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重庆 作者:(澳)伊安·亨特 页数:301 译者:徐长福,刘宇 等
Tag标签:无
前言
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滥觞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热”。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今天我们完全有把握说: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尤其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之所以成为显学,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马克思主义本身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几乎可以说,在马克思以后,国际上出现的任何重大的社会思潮,都会自觉地或不自觉地从马克思主义那里借贷思想资源,甚至直接地或间接地用马克思主义来命名相关的思潮或学派。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马克思仍然是我们的同时代人。其次,国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必须借鉴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成果。作为发展中的国家,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尚未经历过的事情,许多国家已经经历过了。它们的经验教训是什么?这些经验教训蕴涵着哪些重大的理论问题?这些问题是否会导致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理解上的重大突破?事实上,国外马克思主义者一系列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早已引起国内理论研究者的深切的关注和巨大的兴趣。再次,作为社会主义的国家,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的,当然应该比任何其他国家都更多地致力于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探索,以便确保我国的精神生活始终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制高点上。作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中的长期的耕耘者,我们也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研究领域近20多年来发生的重大变化。复旦大学哲学系于1985年建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室;1999年升格为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2000年成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该研究领域中唯一的重点研究基地,简称“小基地”);2004年,在小基地之外,建立了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国家级创新研究基地(该研究领域中唯一的国家重点研究基地,简称“大基地”);2005年又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国外马克思主义自设博士点。2006年,全国又建立了21个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下设五个二级学科,其包括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内容概要
《分析的和辩证的马克思主义》的题旨在于按照分析上的严格性对马克思的辩证法加以辩护性的论证,并进而用得到论证的马克思辩证法去阐扬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并探求当代西方工人阶级革命的可能性。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它所阐发的马克思主义观念跟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观念既有一个重要的契合点,又有极为不同的论证内容。这个契合点就是“矛盾”和“对立面的统一”的观念。亨特认为,马克思的主张是:矛盾是实际存在的,其实质在于对立面的统一,事物都是由对立面的统一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在完成对马克思的辩证法的纯粹哲学论证之后,亨特进一步将其用来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熟知这些辩证关系的教科书表述的读者来说,看看亨特的论证一定会感到耳目一新。亨特为马克思的辩证法做辩护的目的,归根到底在于以之批判资本主义。他用对立面统一的原理解释了价值和价格的辩证关系,维护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剥削理论。不仅如此,他还阐发了工人阶级的革命意识和客观条件之间的辩证关系,总结了工人运动史上的种种教训,对工人阶级革命性斗争的可能出路进行了探究。
作者简介
作者:(澳大利亚)伊安·亨特 译者:徐长福 刘宇 等 编者:俞吾金伊安·亨特,来自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多年来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名学生。在《分析的和辩证的马克思主义》一书中,他运用早年在科学哲学方面的研究积累去解决了对于马克思社会理论的融贯性所提出的诸多问题。他近期一直在研究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成果包括《调节的与分配的正义》(Regulatire and Distributive fustice),发表于The Iournal of Value Inquiry;《正义何以事关重大?》(Why lus rice Matters?),发表于Philosophical Papers。在最近一篇题为《马克思和罗尔斯关于资本主义的正义和市场:一个可能的合题?》(Marx and Rawls on the Justice of Capitalism and the Market:A Possible Synthesis?)的论文中,他提出了用马克思社会理论去综合罗尔斯正义理论的观点。他跟妻子生活在南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Adelaide)。徐长福,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暨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走向实践智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等。刘宇,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书籍目录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总序1译者序言1致谢1修订版中译本序言1原版序言1第一章 马克思的辩证法:导论1第一节 认真对待马克思3第二节 理论与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5第三节 各章内容概述9一、第一部分9二、第二部分14第二章 实在中的矛盾19第一节 导论21第二节 康德的先验辩证法23第三节 在我们作为自由的行为者和属于自然界的存在者之间的矛盾24一、康德对该矛盾的解决25二、康德的解决方案所存在的问题27第四节 康德的目的论判断的辩证法32一、康德对目的论判断的辩证法的解决所存在的问题33第五节 康德的自我意识的辩证法35第六节 黑格尔对矛盾的肯定41一、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41二、辩证法抑或双真法45三、黑格尔对矛盾的“扬弃”50第七节 马克思与“实在中的矛盾”52一、可变性与矛盾54第三章 黑格尔的“思辨的”辩证法和马克思的“对立面的统一”59第一节 导论61第二节 黑格尔的“思辨”的三种版本63一、思辨理性(speculativereason)对知性(theunderstanding)63二、黑格尔《逻辑学》中的思辨立场65三、作为目的论的思辨理性67第三节 黑格尔辩证法中的思辨是唯心的70第四节 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批判77一、黑格尔的目的论颠倒了原因和结果80二、黑格尔的目的论本质上是武断的84三、黑格尔的目的论是过分“表现的(expressive)”87第五节 “对立面的统一”的两个概念92第四章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有机整体模式97第一节 导论99第二节 康德和黑格尔的有机结构模式100第三节 马克思的有机结构模式104第四节 雇佣劳动与资本,丈夫与妻子112第五节 毛泽东与马萨奇亚论矛盾120第五章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125第一节 导论127第二节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29第三节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法138第四节 生产力的首要性146第五节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161第六节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法166第七节 经济基础的首要性170第八节 区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基础173第九节 结论176第六章 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179第一节 导论181第二节 营利与剥削雇佣劳动184第三节 经济的“细胞形式”188一、生产与交换的有机统一196第四节 剩余价值和剥削202一、价值和价格的辩证法203二、从前资本主义剥削到资本主义剥削206三、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价格与价值的辩证法208第五节 资本与雇佣劳动的辩证法和剥削212一、阶级和剥削216二、剥削和强制217三、作为劳资关系对抗之基础的剥削221第六节 超越《资本论》?229第七章 马克思的革命理论233第一节 导论235第二节 自觉行动与其条件240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243二、手段与目的之间的矛盾250第三节 意识与其客观条件之间的辩证法251第四节 危机理论261第五节 无产阶级作为一个自在自为的阶级的发展271参考文献273索引(主要术语和部分人名)291
章节摘录
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双方都签约确保自己的自由意志和利益。正如马克思所说,他们是平等的,“因为双方都进入了与对方的关系中,把对方当作一个纯粹的商品所有者,并且用等价物交换等价物。”①说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之间存在“直接同一性”,其确切的意思是,如果我们抽掉其在市场上所售物品的差异,把他们视为商品所有者,那么,他们就不可分辨。要把两个“纯粹的商品所有者”区分为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就必须在其特征性相互关系中来进一步考察每一方。在彼此的关系中考察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就会发现,他们处于一种与其相似性同样直接的对立关系中。资本家想要尽可能廉价地购买工人的劳动力,而工人则努力争取尽可能最高的工资。由此,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作为商品所有者的平等就构成了他们的直接统一,而在他们之间关于工资水平的冲突则构成了他们的直接对立。这种对立是“直接的”,因为它所预设的前提不是别的,正是资本雇佣劳动关系本身,或者与它完全一致。马克思在《工资、价格和利润》中解释了这一点,在该文中,他将“保守的”工会口号“做一天公平的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资”,与革命的口号“消灭工资制度!”加以对照。②
编辑推荐
《分析的和辩证的马克思主义》: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