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未来杀手的信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作者:张未  页数:230  字数:22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17岁的偏执少年邢越旻不惜通过谋杀并公布于世,来写“信”寻找一个女人,那是个背负着十五年仇恨的奇怪少女。就在她监视复仇目标的同时,却发现邢越旻谋杀自己父亲的计划,共同的生存环境让他们达成了一个“秘密协议”:彼此协助完成谋杀,从此两不相欠。事后邢越旻却食了言,也许他爱上了姚若夏。
测谎专家李从安开始介入调查,随着审讯心理学的运用,他发现了其中问题,并证据确凿,可所有涉案人都在真实与谎言中透露出此案另有隐情。随着案情进一步调查,李从安似乎觉得身边有一双无形的眼睛,在暗处牢牢盯着自己的一举一动,他万没想到,幕后主使竟然是那个人……

作者简介

张未,现居上海的沉默男,喜欢一切与悬疑有关的东西,包括书和电影,已出版《诡蝶杀人事件》、《犯罪画像师》。为写出最好的犯罪小说,曾潜心研究《犯罪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邢越旻
第二章 死去的邻居
第三章 对白
第四章 姚若夏
第五章 识谎训练
第六章 顺风耳1号
第七章 助听器
第八章 杀手写“信”了
第九章 窃听器
第十章 试药人
第十一章 水鬼
第十二章 又死了一个
第十三章 再次下手
第十四章 犯罪心理地图
第十五章 安眠药
第十六章 白素梅
第十七章 她是“鸡”?
第十八章 复仇的代价
第十九章 下不下手?
第二十章 赴约
第二十一章 寻找真凶
第二十二章 杀手原来是TA
尾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邢越旻  “你找谁?”邢越旻重新问道,  回答的是个年轻的女声:“你有没有想过其中的破绽?”  “什么?”邢越旻颤了一颤。  第二章 死去的邻居  万吉朋果然上当了,这句话击垮了他,他开始咆哮起来,“你们他妈的能不能干点人事,这摆明了和我一点关系没有,你们就这样把我抓来了!”  第三章 对白  “我原本就想杀了他!”他狠狠的说着,  对方明显愣了一愣,这回连邢越旻也看出来了,最直接的理由,往往最能够让自己开脱,女人说的没错!  第四章 姚若夏  “还是没看出来?”贺北光得意的笑笑,“吃菜吃菜!”他拿起了筷子,  “你家根本没养狗!”李从安突然说道。  贺北光愣在那,夹到嘴边的菜,都停在半空,好一会才缓过神来,“你是怎么知道的?”  第五章 识谎训练  “你刚刚不是说,你只看了一篇。  “我主要是在看那一篇。”  “那其它几篇叫什么名字呢?”  “……”  第六章 顺风耳1号  张慧佳发现自己一直躺着,起不了身,脑袋依然疼痛,尽管意识已经越来越清晰。她感觉到背部的潮湿,伸手摸了摸,捏起了一把泥。  第七章 助听器  上午的时候,姚若夏一清早去花圃买来了两束菊花,和一盆盆栽。回家的路上,又顺道在拐角的五金店,买了微型电钻,十字螺丝刀,电笔,和进口的纽扣电池。  第八章 杀手写“信”了  李从安把碟片从电脑盘中取了出来,片名叫《天生杀人狂》。李从安看过这个片子,讲的是一对职业犯罪夫妻亡命天涯,影片里充满了包里,还有虚幻的非正常爱情。  第九章 窃听器  “今天怎么那么久,你想饿死我们啊!”年轻的民警走上前去,迫不及待地捞出一个,放进嘴里,然后烫得他斜着脖子吸着口水。  第十章 试药人  李从安架开了他的手,亮出了自己的身份。那麻子触电似的往后退了两步,看了看门,那边还有个年轻的民警守着。他说,“警察同志好!”  年轻的民警忍着没笑,调侃了一句,“怎么,想跑?”  “不是不是,我只是看看!”  第十一章 水鬼  只要一按下去,她想,今天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第十二章 又死了一个  他正要继续说话,突然一股冰凉锋利的金属感从身后横到自己的脖子前,贺北光一愣,后面有双纤手举着一张纸条到他眼前:挂断!  贺北光顺从地做了。  姚若夏凑到他的耳边,低沉阴森的问着,“你在跟踪我?”  第十三章 再次下手  李从安点了一个剁椒鱼头、辣椒鸡肠、红烧肉和雪花鸭,还有一瓶雪花牌啤酒,打开,倒满后推到了邓伟的面前,自己则要了两碗饭,还有他的同事。  第十四章 犯罪心理地图  然而她什么也没有说,而是从包里拿出一本A4大小封面的本子,摊开放在李从安的面前,在一张本城的地图上,她画着不同图形,上面还密密麻麻的写满了标注,这是一张邢越旻的犯罪心理地图。  第十五章 安眠药  挂了电话,冀行英突然觉得有些不对,他从门上再看了看屋里,领导一动不动地安稳的睡着,可还是有点奇怪。他想想,又比上次更大声的敲起了门。  还是没反应,冀行英有种不祥的预感,他推开门,叫着病人的名字。  还是无动于衷。  第十六章 白素梅  他的手被反绑上了,肩膀酸的要命,稍微动一动,手腕也会传来刺心的疼,估计是被磨破了。这是“水手结”,贺北光想着。在咨询公司开张之前,他曾经煞有其事跑到体育中心学过擒拿与捆绑。  第十七章 她是“鸡”?  李从安皱皱眉头,“此话怎讲!”  调度员嗓音压的更低了,“你们一定知道了吧,白素梅是个'鸡'!”  “我不知道!”李从安本能的说出口,大吃一惊!  第十八章 复仇的代价  那些个大腹便便的领导又来了,这次却带着笑容,父亲拘谨的伸出自己油腻的手,全然不顾那些个领导掩着鼻子就像厌恶一盘馊掉的饭菜。  第十九章 下不下手?  “没事!”李从安喂了第二口,有点淡,他起身转到床的另一边,背对着姚若夏,将放在窗台上的肉松又倒了些出来。  机会来了!姚若夏把手伸进了包里,她快步往前冲着,李从安回过身来,好奇地看着姚若夏。  第二十章 赴约  “我们见面吧。”她最终拿出了手机,按下了这句话,然后找到了邢越旻留给他的号码。手机上这几个文字,跳跃着消失在屏幕背后,就像隐没于沙漠之中的水珠。  “你终于出现了!”邢越旻迫不及待的回复了短信。  姚若夏告别阿婆,走上拯救自己的道路。  第二十一章 寻找真凶  他们往车的方向走了几步,李从安突然觉得不对,又后退到原来的位置,朝着白素梅的房间里看了过去。然后脸色大变,喊了几个侦查员,率先奔了过去。上了二楼,李从安看到的是用被褥装扮起来的一个假人。  白素梅已经不见了!她在警察的眼皮子底下失踪了。  第二十二章 杀手原来是TA  “松手,再不松手开枪!”  又是砰的一声枪响,白素梅感到肩膀火灼一般的疼痛,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有人把她从白素梅的身上拉了起来,她的嘴里还在不停喊着,“杀了她,杀了她!”  “儿子就安全了……”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悬疑小说不好写,犯罪悬疑更不是谁都能写的。巴豆显然已经是半个犯罪专家,再加上流畅生动的小说家文笔,什么是专业?这才是。  ——雷米  中国悬疑犯罪小说第一人、《心理罪》作者  真正的悬疑不是用血腥和暴力吸引读者,而是用文字直接抓住读者那脆弱的心脏,让他们痛苦并快乐着,我觉得巴豆应该做到了,这本书很有看头。  ——李西闽  恐怖大王  我很欣喜能在一排排的犯罪推理小说中看到这本《给未来杀手的信》,它的最大特点就在真实。因为现在中国作家写的很多推理小说都是"伪"作,里面的情节看似精彩,可在专家眼里根本经不起推敲,但本书作者显然是个内行,他骗过了专家,也骗过了所有读者。  ——吴其林  著名犯罪学专家 中国公安大学刑侦学科客座教授  我最爱看悬疑和推理小说了,那种边看边紧张、边猜想下一页情节的感觉,是其他类型小说根本没法比拟的。所以我喜欢这本书,也喜欢这种淋漓的阅读快感,巴豆,我顶你!  ——东区柯克  悬疑推理小说爱好者 

编辑推荐

  当天才犯罪者 遇到 审讯艺术家,《心理罪》作者雷米唯一推荐的推理小说,集斯蒂芬金、柯南道尔、东野圭吾所有优点的经典犯罪。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给未来杀手的信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2条)

 
 

  •   是因为雷米的推荐才买了这本书,雷米说看到了作者的诚意,当时觉得也许像现在好多新书一样,借知名作者敷衍式的推荐以提高身价。但等到这本书,一气呵成读完后,才体会到,作者确实是很诚意的为读者讲述一个很有张力的故事,而雷米的推荐,也让我看到了雷米的诚意
  •   在火车上四个多小时,一口气看完,情节和人物都真的很好,让人为姚若夏的复仇感到可惜。希望有下部
  •   我最爱看悬疑和推理小说了,那种边看边紧张、边猜想下一页情节的感觉,是其他类型小说根本没法比拟的。所以我喜欢这本书,也喜欢这种淋漓的阅读快感
  •   怪不得雷米也写了推荐,这书值得一看,送货也很快
  •   比不上东野圭吾 女主实在不值得如此 哎
  •   看了那么多日式推理,还是觉得中国作者写的好看
  •   写得不错,有经典推理的味道,结尾也有点逆转
  •   是雷米推荐的肯定没错
  •   好好看是我看过所有的书中也是数一数二的!
  •   很适合爱看悬疑的人阅读,很不错的一本书
  •   环环紧扣。让人无法放下。同学推荐的书,果然没有让人失望。
  •   侦破小说里的精品
  •   这本书确实不错,和日本的推理有得一拼,挺好看
  •   推荐给做妈妈的朋友看。
  •   故事情节新颖、抓人,是一本好书。
  •   这本书很好看.前几天才一口气把它看完.
  •   有一本《福尔摩斯先生收》,书皮印刷很相似,题材也属同类,希望内容也一样好看
  •   发货很快,就是物流有点慢
  •   ....这本书已经看完很久了,书里内容一早就给出了杀手是谁,而且也不难猜,虽然不算精品,但写得还是可以的,可以用来打发时间,结局写得不错,有点小感人,总体来说,挺有真实感的.......
  •   本以为这本书真的很吸引人看到最后,但还是有点失望。仇恨这种东西……
  •   书中涉及到的推理、心理描绘看得非常过瘾,但一开始就从上帝视角看到了嫌疑人的作案过程,让人缺乏惊喜了。而且最后有些细节也感觉比较牵强,就是那个来支援的女警察,留了那么多疑问也不解释下就突然抓到凶手了,实在有点遗憾。
  •   觉得对那个男大学生的描写少了些。
  •   写的更进一步就好了呀
  •   在网上看了一半觉得还不错就来买了一本,结果看到后面的感觉没那么精彩了,没什么悬念,还算马马虎虎吧~
  •   还能一看
  •   内容比较空泛。
    说是雷米老师力荐。
    但比起雷米老师的《心理罪》系列差太多了。
    所谓悬疑,还是不要太露比较好吧?
  •   书的开头不错,不过和大师级的推理小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没有封面说的那么好。不过还可以吧,也不算失望。
  •      在仇恨中长大的小孩,在其漫漫成长之路上除了处心积虑思考实施复仇大计之外,究竟还有没有其他活下去的意义——《写给未来杀手的信》。
       姚若夏,一个26岁的美貌女子,有着神秘哀伤的身世,作为公安局刑警队长的未婚妻,拥有优越的工作和令人艳羡的爱情。爱人宠爱,(未来)公婆疼惜,亦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头肉。谁能想到,她的内心深处却暗藏了熊熊复仇之火:美好的邂逅只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阴谋。借刀杀人,栽赃嫁祸,并且不惜伤及无辜,美丽的外表下潜藏着一个复仇的恶魔,在报仇雪恨的道路上一步一步偏离生活的正轨,迈向死神的怀抱。
       如果能够放弃仇恨,她会不会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如果悬崖勒马,会不会就此幸福的生活,嫁为人妻,相夫教子,孝敬父母公婆?。但这些都不是她的选择,自从10岁那年,亲人含冤离去之时,她的天就已经塌了,心死了。这注定了她一生的使命不再是做一个快乐的小孩,温婉的女人。接下来的岁月,她没有一天不是活在仇恨与报复的旋窝之中,当复仇的时刻终要来临之际,她酣畅淋漓地举起了尖锐的武器……
       不得不说,在看过很多日本变格派推理小说之后,再看回国内的作品,多少令人觉得有点寡味。国内的推理小说一般都是在警匪之间铺开线索,警察如何机智勇猛,寻求点滴线索辛苦探案,而犯罪分子又是多么狡猾并具备反侦查意识从而与警方周旋。个人认为这些关于我国警察工作状态(如同重案六组般)的描写,实在没什么吸引大众眼球的亮点。但是作者在文中花了很多笔墨用来侧重描写主人公的刑侦能力,包括测谎及犯罪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倒是令小说有了一种新颖的感觉。只是作者在某些篇章中过于注重此类描写,频繁且细节繁琐,有时容易令阅读体验不是太过顺畅,如果能够做到点到为止那就最好不过。
       在小说的前半段,作者可能为了保持更多主人公的神秘感,因此不是很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这和日本小说极为丰富的心理描写尚有一定差距,但在小说的结尾部分,作者加重了人物的心理描写,情感细腻,令人物整体丰满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本部小说中直面社会阴暗面的描写,令我感到非常欣慰。一直以来,看过日系推理小说后,作者从主人公的身世命运、成长轨迹中所透露出的社会问题每每令人沉思——有的反映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性逐渐淡漠;有的反映一味追求名牌享乐而终于身败名裂;有的则反映人性的劣根性;还有的反映了司法及政治的腐败所催生出人民的苦难。
       日本作家对社会环境的描写通常是毫不留情的,但在本国小说中,作者多以叙述人物的生活和刻画内心世界为主,而对社会现状的描述却不是很多。但本书作者却有勇气通过表象深挖内涵,揭开社会繁华外表下隐藏的疮疤,这样的精神十分可贵。作为文字工作者,就应该有批判社会阴暗面的勇气和文人的良心,相信这对推动社会进步,法制的更加完善,人民的道德建设都有好处。
      
  •     在普通居民楼内发生一起无业人员被害的谋杀案,一切证据都指向被害者的邻居:一个粗鄙且脾气暴躁的长途货车司机;在警方进行调查的期间,一起女大学生被杀案与计算机天才失踪案让看似不相干数起案件之间有了关联,消失的计算机天才邢越旻正是前案嫌疑人的养子。让人瞠目结舌的是,案件发生后,凶手并没有沉寂以躲避警方的追捕,却公然在网络上散布告白信,信的内容让人肯定,在两起凶案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不断披露的信息迅速将谋杀案演变为一场公众注目的社会事件,屡破奇案的刑警队长李从安不由自主地被推至风口浪尖,承受巨大的压力。追捕凶手,释放压力,心理释疑,还原历史真相,所有的一切在转瞬间纠结成团,案件的发生无疑在挑战警方的耐心与能力,同时也是对社会不公所造成结果的怒吼。
      
       小说的基调在冷酷中略显温情,在叙述模式上采取多线穿插的方式展开,人物刻画方面则以都市中形形色色的普通人为主,例如名声在外却心有不甘的刑警队长,智慧超常却遭人排挤的计算机天才,迫于生存压力含辱卖身的母亲,执意复仇却心思千般纠结的凶手,所有的人尽管都生存在同一空间,却行走在不同的轨迹上;在凶案的背后,有一见钟情的浪漫,有相依为命的亲情,也有面对两难的无奈取舍;他们既是社会必不可少的构建者,也是社会发展时的参与者,更是悲剧事件里无可避免的牺牲品,彼此不同的诉求被湮没于日趋冷漠的生存环境下。那么,是无奈地接受现实,还是进行无谓的挣扎?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并没将犯罪嫌疑人脸谱化处理,而是赋予更多的同情与关注,这一点难能可贵。行笔至此,忽然想起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的名作《白夜行》一书,显然从探究人性这一角度而言,张未的《给未来杀手的信》与东野圭吾的《白夜行》有异曲同工之妙。
      
       令人好奇的是,尽管作品本身略显压抑,但充满心理认知乐趣的对白与分析绝对是在情节悬念之外最吸引人的部分,充满了感染力。如果说伤害总是难免的,那么对待伤害的态度又是什么?是无情的报复还是以德报怨?是人性的堕落还是人性的苏醒?人心的微妙让事件顺着难以琢磨的轨迹走下去,而所有的一切疑问都通过不断的心理分析来给予解答。国内悬疑作家雷米曾经认为本土推理存在的问题有两方面,一是想象力匮乏,一是对人性缺乏探究,如果他看到这本书,相信对自己的认识会有所改观,至少在这本原创作品中,不但对犯罪嫌疑人是谁有了深层次的刻画,更探究了犯罪的源起。同时,作者大胆将具体的刑事侦查与调查省略,完全通过自身的脑力活动去推动小说前行,体现作者超群的写作能力,或可称为出类拔萃吧。
      
       由于小说主体接近公安文学的范畴,难免给人陈腐没落之感,但在情节的行进间却时时突破公安文学以破案为主的模式,转而借凶案的发生去探索社会问题,关注人性之所在,逐层破解案件的同时,也顺势解除了读者的心理防范。犹为值得赞赏的是,小说中通过人物的种种遭遇大胆地触及到社会关注所不及的阴暗面,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可谓真诚,对事态的源由也有其锐利的见解,与小说完美地融为一体,以致抽丝拨茧查明真相之时让人感叹,所谓最恶莫过如此。
      
       所谓给未来杀手的信,既是试图获得安慰的渴求信号,也是对往事的追索。
      刊2011年5月15日桂林日报 6月12日广州信息时报
  •     毒树之果——评张未《给未来杀手的信》
      文/雷米(心理罪作者)
      
      我常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你究竟为什么写作?
      我是一个业余写作者,平时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一所公安院校里,平静,繁琐。穿上制服,就站在讲台上把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字眼轻描淡写地说出,脱下制服,就混入城市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平凡,无害。
      我知道我是这高速运转的国家机器的一部分,但是我常常希望和我的职业保持一定距离,这可以让我不那么冷漠,也让我有足够安全的空间去观察、思考我所经历的这个时代。
      每天,都有那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在这片土地上,其精彩程度不亚于任何一部小说。我在经历它们的同时,也想把它们记录下来。然后,奉献给行走于阳光下的你们。
      我写作,是因为我有话想说。
      
      我想,这是大多数写作者的愿望。至少张未也是如此。尽管我在看到《给未来杀手的信》这一书名的时候,以为又是一篇异想天开的意淫之作。阅罢,我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负责任的作者。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他的耐心、诚意和思考。
      之所以关注这本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书中所涉及的内容与我的专业相关。我得承认,在我的专业领域,我是个十分挑剔的人。张未做得很好,看得出,他为这本书下足了功夫。文中所涉及到的刑侦学、预审学、犯罪心理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等专业知识均无明显纰漏。尤其是他把非法证据作为全书的主线以及凶手的动机来源,已然使《给未来杀手的信》提升了一个层次。小说不再是简单的逻辑游戏,甚至不仅仅探讨人性善恶,而是直击民众与司法机关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其立意之深,已非其他同类图书可比。
      非法证据,即采取非法方式收集到的刑事证据。美国的刑事司法制度将其称为“毒树”,以非法证据为线索取得的其他证据,被称为“毒树之果”。如果没有十五年前的刑讯逼供,如果没有公权力参与掩盖的事实真相,就会有恋人共赴婚姻殿堂,就会有退休的警察安度晚年,就会有学子的健康成长,就会……
      然而,一切只是如果。
      李从安们只能眼睁睁看着那棵毒树开枝蔓叶,果实纷纷坠地,供不知情的人们俯身拾起,入口品尝。
      怎么办?将毒树连根拔起?
      作为一个法律工作者,我深信总有一天,会在中国的刑事司法制度中建立起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届时,刑讯逼供和暴力取证将大大减少,冤假错案将不复存在。
      是否,可以让那延续几十年的悲剧,悄然谢幕?
      我有一个奇怪的习惯,会在讲授刑讯逼供罪时谈到辽宁营口的李化伟、湖北京山的佘祥林。我想让我的学生们知道,当你的言行可能会对他人产生极大的影响时,请你慎重,请你警惕。
      因为那棵毒树早已深深地植根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你的无心之举,也许就是悬在他人口边的毒果。
      我在《心理罪之教化场》里,曾将整个社会乃至每个人比喻成一个教化场。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对他人产生影响,甚至在对方心中刻下终身难以抚平的伤痕。这也是我喜欢《给未来杀手的信》的原因。我相信张未写作本书的目的,并非简单地拷问中国的司法现状。他也是一个有话要说的人,按我的理解,那就是善待他人,彼此原谅。
      你有多久没有跟邻居聊天?
      你有多久没有向陌生人展露笑脸?
      你有多久没有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双手?
      你有多久没有向他们真心地说一句对不起或者没关系?
      当你冷漠地转身或者恶语相向,一颗毒树的种子就在对方的心中生根发芽,而那剧毒的果实,必将由你亲口品尝。或早或晚。
      年迈的刑警躺在病床上,对儿子说:“如果你能先遇上她,就放了她!”
      原谅。唯有原谅,方能消解仇恨,将毒树连根拔除。
      唯有原谅,方能让那毒树之果黯然枯萎,取代以新的枝繁叶茂,开出花来,在我们的脸上,迎风,笑靥飘扬。
  •     ——因为矛盾,所以痛苦 因为宽容,所以离苦 生活需两者并行推进
      刚看完故事……这种感觉很复杂:从书中回到现实,会觉得自己很搞笑,刚刚居然哭了!但扎进剧情时,我忘记了我在看小说,忘记了作者,忘记了文字,脑海中只看到一对瘦弱不堪的父女站在忙碌混乱的世界中心,在汹涌的人流中像浮萍一样被人群随意拨弄,推到哪就是哪,抗争的力量犹如将死之人的气息微弱的没有任何意义。仇恨,如果伴随着心灵一起成长,成长15年,无法想象它的力量会有多么强大。可人类毕竟是情感的动物。当仇恨和爱一起种植时,你不确定最后哪一株会长得更茂盛。只是我在想,或许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即使预见了也无法改变的悲剧,以我这样一个从小生活在爱和友善之下的人无法想象换了环境的我会变成什么样的人物。也或许,在我心中,是因为爱比恨长得更茂盛,以至于我有了宽容恨的力量。我同情故事里的每一个人,我们共同促成了这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又在造就我们,在不断的矛盾和牺牲中向前翻滚,我们习惯责怪外物、责怪时代、责怪世界,期待外物的改变、期待救世主。可忘记了这一切统统由人组成,有你存在。真正摆脱痛苦的方法不是逃避、不是心如死灰,而是看清事件的本质——其结果必然是宽容的。人之初,性本恶——谁说这不是一句教人宽容的话。
      
      
      
  •     
      《给未来杀手的信》,封面以信封的形式深深地吸引着每位读者,邮戳上清晰地写着“通缉”两个大字。这是一本怎样的书?谁写给未来杀手的信呢?为什么写给未来杀手呢?带着种种疑问翻开了这本书。
      《给未来杀手的信》刑警李从安,原本不想做警察,却被老警察的父亲带入此行,无论是体能,还是专业课,他都对此毫无兴趣,成绩也并不优秀,但是没用多久,他却从一名普通民警先后晋级到下关区任刑警支队副支队长、队长。他凭借的就是对审讯技巧的成功运用,并在工作之余研究审讯心理学,正是“模拟监狱”的这个课题让李从安瞬间成为别人口中的神奇人物,他能立即判断出别人是否在说谎,以及哪些是真话,哪些是谎话。
      《给未来杀手的信》的情节设计紧凑,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作者以其独特的复仇脉络带着读者一同去寻找答案。
      看似并没有联系的案件,却有着微妙的关系,一步步将人物巧妙地拉进故事中,仿佛置身于情景中,自己就是主人公身边的朋友,读起来,便不想放下,情节紧凑地设计着,充分表现了作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之深。刑警李从安是全书的领军人物,一切主线都以他为起点,但他却忽略了自己的女朋友,当他的父母陷入被害计划时,他才发现自己的女朋友的确有些地方很可疑。原来她就是要为了报仇,才一步步走近李从安的,她的目的就是要杀死李从安的爸爸,这个已经从一线退下来的老警察。多年前的故事,没有几个人能够清晰记得,能够牢记清楚的,只有那故事里的人,还有与故事里的人物有那么点小小联系的。
      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些人与事,但并不是每一件都会清晰记得,能够久久不能忘却的,要么是值得纪念的,要么是愧对别人的,它始终都萦绕在别人周边,无论怎样都散不去。李从安一直记得数年前的那个人,还有与自己有关的一些案件。当李从安发现儿子的女朋友就是当年那个被他害死的人的女儿时,他告诉李从安一定要放了她。短短三个字,让李从安有所顿悟,一方面她是要害自己父亲的人;一方面她是自己的女朋友。李从安知道自己有多带她,可他不知道她对自己的感情有多深,和他在一起究竟是为了什么。是因为喜欢自己多一些,还是仅仅为了报仇呢?
      她,一个为了自己的父亲,不惜整容接近李从安,目的就是为了杀掉他的父亲。当她走进监狱的那一刻,她自己也不清楚了,眼前浮现的是李从安的父母对自己女儿般的照顾。那一瞬间,她曾感觉自己已经原谅他了,又一瞬间,她不能忘记父亲的样子,矛盾中,她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此时比她纠结的,还有李从安,面对这样的事实,他,别无选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