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重庆 作者:戴士和 页数:124
Tag标签:无
前言
素描在中国不是土生十长的,它是向外国入学来的。为什么要学?因为要画新画,新美术需要素描。为什么要画新画?因为中国人要换一种活法。于是才有这百余年素描引进的故事。到今天,故事还在发展,而且总是发展得出入意料。本以为,素描有素描的规律,把握住它自身的法则,从政治或其他非艺术的制约下解脱出来就成功了。本以为,欧洲人教素描几百年了,横竖就那么几条基本道理从来不改的。本以为,素描总是基础,没有什么比素描更重要的。但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素描变了,教学也变了。很多重要的东西在边缘化。虽然这一切变化出人预料,但是有声有色,时时处处,故事发展的每一个转折都鲜明地记录着中国人求生存,求发展,不容忍墨守成规,务求换种活法的决心。虽然只是个小小的,没有用场的艺术,其实正与社会人生处处相通,它启迪心灵,拓宽视野,扫清精神障碍,它使得臣民不再恭顺,它使得弯曲的腰板挺直,它使得小人物不再迷信权贵,它使得人人自尊,人人懂得相信自己的所见所想,从而使整个民族的精神强大起来。素描曾经是新美术的旗,因为曾经是科学民主的化身。我们记得那段故事,我们得益于那段历史,我们继承并发展着,因为我们就是求生存求发展的当代中国人。
内容概要
版画系历来重视基础课教学,尤其是对素描教学格外重视。在素描教学方面,版画系低年级的教学强调扎实的基本训练,这与其他绘画专业的要求是一致的。有了这样的基础,在高年级教学中开始注重速写及中短期作业方面的教学,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要求画得多、画得快、画得活,逐渐形成了版画专业特色的素描教学方法。新世纪以来,版画系在继承版画教学思路的同时,相应的增加了新的内容,原因是社会及文化环境发生了变化,教学体制及教学结构也有了改变,社会和学生的需求与以前也不同了,基础教学绝对课时量已被大量压缩,而且人们对于基础教学及知识的掌握在观念上也有了转变,同时也就有了新的要求和期待。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促使我们对基础教学进行重新思考并相应做出调整。传承是创新的前提,就我们的具体教学而言,我们首先应考虑继承美院及版画系已奠定的传统优势,在此基础上求得开拓与发展。
作者简介
李帆,1966年3月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中央美国学院版画系,并留校任教,现任版画系副系主任、副教授。
书籍目录
一、基础的问题二、思维转换的作用三、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理念四、具体实施的课程五、作品分析六、实施后的几点体会七、作品图录八、版画系二年级素描课研讨会纪要
章节摘录
插图:一、基础的问题素描作为基础之一已是我国绘画艺术院校几乎都在训练的一门学科。尽管它的好处不言而喻,但面对今天的艺术现象和表现方式.艺术的基础教育还有什么,还可以给学生带来什么?是值得我们探讨的。在现实社会里,经常可以遇到诸如以下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欧洲、美国等许多国家不把绘画基础课程编排得如此统一?他们在没有我们这样教素描、色彩课程的时候,课程是如何设定的,为什么他们认为草图也是“素描”?为什么许多当代的艺术家不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也可以做艺术,而且影响大得成了不争的事实?还有许多的为什么,但作为教育工作者该如何解答,也许会有“语霸”,“学霸”告诉你答案,但你会发现与你和学生关注的问题无关!到处言曰:”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才可以搞艺术”。孰不知“基础”打造成什么样才可以搞艺术!“基础“是不是只是技术的代名词。约定俗成的一种现象:素描要画成“丢勒、荷尔拜因”样.才可以进入“罗丹”式的速写,然后进行毕加索式的自由绘画,没有“丢勒”式的“高度”就不可能有“罗丹”式的“放松”,更不能达到“毕加索”式的“自由”,几乎要把西方美术史走一遍。更有甚者认为,没有这些“基础”根本就不能做现代艺术,我们基本囊括了诸位大师们的“经典”,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不管艺术现在是什么样,言曰:这就是规律,顾名思义只有这样一种“基础”叫规律。以至于现在单一的艺术绘画考试标准。把许多真正热爱用绘画表达自己的人拒之门外。应试的标准不仅没有改进,反而造就出一批低劣的速成“考前班”,批发到类似农贸市场一样壮观的考试现场,就这样还会认为:我们教育方法是好的!我们的教育是多元化的.我们要做国际一流等等的荒唐说法。每个教师都会在教学大纲上写到“互动教学”。“因材施教”,但课堂上只有“你听我说”。所谓“互动”首先是平等的交流,师生双方精神是敞开的。而我们的教育多是以不动治“乱动”,因材施了统一的“教”!
编辑推荐
《视觉思维转换》由重庆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