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重庆 作者:孔庆东 页数:255
Tag标签:无
前言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为什么要选这么一个题目?还是先从一件小事说起。一位同学告诉我,他看了在学校放映的电影《鲁迅》,非常感动。我对这部电影的印象也很不错,能拍成这样,是很不容易了。在拍摄过程中,编剧和导演曾经征求过我的意见,因此我注意到编剧的一个陈述,强调鲁迅“兼有‘儿子’、‘丈夫’、‘父亲’、‘导师’、‘朋友’等几重身份”,整部电影也是围绕这五方面来展开的,着重从日常生活中来展现鲁迅情感的丰富。同学们看了电影以后,觉得亲切而感人,这说明电影是成功的,它有助于年青一代走近鲁迅。但我可能受到鲁迅的影响,喜欢从另一面来看来想,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疑问:“今天我们花了这么大的人力、物力来拍这么一部大型彩色故事片,难道仅仅在于告诉今天的观众:鲁迅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好朋友吗?”这其实就内含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问题:历史与现实生活中,我们中国并不缺少好儿子、好父亲、好丈夫……但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呢?这正是我们所要问的:鲁迅对于现代中国、对于我们民族的特殊的、仅仅属于他的、非他莫有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提出这样的问题,并不是无的放矢。因为在当下的思想文化界,鲁迅研究界或隐或显地存在着一种倾向:在将“鲁迅凡俗化”的旗号下,消解或削弱鲁迅的精神意义和价值。这又显然与消解理想、消解精神的世俗化的时代思潮直接相关。是的,鲁迅和我们一样:他不是神,是人,和我们一样的普通入。但,鲁迅又和我们,和大多数中国人不一样:他是一个特别因而稀有的人。因此,我们才需要他。这样说,强调这一点,不是要重新把他奉为神,重新把他看做是“方向”、“主将”、“导师”——这些说法,恰恰掩盖了鲁迅的真正特别之处。鲁迅从来就不是任何一个现代思想文化运动的“主将”,无论是20年代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还是30年代的左翼文学、文化运动,他都是既支持、参加,又投以怀疑的眼光。
内容概要
2006年,孔庆东在央视“百家讲坛”正讲鲁迅,引起众多国内外鲁迅研究者的极大关注,他以大众化、当代化的视角看鲁迅,刻画出鲁迅生活世俗的一面,并结合现实,理解鲁迅在当代的意义。孔庆东的《正说鲁迅》认真深入地分析鲁迅的人生、思想和作品,引人入胜,启人兴趣,令人感悟,在今天的鲁迅研究中独树一贴。他在北大开鲁迅课的那个学年,北大图书馆的《鲁迅全集》曾被一借而空。
作者简介
孔庆东,人称“北大醉侠”,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央视“百家讲坛”著名坛主,新浪文化博客首席博主。1983年自哈尔滨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曾被评为“北大十佳教师”之首。
十余年来,孔庆东博士先后写出当下中国罕见的酣畅淋漓、嬉笑怒骂的痛快文字,为当今影响最大的思想者之一。其《47楼207》、《笑书神侠》、《千夫所指》、《空山疯语》、《口号万岁》、《四十不坏》等书一直畅销不衰。
书籍目录
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代序)爱恨情仇 一、祖父罹罪,家道中落 二、“母亲娶媳妇” 三、手足失和,相煎何急重出江湖 一、弃医从文 二、消沉的“周树人” 三、铁屋中的呐喊革命与金钱 一、清醒的金钱观 二、战士“斗智不斗力” 三、懂得休闲,懂得放松 四、人生观与生存哲学身陷重围 ……谁在“吃人”祥林嫂之死鲁迅的当代意义鲁迅是语文教学的灵丹妙药鲁迅思想研究变迁及其他鲁迅性格分析三篇大众文化与鲁迅胡适与鲁迅鲁迅诗文导读黑色的孤独与重仇
章节摘录
谈到钱这个问题,鲁迅却从来不避讳谈钱字,鲁迅曾经在著名的《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中,充分表达了他的金钱观:“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但我总觉得人们的议论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饭前和饭后,也往往有些差别。凡承认饭需钱买,而以说钱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里面怕总还有鱼肉没有消化完。须得饿他一天之后,再来听他发议论。”鲁迅说凡是不重视钱的人,都是没挨饿或是处在不饥饿的状态下,他才发清高之论,先饿他一天看看,他就不这样讲话了。他这个很深刻的思想家,其实讲的也是一些普通的人生道理。所以呢,我觉得比较真诚的人,没有必要避讳这个“钱”字。鲁迅的生活智慧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之上。如果生活搞不好,仍然不懈追求理想,这样的人当然是值得尊重的,我在北大还有北大周围,曾看到很多这样可尊敬的青年,自己穿得衣衫褴褛,也不知道他靠什么为生。
编辑推荐
《正说鲁迅》:北大中文系教授孔庆东被誉为“继钱钟书以来真正的幽默”。他的作品,让你“先是笑到要死,再是忙着深思”。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