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周菁葆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0-12出版) 作者:周菁葆 页数:35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丝绸之路佛教文化研究》为丝绸之路研究丛书之一。丛书除了保留原有的几种选题之外,又从全国已出版或待出版的研究成果中,遴选了20余种有代表性的选题列入丛书,丛书以传统的草原丝绸之路和绿洲丝绸之路为主线,以西域研究为重点,注重突出学术著作的创新性和理论研究的系统性,内容涉及考古、历史、民族、宗教、文化、艺术等多学科领域。由于入选的研究成果在出版时间上跨度较大,此次再版前均由作者对书稿内容做了全面修订,有的甚至做了重大修改,补充了新的资料,借鉴了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为了使读者了解国内丝绸之路研究的进展情况,我们特邀请中西文化交流史著名学者、苏州大学教授沈福伟先生和清华大学教授张国刚先生为丛书撰写了序言。文中的精辟论述和真知灼见,是读者开启《丝绸之路研究丛书》的一把钥匙。
作者简介
周菁葆,1945年6月生,江苏扬州人。原任新疆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新疆木卡姆研究学会副会长、丝绸之路研究中心理事长等。现任海口经济学院艺术研究所所长、艺术学院教授,新疆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等。长期从事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丝绸之路音乐文化》、《丝绸之路艺术研究》、《丝绸之路岩画艺术》、《丝绸之路宗教文化》、《丝绸之路乐舞之旅》、《丝绸之路佛教文化研究》等20部。其中《丝绸之路音乐文化》荣获第二届新疆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和《丝绸之路岩画艺术》分别荣获第五届和第八届中国图书奖。新疆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学研究(总序一)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总序二)前言第一章 佛教的兴起与东传第一节 佛教的兴起第二节 原始佛教第三节 部派佛教第四节 大乘佛教第五节 佛教的东渐第一章 佛教的基本教义第一节 小乘佛教的教义第二节 大乘佛教的教义第三节 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的比较第三章 于阗佛教第一节 佛教传入第二节 大乘佛教第三节 佛教盛况第四节 佛教衰落第四章 龟兹佛教第一节 佛教传入第二节 佛教盛况第三节 佛教分化第四节 佛教衰落第五节 龟兹高僧第五章 高昌佛教第一节 佛教传入第二节 回鹘佛教第三节 佛教衰落第四节 藏传佛教在回鹘人中的传播第六章 佛教东渐中原与西藏第一节 两汉佛教第二节 两晋佛教第三节 南北朝佛教第四节 隋唐佛教第五节 藏传佛教第六节 佛教宗派的建立第七章 佛教文学第一节 佛典的文学性质第二节 佛典翻译及文学表现第三节 高昌回鹘佛经对西域佛教文学的影响第四节 佛教与西域文学家第五节 佛教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第八章 佛教戏剧第一节 印度原始戏剧第二节 西域佛教戏剧第三节 佛教戏剧对中国戏剧的影响第九章 佛教建筑第一节 佛寺建筑第二节 石窟建筑第十章 佛教雕塑第一节 印度的佛教雕塑第二节 阿富汗的佛教雕塑第三节 于阗的佛教雕塑第四节 鄯善的佛教雕塑第五节 龟兹的佛教雕塑第六节 高昌的佛教雕塑第七节 中原佛教雕塑第十一章 佛教绘画第一节 印度阿旃陀壁画第二节 阿富汗巴米扬壁画第三节 米兰的佛教绘画第四节 于阗的佛教绘画第五节 龟兹佛教壁画第六节 龟兹壁画中的人体艺术第七节 高昌的佛教壁画第八节 西域壁画的艺术特色第九节 敦煌的佛教壁画第十二章 佛教书法第一节 佛教书法的兴起第二节 佛教与西域书法第三节 佛教与西域书法形体第四节 佛教与西域书法家第十三章 佛教乐舞第一节 佛教乐舞的兴起第二节 佛教乐舞的传入第三节 佛教乐舞的发展第四节 西域佛教乐舞第五节 龟兹乐舞探幽第六节 西域佛教乐舞对中原乐舞的影响参考文献图版目录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大约从佛陀涅槃后约一百余年起,佛教的僧团组织开始分裂,最初分出上座部和大众部。后来由于佛教流传地区日广,各地传承关系不同,风土人情迥异,这就要求在说法和制度上有所改变,因而分派愈来愈多。至佛陀涅槃后约四百年间,先后分裂为十八部(或加根本两部二十部)之多。据南传佛教载,引起分派的原因是由于僧众们对戒律的看法不同而发生争执。当时印度东部毗舍离的僧众,要求改变传统的戒律,提出十种新条目(称十事)。其中的一条是比丘可以接受居士供养的金钱,作为急需。而印度西部以耶舍为首的诸长老则认为,比丘乞受金钱不合戒律,提出异议,遭毗舍离跋耆僧众的摈斥。于是耶舍邀请东西方各地上座部比丘们到毗舍离集合,以会诵方式,举行结集,审定经、律,统一思想、认识,裁定跋耆比丘们乞受金钱等十事为非法,此即是第二次结集。因有七百人参加,故称为七百结集。以地点命名,又称毗舍离结集。跋耆僧众不同意这种裁决,仍坚持实行十事,就另外召集万人僧众的结集,根据自家见解订正经、律,名大结集。因七百结集中多数是上座部长老(年长、德高望重的僧人),故此派史称上座部;跋耆族僧众举行的结集人数众多,有万人参加,故此派史称大众部。上座部的律中所载的是十非法事;大众部的律中所载的是五净法。两派分裂后,大众部的势力迅速增强,他们持戒较松,重新制定典籍文献,提出人的本性是清净的。这些思想的发展,就为大乘佛教奠定了基础。佛陀涅槃后约二百三十多年,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第三代国王阿育王皈依佛教,在鸡园寺每天供养万余僧众,其中混杂了许多非佛徒,僧众不团结。因而在他的支持下,目犍连子帝须请千余比丘,于华氏城举行了第三次结集(约公元前250年后),诵出三藏。此次结集对诸外道之说进行批驳,编辑了一部《论事》。此中第一品提出“补特伽罗”(我)有无的问题。主张补特伽罗是有的,为犊子部;反对有的,为化地部。
编辑推荐
《丝绸之路佛教文化研究》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