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重庆 作者:华姿 页数:30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最新修订版)是记述德兰修女(Mother Teresa of Calcutta,1910-1997,又译为特蕾莎嬷嬷、德肋撒修女等)生平的传记。德兰修女出生于奥斯曼帝国的科索沃省,阿尔巴尼亚裔,是世界敬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于1979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德兰修女在少女时期因内心的召唤加入天主教修会成为一名修女,后来又立志为穷苦的人服务而来到印度加尔各答,创办仁爱修女会,收留、照顾流浪的儿童、无家可归者,提供看护和治疗。德兰修女为心愿与召唤全部奉献人生,苦修自励,她的隐忍宽容与坚韧,她深刻的智慧对于人生和人性的观察,可为世范,也使人感动、醒觉,体会到理性文化不能给予的情感影响:献身于救赎和宽恕,无条件的、全然付出、全然包容的爱,不可征服的善行和善意。
作者简介
华姿,生于湖北天门,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现为湖北广电总台《媒体时代》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作家协会“我们爱读书会”会长、少儿文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美国基督教文艺杂志《蔚蓝色》编委。主要著作有:诗集《一切都会成为亲切的怀念》、《一只手的低语》、《感激青春》,随笔集《自洁的洗濯》、《赐我甘露》、《奉你的名》,散文集《两代人的热爱》、《花满朝圣路》、《在爱中学会爱》,感恩文学读本《做父母不容易》等。曾获冰心儿童图书奖、长江文艺散文奖、武汉市文艺基金奖、屈原文艺奖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在阿尔巴尼亚语言里,“龚莎”就是“花朵”的意思 你有治好贫穷的药吗? 一切都会消逝,但爱会留下来 同情心具有永恒的价值 这本书给她一生带来非同一般的影响 在她丰美的心里埋下了爱的种子 她做了一个影响一生的重大决定 第二章 我就叫德兰吧 小德兰:“我的天职就是爱” 加尔各答,穷人的地狱 她的不安与日俱增 渴望走出高墙 大爱无疆 第三章 我很渴,我很渴 我必须住在穷人中间 我的责任是服务于全世界的穷人 不,他们只是太穷了 两年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 走出修道院的大门 第四章 在圣家医院“速成” 伟大的穷人 回到加尔各答 第五章 穷人就是我的家人 梅树下的露天学校 我要给大家发奖 误解发生了 他们唯一的错误是贫穷 第六章 我决不后退 最早的追随者 每个生命都是尊贵的 第七章 贫民窟的天使 仁爱传教修女会成立了 第八章 尼尔玛•利德:纯洁的心 从一个开始 微笑的天使 活生生的女神 为最微小的那一个而做 我只是他手上的一支铅笔 第九章 即使是弃婴也能感受到爱 在小孩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上主 爱是没有界限的 请看,生命就在这里 第十章 治疗可怕的人类的痼疾 善谛纳家,亦即“和平之城” 最坏的疾病,就是被遗弃 第十一章 在世界各地奔走 仁爱传教兄弟会成立了 来自耶稣会的胡子神父 谁都没有权利挥霍浪费 第十二章 爱和忠诚是人类最重要最神圣的 你们要帮助修女们恪守贫穷 我革命的成分中只有爱 点亮生命的灯 艾滋病人之家 家是爱的源泉,爱是一切美德的灵魂 第十三章 同工意味着牺牲和奉献 义工在彼此相爱中自我完善 患病和受苦的同工燃烧自己,拯救他人 第十四章 信任是一种更高级的爱 虔诚具有伟大的不可思议的力量 第十五章 心存谦卑:世界上获奖最多的人 忘记自我,你便找到自我 诺贝尔和平奖:至高的荣誉 第十六章 在走向天国的途中 加尔各答哭了,全世界哭了 世界的响应 她留给我们的启示 初版后记 使爱不可须臾或缺(第二版后记) 我们做的,仍然不够(修订版后记) 检窗前书(马荣升) 注释
章节摘录
1928年11月29日,龚莎终于到达了此次旅行的终点:位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附近的劳莱德修女会总会。这是她有生以来的第一次旅行,也是她侍奉基督生涯的开始。 都柏林是一个美丽的海港城市,位于风景如画的爱尔兰东海岸,人口大约是斯科普里城的3倍。在离都柏林不远的拉斯法曼,有一座维多利亚时代的古老城堡,这座城堡至今看起来依然庄严肃穆,令人迷恋。这就是劳莱德修道院的所在地。 劳莱德修女会创建于17世纪初,是一个叫华玛丽的英国姑娘创建的,所以,这个崭新的宗教团体最初也被一些人称为“英国姑娘”。华玛丽出身于英国约克郡的古老贵族家族,是一个思想新锐、意志顽强、胆略过人的女子。“英国姑娘”的宗旨是为青少年中的不幸者服务,尤其是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苦女孩服务,为她们开办日间学校。 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个没有男人带领和参与的纯女性团体,要得到教会和社会的认可是很难很难的。而华玛丽那种充满活力的特立独行的工作作风,又使许多人对她们产生怀疑和猜忌,甚至一些高层神职人员也给教皇写信投诉她们。教皇的使者也说,这种没有男人带领的活动,在世风日下的社会环境里,是极其危险的。即便那些同情和支持她们的人,也对她们表现出了普遍的担忧和不信任。有一个当时很有名的耶稣会教士就说:“她们的想法是好的,但她们毕竟是女人啊。” 但华玛丽非常倔强,什么样的怀疑和诽谤都不能使她放弃信念。 因此,劳莱德修女会的创建史就像一部哀怨的戏剧,充满眼泪和悲叹。但时代发展到20世纪初的时候,事情却出人意料地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1909年,罗马教廷终于解除了对这个修会的禁令,并公开承认了华玛丽的创始人身份。 1928年11月29日,18岁的龚莎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如愿以偿地走进了劳莱德修道院的大门,穿上了她向往已久的黑白两色的修女服。初来乍到的龚莎,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团体。事实也是如此。华玛丽在创会之初,就针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提出了因人施教、寓教于乐、反对墨守成规的教育理论,而且她们的传教工作极富盛名,尤其是在印度。 龚莎首先要接受语言方面的培训,就是学习英语。虽然她能说流利的阿尔巴尼亚语、克罗地亚语和塞尔维亚语,但当时的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若要去印度工作,就必须学习英语。 在同辈姊妹眼中,这位新来的阿尔巴尼亚姑娘有些害羞,而且沉默寡言,不擅交际。其实这不足为奇,因为龚莎一句英文都听不懂。但龚莎很聪明,也很勤奋,她学得很快,不久就通过了考试。 多年后,在德兰姆姆的仁爱事业遍及全世界的时候,有一个都柏林修女回忆当年的情景时说:“值得注意的是,她是正常的。”这就算是当时对龚莎的最佳赞许了。 时间过得很快,6个月后,龚莎还没来得及完全适应劳莱德修道院的生活,就被派往印度的大吉岭分院去初学。在天主教的修会里,一个修女一般要经过备修、望会、初学、初愿和复愿等受训过程。 大吉岭位于喜玛拉雅山脚下,海拔2000米高,是一个度假和疗养的胜地。当龚莎在这个宁静的雪山幽谷里开始神圣的修道生活时,在印度工作的英国人和孟加拉的贵族们,常常为了避暑和避瘴来到这里,在山下绿树掩映的豪华别墅里,享受英国贵族式的休闲生活。在大吉岭的幽谷里,还有一条通往西藏的商道,所以,印度的商人们也常常会来这里做商务旅行。 就要走了,这是龚莎后半生旅程的开端。院长和修女们聚集在教堂里,为龚莎的远行祈祷。龚莎静静地跪在祭台前,接受院长的祝福。院长说:“你就要去印度的大吉岭初学了,为了表示与过去的生活决裂,你要取个新的名字。龚莎,你想取个什么新名字呢?” 龚莎立刻想起了圣女小德兰。小德兰是传教士的主保圣女,也是龚莎准备一生效仿的榜样。龚莎想,既然我渴望成为一名传教士,更渴望像小圣女那样,用毕生的努力活出我主的圣爱,那么,我就叫德兰吧。没错,我就要叫德兰。于是,龚莎抬起头对院长说:“德兰,我就叫德兰。” 院长微笑着,无限慈爱地说:“很好,就取这个名字吧。从今以后,你就是德兰修女了。” 龚莎选择了圣女德兰的名字,也就意味着,她选择了德兰作为她一生的精神导师。 ……
编辑推荐
《德兰修女传》初版于2005年12月,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和业界的关注。虽然讲述的是一位天主教修女,但因其所呈现的普遍的人性,也是我们的主流社会所需要的。许多读者说,这本书使其内在生命开始改变。本书文笔细腻,资料丰富,章节匀称,富于情节的叙事伴以精妙的分析和议论,情感思想深刻纯真,在思想、知识、文学性方面都很有价值,适合多种年龄和知识层次的读者。此次是第三次再版,在设计、版式、文字修订等方面都有更臻精美的调整,在文字内容,增加了作者再版后记等辅文。并对初版少数错别字和不准确的标点进行了更正,作者自己也做了修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