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重庆 作者:季羡林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这条十分漫长的路上,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路旁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有重山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绝处逢生……
本书是纪念季羡林先生诞辰百年的作品,其中收集了先生的很多精品散文,如《我的心是一面镜子》、《我的先生和朋友》《相期以茶》《自传》等,均为大师经典散文,让我们在品读大师经典的同时又能缅怀大师。季老一生耕耘,在学识上功力极为深厚,但他为人敬仰的品格更值得我们学习。这篇散文集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季老传奇的一生,更让我们贴近了季老那伟大的思想和品格,作为季老百年诞辰之际,使人愈发的怀念这位伟大的世纪老人。
作者简介
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季羡林: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
96岁的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坎坎坷坷,一路走来
自传
回忆
母与子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
那提心吊胆的一年
假如我再上一次大学
八十述怀
德国学习生活回忆
第二章 月是故乡明
回家
临清县招待所——《还乡十记》之一
聊城师范学院——《还乡十记》之一
五样松抒情——《还乡十记》之一
月是故乡明
故乡行
第三章 行走天下的日子
去故国——欧游散记之一
表的喜剧——欧游散记之一
听诗——欧游散记之一
富春江边遥琳仙境
别印度重过仰光
观秦兵马俑
下瀛洲
登蓬莱阁
延边行
台游随笔
第四章 我的先生朋友
纪念一位德国学者西克灵教授
他实现了生命的价值——怀念朱光潜先生
西谛先生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悼念姜椿芳同志
回忆梁实秋先生
悼念沈从文先生
晚节善终大节不亏——悼念冯芝生(又兰先生)
怀念丁声树同志
哭冯至先生
回忆陈寅恪先生
悼念赵朴老
追忆李长之
忆终身挚友克家
悼巴老
痛悼钟敬文先生第五章 逝去的趣忆
晨趣
观剧
枸杞树
兔子
海棠花
Wala
别稻香楼——怀念小泓
咪咪二世
听雨
老猫
清塘荷韵
黄昏
第六章 九十述怀
九十述怀
老年谈老
我的书斋
藏书与读书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夜来香开花的时候
一座精美绝伦的汉白玉雕像——一个幻影
一双长满老茧的手
我和济南——怀鞠思敏先生北京忆旧
寂寞
红
老人
第七章 相期以茶
养生无术是有术
赋得永久的悔
一个影子似的孩子
三个小女孩
两个小孩子
大放光明
我爱北京的小胡同
怀念西府海棠
1995年元旦抒怀——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年
我写我
章节摘录
版权页:我于1911年8月6日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官庄。我们家大概也小康过。可是到了我出生的时候,祖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形同贫农。父亲亲兄弟三人,无怙无恃,孤苦伶仃,一个送了人,剩下的两个也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饿得到枣林里去拣落到地上的干枣来吃。六岁以前,我有一个老师马景恭先生。他究竟教了我些什么,现在完全忘掉了,大概只不过几个字罢了。六岁离家,到济南去投奔叔父。他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逃到济南去谋生的,经过不知多少艰难险阻,终于立定了脚跟。从那时起,我才算开始上学,曾在私塾里念过一些时候,念的不外是《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四书》之类,以后接着上小学。转学的时候,因为认识一个“骡”字,老师垂青,从高小开始念起。我在新育小学考过甲等第三名、乙等第一名,不是拔尖的学生,也不怎样努力念书。三年高小,平平常常。有一件事值得提出来谈一谈:我开始学英语。当时正规小学并没有英语课,我学英语是利用业余时间,上课是在晚上。学的时间不长,只不过学了一点语法、一些单词而已。我当时有一个怪问题:“有”和“是”都没有“动”的意思,为什么叫“动词”呢?后来才逐渐了解到,这只不过是一个译名不妥的问题。我万万没有想到,就由于这一点英语知识,我在报考中学时沾了半年光。我这个人颇有点自知之明,有人说,我自知过了头。不管怎样,我幼无大志,却是肯定无疑的。当时山东中学的拿摩温是山东省立第一中学。我这个癞蛤蟆不敢吃天鹅肉,我连去报名的勇气都没有,我只报了一个“破”正谊。可这个学校考试时居然考了英语,出的题目是汉译英:我新得了一本书,已经读了几页,可是有些字我不认得。我翻出来了,只是为了不知道“已经”这个词儿的英文译法而苦恼了很长时间。结果我被录取,不是一年级,而是一年半级。在正谊中学学习期间,我也并不努力,成绩徘徊在甲等后几名、乙等前几名之间,属于上中水平。我们的学校濒临大明湖,风景绝美。一下课,我就跑到校后湖畔去钓虾、钓蛤蟆,不知用功为何物。但是,叔父却对我期望极大,要求极严。他自己亲自给我讲课,选了一本《课侄选文》,大都是些理学的文章。他并没有受过什么系统教育,但是他绝顶聪明,完全靠自学,经史子集都读了不少,能诗,善书,还能刻图章。他没有男孩子,二-一切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他严而慈,对我影响极大。我今天勉强学得了一些东西,都出于他之赐,我永远不会忘掉。根据他的要求,我在正谊下课以后,参加了一个古文学习班,读了《左传》、《战国策》、《史记》等书,当然对老师另给报酬。晚上,又要到尚实英文学社去学英文,一直到10点才回家。这样的日子,大概过了八年。我当时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负担;但也不了解其深远意义,依然顽皮如故,摸鱼钓虾而已。现在回想起来,我今天这一点不管多么单薄的基础不就是那时打下的吗?,至于我们的正式课程,国文、英、数、理、生、地、史都有。国文念《古文观止》一类的书,要求背诵。英文念《泰西五十轶事》、《天方夜谭》、《莎氏乐府本事》、《纳氏文法》等等。写国文作文全用文言,英文也写作文。课外,除了上补习班外,我读了大量的旧小说,什么《三国》、《西游》、《封神演义》、《说唐》、《说岳》、《济公传》、《彭公案》、《三侠五义》等等无不阅读。《红楼梦》我最不喜欢。连《西厢记》、《金瓶梅》一类的书,我也阅读。这些书对我有什么影响,我说不出,反正我并没有想去当强盗或偷女人。初中毕业以后,在正谊念了半年高中,1926年转入新成立的山东大学附设高中。山东大学的校长是前清状元、当时的教育厅长王寿彭,他提倡读经。在高中教读经的有两位老师,一位是前清翰林或者进士,一位绰号“大清国”,是一个顽固的遗老。两位老师的姓名我都忘记了,只记住了绰号。他们上课,都不带课本,教《书经》和《易经》,都背得滚瓜烂熟,连注疏都在内,据说还能倒背。教国文的老师是王岜玉先生,是一位桐城派的古文作家,有自己的文集,后来到山东大学去当讲师了。他对我的影响极大。记得第一篇作文题目是《读(徐文长传>书后》。完全出乎我意料,这篇作文受到他的高度赞扬,批语是“亦简劲,亦畅达”。我在吃惊之余,对古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弄到了《韩昌黎集》、《柳宗元集》,以及欧阳修、三苏等的文集,想认真钻研一番。谈到英文,由于有尚实英文学社的底子,别的同学很难同我竞争。还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我也学了德文。由于上面提到的那些,我在第一学期考了一个甲等第一名,而且平均分数超过九十五分。因此受到了王状元的嘉奖。他亲笔写了一副对联和一个扇面奖给我。这当然更出乎我意料,我从此才有意识地努力学习。要追究动机,那并不堂皇,无非是想保持自己的面子,决不能从甲等第一名落到第二名,如此而已。反正我在高中学习的三年中,六次考试,考了六个甲等第一名,成了“六连冠”,自己的虚荣心得到了充分的满足。这是不是就改变了我那幼无大志的情况呢?也并没有。我照样是鼠目寸光,胸无大志,我根本没有发下宏愿,立下大志,终身从事科学研究,成为什么学者。我梦寐以求的只不过是毕业后考上大学,在当时谋生极为困难的条件下,抢到一只饭碗,无灾无难,平平庸庸地度过一生而已。1929年,我转入新成立的山东省立济南高中,学习了一年,这在我一生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段。特别是国文方面,这里有几个全国闻名的作家:胡也频、董秋芳、夏莱蒂、董每戡等等。前两位是我的业师。胡先生不遗余力地宣传现代文艺,也就是普罗文学。我也迷离模糊,读了一些从日文译过来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我曾写过一篇《现代文艺的使命》,大概是东抄西抄,勉强成篇,不意竟受到胡先生垂青,想在他筹办的杂志上发表。不幸的是他被国民党反动派通缉,仓促逃往上海,不久遇难。我的普罗文学梦也随之消逝。接他工作的是董秋芳(冬芬)先生。我此时改用白话写作文,大得董先生赞扬,认为我同王联榜是“全校之冠”。这当然给了我极大的鼓励。我之所以五十年来舞笔弄墨不辍,至今将近耄耋之年,仍然不能放下笔,全出于董老师之赐,我毕生难忘。在这里,虽然已经没有经学课程,国文课本也以白话为主,我自己却没有放松对中国旧籍的钻研。我阅读的范围仍然很广,方面仍然很杂。陶渊明、杜甫、李白、王维、李义山、李后主、苏轼、陆游、姜白石等诗人、词人的作品,我都读了不少。这对我以后的工作起了积极的影响。P3-5
媒体关注与评论
您是提倡真的。要真情、要真实、要真挚、要真切。 ——温家宝 智者永,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德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荣辱不惊。 ——《感动中国》感动印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