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2 出版社:重庆 作者:校注:毛子水 页数:330 字数:249000 译者:毛子水 注释
Tag标签:无
前言
《论语今注今译》新版序《论语》为中国的第一书,是世人所共同承认的。我记得英国近代一位文学家威尔斯(H.G. Wells)曾把《论语》列为世界十大书之一。他的选取,当然有他的标准,可惜我们不知道他详细的意思。三百年前,日本一位学者伊藤仁斋(1627—1705)在他所撰的《论语古义》的首页刻有“最上至极,宇宙第一”八个字。他这个“第一”,当是就孔子所讲的道理而言。想起伊藤仁斋的年代,我们自然可以说他的见解是很公正的。但若专就人文方面的道理讲,即在现代,我们还可以赞同伊藤先生的意思。近世西方所称的“金律”(Golden Rule),乃指《马太福音》七章十二节或《路加福音》六章三十一节而言。这就是孔子所以为“终身可行”的“恕”。我们很正当地可以把恕道看做人类行为道德的基础。世界上文明民族的先哲,很多都曾说过恕道,但原始记载恕道的话而现在尚存的书,则实以《论语》为最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都有意同“金律”的话,但他们的年代都后于孔子。如果我们要凭这一点说《论语》是现代世界上人文范围中的第一书,自然可以说得通。但我以为,我们若把孔子生平的志虑作为选取这个“第一书”的依据,理由似更为正大。《论语》中曾记了孔子一句话:“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个道字,不是“吾道一以贯之”的“道”,乃是“鲁一变,至于道”的“道”,它含有“天下有道”全句的意义。(孔子所说的“天下有道”,意思极近于后人所说的“天下太平”。)孔子一生栖栖,心中所期望的只是“天下太平”,到了老来,禁不住吐了心声:“我若有一天听到‘天下太平了’,我便什么时候死去也愿意!”我们从这句话可以想到孔子全副的心情。世界各民族古代的圣哲中有这样忧世忧民的志怀流露出来的,就我所知,以孔子这句话为最显著。《论语》确是世界上宣扬仁爱的首部经典,从人文的立场讲,自应为“第一书”。这本《论语今注今译》,于一九七五年出版。九年来虽重印过几次,但内容并没有很大的更动。去年秋天,出版者要将这书重新排印,嘱我加以修改。我因而自行校订一遍。除改正错字外,有许多章节的注文和译文乃是重写的。我在衰老的年龄中,得有机会改正这书里的误谬,使更适于学子的阅读,颇为欣喜;而这一生能为这样一本书尽点心力,亦自庆幸。我很觉得我这书中还有许多不妥当的地方。并世学人如肯不吝指教,使我得以减少这本书中的错误,乃是我所企望的!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五日 毛子水自序“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所计划出版的“古籍今注今译丛刊”第一批里面列有《论语》。由于陈百年先生和王云五先生的鼓励,我于六年前答应负责这部书的编纂。我最初的目的,是要用最浅显的注释做一部《论语》读本。后来想起,《论语》乃是两千多年来我们中国每个读书人所必读的书,现在我们国内所有的书铺,差不多都有这部书的通俗注本,因此,我改变原来的意思,我要把这部书的读者的悟解力设想得高一点。这可分两层来说:一、我这部书的注释,乃是为对古代经典已略知门径而且有相当的思辨力的人而作的;二、我这部书的注释,于文字训诂外,对思想史有关的典故,亦择要引述。这样一个主张或不至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所计划的丛刊的旨趣相违背吧!二十多年前,当我初在台湾大学讲授《论语》时,我以为《论语》这部书,从汉代以来经过许多学者的训释,需要我们作新解的地方当不会多。但讲授不久,即觉得现在通行的注本,没有把旧时许多误解匡正,而旧时若干通达的义训,反而废置不用;至于《论语》经文应重新订定的地方,似亦不少。这使我有重新校注《论语》的志虑。十年前我接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所设置的“胡适纪念讲座”,亦是为了得以完成这件事情。我所写的论语讲稿,本以《论语校注》为名;现在这部书里的“今注”,可以说是节录《论语校注》而成的。这部《论语今注今译》的初稿,是台大中文系讲师宋淑萍女士代我编撰的,我只略有更改。最后的清稿,则是张菊英女士所校缮,亦有斟酌损益的地方。这两位的赞助,是我十分感谢的。一九五八年我草成《〈论语〉里几处衍文的测议》时,曾蒙胡适之先生予以严格的批评。现在胡先生过世已十余年,这部论语新注已不能得到他的教正,我心里自难免惆怅。俞大维先生知道我从事《论语》的注释,便将他所有而我所没有的关于《论语》的书给了我,并且提示若干对于写作这书的意见。我生平在学问上受到他的益处,自不止在《论语》;但即就《论语》讲,我亦有一个难以忘记的故事。往昔同在柏林时,有一天他对我说,《论语•阳货》篇的“匏瓜”,以讲作星名为合:匏瓜记于《史记•天官书》;周诗已有箕斗,春秋时当已有匏瓜的星名了。我虽在大学时即知道皇疏有星名的“一通”,但只当异闻。现在听到俞君的话,觉得“择善而从”的重要。这件事影响我后来读书时对先哲学说取舍的态度很大,所以五十余年来没有忘记。近几年来,吴大猷先生每次从美回国时,一见面必问起我的《论语》。他平常写作的敏捷,是我所衷心敬服的;他关心我《论语》的工作,对我自然是极恳挚的劝勉。张菊英女士于今年春天和我结婚以后,于烦劳的家务外,又帮我阅读校样,使这书得免去好几处严重的错误,这是我所特别感激的。一九七五年十月二日 毛子水
内容概要
本丛书由我国近现代著名出版教育家王云五先生主编,严选国学各部经史子集中的名家名典,力邀一批学风严谨、学术缜密的文化名家如南怀瑾、毛子水、杨亮功等学者进行注译释。是国学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珍品,出版至今深得学界赞誉,再版二十余次。全书体例为原文、今注、今译、今释依序排列,博采历代注本,旁搜学界新知,是国学典籍的优良读本。本册由国学大家毛子水注译。
作者简介
毛子水,1893-1988,名准,字子水,浙江衢州人,著名学者,人称五四时代“百科全书式学者”。
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1919年,发起创办《新潮》,并发表了《国故和科学的精神》论著,是当时思想启蒙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后去德国留学,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史学系教授、北
书籍目录
《论语今注今译》新版序自序《论语今注今译》凡例卷一 学而卷二 为政卷三 八佾卷四 里仁卷五 公冶长卷六 雍也卷七 述而卷八 泰伯卷九 子罕卷十 乡党卷十一 先进卷十二 颜渊卷十三 子路卷十四 宪问卷十五 卫灵公卷十六 季氏卷十七 阳货卷十八 微子卷十九 子张卷二十 尧曰
章节摘录
卷一 学而子曰①:“学而时习之②,不亦说乎③!有朋自远方来④,不亦乐⑤乎!人不知而不愠⑥,不亦君子乎!”【今注】①马曰:“子者男子之通称,谓孔子也。”按:《谷梁宣十年传》:“其曰‘子’,尊之也。”《诗大车笺》:“子者,称所尊敬之辞。”《论语》里这个“子”字,乃是孔子弟子对孔子专用的尊称。②这里的“学”字,是指学修己的道理和学济世利人的知识而言的。“时”,是适当、适宜的时候。“习”,通常有温习、实习两种意思。温习似乎偏重在书本上的知识;实习则可兼行为和事务讲。(我们在译文中用“实行”一词。)“之”,指所学得的知识言。③“亦”字平常有“承上”的意思,这里的“亦”,乃是一个加重语气的助词。说,音悦。(《论语》里“说”字有二音。说乐的“说”,注中音悦;说话的“说”,读失热切,注中例不音。皇疏本《论语》,说乐的“说”多作“悦”;正平本《论语》,说亦有作“悦”的。)④臧庸《拜经日记》:“《白虎通•辟雍篇》:师弟子之道有三。《论语》曰,朋友自远方来。朋友之道也。又《易•蹇》正义、《周礼•司谏》疏并引郑康成此注云,同门曰朋,同志曰友。考班孟坚引用《鲁论》,包郑所注亦《鲁论》,然则《鲁论》旧本作‘朋友自远方来’。陆氏所见本有作友,正与班郑等合;特友字当在朋下。”按:臧说固有理据。但“有朋”句似是论语最早的原文;作朋友或友朋的,当由于传写者的改变。⑤乐,或乐,音洛。(论语里乐有三音。礼乐或音乐的“乐”,音“岳”;喜乐的“乐”,音“洛”;训爱好的“乐”,则音“五教切”。乐,音岳注中例不出音;音洛和音五教切则各注出。)孔子生平,以“学不厌而教不倦”自许。以“学而时习”为可悦,乃“学不厌”的气象;以“朋友自远方来”为可乐,乃“教不倦”的气象。⑥“人不知”,意思和“不见知于人”相同。愠,是怨恨的意思。“人不知而不愠”,好像已到了“不怨天、不尤人”的境界了。【今译】孔子说:“学得一种知识而能够应时实行,这岂不是很可喜悦的吗!有弟子从远方来,这岂不是很可快乐的吗!即使不见知于人而心里毫不怨恨,这岂不是一个君子吗!”有子曰①:“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②,鲜矣③;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④。君子务本⑤;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⑥!”【今注】①《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若,少孔子四十三岁。”(《论语》里记载孔子的弟子,通常都称字,如“子贡”或“颜渊”(字上加氏)等;只有有若和曾参称“子”,如“有子”、“曾子”。宋程颐以为,《论语》书成于有子、曾子的门人,所以《论语》里独称这二人为子。这似是一种可信的说法。)②孝,是孝顺父母,弟,是尊敬兄长。“弟”字的通常意思为兄弟的“弟”,引申为“尊敬兄长”的意思。这个意思后来有一个专字“悌”,但古书里用“弟”字作“尊敬兄长”讲的很多。兄弟的“弟”上声,注中不音;孝弟的“弟”去声,注中音悌。好,喜好;呼报切。犯,干犯、冒犯;上,普通指君父和在高位的人讲。③鲜,意同少,仙善切。(鲜本是一种鱼的名字,但多借用为鲜洁、鲜少字。鲜洁字音仙,论语中没有;鲜少字则注中音出。)④“未之有也”的“之”,是“有”的受词。(中国古代文法,如动词随有弗词,则受词便放在动词的前面。)⑤“务”字是“专用心力于……”的意思。本,意为基本或根本(的事情)。⑥仁,是指仁爱的行为,是人生最高的德行;这里的“为仁”,是指“行仁道”讲。(宋陈善的“扪虱新语”以这个“仁”为“人”的假借字。明王恕的“石渠意见”亦说“仁当做人”。这种讲法,似亦可通。但我们从上文的“道”字想起来,作“仁”似较合。)与,音余。(与,本训党与,古书里多用为感叹或疑问的语词,或用作参与字。作语词音余,参与字音预;注中都音明;党与字不音。《说文》有“欤”字,训“安气也”,似是语词“正字”,但古书仍多用“与”。)【今译】有子说:“一个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人而会冒犯君上的,极为稀少;不会冒犯君上而会作乱的,不曾有过。一个用心于世道的君子,专致力于根本的事情;根本的事情做好了,这个世界就可变成为有道的世界了。孝和弟应是仁的根本!”……
编辑推荐
《论语今注今译》,国学大师带你读中国传统文化。《论语今注今译》,值得永世典藏的国学第一版本。《论语今注今译》,论语研究第一人毛子水注译。《论语今注今译》,集名家宿儒之心血,成国学研究之大典。《论语今注今译》,台湾商务印书馆国学经典文丛,王云五主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