书里还蕴藏着许许多多的“宝藏”,等着我们去寻觅!好家长们,为了我们的孩子,让我们一起走进《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这本书吧!
  •   好,有借鉴!
    感谢夏末的教育思想,让我更能精力充沛、信心百倍的当好女儿的爸爸!正在阅读,值得借鉴!
  •   看了一半了,虽然是爸爸应该看的书,无奈爸爸不爱学习,妈妈先看吧。
    夏末老师的观点还是能让人接受的,而且应该积极推荐。书上的描述也是娓娓道来,既不是单存的说教也不是个例累加,而是从一个观点或者一个阶段的教育要求开始,通过现象说到引起的反应,到作者观点,到解决办法,到注意事项,都很细致。给当父母的一个警醒,特别是作者提到的竞争力的引导培养,对于适应现代社会的生存法则还是比较重要的。
  •   这是一本讲家长的教育理念决定孩子的将来的极好书。
    这本书我是在当当榜上看到评论后买的。买回来一看,真的很实用。很碰巧,作者夏末的教育理念和我的教育理念很接近,一口气读完后,很有共鸣感。积极地给周围的同事推荐,一下子就有8人下订单买《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我自己也给2个弟弟各买一本,作为礼物送给他们,希望他们能悉心养育大自己的小孩,而不是养活大!真的,小孩的事都是大事,因为这些事会像雪球一样---会越滚越大!
  •   本书都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研究成果的汇总,对当下孩子教育有深入的思考和少有的精辟的见解,我更个人非常赞同她的观点。这本书值得广泛地推荐给老师特别是小学老师和家长学习。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多么重要的社会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多的人的重视,大家被平庸甚至错误的教育观点麻痹着而不自知,真的很可怕。

    我个人很喜欢写书的这位妈妈。在我的推荐下,我孩子他妈也看了。书就是这样,不同的人看出的味道不同。得到的体会也不同。如果你用心地看这本书,你会发现,一个好妈妈和一个好爸爸都是一样的准则。蹲下来,和孩子一般高,思他所思,想她所想。传道授业解惑!孩子就是一面镜子,反应的是你的人生。如果你觉得你的人生还需要学习的话,你的孩子一定也会不断进步的。
  •   这是我第一次从网上买书,是经过朋友介绍了解当当网的,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订了一本《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的书,几天后送书人员就把书送到我的手中了,非常的省时省力而且书很精致是原版,打开书后本想先随便翻翻,可这一打开就合不上了,被书中的案例所吸引,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我明白了在教育孩子中的许多困惑,也学到了不少的教育经验,因为我的孩子刚刚4岁,这本书我读的正是时候,真的是很不错。
    7
  •   这是我的第一本幼教书,当当网五星推荐,在同事中也风靡了一阵。书很厚,案例很多,终于利用中午的中场休息拜读完毕。看完后和同事分享和讨论,大家的意见各不相同,总得来说是对一些案例的意见分歧。

    10月在当当拍下这本书,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本书一直在默默地改变着我和儿子交流的方式。生活中,与书中极其相似的情景其实是很少遇到的,而对于观点的认同和共鸣,我认为是看此类书最有效的方式。影响我最多的是作者一直力荐表达的,教育的最大的魅力在于给予孩子学习的兴趣和自信,以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平等的交流,尊重和信任孩子,不做家庭的强权者,尊重孩子的批判意识,yesman并非就是好的。别纠结于具体的实例,实
  •   迫不及待想向朋友推荐的一本书
    这本书收到后,看了一半,又订购了三本,想向做父母的朋友的推荐。
    书中提到的育儿方法值得借鉴的地方确实很多。更重要的观点是,家长在养育子女成人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小孩成长中的一个又一个问题?怎样正确的引导孩子?教会他们自主、自爱和独立。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家庭教育中,我们往往注重结果。小时侯看小朋友吃了多少饭,却不关注他是怎么吃的,是不是尽早掌握了自己吃饭的本领?孩子大些了,我们陪小朋友学习,为小朋友考试成绩高低高兴或沮丧,去很少自省作为家长,是否引导了小朋友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对如何“授人以渔”提出了很多可贵的建议。同时,更给人启发的是,在教导小孩方面,作者所付出的耐心,不断思考和反思的精神,以及真正站在小朋友角度考虑的真诚之心。这是我们在教育子女方面需要真正学习和借鉴的。
  •   在此之前,已经看了很多很多育儿和教育书,没有哪一本读得如此平静但是如此触动。很多出色的孩子父母经验教育书,都是写了自己孩子如何成功,他们的孩子好像一说就通,强调的更多的是自己孩子的成长轨迹和取得的成就,令读者也不知觉的按照作者的轨迹去勾画人生,但是这些书缺乏内涵,没有理论。《家是孩子第一所学校》书的作者,恰恰是教育学心理学加实际经验,作者本身又是智慧型的,所以这本书可以吸收的地方很多。读这本书比较晚,是因为这个书名,以为又是那种浮华夸赞式的,但是看完真的很后悔没有在读那些成名大作之前就细读此书,读这本书产生了强烈的和作者交流的愿望。这本书已经推荐给了很多妈妈看,并且是值得经常拿出来品味的。这本书让家长从平常做起,注重细节,不是一味的追求成名成就,按照自己实事求是的原则,做人,做事,平常心态,你终会发现掌声和鲜花会向你涌来。。。。目前自己改变了方法,孩子自己也改变很大。确实很受益,这种家长的改变时一种质的改变。。。确实感谢作者。现在看看这么多人洋溢的评论,一定都是出自内心的话。
  •   教育孩子的过程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全新陌生第一次的,我们的经验来源于自己的父母或周围人的影响,这样是很不可靠的,孩子成长的每个时期转瞬即逝如果教育方法不得当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逆转的。所以我们要学习一些成功的教育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加以灵活运用。这本书很实用,作者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育儿经验相结合,给我吗介绍了很多实例和方法,值得我们每个家长细细研读和品味。尊重孩子,欣赏孩子,给他快乐,消除一些不良影响,这就是我们家长的责任,这也是本书教给我们 的。
  •   这是学校老师推荐给我们家长看的一本书,买来认真阅读后真是受益匪浅呀!我要把它推荐给每一位家长!如果中国的家长都读懂了其中的道理,学会了教育孩子的方法,哪么我们的孩子就会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和美好的未来;如果我们的教育界读懂了其中的道理,中国的教育就不会令人忧心重重了。在此感谢作者夏末老师老师!!
  •   关于教育方面的书买过不少,但这一本给我感觉最好.这是作者用心在写的一本好书,非常值得一读,而且值得反复阅读,它就象上我的一本工具书,当我对育儿感到迷惑无措时,我就会拿出来看一看,总能从中感悟到一点什么,我儿子10岁了,真可惜太晚才看到.我能想象作者的女儿有多优秀,因为她有幸能有一个如此用心教育的父母,读它我一下让我崇拜上了作者,我还推荐给了很多同事,都说好,不但有主见有想法还有很多值得借鉴和教授的方法,太棒了!!
  •   书中有很多新观念新思想,对教育孩子很有帮助.我在生活中采用里面的方法,使三岁的女儿主动吃蔬菜,自己去刷牙.
  •   我买过很多家教书。有的是泛泛而谈。有的看完就是觉得我的小孩怎么就做不到呢。看到这本书深深地给我指明了方向。释怀了疑惑。我把这本书向我所有的qq人群都发了邮件。真希望。人人都去买一本看看。提高整体素质。前天学校开家长会。我连忙给同学家长介绍。她也上网买了。一本好书我们自觉得在宣传。夏末师这本书借用那位读者的话。不仅提高了我教育孩子的水平,也推动了我自身作为家长,作为普通人的成长。
  •   很不错的一本书,本来有买几本书给两岁的儿子看,刚开始给他按浅显易懂的话解释给他听,还好只解释了几次,后来看到要按书的内容去读最有效,我就按上面说的去读,结果令我大吃一惊,儿子的能力真不是我们大人想像 的,几本故事书读过几遍,他就记住哪篇是哪篇,而且哪篇在哪本上都知道,我居然还没他记得清,而且其中有几篇故事多读了几遍,他居然能完整的背出来,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现在两岁半的儿子的阅读习惯好象算是培养出来了,他经常早上跟晚上坐在床上就会自己喊:要读书,而且还要选他自己要读的那本,这都得益于我看了《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这本书
  •   最近一连读了三本亲子教育方面的图书,我个人感觉这本书写的不错。在阅读过程中我将自己与孩子的不足一一列表,寻找解决途径,发觉自己确实进入了家教误区,凡事总按照自己的意愿要求孩子,与孩子交流较少。对与错、是与非没有统一的标尺,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看法,我们不能用惯性思维来思考,应多与孩子沟通,分析自己这样做的原因,取得她的理解,所幸自己是一个有创意、民主的家长,家庭氛围较为宽松,每年圣诞节会送孩子圣诞礼物,带给她惊喜,让她在快乐中成长!
  •   衷心感谢作者给我们分享了这么多宝贵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这本书读一遍是不够的,需要反复思考,反复体会。我想当把书中的精髓融入到自己的行动中以后,每个妈妈、每个爸爸每个家庭都能培养出杰出的孩子来。

    绝对称得上五星的图书,强烈推荐
  •   玩本是孩子的权力,可是我们的学校,老师,家长无情地剥夺了孩子的这一权力.学习本该是快乐的事情,可是在孩子眼里变成了苦役.从学校到家里,从老师到家长,孩子终日面对的是沉重的希冀和超负荷的书包,无休无止的作业和没完没了的课后班.如此教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厌学,逃学,甚至有的孩子不堪重负采取了极端行动!关于中小学生自杀的报道屡见报端.救救孩子!?
    玩和学习真的就是对立的吗?其实不然,玩和学习是统一的,有益的玩就是学习,而科学的学习就是玩:玩可以促进学习,而游戏化的学习可以让学习变得轻松愉悦.
    会玩的孩子更聪明:贪玩的孩子多智慧:善玩的孩子能创造.夏末老师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
    让孩子既接受学校教育又避开学校教育中的繁重和沉重,走一条在玩中学的快乐学习之路,真正做到"学习着是快乐的''的"寓教于''.这是本书给予我的最大收获.
    希望老师,家长,教育工作者都来读一读这本书.
  •   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写的很好。书中例举的问题全都是在孩子成长中通常家长会遇到的问题,很睿智的父母,经验非常值得借鉴。并且书中不是在一直讲大道理,而是不断用实例说话,看过受益匪浅。开始是在网上看了全部内容,觉得有留下来的必要,自己就买了一本,准备等有宝宝了,和老公一起学习第二遍。总觉得如果我们决定让一个小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一定要对他负责,这种责任不一定是要富足的生活,优越的条件,但一定要是对这个生命个体的承认,他不附属于谁,父母要给他的不是绝对的权威,不是自己梦想的延伸,不是铺天盖地的宠溺,而应该是理解、信任、是在允许条件下,他本身特质的激发。相信每个孩子初生伊始,都是很有灵性的宝贝,只是家长有时不懂得去珍惜这样的天分,慢慢的这些灵气便被磨没了,很心疼。不要说孩子是要管之类的种种观点。。。。。看过这本书里,作者的处理方式,我想对于那些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的父母来说,是有启发的。这本是买的第二本,是要送给一个快要当妈妈的好朋友,希望宝宝健康快乐的长大。
  •   这本书里很多的例子,让我们看了之后能很好的理解并运用到对孩子的教育当中,作者的很多见解都很独特,是真正的教育高手。
    从书中看到作者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和态度,是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心灵,培养了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是每位妈妈学习的榜样。
    我是一名幼儿老师,也是一个妈妈,真心向大家推荐这本好书。
    建议快当妈妈和刚刚当妈妈的家长都能读到这本书,宝宝一两岁时就可以开始运用书中的好方法了,到宝宝18岁成人这本书都很实用。
  •   因为女儿不到四岁,教育的问题日益重要,所以开始认真地思考这一问题。现在市面上的育儿书浩如烟海,鱼龙混杂,自己一向是持排斥态度的。然而这本书连续数周高居当当榜首,不能不引起我这个准钻石级会员的注意。

    买回来以后,几乎是一气读完的。我认为这是目前我读到的最好的一本幼教图书。作者把深刻的道理融入到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让我们很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所幸的是,作为一个父亲,我的很多见识还是和作者有相通之处的,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误己子弟”。

    儿经验出发,我刚看了几章就很有获。
  •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现在有很多好妈妈的书,这本是爸爸写的,从父亲的角度写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有时候,妈妈的管教过于细腻,而爸爸的大写意也是孩子需要的。这本书给了我另一种思考角度
  •   我刚刚看了30多页,就被吸引了。我的孩子4岁半了,在她出生到现在,我看过很多关于教育的书籍,但是大多都是国外的,虽说很有名气,但是感觉和中国的教育不符,但是这本“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适合我们国情,适合中华民族的。说的不夸张,书里的每一个细节,都似乎出现在我的家里,关于学习的事情也符合我们的应试教育。呵呵!大力推荐!等我看完了,可能还会出现一些新的感悟,再与大家探讨教育!
  •   这本书与众不同,她的主旨不是告诉我们教育的具体细节,而是告诉我们“教育之道”,而这是教育中最重要的理念,其中教育孩子“实事求是”的观念,我认为非常重要,这在当今社会风气中一些“姑且”甚至是“苟且”的做法以换得一时之利的态势有提醒的作用。作为家长,有时为了孩子“不受伤”,也教育孩子学会虚伪,我想如此做法实际是害了孩子的大前途,对国家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中国传统文化中讲中庸之道,50岁以上或可接受如此教育,但对孩子来说,应追求真理,讲求创新和个性,这样才有更加美好的未来,不管是个人的,还是国家或民族的。
  •   借给别人没有还,只好再买一本……

    如同许多妈妈一样,看了许多的育儿书,感觉帮助不大。理论性太强,操作起来好难,对问题也是人云亦云。
    这本书非常好,很多事情都是我童年时期遇到的,家长没有处理好,回头看看其实我身上的问题都是家长教育的不留心。
    而且对许多问题进行了探讨,比如孩子的吃饭问题——我家现在正在面临的,老人对于吃饭的问题管得太多,太敏感,导致孩子没胃口。比如看电视的问题——面对越来越多的“天线宝宝”、“学知识”,我也在想到底要不要给孩子看电视,看了电视的章节后我有明确的答案了:多看书。还有儿童多动症的问题,学前班到底要不要上,都给了我很多的思考。
    同时推荐了其他妈妈爸爸看,因为看得太多了,开始也是随便看看,看着看着越来越好看。
    总之,很好的书。
  •   儿子去年上了小学一年级,他比同龄的孩子要成熟的晚,在同学中相比较差距很大,我在这近一年中看了许多关于孩子教育、生活习惯方面的书,有的书在某一方面可以借鉴,有的空有一个好书名吸引人的眼球而已,直到发现了这本书《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真的是受益匪浅。我对孩子的教育不再彷徨了,理清了思路、学会了方法,越读这本书就越想推荐给好友。我已经将这本书推荐给了近10位同事和好友,孩子越小获益会越多,难得的一本好书。
  •   非常好,不愧是一本五星级的好书,值得推荐,尽管我的女儿还小才三岁,但书中的教育理念对自己很有启发。个人有个看法,对书中的一些做法,如替孩子写家庭作业(已经学会的字)或默许甚至鼓励孩子看《还珠格格》等做法,在实际运用中,一定要掌握好度喔。
  •   我既是一名小学教师又是一名三年级孩子的妈妈,无意中从网上翻到了这本书。简直是如获至宝,夏末老师结合自己教子的亲身经历,运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真谛,那就是爱,一种自然无痕而又特别用心的教育方式。这点点滴滴的具体事例和教育思想无一不在影响着我们反思着自己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学生。
    读过此书一部分后,就非常庆幸自己拥有了它。但我想让我周围所有的家长朋友都能拜读此作,从中受益。因此,我把它强力推荐给了大家。
  •   我已经告诉先生也看这本书,让他来也学习一下夏末老师的教育方式。
    在这里,要谢谢夏末老师,能够给各位家长一本这么好这么实用的书。等我家孩子长大后,我会再向大家报告成果!
  •   书大致翻了翻,通过教育孩子可以看出作者是个心地善良诚实的人。
    所以教育孩子一定要以身作责。
    话说姐姐姐夫太溺爱女儿了,就是那个“桌子撞到女儿打桌子”的那类,侄女现在1岁半,非常跋扈,每次打电话都听线那边她哼哼哇哇呀呀的声音,各种音频不等。。
    送这本书希望对他们有所帮助和启发。以后再送给我啊,吼吼~~
    再说书的质量,厚度不错,排版不错,字大小适中,纸张质感不错,颜色也不会太白,看着舒服。
  •   这两本书真还不错,能给人许多启发和教益。我的先生居然把《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和《第56号教室的奇迹》都看完了,平时他总觉得理论上的东西我看了就行了,他是不太管的。这次他不但先我看完,而且很反省自己的某些曾经理直气壮的行为可能对孩子的伤害,有意识地改变了自己对孩子的不自觉的坏习惯性态度。很让人惊喜。无论是好家长还是创造了教育奇迹的那个美国公立小学的老师,他们都是尊重孩子、体谅孩子、善于引导孩子,并愿意为了孩子的成长而精心付出、甘愿牺牲的优秀的教育者。尤其是那位美国教师,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他做到了既爱自己的孩子,也爱别人的孩子,是令人尊敬的楷模!
  •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报纸的连载上看了几个片段,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教育孩子,从此记住了这本书《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自买下这本书后,我已经在看第三遍了。看第一遍的时候,忽然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说话了,每次想跟孩子说话的时候都要先考虑一下该怎么说,虽然做的不太好,但感觉孩子真的比以前“听话”了。现在读第三遍,我在分门别类的做着笔记,希望在日常生活中能做的更好一些。真的很佩服圆圆妈妈,一些在我们小时候看来家长简直不可以做的事情,原来也可以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心情。是呀,培养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才是最最重要的呀。和孩子做朋友,家长和孩子都高兴,还能双赢,何乐而不为呢?做一个好家长,是要用心,要有办法,决心从头学起,从完善自己开始,给孩子一个欢乐而幸福的童年。
  •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大量与孩子们的接触使我每天都在感受着教育的重要。有了自己的宝宝后,更是读了不少有关儿童早期教育的书籍,总的感觉是理论性很强,但大多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并且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没有哪种经验是可以全盘拿来借鉴的。直到遇到这本书,才发现理论原来是可以这样运用的。作者讲到的每个问题都是那么有针对性和普遍性,方法又是那样简单和可操作,更为重要的是她传递的不仅仅是教育的具体方法,在更深的层面上是教育的理念。我在想,如果全社会都有幸遇到这本书,都照着书中的理念和方法去做,我们的孩子真的可以个个优秀,个个成才。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功能缺一不可,目前的一个大问题是这个系统传达出的信号是不和谐不统一的,假使这本书的理念可以被认做是全社会统一的标准,那么我们的民族和我们的教育将大有希望!所以,我希望自己能成为这一工程的传播者,尽已所能把这么优秀的作品传播开来,使其普及到千家万户!
  •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一本教育书,对大人,孩子都是一种启发,建议尚未有孩子的也都好好看一看,里面有着许多做人的道理,自己做得好了,才能教育好孩子,现在总说言传身教嘛,自己做得好,也能影响到身边的每一个人。
    这本书里在孩子上学方面,讲得非常有道理,一味追求高分的家长,应该好好学习一下。还有孩子吃饭的问题,也是大部份家长最头疼的问题,我家孩子也存在这个问题,看完这本书,我用夏末老师的办法来引导孩子吃饭,现在孩子吃饭变得主动了,不用我总在屁股后面追着喂饭。
    我自己买了许多本送亲戚、朋友,也推荐了许多朋友研读。真希望所有人都能看这本书。
    还有一个提醒,就是一定要学到位,不然就会如夏末老师所说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