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作者:林夕 页数:201
Tag标签:无
前言
内地版序:觉得幸福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附加了一个幸福感排行榜,石家庄排名第一。看到这个数据,很想问一问亚军城市临沂人,你的幸福感输给了石家庄人,请问有什么感受呢?我开始想象,那位临沂人会不会不服气,马上列举自己觉得幸福的理由,或者向灯火起誓,我真的真的感到很幸福,我都这样幸福了,怎可能会输呢?不,我还要再加把劲,还得更努力去幸福,在这场竞争中,我决不能落于人后。这想象是否有点荒诞不经,远离现实?现实生活的确离不开比较,一有比较,就需要一把尺,去量度谁比谁更有生产力,更有竞争力。荒诞在于幸福的比拼,本身就很不幸福,也不知道如何可比。这些指数,既无谓亦有趣,与其公布排名结果,不如公开数据制造的过程、计算的方程式,让一众自觉活得不堪的人,有个参考,有个方向。如果幸福真需要一点条件,以排除万难的姿态创造这些条件,尽管要紧握拳头打拼到汗流浃背,那代价,还算值得。否则,时不时有权威机构告诉你,你还不如某人某个城市的人幸福,你仍须努力,说不定连本来的幸福感也给惊扰了,开始不甘心了,不满足了。即使得了个冠军,而你不自知,经人一问,你是最幸福的人,你有什么感受呢?你可能一脸愕然,觉得:是吗?已经是吗?配吗?受宠若惊之余,从此发现已经坐在名叫幸福的摩天轮顶端,用心经营不让摩天轮流动。幸福耐不住人家打扰,经不起科学研究。当幸福成为一个概念,背后有无数专家高人制定一批准则,无辜的凡人,眼睛瞪住这两个字,可能会越看越觉得深奥,觉得陌生,觉得遥不可及。一连串的“觉得”,幸福唯一的一把尺,就是“觉得”吧。年前有个快乐指数,北欧国家独领风骚,有香港朋友不服气,理由是北欧吃不到广东云吞,吃不到够水平的中国菜,凭什么比我们快乐?当时我觉得,也是觉得,快乐就是吃到对胃的菜式那么简单便宜?现在,我觉得觉醒了,幸福快乐可以说起来很复杂,也可以很单纯,把幸福快乐建立在口福上,只要自己觉得,就得了。什么调查研究可能都是多余的。某某人某某城市的人,明明在旁人眼中是活在极度不堪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环境中,只要他们觉得幸福,你也拿他们没辙。与其开示他们,倒不如羡慕他们。已经在付的代价,将来为此要埋的单,将来再算,至少此刻,他们衷心地自评为幸福,或不知觉地在享受独家的幸福。都说了,是幸福感,“感”才是关键词。忘了是从哪位高人哲人那里听来的,幸福的模式一般都很相似,悲剧却有五花八门的成因与状况。如果这是真的,个中因由,社会科学研究者还没插手调查之前,先提供一个可能性,大部分人的幸福,一觉得,就唾手可得,这过程当然都很相似。香港版序幸福攸关我不清楚有没有一种快乐曾经缠绵悱恻过后不会不舍有没有一个方法让心想事成后 没有任何代价有没有一场喧哗曲终人散后 能让寂寞升华我不晓得有没有一种福气从天而降令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更幸福我不理解幸福是否如公益广告所言 并非必然而必然要惜福 珍惜到患得患失我不肯定是否离时代远远 没人间烟火不知人间何世便可以毫无代价唱最幸福的歌我只知道有些名为幸福家庭的杂志都在讲家居设计 与家庭幸不幸福无关我只知道若然幸福要付出代价只要不致倾家荡产无须一世愁眉苦脸经营出一阵眉开眼笑只要舍得也就值了我只知道有一些人能慢慢分享别人的幸福有更多人只会急于分享别人幸福的心得还以为那是唯一的我只知道他人的蜂蜜有时是自己的砒霜模拟他人的幸福才折了自己的福最近,我终于知道,吃一道菜能吃出幸福感,并非电影歌词虚构的传说。那是朋友的爸爸为我煮好的一盒瑶柱柚皮及芒果布丁,我边吃边咀嚼出一个幸福家庭的滋味,也明白为什么我的朋友那么爱吃芒果布丁。第一次,我体验到他人的幸福小菜会吃进自己的心里,快乐得双眼欲红。虽然不晓得人家的模范家庭有没有一本难念的经,而我毕竟吃了一道免费的午餐,没有任何代价,而分了这一杯羹,又分清了这种幸福,虽然也是我想要的,要不到可能是我不愿付出那代价,也可能是各人都有不同的福分,不属于我那一份,也能尝过就好,别为别人的幸运与福气而付出自觉不幸的代价。我想要又能要的那一份,只要别想太多,安心做着想做的,也安然地失去一些想有的,最大损失不过是没有同款的布丁做安乐茶饭的甜点。事若求全何所乐,心中无数也是福。经常为幸福精明地估价,只落得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内容概要
本书说到的幸福,不是角度,也不是「非」「不」之负负得正,而是开宗明义的告诉你:幸福的代价。
常言道:幸福非必然,那么,「毫无代价唱最幸福的歌」有否忽然变得诡异,诡异到下一句歌词原来是:「愿我可。」
是的,你是可以的,只要你愿意。
愿意知道「原来安心才能开心」,安心与开心是可以有先后。
愿意相信「无数唯一多少最」,「唯一」与「最」是执也是迷。
愿意保有「心热如火,冷眼似灰」,冷热于荒唐世道间。
愿意明白「事若求全何所乐」,在最无解的爱情国度里是求全,还是求乐?
愿意接受「此系身前身后事」,在世界末日个人大限也未至之时,怎样「闲世人之所忙,忙世人之所闲」。
这本小书,作者说了很多自己的故事,不是为要造就一个已经可以「毫无代价唱最幸福的歌」的自己,而是告诉你,这个愿景,你我他也可以边走边唱。
我不清楚
有没有一种快乐
曾经缠绵悱恻
过后不会不舍
有没有一个方法
让心想事成后 没有任何代价
有没有一场喧哗
曲终人散后 能让寂寞升华
我不晓得
有没有一种福气从天而降
令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更幸福
我不理解
幸福是否如公益广告所言 并非必然
而必然要惜福 珍惜到患得患失
我不肯定
是否离时代远远 没人间烟火
便可以毫无代价唱最幸福
作者简介
林夕,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修翻译,曾任港大中文系助教、快报编辑、亚洲电视节目部创作主任/节目部副经理、音乐工厂创作总监/总经理、商业电台广告创作及制作部主管/商业电台创作顾问/商业电台顾问。现全职写字。曾出版图书有:《原来你非不快乐》、《人情?世故》、《就算天空再深》、《曾经》、《我所爱的香港》、《十方一念》等。
作为华人音乐界第一作词人,其歌词作品累计3000余首,获得奖项多达数百项。他是王菲、陈奕迅、杨千嬅、王力宏等大牌歌手的“御用”词人。同林夕长期合作的知名艺人还有:张信哲、郑秀文、陈慧琳、谢霆锋、古天乐、古巨基、成龙、林忆莲、张国荣、梅艳芳、张敬轩、梁汉文、陈小春等。近年来林夕风行大陆的词作有:王菲《红豆》《流年》、林忆莲《至少还有你》、陈奕迅《爱情转移》《十年》等广为传唱的歌曲,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曲《北京欢迎你》。
书籍目录
内地版序:觉得幸福
香港版序:幸福攸关
原来安心才能开心
两个踢球的少年
最坏打算
戏说机会
正正得负
不妨抱怨的世界
难得行差踏错
学者提供的寂寞减排法
喜欢做的事与快乐无关
自保自重自利
安心上路
安乐茶饭
安居乐业还是安居置业
无忧与无愧
图个安心还是苦候惊喜
我心穿我衣
星期天休息
用脑到老
何世何时何温
无数唯一多少最
无数唯一多少最
多谢框框
枯竹与锈
鸡腿饭便当的吃法
吃在当下,当下在吃
正念用餐与非常习惯
在人间烟火中吃喝
短痛
我们的日与夜有多少观众
人生真的不如戏
针灸与想象力
养还养赏还赏
我与和王申与段正淳
有机便有危,有得要有舍
奇书大著
像我这样的读者
娱乐性倾向
香港人需要一些不用脑的娱乐?
难忘的暑假
……
心热如炎冷眼似灰
事若求全何所乐
此系身后事
章节摘录
两个踢球的少年有一个记忆犹新的政府心灵公益广告,姑且名为“两个踢球的少年”,回想起来消化之后,很想找一下茬子。话说负能量少年感叹,想踢球的时候才下雨,难道连天都不喜欢我?正能量少年则表示,我们明天再来踢,明天一定会是好天气的。然后镜头一转,天果然就晴了,负少年问:“你怎么知道今天会好天气?”正少年答曰:“我不知道,(但)希望在明天嘛。”正少年说得没错,他不可能知道明天会天晴,除非他有留意天文台的气象预告。阴晴自然只是个比喻,引申到环境顺逆,就的确是不可能预知的事了。这个广告不晓得灵感是否来自早已成为口头禅的“明天会更好”,鼓励我们凡事往好处想,最后带出“生命满希望,前路由我创”的口号。听起来确是正能量满满的。问题是明天会更好,只是个主观希望;会不会更好,什么时候才会变更好,始终在尽了能力创前路之后,还是有太多未知数。为什么不想想,当初没错是打算踢足球的,但有多想,为什么想?下雨天踢球不成,更正的想法,似乎不是以个人的乐观意志,寄望明日晴天,又可以大踢特踢;而是下雨天就做下雨天可做该做的事。没有合适条件进行户外玩意,为什么不可以在室内做想做的事?天自然是会晴的,总有顺利踢球的时候,无须滥用我们的乐观。正能量少年还有一个镜头,是仰天自语:“其实下雨又有什么可怕呢?”会造成天灾不算,下雨天的确没什么可怕。不打球就打麻将的心态,也只不过是《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要说的道理。雨天可怕在于以雨天为苦,做不到本来想做的事,唯有天晴才会活得有劲,天晴才是绝对的好。可怕的在于把阴晴圆缺划清界线,好坏二元对立,把希望投资在晴天当中。凡事往好处想,不是雨时想着晴天的好,并守候晴天来临;而是懂得了雨天有雨天的必然性,体会到阴与缺的好处,这才是生命。无论是天文现象,或是身处环境,总是变动不居,比例很难一面倒。阴天时赖以维持心跳正常的动力,如果是希望在晴天,便错失了阴天当下的可能性,本来也可以美好的日子打了个大大的折扣。能活在希望中,自然比坐着失望好。更好当然是无须要倚靠希望仍能含笑赏雨。希望?希望有时就像听政府说,经济已走到隧道尽头,看到曙光了。在愿望成真之前,又该怎么办?
编辑推荐
《毫无代价唱最幸福的歌》编辑推荐:林夕散文新作,内地最新上市。林夕作为华语乐坛著名词作者,其歌词作品累计4000余首,获得奖项无数,名篇佳作俯拾即是,广为传唱,“林夕作词”已融入几代华人的音乐记忆,人气极高,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的系列书籍销量亦极佳。文字优美,风格自成一家。文中记录生活小事,却从细微处见真知,延续了林夕“林氏文字”的独有特征,可读性极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