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作者:(宋)苏易简,(清)唐秉钧 撰,曾敏华,耿纪鹏 译注 页数:36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此书集《文房四谱》、《文房肆考图说》于一体,全面反映文房四宝在历史沿革、制作技术、轶闻典故以及赞咏诗词方面的论说,另涉与文房相关的陶瓷、玉器、青铜器、音乐、书画、文章等多个方面,构成文房之物的最全读本。古籍首译,重归读书人的品质生活。 书中内容翔实,又增设知识点插页,将古代文房四宝的制作工序以及相关的文房用具都以精美图画形式展现。所选文房实物均为各大博物馆存世珍品。详解文房器物的优劣辨识与妙用。
作者简介
曾敏华,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
耿纪鹏,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副教授,专著有《中国道教美术史纲》、《美术经济学》和《艺术品投资》等,合著有《策划学》和《中国宋辽金元铜镜图录》等,发表有《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人物冠弁浅考》、《也说关于承认的艺术家的几个问题》、《中国抽象艺术的未来》、《中国当代油画与国际当代艺术的关系》等数十篇文章。
书籍目录
原序 卷一 笔谱 笔之叙事 文房用具之笔筒 笔之造 古代制笔工序 文房用具之笔架 笔之势 执笔手法 文房用具之笔洗 笔之杂说 文房用具之笔掭 笔之辞赋 卷二 砚谱 砚之叙事 砚之造 四大名砚 名砚的化学成分表 砚之杂说 文房用具之砚滴 文房用具之水注 文房用具之水丞 砚之辞赋 历代名砚 卷三 纸谱 纸之叙事 文房用具之臂搁 纸之造 纸的传统制作 纸之杂说 纸的装帧形式 文房用具之镇纸、镇尺 纸之辞赋 文房用具之纸 卷四 墨谱 墨之叙事 文房用具之墨 墨之造 墨之杂说 文房用具之墨床 墨之辞赋 文房用具之墨盒后序
章节摘录
插图:笔之叙事《释名》载,笔即陈述之意。就笔字而言,从竹丛聿,古时毛笔多以竹制,故从竹;聿为笔的本字,小篆写法形似手执笔。【原文】 上古结绳而理,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盖依类象形,始谓之文,形声相益,故谓之字。孔子曰:“谁能出不由户?”杨雄曰:“孰有书不由笔?”苟非书,则天地之心,形声之发,又何由而出哉?是故知笔有大功于世也。《释名》曰:“笔,述也。谓述事而言之。”又,成公绥曰:“笔者,毕也。谓能毕具万物之形,而序自然之情也。”又,《墨薮》云:“笔者,意也。意到即笔到焉。又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秦谓之笔也。”又,许慎《说文》云:“楚谓之聿,聿字从一。又音女涉反。者手之捷巧也,故从又从山。秦谓之笔,从聿竹。”郭璞云:“蜀人谓笔为不律。虽曰蒙恬制笔,而周公作《尔雅》授成王,而已云简谓之札,不律谓之笔,或谓之点。”又,《尚书中候》云:“元龟负图出,周公援笔以时文写之。”《曲礼》云:“史载笔。”《诗》云:“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又,夫子绝笔于获麟。《庄子》云:“舐笔和墨。”是知古笔其来久矣。又虑古之笔,不论以竹以毛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即呼之为笔也。昔蒙恬之作秦笔也,柘木为管,以鹿毛为柱,羊皮为被,所谓苍毫,非以兔毫竹管也。见崔豹《古今注》。秦之时并吞六国,灭前代之美,故蒙恬独称于时。(又《史记》云:始皇令恬与太子扶苏筑长城,恬取中山兔毛造笔,令判案也。)《西京杂记》云:汉制天子笔,以错宝为跗,毛皆以秋兔之毫,官师路扈为之。又以杂宝为匣,厕以玉璧翠羽,皆直百金。又,《汉书》云:尚书令、仆射、丞相、郎官,月给大笔一双。篆题云“北宫工作”。又,傅玄云:汉末一笔之柙,雕以黄金,饰以和璧,缀以隋珠,文以翡翠。非文犀之桢,必象齿之管,丰狐之柱,秋兔之翰。用之者必被珠绣之衣,践雕玉之履。王子年《拾遗记》云:张华造(一作进)《博物志》成,晋武赐鳞角笔管。此辽西国所献也。《孝经援神契》云:孔子制作《孝经》,使七十二子向北辰磬折,使曾子抱河洛书北向。孔子簪缥笔,衣绛单衣,向北辰而拜。王羲之《笔经》云:有人以绿沈漆竹管及镂管见遗,录之多年,斯亦可爱玩。讵必金宝雕琢,然后为贵乎?崔豹《古今注》云:今士大夫簪笔佩剑,言文武之道备也。晋蔡洪赴洛中,人问曰:“吴中旧姓何如?”答曰:“吴府君圣朝之盛佐,明时之俊乂。朱永长物理之宏德,清选之高望。严仲弼九皋之鸿鹄,空谷之白驹。顾彦先八音之琴瑟,五色之龙章。张威伯岁寒之茂松,幽夜之逸光。陆士龙鸿鹄之徘徊,悬鼓之待槌。此诸君以洪笔为锄耒,以纸札为良田,以玄墨为稼穑,以义理为丰年。”(出《刘氏小说》,又出《语林》。)《文士传》云:成公绥口不能谈,而有剧问,以笔答之,见其深智。吴阚泽为人佣书,以供纸笔。《世说》:“王羲之得用笔法于白云先生,先生遗之鼠须笔。”又云:“钟繇、张芝,皆用鼠须笔。”魏曹公闻吴与刘先主荆州,方书,不觉笔坠地。(何晏亦同。司马宣王欲诛曹爽。呼何晏作奏,曰:“宜上卿名。”晏惊,失笔于地。)晋王珣,字元林,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人说云:“君当有大手笔。”后孝武哀策谥文,皆珣所草。(又云是王东亭。)《汉书》:张安世持橐簪笔,事孝武数十年,以备顾问,可谓忠谨矣。《梁书》:纪少瑜,字幼玚,尝梦陆倕以一束青镂管笔授之。云:“我以此犹可用,卿自择其善者。”其文因此遂进。梁郑灼,家贫好学,抄义疏以日继夜。笔毫尽,必削而用之。隋刘行本累迁掌朝下大夫。周代故事:天子临轩,掌朝典笔砚,持至御座,则承御大夫取以进之。及行本为掌朝,将进笔于帝,承御复从取之。行本抗声曰:“笔不可得!”帝惊视,问之。行本曰:“臣闻设官分职,各有司存。臣既不得佩承御刀,承御亦焉敢取臣笔?”帝曰然。因令二司各行所职。柳公权为司封员外,穆宗问曰:“笔何者书善?”对曰:“用笔在心正,心正则书正。”上改容,知其笔谏。《景龙文馆集》云:中宗令诸学士入甘露殿,其北壁列书架。架上之书学士等略见,有《新序》、《说苑》、《盐铁》、《潜夫》等论。架前有银砚一,碧镂牙管十,银函盛纸数十种。《扬子法言》云:孰有书不由笔,言不由舌?吾见天常为帝王之笔舌也。《论衡》曰:智能之人,须三寸之管,一尺之笔,然后能自通也。曹裒,字叔通,尝慕叔孙通为汉朝仪,夜则沉思,寝则怀铅笔,行则诵文书。当其念至,忽忘所之。《韩诗外传》曰:赵简子有臣曰周舍,立于门下三日三夜。简子问其故,对曰:“臣为君谔谔之臣。墨笔执牍,从君之后,伺君过而书之。”司马相如作文,把笔啮之,似鱼含毫。(陆士衡《文赋》云:“或含毫而邈然。”)梁元帝为湘东王时,好文学,著书常记录忠臣义士及文章之美者。笔有三品,或金银雕饰,或用斑竹为管。忠孝全者,用金管书之;德行精粹者,用银管书之;文章瞻逸者,以斑竹管书之。故湘东之誉,播于江表。《东宫旧事》:皇太子初拜,给漆笔四枝,铜博山笔床副焉。欧阳通,询之子。善书,瘦怯于父,常自矜能。书必以象牙犀角为管,狸毛为心,覆以秋毫;松烟为墨,末以麝香;纸必须用紧薄白滑者乃书之:盖自重也。柳恽尝赋诗,未就,以笔捶琴,坐客以箸扣之,恽惊其哀韵,乃制为雅音。后传击琴自笔捶之始也。《史记》:相如为天子游猎之赋,赋成,武帝许尚书给其笔札。又,汉献帝令荀悦为《汉纪》三十篇,诏尚书给其笔札。江淹梦得五色笔,由是文藻日新。后有人称郭璞,取之。君子有三端,其一曰:文士之笔端。汉班超常为官佣书,久劳苦,乃投笔曰:“大丈夫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焉能久事笔砚?”陆云与兄士衡书曰:“君苗每当见兄文思,欲焚笔砚。”魏明帝见殿中侍御史簪白笔,侧阶而立,问曰:“此何官也?”辛毗对曰:“御史簪笔书过,以记陛下不依古法者。今者,直备官笔耳。”左思为《三都赋》,门庭藩溷,必置笔砚,十稔方成。薛宣令人纳薪,以炙笔砚。又,鱼豢《魏略》曰:颜斐,字文林,为河东太守。课人输租,车便置薪两束,为寒炙笔砚。风化大行。祢衡为《鹦鹉赋》于黄射座上(祖之子),笔不停辍。又阮瑀援笔草檄立成,曹公索笔求改,卒无下笔处。扬雄每天下上计孝廉会,即把三寸弱翰,油素四尺,以问其异。(见《墨谱》)《史记》:西门豹为邺令,投巫于水,复投三老。乃簪笔磐折,向河而立,以待良久。崔豹《古今注》云:牛亨问:“彤管何也?”答曰:“彤,赤漆耳。史官载事,故以赤管,言以赤心记事也。”曹公欲令十吏就蔡琰写书。姬曰:“妾闻男女礼不亲授,乞给纸笔一月,真草维命。”于是缮写送之,文无遗误。王粲才高,辩论应机,属文举笔便成。钟繇、王朗,名为魏卿相,至朝廷奏议,皆阁笔不敢措手。袁子正书云:尚书以六百石为名,佩契刀,囊执版,右簪笔焉。僧智永学书,旧笔头盈数石,自后瘗之,目为退笔冢。(见《笔势》中。)《孔子世家》云:孔子在位,听讼文辞可以与人共者,不独有也。至于修《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其一辞。薛宣为陈留,下至财用笔砚,皆为设方略利用,必令省费也。王充好理实,闭门潜思,户牖墙壁各置刀笔,著《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谢承《后汉书》云:杨璇,字玑平,平零陵贼,为荆州刺史。赵凯横奏槛车征之,仍夺其笔砚。乃啮臂出血,以簿中白毛笔染血以书帛上,具陈破贼之形势,及言为凯所诬。以付子弟诣阙,诏原之。王隐《晋书》:陈寿卒,洛阳令张泓遣吏赍纸笔,就寿门下写《三国志》。《谢庄传》云:时宋世宗出行夜还,敕开门。庄居守曰:“伏须神笔,乃敢开门。”《王僧虔传》云:齐孝武欲擅书名,僧虔不敢显迹,常用拙笔书,以此见容。孔稚圭上表曰:圣照玄览,断自天笔。庾,字幼简。侍中袁彖雅慕之,赠鹿角书格,蚌砚,象牙笔管。陶弘景,字彦通。年四五岁,常以荻为笔,画灰中学书,遂为善隶。范岫,字懋宾,济阳考城人。每居常以廉洁著称。为晋陵太守,虽牙管一双,犹以为费。《太公阴谋》:笔之书曰:毫毛茂茂,陷水可脱,陷文不活。蔡邕《与梁相》:复惠善墨良笔,下工(工一作士)所无重,惟大恩厚施,期于终始。徐广《车服仪制》曰:古者贵贱皆执笏,缙绅之士者,缙笏而垂绅带也。有事则书之,故当簪笔。今之白笔,是其遗像。《礼》云:史载笔,士载言。注云:“谓从于会同,各持其职,以待事也。笔谓书具之属。”《典略》云:路粹,字文蔚,少学于蔡邕。为丞相军谋祭酒,曹操令枉状奏孔融,诛之。后人观粹所作,无不嘉其才而忌其笔。【译文】 上古时,人们以结绳的方式治理世事,后代的圣人以文字代替结绳。在最初造字时,指事字和象形字称为文,形声字和会意字称为字。孔子说:“谁能做到出不由门?”杨雄说:“哪有书写不用笔的?”假如没有文字,那么,天地之间的思想,世间的声响、形象,又通过什么表现呢?所以笔是有大功于世的。《释名》说:“笔是用来叙述的。意思是叙事陈述。”又,成公绥说:“笔,也就是毕。意思是尽显万物之形,而叙自然之情。”又《墨薮》说:“笔,就是意。意到即笔到。又,吴国称之为不律,燕国称之为弗,秦国称之为笔。”又,许慎《说文》说:“楚国称之为聿,聿字从,从一。音为女涉反切,意为手捷巧,所以从又从山。秦国称之为笔,从聿,从竹。”郭璞说:“蜀人称笔为不律。虽说蒙恬制笔,但周公写《尔雅》交给成王时,就已经提到简称札了。不律称为笔或称为点。”又《尚书中候》说:“大龟背驮着图从黄河出来后,周公拿着笔用当时的文字作了描绘。”《曲礼》说:“史官秉笔书录国家大事。”《诗经》说:“文静姑娘真美丽,送我彤管(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有用意。”又,孔子著《春秋》,写到人们捉住麒麟这年就结束了。《庄子》说:“以舌舐笔和墨书写。”从这些记载可以了解到,笔由来已久了。想来古代的笔,无论是以竹为之,还是以毛为之,以木为之,只要能染墨成字,都称为笔。从前,蒙恬制作秦笔时,以柘木为笔管,以鹿毛为笔柱(毛笔头的中心部分),以羊毛作被毫,被称为苍毫,不是兔毫、竹管所制,此种情况见于崔豹《古今注》。秦时,吞并六国,灭掉前代的美好之物,所以,只有蒙恬笔名称一时。(又《史记》说:秦始皇命令蒙恬和太子扶苏修筑长城,蒙恬取中山兔毛制成笔,用于断案。)《西京杂记》说:汉代制成了天子笔,在笔杆的下部镶嵌宝物,笔毛都以秋兔之毫为之,由官吏路扈(汉代笔工,善制紫毫)制成。又以各种宝物做成笔匣子,匣子外用璧玉绿羽装饰,笔和笔匣子皆价值百金。又,《汉书》说:尚书令、仆射、丞相、郎官,每月供给两只大笔。笔上有篆书题刻“北宫工作”字样。又,傅玄说:汉末,有一种笔匣子,以黄金、贵重的玉、珠、翡翠装饰而成。笔杆,要么用刻有纹饰的犀牛角做成,要么用象牙做成,笔毫或为丰狐之毛,或为秋兔之毛。拥有者一定也是身披缀有珠玉的锦绣之衣,脚穿制有花纹的玉鞋之人。王子年《拾遗记》说:张华写成《博物志》后,晋武帝赐给了他鳞角笔管。该笔管是辽西国所进献的。《孝经援神契》说:孔子写《孝经》时,让他最得意的七十二名学生向北极星击磬作礼,让曾子抱着河图洛书面朝北方,孔子本人则在头冠上插着淡青色丝织物做的笔,身穿绛色单衣,向北极星朝拜。王羲之《笔经》说:有人赠我涂有浓绿漆的竹笔管和刻有花纹的笔管,收藏多年后,还值得把玩。难道只有金玉珠宝、奇雕异琢之物才可贵?崔豹《古今注》说:如今的士大夫都是发冠上插着笔,身上佩着剑,口中说,如此这般,将兼具文武之道。晋蔡洪在赶赴洛阳的途中,有人问他:“吴地旧姓情况如何?”蔡洪说:“吴太守为圣朝的得力帮手,清明时代的俊杰;朱永长为辨识事物的高手,在民间有很高的声望;严仲弼为九天之鸿鹄,空谷之白驹;顾彦先深通音乐,善辨五色;张威伯为岁寒之松柏,黑夜之光芒;陆士龙为遨翔之鸿鹄,待击之悬鼓。这些高士以巨笔为农具,以纸张为良田,以黑墨为庄稼,以义理为丰年。”(此段话出自《刘氏小语》,又出自《语林》。)《文士传》说:成公绥口不善谈,碰上繁难的问题,他用笔回答,能展现其深刻的智慧。吴阚泽以帮人抄写的方式来获纸笔。《世说》:“王羲之从白云先生那里获取了写字的方法,白云先生还将一支用老鼠胡须做的笔送给了他。”又说:“钟繇、张芝都用鼠须笔。”一日,魏国曹操正欲提笔书写,听说吴国将荆州之地送给了刘备,不觉笔坠于地。(何晏也有这情形。司马宣王想杀曹爽,命何晏写奏章,说:“应写上你的名字。”何晏心惊,落笔于地。)晋朝的王珣,字元林,梦见有人将如椽的大笔交给了他。解梦人对他说:“你会有大手笔。”后来,孝武帝的哀策谥文,都是王珣起草的。(又有记载说这事发生在王东亭身上。)《汉书》说:张安世随身携带书和笔,侍奉孝武帝几十年以作顾问,可以称得上是忠诚敬慎了。《梁书》载:纪少瑜,字幼玚,曾梦见陆将一束青色镂刻有花纹的管笔交给他,并对他说:“我认为这些笔还有用,你可择善选用。”纪少瑜的文章因此越写越好。梁代郑灼,虽然家贫但是十分好学,他日以继夜地抄写经义的解释文字,笔毛脱尽了,他就削尖笔管抄写。隋朝刘行本高升为掌朝下大夫。北周的旧规矩是:天子临朝,掌朝下大夫准备好笔砚,送到皇帝座前,承御大夫取过来送给皇帝。等刘行本为掌朝下大夫时,正要向皇帝献笔,承御大夫顺手取过来。刘行本大声说:“笔不能动!”皇帝吃惊地看着他,问他为何如此,刘行本说:“臣闻设立官职,各有职掌。臣既不能佩戴承御大夫的刀,承御大夫又怎敢取走臣奉上的笔?”皇帝说:你讲得对。因而让掌朝下大夫与承御大夫各司其职。柳公权为司封员外,穆宗皇帝问:“哪种笔最好?”柳公权答道:“用笔在心正,心正则笔正。”穆宗面色一惊,知道他是以笔为喻,进行劝谏。《景龙文馆集》载:中宗皇帝让学士们入甘露殿,甘露殿的北壁排着书架。架上之书,学士们大多看过,有《新序》、《说苑》、《盐铁》、《潜夫》等著作。书架前有一个银色的砚台,十支碧绿色牙刻的笔管,银盒中放着几十种纸。扬雄《法言》说:哪有书写不用笔,说话不用舌的?我认为自然界的各种法则就是帝王的笔、舌,帝王做了善事,上天就降吉兆,相反就降凶兆。《论衡》说:智慧之人,能手握三寸笔管,一尺之笔,自通宇宙之理。曹裒,字叔通,曾羡慕叔孙通制定了汉朝朝仪,于是夜则深思,睡则胸怀铅笔,行则诵读文书。当注意力非常集中时,恍恍忽忽不知道自己处在什么地方。《韩诗外传》说:赵简子有个叫周舍的臣子,他站在赵简子门下三日三夜。赵简子问他为何如此,他答道:“我愿做你的直谏之臣。我手执墨笔和简牍,紧跟在你身后,发现你有过失就写下来。”司马相如写文章,喜欢咬笔久思,就像鱼含着笔毛一样。(陆士衡《文赋》说:“司马相如有时含笔毫而深思。”)梁元帝做湘东王时,好文学,常写书记录忠臣义士及文章写得好的人的事迹。他用的笔有三个档次,或以金银雕饰,或以斑竹为笔管。忠孝双全者,用金管笔书写;德行完满者,用银管笔书写;文章内容丰富,立意高远者,用斑竹管笔书写。所以湘东王的美誉,传遍了大江南北。《东宫旧事》说:“皇子刚为皇太子时,可得到四枝漆笔和相应的博山式铜笔架。”欧阳通为欧阳询的儿子。他善于书法,他的字与其父相比,显得瘦弱,但他常夸耀自己的才能。他总要以象牙犀角为笔管,以狸毛为笔毫之心,外再覆以秋毫;以松烟为墨,并以麝香末和之;纸必用紧薄白滑者,具备了上述条件,才下笔写字,他这样做大概是因为他把自己看得太高。
编辑推荐
《文房四谱》编辑推荐:文图对照,详细注解;存世真品,图解展现;详解各类文房器具的优劣与妙用。就其本体意义而言,这是一部详述“文房四宝”之发展历程、制造工艺的专书。就其外延意义而言,这是一部展现古代科技发展真实剪影、失传典籍神秘面目的奇书。就其现实意义而言,这是一部文玩鉴赏、收藏、投资者入门必读的趣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