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作者:李浩白 页数:268
Tag标签:无
前言
王立群推荐序:打开尘封的历史“明之亡,实亡于万历”,这是史学界长期以来的定论。但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通过大历史的新颖视角,从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入手,分析出明朝体制上不可根治的痼疾,指出了明朝必然灭亡的命运。也就是说,万历皇帝朱翊钧,只是明朝灭亡的那一只无奈的替罪羊。这告诉我们,历史的真相,与以往的认识,也许相去甚远。对于万历一朝历史的认识,正是这样。万历皇帝是明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提起他在位的四十八年间,人们往往只记得张居正变法、清算张居正、夺嫡之争、党争兴起、努尔哈赤崛起辽东等大事件,其中有一件大事却被人们遗忘在故纸堆里。这件事,就是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援朝平倭战争。1592年,日本实际统治者丰臣秀吉发兵侵略朝鲜。在朝鲜国王的请求下,万历皇帝派遣李如松率数万明军入朝作战,经过几番奋战,最终漂漂亮亮地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这场战争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扶弱济困、不畏强暴的民族精神,正所谓“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是一段振奋人心、可歌可泣的辉煌历史。同时,万历援朝平倭战争对中、日、朝三国的影响又极为深远。朝鲜,作为最大的战争受害者,在日本侵略军的蹂躏下,人民流离失所,百业萧条,战后经过很多年才恢复元气。日本,作为战争的发动者,也受到了惨痛的教训,丰臣秀吉历经艰辛奠定的基业,在这场战争中分崩离析,政权最终落到了德川家康的手中。中国明朝,则在这一场长达七年的战争中耗费过多,加速了本就走下坡路的大明帝国的灭亡。但就是这样一段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历史,四百年来却在我们国内被人遗忘,许多研究者甚至不得不去日本和朝鲜寻找资料。先不去分析被遗忘的原因究竟是明朝的迅速灭亡还是清朝的刻意封锁,相信有很多人都想了解这段历史,想让这段尘封的历史重见天日。值得欣慰的是,就在翘首以盼的时刻,我看到了青年作家李浩白创作的这一部洋洋五十万字的《抗日援朝1592》。这部作品以小说的形式,为我们艺术再现了这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这虽不是唯一反映万历朝鲜战争的作品,却是迄今为止最为精彩的一部。二月河小说的笔法,让这部作品具有了很高的艺术性。全书结构严密,故事紧凑,既分头讲述中、日、朝三方的动态,布局宏大,又统一于援朝平倭的主线,主干鲜明。同时,作者构思精巧,情节抓人,常常在貌似波澜不惊之时宕开神来之笔,带给读者愉悦的阅读享受。作者刻画人物众多,且形象丰满、真实可信,如书中的万历皇帝朱翊钧,就是一个虽然只有中人之资却敢于担当的青年,不同于以往脸谱化的“昏君”定位。此外,中方的李如松、申时行、石星、沈惟敬,日方的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石田三成、小西行长,朝鲜国王李昖、大臣柳成龙等人,也个个栩栩如生,立体可感。艺术性之外,这部作品的历史性也值得肯定。从文学作品的历史性这一点来说,我认为《抗日援朝1592》的追求从学于熊召政的《张居正》一书:有虚构但不戏说,以历史进程为主线,以人物命运与事件冲突为经纬,虚实相生,以虚补实,以实现艺术性与历史性的高度统一。比如书中描写丰臣秀吉与德川家康这两位日本枭雄之间的斗争,步步玄机,处处机关,丰臣秀吉的霸气与阴险,德川家康的隐忍与智慧,跃然纸上,比起日本国内司马辽太郎等历史小说大家的手法,亦大有可观,且符合这些人物的历史形象。难能可贵的是,本书不同于以往常见的一些抗日题材作品,对日方人物肆意丑化、矮化,而是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不偏不倚。另外,书中不但再现了万历朝鲜战争的来龙去脉,而且点出了明朝、日本、朝鲜、努尔哈赤女真几方的历史走势及未来命运。作者还秉承“文以载道”的理念,揭示导致明朝衰亡的原因与弊端,为后世提供前车之鉴。书中借申时行之口写道“我恐大明之忧,不在倭寇,而在朝廷之内”,这一句话让我印象颇深,表达出中国人只要自己不折腾自己、外族永远不可能打败我们的深切含义,在国际竞争领域越来越广、手段越来越高的今天,这一点非常值得读者感悟和反思。正因为具有以上优点,本书带给我们的是一场艺术盛宴,也是一桌历史大餐,可以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享受中,去了解万历援朝平倭战争这一段尘封已久而弥足珍贵的历史。打开本书,就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而我,希望更多的读者去打开这段历史。王立群
内容概要
史上最彪悍的抗日战争,大明帝国最后的绝唱!
这是决定东亚三百年格局的关键一战,也是中国人赢得最漂亮的抗日战争。
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日本实际统治者太阁丰臣秀吉,挟统一日本之威,悍然发动针对朝鲜和明朝的侵略战争。应朝鲜国王李昖的请求,大明万历皇帝朱翊钧克服种种困难,毅然派名将李如松出师东征,抗日援朝。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血战,在朝鲜半岛拉开了帷幕……
本书再现的正是这一段尘封已久而影响深远的历史。日本一代枭雄丰臣秀吉历经艰辛奠定的基业,在这场战争中分崩离析,最终落入德川家康之手,书中写出了两位枭雄的明争暗斗、权术阴谋。中国明朝则在这一场战争中耗费过多,加速了本就走下坡路的帝国的灭亡,书中深入刻画了官僚集团的腐败与内耗,指出了明朝灭亡不可挽回的结局。抗日援朝,终成大明帝国最后的绝唱!
打开这段尘封的历史,令人可歌,可泣,可思,可叹!
作者简介
李浩白,1978年生,重庆市作协会员。在《今古传奇》、《章回小说》等大型文学刊物发表中长篇小说《大明神断》、《宝光血影》、《仰天长啸》、《魏宫谋嗣》、《明朝的那个人儿》等七十余部,出版有《天才权谋家司马懿》等作品。行文充溢浩然正气,论史秉持剑胆琴心。积数年之功,精心创作出《抗日援朝1592》。
书籍目录
◎第六章 雄师援朝
李如松出师平倭
朱翊钧广济寺进香
招抚使沈惟敬
大明雄师入朝鲜
真假和谈
三件见面礼
有文事者必有武备
◎第七章 喋血平壤
缓兵之计
兵临城下
倭军夜袭
李如松遣将布兵
戚家军勇夺牡丹峰
围攻平壤
倭寇的绝望
光复重镇
开城庆功宴
捷报入京城
◎第八章 大战碧蹄馆
丰臣秀吉的悲与喜
倭寇增兵
李如松挥师南下
狭路相逢
名将之花立花宗茂
李如松轻师驰援
查大受浴血奋战
两军增援碧蹄馆
乱战与激战
增兵与撤退
◎第九章 进击汉城
李如松进逼汉城
目标:龙山粮仓
龙山大火
议和之谋
枭雄对弈
丰臣秀吉的议和书
许仪殉难
◎第十章 大明班师
申时行告病还乡
赵志皋深夜访石星
倭寇求和
沈惟敬的阴谋
石星的抉择
朱翊钧坐困紫禁城
努尔哈赤的誓言
下诏班师
◎尾声 跳梁者,虽强必戮
章节摘录
李如松喋血碧蹄馆残月如血,锐风如刀,而漫漫黑夜却仿佛永无尽头。碧蹄馆高坡上明军阵前,地上像密密的乱草一样到处插满了倭虏射落下来的箭矢!每一波箭矢、枪弹从坡下面像疾雨般射将过来,明军阵中随即便会响起一片闷哼之声,还夹杂着一丝丝的呻吟。查大受和祖承训在壕沟里抬起头来,望了望四周,弟兄们有不少都已挂彩,都在苦撑着。敌人已经连续用箭矢、枪弹轮番射击了一个时辰了!在那一轮轮铺天盖地而来的箭雨、弹雨的袭击下,明军纵有数千铁骑,也只得躲在掩体后面,一个个自救不暇!他们被这样密集而猛烈的攻势压得几乎喘不过气来,更谈不上乘隙还击了!也不知过了多久,漫长而难熬的箭矢、枪弹袭击终于停止了。坡上坡下,突然变得死一般沉寂起来。一刻钟过去了,倭军还未重新发射枪弹、箭矢进行新一轮的攻击!然而,从山坡下的地面上,却缓缓传来了一片滚雷似的马蹄之声!听到这沉闷有力的马蹄声响,查大受和祖承训急忙从壕沟里探出身来,往外一看,顿时大吃一惊:一排排背后插着长条幡帜、脸上绘着兽形图纹的倭军骑兵,咆哮着、狂奔着、冲刺着,像无数头从十八层地狱里挣逃出来的妖魔鬼怪一样,直向己方阵地疾扑而来!“放铳!放箭!”查大受手中宝刀朝天一举,大声喝道。“砰砰啪啪”一阵阵清脆的爆响在明军阵地上破空而起,无数火弹、利箭犹如暴雨一般迎着倭军骑兵猛射过去!顿时,那一个个冲刺而来的倭军骑兵纷纷跌落马下,或死或伤,滚得满地都是。然而,在小野成幸的指挥和催促之下,倭军的骑兵们毫不退缩,红着眼咬着牙疯狂向前冲,哪怕自己坐骑的铁蹄把那些跌落马下来不及闪避的战友们踩踏得血肉模糊,仍然不顾一切地扑上坡去!应该说小野成幸指挥骑兵攻击的手法是相当高明的。为了避免遭遇明军箭矢、铳弹的打击,他让倭军骑兵列成四个长队,每一横排仅有四骑并辔前冲,就像四柄锐利异常的尖刀,笔直地插向明军的阵地!他这一招“集中优势兵力、实施重点突破”的直线式猝击战术,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随着这四条巨蟒般的倭军骑兵长队直冲而至,明军的前沿阵地一时难以坚守,竟在猝然之间被撕开了四道裂口……而且,随着倭军骑兵源源不断前仆后继地蜂拥上来,明军阵地上这四道裂口变得越来越宽、越来越大……“大家快上马和他们拼了!”一声令下,查大受和祖承训急忙率领埋伏在壕沟后边的那一半大明铁骑,冲到前线和那些扑进明军阵地的倭军骑兵混战起来!先前伏壕沟里阻击的明军且战且退,在大队骑兵的掩护之下,退到坡顶,纷纷跃上坐骑,齐齐高呼着冲了下来,加入了战团之中!这一下,明倭双方是骑兵对骑兵,硬碰硬地交上了手!小野成幸杀红了眼,挥舞着倭刀一个劲儿地号叫着:“杀!杀!杀!要为十时连久君和战死在平壤城中的同胞们报仇雪恨哪!要为我们立花家武士的荣誉而战!”然而,尽管他叫得起劲,他手下的倭骑却被大明骑兵杀得节节败退——原来,倭军骑兵中除了一些将领之外,其余大多数人都没有铁制铠甲防身。他们那些竹片制成的护甲,在明军铁骑尖刀利矛的攻击之下简直有如摧枯拉朽,“噗噗噗”金刃入肉之音和倭寇的痛呼惨叫之声顿时交杂成一片!见到这般情形,小野成幸急得两眼冒火,却又无计可施。原来,日本国在织田信长时期就在军中大量配置了火绳枪,各地武士普遍认为铁甲不能有效防御铁弹,再加上日本国内铁矿资源贫乏,也锻造不出足够的铠甲,便“滥竽充数”地改用竹甲来替代。然而,和铜盔铁甲、装备精良的明军骑兵交战,这些身着竹甲的倭骑岂能抵挡?他们纵是一个个如亡命之徒般拼死厮杀,还是被层层推进的明军铁骑压下了山坡!立花宗茂在碧蹄馆坡地借着月光用千里镜远远望见己方的骑兵渐呈颓败之势,顿时变了脸色,他放下千里镜,右掌猛地一下捏紧了腰间“吉光宝刀”的刀柄,自言自语道:“安东幸贞和安东常久怎的这般迟钝?小野君的骑兵既然顶不住了,他们那两千步卒中的‘铁钩长枪队’难道还不赶快上去钩倒大明国骑兵的战马吗?”他正自言自语之际,却听站在身旁也用千里镜望着坡上战况的心腹爱将小野镇幸惊喜若狂地大叫起来:“嘿!安东幸贞真是足智多谋的奇才啊!他将‘铁钩长枪队’埋伏在山坡两侧,待得成幸的骑兵退下来、明军的骑兵追下来之时,才猝然拦腰杀出,一下便钩倒了四五十匹明军战马哪!……这一下,大明国的骑兵被切成了两半,坡下的那一半被我们团团包围了,坡上的那一半大明骑兵为了自保,又退回去了……”“是吗?”立花宗茂“腾”地一下举起千里镜往上一看,顿时满面喜色,“真是太好了!太好了!安东幸贞这一手干得太精彩了!明军骑兵再也占不了多大的优势了!他们跌下地来和我们日本武士近身肉搏,再怎么挣扎也是难逃厄运!”说到这里,立花宗茂笑吟吟地放下了千里镜,满脸得意地向小野镇幸说道:“小野君!交战了这么久,我腹中倒是有些饿了哪!你帮我找几个香喷喷的蟹肉饭团来……我相信,我们英勇无敌的日本武士,必将会在我精心享用这几个饭团的时间里迅速杀尽明兵、胜利凯旋而归!”在碧蹄馆山坡的半山腰上,本来明军骑兵凭借着甲坚刀利,一路冲杀下来,已是打得倭军骑兵连连后退。然而,谁也不曾料到山坡两侧猝然杀出两支手执铁钩长枪的倭兵来!这两支“铁钩长枪队”队员显然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一个个生得异乎寻常地彪悍敦实、力大如熊,七八个人为一组,齐齐抡起锋刃犀利的铁钩长枪,专钩明军骑兵所乘战马的马腿!混战之际,明军骑兵所乘战马已有七八十匹被他们钩倒在地,落马明兵已被摔得满身是伤!而且,埋伏在暗处的近两千倭军步卒在安东幸贞的指挥下,纷纷跳了出来,拼命死战,硬生生将冲在半山腰的明军骑兵队伍截成了两半!查大受率领的八九百名骑兵被截在了山腰下面,而祖承训和高彦伯所率的一千多名骑兵被截在了山腰上面!“查将军!”祖承训和高彦伯率领骑兵从坡上拼死冲下,想把查大受他们救上来,却始终无法突破倭军“铁钩长枪队”和近两千步卒武士的拦截!“嚓”的一声,查大受一刀劈落了一名冲过来的倭军骑兵,被那人身上的鲜血溅得脸上满是血斑。他转过头来,向祖承训他们用尽力气遥遥喊道:“不要管我们!快快退回坡顶坚守!一定要等到李大帅他们的支援!就让我们去和倭虏拼了!”说着,他转过身来,看着自己手下那八九百名骑兵,又望了一眼山坡下那黑沉沉一片乌云般包围上来的倭寇,大呼道:“弟兄们!冲下坡去!和他们拼了!”话音未落,查大受一马当先,直向连连退却的小野成幸和他的倭军骑兵冲杀过去!小野成幸看到这员明将如疯虎般猛扑过来,亦是吓得心惊胆战,然而当着诸位手下骑士的面,他又怎敢露怯?!只得硬着头皮,抡起长长的倭刀,迎战上去!“当当当当”一串钟鸣般震耳的声响过后,小野成幸和查大受已是硬碰硬对砍了八九招!这几招下来,小野成幸被查大受的大刀震得双臂酸麻,几乎把握不住手中倭刀的刀柄,只想脱手丢下。他气喘吁吁,忍着酸痛盯着查大受却毫不示弱。而查大受右手虎口亦是隐隐作痛,看见小野成幸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心中暗惊:这倭贼看似干瘦如猴,手劲倒是蛮大!一念及此,他绷紧了心弦,一提丹田劲气,尽行贯注于手中宝刀刀身之中,蓄势伺机再发。碧蹄馆山坡下,在倭军阵地前沿观战的小野镇幸从千里镜中将这一切看得分明,他顿时脸色大变,失声惊道:“不好!成幸弟危矣!这明将刀法过人……我得赶去救他!”正在慢慢咀嚼蟹肉饭团而故作镇静的立花宗茂听到小野镇幸这几句惊呼,拿着饭团的手不禁微微一颤,他面无表情,只是平静地说道:“行!无论怎样,你都要记住一点:千万不可丢我立花家族武士的脸面!”“是!”小野镇幸一提马缰绳,抓起鞍后平放着的那柄长矛,舞在手上,急速向山坡上飞驰而去。那边,却见查大受大喝一声,右手宝刀破空抡出一个半圆,发出一片隐隐的风雷之声,挟着雄浑非凡的刚劲之力,以大开大阖的路数,向小野成幸拦腰斩来!小野成幸双手握刀,憋足了声气,暴吼一声,拼尽全身力道去拦查大受的刀!“嚓”的一声,双刀相撞,火星迸现。在那电光石火的一瞬间,小野成幸只觉手上陡然一轻,自己那柄直竖着向外挡击的倭刀便似一段朽木般被查大受的宝刀横削而断,查大受的宝刀却是余劲犹猛,宛若寒星之芒,在他腰间一掠而过!时间一下如冰冻般静止了——小野成幸坐在战马上,脸色僵硬,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只是木然不动。查大受收回了宝刀,冷冷地看着他,如同看着一个死人般神色漠然。过了片刻,小野成幸蓦然呼吸一紧,腰间一股鲜血随即向前激喷而出,溅落在雪地之上,绽开了朵朵殷红——从他自己眼中看去,便如日本家乡立花山城的樱花一般艳丽。可惜,自己再也看不到那真正的美丽樱花了!他心底这个念头刚刚一冒,眼前猝然一黑,笔直地从战马上跌了下去,再也没有立起身来。“弟弟!弟弟!”冲到山坡脚下的小野镇幸远远望见这一幕情形,便如受了伤的疯兽般哀号起来,狠狠地抽打着自己胯下的坐骑,没命地往上追杀过来!见到己方骑兵主将小野成幸竟在十招之内便被明将斩落马下,倭军们从心底里骤然升起了一股森森寒意。他们手中的长矛、倭刀挡着明军的去路,而实际上双腿都已似抽筋了一般暗暗打着哆嗦!同时,在山坡下督战的立花宗茂也在千里镜中望到了小野成幸被查大受一刀斩杀的情形,目光顿时变得阴冷无比。他双眸紧紧地盯着千里镜镜框中显得气定神闲、从容镇静的查大受的面孔,自言自语一般喃喃说道:“你的刀法的确不同凡响……可是,你也不要得意!用不了多久,宗茂我就会让你用鲜血和痛苦亲身体验一下我立花家祖传的‘隐月流’刀法的厉害……”然而,说完了这段话之后,立花宗茂马上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我立花宗茂是一位堂堂大将,岂能再似浪子武士一般与人以刀法论胜负?只要能将敌军彻底消灭,任何手段都应该采用!必须用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价赢得这场战斗!想到这里,他在心头按捺住了那股想冲出去和查大受较量一番的冲动,冷冷地唤来传令兵吩咐道:“马上传令下去,让大军尽量避免与明兵近身肉搏,集中‘火枪队’的火力,将他们统统击毙!”“还我弟弟命来!”小野镇幸冲到查大受面前,口里嘶声号叫着,“忽”地一响,手中长矛挟着烈烈劲风直向他当脸刺将过去!查大受也听不懂这倭将在叽里呱啦地叫什么,见他这一矛来得甚是刚猛,却不愿浪费劲力硬碰硬接,急忙拉住马缰,往后一退!那矛尖在他脸前半尺之处一划而过,带起的劲风刮得他脸上肌肤微微生痛!小野镇幸两眼通红,逼向前来,挥舞手中长矛,大有欲与查大受决一死战、同归于尽之势!查大受刚才在与小野成幸那一战中已是消耗了体内大半劲气,此刻并无把握与这小野镇幸硬斗下去。他只得且战且退,暗暗调息,以图恢复元气之后再大战一场。在躲避小野镇幸追击之时,他抽了个空隙向山坡下望去,却见一队接一队手执火绳枪的倭兵飞快地奔上坡来,渐渐逼近了己方的骑兵队伍。他一见此状,不禁心中暗暗一震,一片浓浓的愁云立时涌上了眉梢:原来,他手下这些明军骑兵的火铳弹药大半都已打完,眼下却将遭到这么多倭兵“火枪队”的四面射击,自己手下的弟兄们到那时候岂不是一个个都成了倭寇的“活靶子”?他心念一转,高声喊道:“弟兄们!快快和敌军的骑兵缠斗在一起,这样就可以避开他们的火弹袭击了!”他一边喊着,一边带领手下骑兵冲向正下山的倭军骑兵!小野镇幸听得这一声喊,一下清醒过来,急忙扯住了马缰,不再去追查大受,而是拨转马头往山坡顶上冲去,去支援安东幸贞攻打祖承训所率的明军了!望着双方的骑兵混战在一起难分难解,已经冲到山坡下列成一字长蛇阵阵形的倭兵“火枪队”队员们端着火绳枪,东瞄西瞄,却又深怕误伤了己方的骑兵,不敢轻易放枪。他们正在犹豫之际,又听得传令兵飞马过来高声宣道:“立花大人有令,诸位火枪手立刻全体射击,勿存投鼠忌器之念,务求全歼敌军!”听到立花宗茂下达了这么残酷的命令,他们无可奈何地再次端起了火绳枪,一咬牙关,点燃药捻,“乒乒乓乓”地射击了起来!当倭军的火绳枪如同炒豆般不断响起时,正在碧蹄馆山坡上激烈交锋的明倭双方骑兵的动作都应声滞了一滞。查大受惊疑未定之际,看到冲自己扑来的那名倭军骑兵右肋乍然爆开了一团血花,然后便圆瞪着双眼侧身跌下了战马——他竟是被山坡下倭虏的“火枪队”开枪击毙的!查大受一见之下,顿时心头大震:原来倭虏竟是这等的残忍狠毒,居然不顾自己战友的性命,使出了“玉石俱焚、敌我皆灭”的疯狂打法!他深深叹了口气,打了一声长长的呼哨,招呼着明军骑兵且战且退,向半山腰避去!然而,倭军骑兵们虽接二连三地被己方“火枪队”打下马去,却表现出了一种莫名的偏执狂般的纪律性,就似疯了一般,既不拨马逃跑也不反戈哗乱,仍然像恶狗一般死死咬着明军骑兵,紧追上来厮杀不已!望着这一幕可悲而又可恨的情形,查大受和明军骑兵们只得迎着倭虏骑兵和火枪队员的双重猛击而拼死力战!可是,只要倭兵枪队在山坡下一直持续不断地射击下去,无论是倭军一方的骑兵,还是大明辽东铁骑,终会被他们击毙净尽啊!查大受蹙紧了眉头,心中忧闷不已。同时,令他倍感烦恼的是,倭军骑兵们一个个也都像疯狗一样无休无止地纠缠着——也许,他们还抱着最后一丝侥幸:只要咬紧牙关拼命将眼前的明军骑兵全部杀死,那么山坡下“火枪队”的射击就会停止,而他们就会保全性命了!否则不是被明军骑兵杀死,就是被自己的“火枪队”战友杀死!正是在这样疯狂、偏执的念头驱动下,他们才会厮杀得如此起劲吧?查大受抬头望了望已是黎明时分却依旧阴沉的天空,目光中尽是无奈,心中暗道:莫非我查大受一世英雄,竟真的要葬身于这异国他乡的山坡之上?在死亡没有来临之前,许多人本能地畏惧死亡;但在死亡来临的时刻,一些人反而感到一身轻松,无可牵挂。此时的查大受,已经抱着必死的信念,高声喊道:“弟兄们!我等今日身陷重围,不战必死无疑,唯有拼死一战,才有一线生机!只要我们冲到倭贼火枪队阵中,他们的火枪就使不上了!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弟兄们跟我冲啊!”话音未落,他已当先纵马冲下山坡。明军骑兵们也都抱着拼死一搏的决心,纷纷跟随前进,一个个犹如猛虎下山一般,冲开倭军骑兵的拦阻和缠斗,冲向倭兵“火枪队”。眼看大明铁骑冲杀过来,倭兵大惊失色,连忙开枪射击。纵马狂冲的查大受,只听得枪声砰砰作响,有些枪弹竟从耳边呼啸而过,身旁不断有将士中枪落马,心头不由得怒火中烧。这完全是一场自杀式的攻击,等大明铁骑冲到倭兵火枪队阵中,必然要折损三分之一以上的将士。但此时此刻,除此之外,已经别无他法!在大批将士中弹落马后,剩下的大明铁骑终于向倭兵“火枪队”阵中直扑过去!那些倭兵的反应亦是十分敏捷,一见火绳枪在如此短的距离内,已经来不及装弹射击,便纷纷将火绳枪挎到了背上,换成长刀、尖矛持在手上,仗着人多势众,要将查大受和他所率的数百名骑兵围攻格杀!就在这时,倭军军阵后方轰然一阵乱潮般的骚动,紧接着一片喊杀之声响起,倭兵闻声不禁纷纷扭头向后面诧然望去:只见先前一直高高竖立在军阵后边的那面杏叶纹战旗已然“哗啦啦”滑落下来,跌入尘埃之中!这战旗可是鼓舞倭兵信心的一件圣器啊!它的骤然坠落,令无数倭兵心头顿时泛起了一股莫名的惊惧之情!原来,就在此时,李如松率领着一千五百名援兵终于抵达了倭军的军阵侧后!他在半途之中就接到了杀出重围的查大受手下骑兵传讯来报,得知查大受、祖承训他们被困在了碧蹄馆,于是当机立断:留下杨元率领一千骑兵驻扎在惠阴岭道口暂时休整一下,并引导张世爵大军随后一同前来助战,而他则和李如柏、李如梅、李有声、李宁、李纯“死士队”、建州女真“神弩营”等将士先行赶往碧蹄馆驰援!远远望见碧蹄馆山坡上杀声震耳,李如松知是军情紧急,丝毫不敢懈怠,立刻命令由李府家丁和提督亲兵组成的一千名骑兵及五百名女真射手投入战斗,向敌军侧后发起惊雷一击!女真射手首领索力奇借着黎明的光亮,看到倭军那面杏叶纹战旗正耀武扬威地凌空招展,心念一动,立刻弯弓搭箭,在马背上瞄得准确,“嗖”的一声,一箭射出,该箭去势如电,凌厉至极,竟把旗杆上系着那面杏叶纹大旗的小指般粗细的绳索一下射断!正在杏叶纹大旗下督战的立花宗茂听得头顶上骤然一阵异响,心知不妙,急忙一拍战马,向前冲出!他刚一跃离先前的位置,那面大旗便裹着呼呼风声落将下来,摔入雪水泥泞之中,顿时一片肮脏狼藉,不堪入目。最是看重脸面的立花宗茂一见,气得满脸铁青,“刷”地拔出鞘中吉光宝刀,握在手上,转身看去,这才发现明军援兵骤然而至!“去!把他们全部杀死!”他用吉光宝刀向前一指,向手下武士们命令道,“宗茂我要用他们的鲜血洗净这面战旗上的污垢!”众武士们亦是愤怒至极,齐齐一声大喊,拍马上去迎战!然而,李如松手下的死士岂是等闲之辈?不少日本武士冲近他们身前,还未来得及刀剑相交,便已被他们的飞刀、飞镖打落马下、一命呜呼!同时,那些女真射手们端起连环弩,一扣扳机,顿时“嗖嗖”连响——数十名倭军骑士应声纷纷从马背上倒栽了下去!“啊呀!”立花宗茂气得大叫一声,挥起吉光宝刀,也朝着明兵杀了上来!他身边的武士们见一向持重不发的主将这次竟也亲自出马,深受鼓舞,也舍生忘死地追随着他杀向了明军!“李大帅的援兵到了!弟兄们一鼓作气冲出去杀倭贼啊!”看到大明援军杀到,片刻之间便杀得倭军乱成一团,山坡脚下和山坡顶上被困的明军顿时士气大振!他们忘情地欢呼着,精神百倍,朝着倭兵冲杀过去!正在半山腰上指挥倭兵拼命攻向坡顶的安东幸贞和小野镇幸听到山坡下己方阵地里传来的骚动、喧哗之声,不禁惊愕非常地转头循声望去。一见之下,大吃一惊:长长的一队明军骑兵犹如一柄倚天长剑,笔直地划穿黑潮般涌动的倭军大阵,迅速地向山坡下查大受那支被困的明军靠拢并与之会合!“糟了!明军的大队援兵到了!”小野镇幸一见,头“嗡”地一响,脑袋猛地大了起来,“主君大人一定很危险!咱们必须停止进攻,立刻下山前去保护他!”安东幸贞细看了片刻,忽然冷冷地说道:“小野君不要惊慌!这支明军援兵的数量并不是很多……看起来不过才一两千人马吧。主君大人在山坡下布有四五千武士,对付他们是绰绰有余的。咱们还是先把坡顶的明兵消灭了之后再去援助主君大人吧!”“不行!不行!”小野镇幸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连声说道,“你看,我们立花大军的战旗都被他们砍倒了!这证明主君大人眼下一定十分危险!不管你答不答应,在下都要带领一半人马赶下山去增援!”“你……你……”安东幸贞气得一时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却又劝他不住,眼睁睁看着小野镇幸拉走了一半人马奔下山去了。这一下,安东幸贞手头只剩下了一千多名倭军步卒,和坡顶祖承训手下的明兵相比,再也占不了数量优势了。他望着小野镇幸和那一半人马风风火火而去的背影,跳下马来,不住地跺着脚仰天长叹:“小野……小野……我若不拨人马给你,你会怀疑我对主君大人不忠;我现在拨了一半人马给你,只怕战不了多久我们就得全军覆没了!”他正自语之际,只听得坡顶上明军喊杀之声响遏行云!——祖承训率军以泰山压顶之势大举反攻下来了!……
后记
尾声:跳梁者,虽强必戮大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四月十八日,迫于中朝联军的威势,侵朝日军被迫撤出朝鲜王京汉城,并陆续分批撤回日本本土。至此,李如松统率的大明东征大军用了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在朝鲜军民的配合下,一举光复了朝鲜国土。朝鲜国王李昖时隔一年返回王京主政,万历援朝平倭战争告一段落。此后,明朝兵部尚书石星等人极力主和,李如松统率东征大军于年底十二月胜利班师,只留刘綎、骆尚志率军留驻朝鲜。李如松归国后,万历皇帝加封他为太子太保,赏赐颇丰。万历二十五年(1597)冬,辽东总兵一职空缺,万历皇帝起用李如松赴任。次年四月,李如松率军追击敌军,孤军深入,陷入重围,力战而死,实现了他“马革裹尸”的豪情壮志。万历皇帝对此痛悼不已,下令归葬李如松,赠少保、宁远伯,为他建立忠烈祠,以供后人瞻仰。宋应昌回国后升任右都御史,原兵部侍郎的职务,由顾养谦接替。但宋应昌已经厌倦了朝廷的明争暗斗,以至心灰意冷,不久即请旨回到故乡杭州,隐居孤山。丰臣秀吉在日军大部分撤回本土之后,也终于得到了淀姬所生的幼子丰臣秀赖。他为了让丰臣秀赖成为丰臣家嗣子,日后顺利接掌政权,逐步疏远了养子丰臣秀次,并在两年之后派石田三成逼令丰臣秀次自杀,并将其全家屠灭净尽。万历二十五年正月,丰臣秀吉再度野心勃发,发兵十六万侵入朝鲜。万历皇帝深感除恶未尽之弊,立即罢免怯战误国的兵部尚书石星,处死一心瞒上讲和的沈惟敬,陆续调派八万大军救援朝鲜,很快便取得战场优势,将日军压制到朝鲜南端。这一战局一直持续到万历二十六年八月十八日,以致丰臣秀吉在内外交困中暴病身亡。石田三成、小西行长等人拥立丰臣秀赖接任关白。随后,以石田三成为首的五奉行知会以德川家康为首的五大老,下令给侵略朝鲜的日军将士,命其火速撤回日本。中朝联军抓住战机,水路并进,全面出击,力争除恶务尽、全歼日军。在露梁海战中,明军水师副将邓子龙偕同朝鲜名将李舜臣,重创日军,但邓子龙与李舜臣也在这一战中双双阵亡。最终,十六万日军经过拼命死战,只剩一半残兵败将逃回了日本。大明万历二十七年四月,明军班师回国,万历皇帝在紫禁城午门受俘。次月,颁《平倭诏》诏告天下,其中有两句话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这场战争:“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日本在丰臣秀吉死后,再度陷入内乱。1600年,石田三成联合小西行长等忠于丰臣氏的大名,与德川家康联军展开关原之战。德川家康获得胜利,随后处死了石田三成、小西行长等人,从此逐步掌握了日本的最高权力。1603年,德川家康任征夷大将军,开创了统治日本二百多年的江户幕府时代。1615年,大坂之战爆发,德川家康彻底歼灭丰臣家,将丰臣家男丁不分老幼全部处死。德川家康临终时留下遗命,严令自己的子孙继位掌权之后,永远不得妄自挑衅大海彼岸的中国,只须固守本岛以自保,以免重蹈当年一代狂枭丰臣秀吉夜郎自大跳梁猖獗挑战大明,而致损兵折将、身死族灭的覆辙。
媒体关注与评论
历史是一种力量作者:王远健小说《德川家康》的走红,掀起了国人对日本历史的热情;而电子游戏的宣传,更是在很多年轻人心中树立起了如黑田官兵卫、直江兼续等人的“高大”形象。然而,这些日本历史上最耀眼的明星们,却败在了一群鲜为人知的中国将领手中。加藤清正、福岛正则、小西行长、石田三成、小早川隆景、立花宗茂、岛津义弘……这些名字,一些人如数家珍;李如松、吴惟忠、查大受、祖承训、邓子龙……这些名字,却又有多少人知道?听说,如果你出版一本研究日本历史文化的书,会有日本企业主动给你赞助。当日本在大肆宣扬他们的历史文化的时候,我们又在做什么呢?历史,是一种力量。《抗日援朝1592》,能让我们感受到这样一种力量——“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一百年前,中国人在日本眼中是东亚病夫;四百年前,中国人却是让他们胆战心寒的战神。在朝鲜那片陌生的土地上,李如松们用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猛,击碎了日本战国武将的野心。今人大肆歌颂的所谓日本名将的荣耀和光环,在历史的瞬间灰飞烟灭。这才是真实的历史,不是游戏的历史。《抗日援朝1592》,真实地再现了这段渐渐让人遗忘,却又绝对不应该遗忘的历史。对于历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和评判。作为一本以正史为蓝本的小说,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作者李浩白的想象无疑是生动的。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一幕幕惨烈的战争场景,萦绕眼前。明朝、朝鲜、日本、女真,四方势力在谋略和武力上较量,使得本书情节紧张,一拿起就放不下。作者更是采用了《左传》的手法,使谋定于成败之前,以人带事,浓墨重彩地展现了战前各方势力的谋略和将领们的机智。在开篇几章中,我们看到了丰臣秀吉的贪婪——“图朝鲜,窥视中华,此乃臣之夙志”。不断膨胀的野心,不仅鼓励了他本人的疯狂,也鼓励了日本好战分子的疯狂,从1592年到1894年,再到1931年、1937年,遗祸三百多年。书中描写,“这个秃发老者已年近六旬,却显得精神矍铄,眼神凌厉得让人不敢对视……剥去那股戾气的掩饰,他其实额角狭窄、颧骨高耸,活脱脱一直瘦猴的样子”。这正是历史画像中丰臣秀吉的真实模样,更是后文表现丰臣秀吉高傲、狡黠、残暴、好色性格的绝好铺垫。在书中,我们也能看到万历皇帝的英明果敢,德川家康的隐忍沉着,朝鲜国王李昖的腐朽无能,努尔哈赤的远大抱负,甚至还有郑贵妃的聪慧体贴。上到王公大臣,下至普通小兵,每个人物的形象都是那么鲜明,每个人物的内涵却又那么丰富。各种力量的博弈,各方人物的交锋,各色性格的碰撞,让这本书的内容异常精彩。作者的文笔行云流水,场景描写能大能小,绝不拖泥带水。阅读书中的文字,仿佛能亲眼看见李如松、小西行长等人在朝鲜战场上的一举一动。平壤之战,在骆尚志、祖承训的带领下,明军勇猛攻城,读来让人热血沸腾。李如松“只要倭寇贼心不死,来犯一次,打他一次;来犯十次,打他十次;来犯百次,打他百次!今日,有我等东征平倭;二十年后,有我等子辈平倭;五十年后,又有我等孙辈平倭!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有何忧哉!”的言语,更是振聋发聩,久久回旋在读者的心间。1592年的朝鲜之战,明军完胜三倍于己方兵力的日军。是役之后,日本大肆宣扬战功,丰臣秀吉大封“有功之臣”。其中六人(包括后藤基次、直江兼续)被列入日本使枪的第一高手(日本枪柱七本)。而明朝方面的反应却是截然相反,李如松等将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识,连史书对这段历史都记载不详。这是两个王朝的巨大反差,也是中日民族性格的巨大反差。不久,德川家康建立了统治长达300年的德川幕府,而明朝却迅速灭亡于女真族的铁骑。这其中的奥秘,相信看过《抗日援朝1592》的读者,都能了然于心。(发表于西安晚报)
编辑推荐
《大明帝国最后的绝唱:抗日援朝1592(下)》:万历年间的抗日援朝,是史上最彪悍的抗日战争。这一战,决定了东亚三百年的格局。直到三百年后的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才打败中国,夺得东亚霸权。日本一代枭雄丰臣秀吉输掉了这场战争,也输掉了他所有的一切,德川家康乘势崛起,建立了统治日本三百年的江户幕府。抗日援朝,也是大明帝国最后的绝唱。战后大明王朝日益衰落,终于在五十年后轰然倒塌。《大明帝国最后的绝唱:抗日援朝1592(下)》是第一部艺术再现万历朝鲜战争的史诗巨著,布局宏大,情节抓人,精彩绝伦。以大明抗日援朝为主线,旁及明朝内部战和两派、日本丰臣秀吉与德川家康之间的斗争,深入展示了权力争夺的复杂与残酷,艺术再现了这段不能遗忘的历史。
名人推荐
《抗日援朝1592》有虚构,但不戏说,以大明出师援朝平倭为主线,旁及明朝内部战和两派、日本丰臣秀吉与德川家康之间的斗争,展示了权力争夺的复杂与残酷,再现了这段意义非凡的历史。李浩白作为历史小说作家中的后起之秀,假以时日,当成大器,勉之!——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张居正》作者 熊召政《抗日援朝1592》虽不是唯一反映万历朝鲜战争的作品,却是迄今为止最为精彩的一部。本书带给我们的是一场艺术盛宴,也是一桌历史大餐,可以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享受中,去了解万历援朝平倭战争这一段尘封已久而弥足珍贵的历史。——著名学者 王立群 李浩白此书,艺术性值得称道。构思精巧,情节抓人,文笔更是晓畅明快,极具张力,寥寥几句即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因而,虽然全书出场的人物众多,如朱翊钧、李如松、申时行、沈惟敬、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石田三成、小西行长等,却个个形象丰满,立体可感。——历史小说作家 史杰鹏日本“大陆政策”由来已久,万历援朝平倭、甲午战争、八年抗战皆因此而爆发。比起后两场战争,今天的人们对万历援朝平倭知之甚少,而这一场战争却是中国人赢得最漂亮的一次。李浩白将这段历史艺术再现,大快人心。《抗日援朝1592》初稿我便读过,很喜欢。——《今古传奇•人物》主编 杨如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