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漫长的一天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作者:半藤一利  页数:247  译者:杨庆庆,王萍,吴小敏  
Tag标签:无  

前言

  这是一部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投降为题材的纪实文学作品。从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正午召开御前会议,讨论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到八月十五日正午日本天皇裕仁在广播里发布《停战诏书》,宣布向盟国无条件投降,在这短短二十四小时的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出现过什么思想分歧、决策交锋,乃至政治、军事争斗?这一切历来是历史学家、政治家以及广大民众十分关注的问题。  为了弄清楚这段停战史,一九六三年六月,日本文艺春秋社专门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应邀出席座谈会的三十人分别来自日本社会各个阶层,有政治家、旧军人、特攻队员和冲绳的女学生等。其中有御前会议的出席者,政变计划的参与者,还有曾在内阁、宫中、外务省、驻中立国大使、陆军省、海军省、NHK工作过或与之相关的人员。从这些当事人所回忆的事实中诞生了这部作品。在很多当事人已经不在人世的今天,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有关二战历史的珍贵资料。  作者半藤一利是日本文豪夏目漱石的孙女婿。是日本有名的保守派评论家。在这部书中,作者以求实的态度记录了当天日本皇室、军政高层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变故。无论是心灰意冷、决意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的政府首脑们,还是在日本民族的存亡关头,无奈做出停战圣断的昭和天皇,以及违背天皇圣旨,妄图通过本土决战谋求战略转机而企图孤注一掷发动政变的陆军青年军官们,对他们的思想个性、言谈举止以及在他们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作者均有细致入微和栩栩如生的描述。书中各章节环环紧扣,情节起伏跌宕,险象环生,恰似好莱坞大片,有很强的可看性。  如上所述,本书对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做了详尽的描述,揭开了那段历史的神秘面纱,使人们对日本战败投降的全过程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内容概要

这一天宣告着人类史上最大的悲剧终于结束……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原子弹,接着,苏联红军挺进满洲(中国东北),日本帝国的“荣光”已是夕阳残照……1945年8月15日中午12:00以前的24小时,围绕日本昭和天皇裕仁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正式发布向美、英、苏、中四国无条件投降的“终战诏书”所发生的种种:难以接受的现实和无法想象的未来,政坛、军界各色人等的情感表现和行为选择,终战程序执行的争议和变数,终战诏书表述的含混与刻意回避,航空队基地司令官的抗命特攻,陆军省少壮派军官的决死兵变……一切都是为了保存国体,一场喧嚣终归沉寂。

作者简介

半藤一利,日本“昭和史著作第一人”。
1930年,出生于日本东京。
  1953年,从东京大学文学系毕业后,进入文艺春秋出版社。历任《周刊文春》、《文艺春秋》杂志主编、专务董事、出版社顾问等职。创作了包括《日本最漫长的一天》、《圣断——昭和天皇与铃木贯太郎》、《莱特岛海战》、《珍珠港的一天》、《日本宪法200天》、《荷风的战后》、《昭和史》(全二卷)在内数十部作品。
  1993年,作品《漱石老师》获第12届新田次郎文学奖。
  1998年,作品《诺们罕之夏》获第7届山本七平奖。

书籍目录

序章十四日正午—下午一点  “从我的尸体上跨过去。”——阿南陆相下午一点—两点  “决定录音广播。”——下村总裁下午两点—三点  “军队将自己负责解决一切问题。”——米内海相下午三点—四点  “重蹈永田铁山的覆辙。”——田中军司令官下午四点—五点  “反正明天都是一死。”——井田中佐下午五点—六点  “近卫师团有险恶的计划。”——近卫公爵下午六点—七点  “关键时刻,必须要慎重。”——莲沼武官长下午七点—八点  “军方的决定没有任何内幕。”——荒尾军事课长晚上八点—九点  “下官坚决战斗到底。”——小园司令晚上九点—十点  “给我写师团的命令。”——芳贺联队长晚上十点—十一点  “没有杀人的决心,就不能成功。” ——畑中少佐深夜十一点—十二点  “无论如何,一切都平安结束了。”  ——东乡外相十五日零时—凌晨一点  “你们还算是男人吗?”——佐佐木大尉凌晨一点—两点  “你想让东部军怎么样?”——高岛参谋长凌晨两点—三点  “和二二六事件时一样啊。” ——石渡宫相凌晨三点—四点  “事到如今,再闹又有什么用?”——木户内府凌晨四点—五点  “把我杀了,也无济于事。”——德川侍从清晨五点—六点  “军队即将进入御文库!”——户田侍从清晨六点—七点  “朕亲自去把朕的决定解释清楚。”——天皇清晨七点—八点  “请谨听玉音。”——馆野播音员上午八点—九点  “从现在开始,就不该由我们老人出场了。”——铃木首相上午九点—十点  “立即将两人逮捕!”——塚本宪兵中佐上午十点—十一点  “我现在去广播局。”——加藤局长上午十一点—正午  “从现在开始,进行重要广播。”——和田播音员结尾

章节摘录

  下午四点,当记者团问到如何看待《波茨坦公告》时,铃木首相表情阴郁地回答说:  “我们认为那个共同声明是开罗会议的重新演绎。作为政府,我们认为它没有任何重大价值。我们对此不予理睬。我们只管迈入战争的最后阶段。”  但是,当这个傀儡性的发言通过对外广播网向全世界播放的时候,却被当做日本首相的言论而受到了极大的重视。而后,这个“不予理睬”最终在外国的报纸上被报道成了“日本拒绝(reject)《波茨坦公告》”。众所周知,这为日后投放原子弹和苏联对日宣战的正当化提供了理由。  没有时间留给日本了,可是如此宝贵的时间就这样一天天白白浪费掉了。除了接受《波茨坦公告》,没有第二条道路可以拯救日本了,但政府和统帅部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有人的眼睛都盯在苏联身上,一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远赴苏联进行和平谈判的特使及其随从人员已大致选定:以前首相近卫文麿为中心,有外务次官松本俊一、加濑俊一、哈尔滨总领事宫川船夫、高木惣吉少将、松谷诚大佐,还有酒井镐次、富田健治、伊藤逑史、松本重治、细川护贞等近卫的知交们。前外相重光葵是位苏联通,也在候补人选之列。  但是大家对谈判能否取得成功缺乏正确的判断,只是在不耐烦地等待着苏联的答复,这比什么都不做更糟糕。明知失去哪怕一天都将酿成千古之恨,但大家仍然无所作为地任时间流逝……  见谈判没有任何进展,东乡外相不禁有些沉不住气,开始焦虑起来。为此,在内阁会议席上等场合,铃木首相说:  “要急着结束战争,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最前线的官兵发动叛乱。古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虽然激进的发言实属违心之言,但铃木的心情的确很愤慨,却又一筹莫展。  从近卫和内大臣木户幸一以及其周边与会人员那里不断地传来对铃木首相不相信的窃窃私语。置国内形势于不顾,苦等靠不住的苏联的答复而任光阴荏苒,由此产生的焦虑和不安,在日本的领导层里引起了混乱。  但是,铃木首相继续等待着。  “必须忍难忍之事”  八月六日,广岛清晨晴空万里,几乎没有一丝闷热的云彩。七点九分,三架B29飞机进入雷达的监测系统,虽然拉响了警报,但敌机没有露面,七点三十一分,警报解除。收音机里广播说敌机是为侦察而来。原来如此!约四十万市民放心地开始了日常的生活。  八点十五分,伴随着一道强烈的闪光,大爆炸发生了。一枚炸弹给四十万人带来的只有一个字——“死”。广岛市瞬间从地球上消失了。  在位于东京的日本各大要害部门中,最早知道广岛被毁灭消息的是海军省。八点三十分,由吴镇守府最先送来消息。海军省决定正午派出调查团。陆军中央直到很晚才知道这个消息。广岛的通信网完全被破坏了,所以第二总军司令部(在广岛)的报告,都是经过吴镇守府送来的。  下午很晚的时候,陆军省才通过内阁书记官长迫水久常向内阁报告了广岛的最新消息。天皇也几乎在同一时间,从莲沼蕃侍从武官长那里得知了广岛市被毁的消息。仅仅一枚炸弹就让广岛市变成了一座死城。天皇满面愁容,没有再问什么。  第二天,七日早晨,美国广播播放了杜鲁门总统的声明:“我们投入二十亿美圆进行了一场历史性的赌博,并且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六号,我们在广岛投下的炸弹是一颗给战争带来革命性变化的原子弹。只要日本不答应投降,我们就将在其他城市再次投放。”藤田尚得侍从长从外务省那里得知该事后,立刻直奔御文库禀报天皇。天皇听完禀报后,通过侍从长命令政府和陆军提供更详细的报告。    虽然陆军承认此事有可能发生,但在激愤和混乱之中,仍故作顽强和冷静,声称这可能是盟军方面的宣传或谋略。全国各地都发布了强行限制言论的命令。情报局、科学技术院以及军队的有关人士之间频繁地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向国民公开被炸的事实以及公开的内容等问题。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达成协议,即在通过正式调查对事实进行确认之前,不使用“原子弹”一词。日本帝国竟敢对地球上突然冒出来的全能支配者说“不”,毫无疑问这是致命的一击。  下午三点三十分,大本营通过无线电,用一种简洁却令人毛骨悚然的文字向国民作了如下的广播:  “一、昨天,八月六日广岛市遭少数B29敌机的袭击,死伤相当严重;  二、敌机在上述袭击中似乎使用了新型炸弹,详细情况目前正在调查中。”  该消息播送出去后,持不同立场、不同见解的人便络绎不绝地来到首相官邸。其中,有要求立即停战的,有扬言要战斗到底的,也有大声疾呼捍卫国体的,还有宣传皇国使命的。但政府仍未作出任何反应。  第二天,八日的早报刊登了昨天大本营广播的有关“新型炸弹”的报道,但是,弥漫在日本政界以及媒体的却是杜鲁门声明。谁也不相信大本营的“谋略”之说。当天下午,东乡外相决意进宫觐见天皇。外相在御文库的地下室见到天皇,外相向天皇详细禀报了从昨天开始的英美有关原子弹的广播,并对天皇说,短波无线电正在疯狂地反复播送着有关原子弹的消息。天皇对此早有所闻,并已作出重大决策。天皇低声地对外相说:  “连这种武器都使用了,看来战争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不可能了。要想得到有利的条件,就不能错失良机。要想法尽快结束战争!把这个意思转告给木户内大臣、铃木首相!”  得知天皇准备投降的决定之后,铃木首相着急想在当天召开一个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但有两三个与会人员另有他事,会议被迫推迟到第二天早上。  此时,铃木首相收到了决定性的报告。这是一份飞往广岛的调查团送来的实地考察报告,报告里正式提出“投放广岛的炸弹是原子弹”。迫水书记官长拿着报告敲开了总理的房门。  “明天是九号,上午必须召开内阁会议,决定今后的方针。”  “就照这样办吧。”首相说道,然后又以十分轻松的语气补充说道,“在明天的内阁会议上,我要讲清楚,战争应该结束了……官长,请写一下发言稿。”  首相的意志很坚定,但停战方案仍确定不下来,又一天被毫无意义地浪费掉了。不,不是毫无意义的一天,而是决定性的一天结束了。  八月九日凌晨三点,首相官邸桌上的电话铃声响了。迫水书记官长在半梦半醒之间,听到同盟通信外信部长的声音:  “不得了啦!旧金山的广播里说,苏联对日宣战了!”  天一亮,书记官长就拿着各种各样的情报资料和在内阁会议上的发言稿,朝首相私邸飞奔而去。铃木首相冷冷地说:“要来的终于来了。”  上午五点,东乡外相也急匆匆地跑到首相私邸。首相只说了一句话:“就让这场战争在这次内阁会议上结束吧。”说完,就再次陷入了沉默。  由内阁提出的请苏联从中斡旋的和平工作以失败而告终,铃木内阁此时应集体辞职,这是长期以来的政治常识。书记官长一见到首相,马上就提出了这件事。然而,首相刚才说的那句话,却表明了他对该常识的蔑视以及准备火中取栗的决心。    局势危急,上午十点三十分,最高战争指导会在宫中召开了。铃木首相直接进入正题:  “广岛原子弹爆炸也好,苏联参战也好,从形势上看,战争不可能再继续下去了。我们只有接受《波茨坦公告》,结束战争。我想听听诸位的想法。”  让人心情郁闷的沉默笼罩着整个会场,长达数分钟之久。阿南惟几陆军大臣和梅津美治郎参谋总长等在考虑:是否要将战争进行到底,要对这个根本性的问题进行讨论。  米内光政海军大臣打破沉默,开始发言。  “沉默是无济于事的,不是吗?大家尽管发表意见。如果要接受《波茨坦公告》的话,我们是无条件地全盘接受呢,还是提出我们的要求,有条件地接受?我看有必要对此进行讨论。”  此言既出,大家便在无意之中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并在此基础上,开始讨论追加附带条件的问题。会议进展颇不顺利,甚至中途触礁。  米内海相、东乡外相提出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前提是:(一)不改变天皇在国家法律上的地位。阿南陆相、梅津参谋总长、丰田副武军令部总长主张:为了保住天皇制,除了(一)里的条件外,还要(二)占领范围小,占领兵力少,占领时间短;(三)解除武装;(四)战犯交给日本人处置。铃木比较倾向于海相、外相的意见。  这四个条件是为捍卫国体而提出的最低要求。如果连这些要求都不坚持,而只是一味地无条件屈服的话,这对天皇,对国家,只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阿南陆相这样说道:  “将我们的天皇交给敌人,以此来捍卫我们的国体,作为臣子,这种事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出来的……苏联不可信,美国惨无人道。我坚决反对将没有任何安全保障的皇室交给这些国家。”  外相质问陆相,如果提出(一)以外的条件导致谈判破裂,该怎么办?陆相回答说,只有进行最后的决战。有获胜的信心吗?不敢断言一定能取得胜利,但也不能说一定会失败。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会议陷入混乱。众人议论纷纷,然而声音却平静而沉郁,没有高谈阔论。一切都在暗淡的气氛中进行着。正在此时,第二枚原子弹在长崎投下了。  第二枚原子弹投放的消息传来,大家忧心忡忡,神色黯然。最高战争指导会比预定时间延长了一个小时,最终仍然没有结果。因为接下来要召开内阁会议,所以下午一点过就休会了。内阁会议连续召开了两次,第一次是从下午两点半开始,持续了三个小时,吃过晚饭后,第二次从下午六点一直开到晚上十点。会议上就是否应该接受《波茨坦公告》进行了讨论,但这里也一样,阁僚们的意见也不统一。  但在有一点上,大家达成了共识,那就是:日本几乎无力再战了。阿南陆相愤然地说道:  “我十分清楚目前的局势。但今天我决定:面对现实,继续战斗。”  大家对争论已经感到有点厌烦了。文部大臣太田耕造像突然想起一件事似的,对首相说:  “对苏谈判失败,而现在内阁意见又不统一,从道理上讲,内阁应该集体辞职,不是吗?总理,您说呢?”  这是重要的发言。事实上,请苏联出面斡旋以求和平的计划是上奏了天皇并得到首肯的。但因判断失误而造成了彻底失败,仅此一点,内阁就理所当然地应该集体辞职。

编辑推荐

  日本亚马逊书店五星推荐。  描写日本二战战败、投降交夕的话题之作!日本国内畅销数十年!首度与中国读者见面。“强震”来袭,日本剧烈摇晃!  在日本民族的存亡关头,无奈作出停战圣断的昭和天皇;心灰意冷、决意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政府首脑;企图孤注一掷发动政变的陆军青年军官。  从1945年8月14日到15日正午,日本正式宣告投降前24个小时,24幕跌宕起伏的人性连续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日本最漫长的一天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0条)

 
 

  •   日本恶魔的最后狂吠 无论如何都不能改变他们的必死命运 本书作者对于日本投降的最后一天的描写已尽极致 可谓是非常详细 在对于日本核心层的内心刻画 对于下级军官的内心解读 都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由此让我们更能看出当年日本帝国主义最后的疯狂和无可奈何的最终命运 这是一本超级好的书 对于研究日本的最后时刻 是很好的教材 值得收藏
  •   非常详细,非常引人入胜,如果不考虑作者立场的话,对些行为的描写还是无法接受的
  •   60年代的同名电影是不是根据这个改编的?想必书本肯定不差
  •   抽丝剥茧,可读性很强!
  •   我们经常会读到关于二战日本投降的书,但是通过日本人的视角,描写那段历史的书还是首次看到。本书从1945年8月14日正午召开御前会议,讨论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开始,到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裕仁在广播里发布《终战诏书》,宣布向盟国无条件投降结束,在这短短二十四小时内,发生在日本高层中的,事关国民命运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历史内幕。作者身为日本人,观点带有明显的“爱国”倾向,阅读时应该注意。书的印刷质量一般,但是内容具有超强的可读性。
  •   日本最漫长的一天这个主题很好,但我觉的叙事方面有问题,还不如看电影
  •   很小的书,正契合小日本的狭隘性,应该很快就能读完的一本小书。研究倭寇是必须的,抵制日货更是必须的!!!
  •   不知道是原著还是翻译的问题,感觉文笔怪怪的,可惜了好的内容。
  •     通过读这本书,使我了解到日本人是一个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民族,值得我们向他们学习。这本书反映了日本在投降过程中,不同职务军人、大臣的不同想法,采取的不同的投降方式。
      如果你读了这本书,会感到日本是一个可怕的民族,尤其军人。
  •     文化管制在进步么?
      这个书不适合心智不成熟或者没有分析能力的人看……要么容易同情小日本,要么容易愤青上身猛然撕书= =❀
      还是能关注到这本书这个前提条件本身就是一个门槛了?起码我是偶然在书架上看见的……
      
      给它打五分或者只打一分的同志们都需要警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告诉我们,要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
  •     一万个理由憎恶日本,但还是要为这本书惊心动魄的描述,对日本天皇最后做出投降的决定,感到一丝丝的同情。
      这个同情完全站在人性承受力的角度,对于一个人或是一群人,我觉得精神经此折磨,生不如死,其实已是最大的报应。
      日本的投降,并不是认错,是迫不得已的接受苦果,以退为进,更试图东山再起。
      日本天皇劝服内阁的话:“关于国体。。。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担心,无条件投降不是问题,最要紧的是国民的信念和精神的准备。。。我很清楚国民宁可玉碎。。。我不忍让国民再饱尝痛苦。。。比起日本完全灭亡的结果,哪怕留下一点点种子,就有复兴的可能。。。”
      有这样的前提,我们怎么能寄望所谓真正的道歉,让别人投降是可能的,相信别人认错,那是自己的愚蠢。
      一个人志在千里可以恭喜,一个民族志在千里,你提高警惕。
      
      看看日本人的志在千里——
      http://bookfun.blog.sohu.com/129829083.html
  •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正式公布了无条件投降的诏书,这一历史上称为“玉音放送”的事件,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盟国的胜利全面结束。日本决定投降,可能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史实之一,但在不知情者看来,它不过是日本在遭遇广岛、长崎原子弹重创和苏联对日宣战之后,顺理成章的必然结果。其实对于包括皇室和政要们在内的大多数日本人来说,8月15日这一天,在他们生命中可能是最漫长的,因为在短短的二十四小时内,他们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屈辱、悲情和幻灭。也是在这二十四小时之内,日本政府在投降还是作最后的顽抗之间几度反复,摇摆不定。有关这个艰难抉择过程的全记录,当属半藤一利《日本史上最漫长的一天》了。
      
      严格地说,这本初版于1965年的著作并非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史书,而是一部生动的纪实文学。但正因文学表达的灵活性,加上以密档和日记等为基础的一手丰富资料,使本书成为日本国内无出其右的二战史著。众所周知,作为君主立宪国家的日本,在最初决定发动侵华战争时,就是令出多门,政策反复摇摆的。矛盾主要存在于内阁和军部之间,内阁对发动侵华战争持保守和稳健的态度,而激进分子构成的军部则数次蓄意挑动兵变,主张速战速决。在本书中我们同样看到,即使日本在经历广岛、长崎致命的核打击,败局已定的时候,军方强硬分子依然主张不惜一切血本,以本土为基地,顽抗到底,为“大日本帝国”作最后的“圣战”。作者半藤一利对以陆相阿南为首的军方强硬派的行动作了细致的刻画,比如他谋划以武力清除政府中的反战派,兵谏天皇,集结残存力量,准备为“保卫”本土流尽最后一滴血等等。尽管天皇最后痛下决心,令全体臣民“忍最难忍之事”,使他们的如意算盘没有得逞,但中间的博弈和反复比比皆是,反战派战胜顽固势力也困难重重。二十四小时之内事态发展瞬息万变,枝节横生,读来不仅让人有一种惊心动魄之感。
      
      比较耐人寻味的是,当时无论是强硬的军国主义者,还是政界的反战要人,即使在或战或降的意见上存在着南辕北辙的分歧,但其行为最终都是以“尽忠”为指向的。这样的“忠”既包括对天皇的忠心,对国家的忠诚,也包括对所谓帝国精神的忠贞不渝等等。本书作者的思路,也多半是围绕着“忠”这一主题展开的。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为著名昭和史学家和作家的半藤一利,对战争虽然不抱好感,描写的也是日本军政要人失魂落魄的群景,但他对他们的行为和以往的战争责任,几乎没有批评和否定。当然,本国人写本国史,在立场上肯定会有所倾向,对待这种以细节取胜的纪实性史著,也不该轻易作道德评价,但却也不妨认为,半藤一利在著书的过程中,还是带有一种隐约的哀伤或同情之感,对于那场突如其来的核打击和八·一五那段有辱国体的城下之盟,他和书中人一样,都有一种莫可名状的情绪。
      
      这或许也是当时日本从皇室到民间反战潮流之外的一种普遍情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1945年的8月10日,日本通过瑞典、瑞士两中立国向盟国发出《日本请降照会》的时候,丝毫不提战败和责任问题,而是冠冕堂皇地说道:“日本天皇切望促进世界和平,早日停止战争,俾天下生灵得免于因战争之持续而陷于浩劫。”8月15日,裕仁天皇在正式公布的投降诏书中说道:“帝国所以对美、英两国宣战,实亦出于庶几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至若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由此可见,直到最后一刻,日本政要对战争的性质都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将战败说成终战,以外交辞令闪烁其词。所以全书阅后,尽管我们欣幸日本天皇和大臣们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投降的最后决断,才阻止日本陷入另一场万劫不复的深渊,为日本拥抱战败重建家园打开了一条生路,但是更要看到,大多数右翼人士对战争的责任并没有作彻底的反省,这样的历史性决定很大程度上不过是迫于时局的无可奈何之举。这样的思想资源作为一种潜流,到今日仍未断绝,即使时过境迁早已不能构成对东亚和世界和平的威胁,却依然是值得警惕的。
      
      
      《日本最漫长的一天——决定命运的八月十五日》  [日] 半藤一利 著  杨庆庆、王萍、吴小敏 译  重庆出版社  2009年5月版,24.90元
      
      文/韩戍,DSKB,2009.6.29
      
      
      
  •   按这逻辑,如果一个民族“志在千里”,那他就需要我们共同戒备
    那还是不要“志在千里”好了,还是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最舒服
  •   就是这个意思。
  •   一相情愿小国寡民就符合逻辑了?
    人家会志在千里,你不会志在万里啊?
    从政治意义上来说,对于“近在肘腋,必为祸患”的那个隔壁邻居来说,自强与警惕是必由之路。
    但是民间交流,就没必要当愤青了。
  •   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   日本,是一个可以让我们更加奋上的国家。
    当然,我不是说,应该谢谢它
  •   日本,是一个可以让我们更加奋上的国家. 我同意这样的观点
  •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   所以那个拍南京的傻瓜是多么白痴!
  •   相信别人认错,那是自己的愚蠢。 说的有道理!!
  •   同意同意,日本真的是一个可以让我们更加奋上的国家。感叹人家的奋发图强。国人也学着看到一点别人身上的优点才好。多抛弃点大国自大。
  •   我非常惊叹日本这么个小国的民族凝聚力,他们的人民是十分的坚强和勤奋。
  •   种子
  •   结合《拥抱战败》看看吧,日本这个民族的确是有我们值得学习的东西。
    日本和中国都是耻辱感很重的民族,都受传统儒家思想严重应系那个,但同样的思想,却出现了两套不同的民族体系,值得思索。在现有的体系下,中国真的能超越日本吗?
  •   to 蓝色妖姬
    我惊叹的是日本人的认真精神,细致的态度还有日本人的团队合作精神。
    中国人民一样坚强和勤奋,但是仔细想想好像是民族的一些弱点导致我们不够认真,点到为止,依靠他人帮助思考。
  •   如果要战胜一个民族 就要先了解这个民族 万恶的日本人做到了 而我们对日本有了解多少?
  •   我惊叹的是日本人的认真精神,细致的态度还有日本人的团队合作精神。
      
      中国人民一样坚强和勤奋,但是仔细想想好像是民族的一些弱点导致我们不够认真,点到为止,依靠他人帮助思考。
    ==========================================================
    我同意这个观点
  •   操他妈了隔壁的日本!
    但是必须要说,日本人的人格,就是比中国人那种软绵绵的中庸要高贵得多。
    我们认为做得挺好的事情,他们的小孩都比我们做得好
    他们能做到的,杀了我们也做不到,所以我们为了缓解这份耻辱,把他们叫做“变态”
  •   相关的书籍还有《拥抱战败》和《天皇的玉音放送》。不同侧面了解的历史,堪称“历史”。呵呵,有班门弄斧之嫌哈!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