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因西域考古记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  作者:[英] 奥里尔·斯坦因  页数:326  译者:向达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英国探险家奥利尔·斯坦因和他在中国西部的考古探险活动,有较大的争议。他是尼雅遗址的发现者,也是敦煌藏经洞劫经的始作俑者,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但是,只要涉及新疆探险史,对斯坦因和他在中国西部的考古探险则不能避而不谈。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新疆考古发现与西域文明中国边疆研究60年与西域探险考察斯坦因与新疆探险史(代序)著者序译者赘言第一章 亚洲腹部的鸟瞰第二章 中国之经营中亚以及各种文明的接触第三章 越兴都库什以至帕米尔同昆仑山第四章 在沙漠废址中的第一次发掘第五章 尼雅废址所发现的东西第六章 尼雅废址之再访和安得悦的遗物第七章 磨朗的遗址第八章 古楼兰的探险第九章 循古道横渡干涸了的罗布泊第十章 古代边境线的发现第十一章 沿着古代中国长城发现的东西第十二章 千佛洞石窟寺第十三章 密室中的发现第十四章 千佛洞所得之佛教画第十五章 南山山脉中的探险第十六章 从额济纳河到天山第十七章 吐鲁番遗迹的考察第十八章 从库鲁克塔格山到疏勒第十九章 从疏勒到阿尔楚尔帕米尔第二十章 沿妫水上游纪行第二十一章 从洛山到撒马尔罕附录一、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古略记二、斯坦因黑水考古纪略三、俄国科兹洛夫探险队外蒙古考古发现纪略四、19世纪后半期西域探险略表编译说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斯坦因西域考古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6条)

 
 

  •     斯坦因和伯希和因为敦煌文书,在中国变得遗臭万年。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两个人把中国尤其是西域推向了世界,更多的人来认识中国、认识新疆。
      书里的内容很充实。斯坦因虽然是个盗宝者,但是他们那一代人的精神很值得现代沉沦的中国青年学习!书中虽然有些地方对中国的国情有“错误”的认识,但是主要内容还是比较真实和准确的。
      中国人不懂得珍惜自己的东西,这和埃及人是巨大的反差。斯坦因在书中详细的介绍了他是怎样把一些文物从维族老乡手中像垃圾一样保护下来的,这些都值得当代人反思。
  •     丰富的考古和地理信息以及大量的珍贵图片和实地全景照片让这本书的内容显得异常丰富。该书算是作者中亚探险考察与考古发掘的一本工作笔记,文字朴实,条理清晰。作为著名中亚探险家和考古学家,书中展现出作者那种理性、认真和对事业的热爱让人记忆深刻。关于作者的评价当然也有其他的看法,如译者序言里所说“他在敦煌考古活动其实就是一种盗窃行为”。评价作者和他的行为我们或许不应该忽视他所处的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对于作者探险的目的基于我们自身的立场,武断结论其实对我们自己是没有帮助的。从这一点来说,评价考古和探险成果本身到是要直接些,知识为我所用。
  •     马克·奥利尔·斯坦因(1862~1943年),也是世界近代文化史上著名的探险家,1862年11月26日生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人家庭。许多人知道他,不知道斯文赫定。
      这本书比斯文赫定的《亚洲腹地探险八年》印刷的精美多了,毕竟相隔十多年。但我还是喜欢斯文赫定,也许是因为他对中国的友好,以及他的学者气质和精神。相比之下,斯坦因更流氓气。当然,藏经洞的王道士也不是个好鸟。
  •      在书店无意发现了这本书,不过没在书店买,因为书店不打折,于是在当当下单,八折优惠。作为二十世纪叱咤中亚考古探险的诸多大师中,斯坦因和赫定应该是其中傲视群雄的两大“天皇巨星”,不过在国人眼中,一个等同诸葛亮,另一个则是曹操。
      
       斯坦因在中国西部作了四次考察,其中第四次被礼送出境外,第一次也仅限于新疆和阗地区,而第二次和第三次考察跨度最大且成果最为辉煌。第一次在和阗地区的考察写出了《古代和田》,第二次在新疆甘肃考察写出了《西域考古图记》,第三次在新疆甘肃内蒙考察完成了《亚洲腹地考古图记》,这些丛书内容浩大,专业性较强,因此斯坦因也写了几本通俗读本 —— 第一次在和阗考察完成了《沙埋和阗废墟记》,第二次考察后完成了《沙埋契丹废墟记》,而《沿着古代中亚的道路》则是斯坦因回顾自己三次中亚探险的经历和成果浓缩版的通俗读本,不过书中对于第一次考察经历记述很少一笔带过,而集中讲述他在中亚最辉煌的两次经历,尤其是第二次。
      
       《沿着古代中亚的道路》是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出版社还出版了记述斯坦因第二次考察经历的《西域考古图记》,共六分册,我买到五册,独缺丛书中的《从罗布泊沙漠到敦煌》。对比宏大的《西域考古图记》,《沿着古代中亚的道路》摒弃了报告中过多的文物专业成果记述,而是侧重于他考察的经历,很适合考古旅游爱好者,激发这些爱好者探寻热情。和回顾浓缩同期另一位大师赫定探险经历的《亚洲腹地旅行记》相比,本书更侧重考古经历,而赫定偏重于人文风情的记述。如果你被《沿着古代中亚的道路》一书中内容吸引住的话,那么等着你的将是完整版的考察记述《西域考古图记》和《亚洲腹地考古图记》两大丛书。
      
  •     30年后, 又一只兵强马壮的远征军,沿着中亚的道路, 试图横扫中亚的野蛮部族武装,在欧亚大陆的肚脐和中亚能源,民族,宗教,文化贸易交叉口打入一棵钢钉.战斗正酣.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2500年来, 这应该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了,马其顿大军,波斯,匈奴,汉,突厥,契单,唐, 阿拉伯, 蒙古,铁穆耳的铁骑,日不落帝国,湘军, 沙饿,苏联,基地-TALIBAN,美国,金戈铁马,势如破竹.
      
      帝国势力的潮起潮落,在帕米耳,葱岭的群山屠杀,掠夺,建设,毁灭. 来世,佛祖,安拉,天堂,基督,共产主义,自由民主,民族独立,种种理想挟着欲望和建立功业财富的狂想一次次席卷而来,又在时空的沙暴中化为乌有,仅流下下残缺不全的建筑,遗迹和黄沙中的白骨供后人和考古家评吊
      
      
      看了今天西域首府的屠杀悲剧,西方跨千里突击的远征军的攻势,朝庭安西督护的无能, 想想中原帝国在中亚统治潮起潮落,随风而去的2000年前的西域北庭督护, 班超,高仙芝远征的英雄悲歌,牺牲, 徒劳
      顿时感觉人类,人性,阶级,宗教,民族的隔阂误解,几千年并无任何实质进步
  •     定价48元,折后不到四十元,买两本《时尚》的钱买一本这个书,真的值了。
      1,浓缩版。斯坦因第四次来中国盗宝被“拒签”了,他综合前三次探险写成了这本书,比其他“分册”无疑是浓缩的精华。
      2、翻译好。向达先生三十年代译过此书,巫新华重译,并以“向本”为蓝本,读起来很舒服一点不生分。
      3、图美。书中的图片竟有70公分长度的,大连页,真是豪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的,够意思。
      喜欢的紧。
  •     On Ancient Central-Asian Tracks : vol.1
      
      http://dsr.nii.ac.jp/toyobunko/VIII-5-B2-19/V-1/page-hr/0001.html.ja
      
      不知道怎么整本下载,不过也不错了
  •     斯坦因这个名字,常使中国人百感交集。一方面他在新疆和河西走廊发现了多个举世震惊的辉煌文物遗存,几乎完全重塑了世人对那个区域历史文明的看法;另一方面他又以一种帝国主义的作风,掠夺走大量文物。这种对国人而言善恶二重性的最显著事例,就是他1907年在敦煌以不大的代价从藏经洞带走29大箱文物:这一举动本身是海盗式的,流失的文物使中国学者至今痛心,但却因此开创了敦煌学。
      
      也许很少人知道,斯坦因最敬仰的人物竟是唐朝的玄奘。他从童年起就渴望去中亚各地探险游历,而历史上在亚洲腹地最伟大的旅行家无疑就是玄奘,没有这位唐僧的记载,七世纪印度和中亚历史恐怕至今都是晦暗不明的。当然斯坦因的旅行方向与玄奘相反:他是从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出发前往中国西部。虽然他的追寻也像玄奘一样带有一种宗教式的冲动和热忱,但对于将要前往的地方,他的内心却并不抱有尊敬。
      
      一百年前的中国正处于最衰败的时期。斯坦因正如他在埃及、两河、印度、中美洲的同行一样,内心深处尊重这些地方历史上的文明,却相当蔑视其政治现状。在他笔下对自己所接触的中国官员、学人等都极尽奚落(“以前外国人与中国学术团体接洽合作皆是无聊,而且上当……只要拿些钞票行贿新疆官吏无不行的”),但与之恰成对比的是,每谈及古代中国文明的辉煌,他却又满是溢美之词。翻越帕米尔高原时他就追忆747年高仙芝率军越过帕米尔击败吐蕃,“这一军事壮举最能够证明,中国人具有一种超群的能力,那就是,他们善于利用严密的组织来征服任何严酷的自然困境”。又宣称“古代中国政治方面显赫的声威,经济方面富足的产品资源和无与伦比的组织能力,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军事力量”,他也不吝词笔地赞扬古代中国在西域统治维持之长久是由于“中国优秀文明的巨大影响力”。
      
      斯坦因1900-1930年间曾四次进入新疆及河西探险,每次都历时两三年之久,《沿着古代中亚的道路》便是他对这些这几次考古、考察成果所作的总结。虽说是在哈佛大学的讲座,但却深入浅出,与其说是研究著作,倒不如说是集游记、史地观察、考古笔记于一身的通俗读物,毫不艰涩。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因为斯坦因本来就并不研究艰深的学问,他的主要成就是发现那些文物,而不是研究他们。在本书中他自己也承认“不懂汉学”(页177),多次表示自己汉语不佳,只会“蹩脚和有限的汉语”(页214),甚至向人学了一些中国话之后才发现那只是湖南官话(页48)。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对西域文物发掘的眼力和判断力,更不影响本书的可读性。
      
      前两年曾有不少人重走玄奘西游路,而阅读本书,其场景历历再现,也犹如沿着斯坦因的足迹在亚洲腹地走了一遍。书中且配备了大量当时拍摄的照片,与今日情形对比,更令人感慨。他所历经的地点,有一些我也曾走过,例如封面照片从喀拉库勒湖眺望“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山前有柯尔克孜人的毡房,其形制与我2005年秋去的时候所见也相差无几。另如额济纳三角洲,一百年前他去时只有200多户土尔扈特蒙古人,由于环境严酷与贫瘠,“他们明显感觉到牧场在一年年恶化,生存条件一天天见困难,见人就不断抱怨”。这一状况也与现在颇为相似,斯坦因以他的职业敏感写道:“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此地与楼兰三角洲的相似性。”——楼兰也是一个因生态恶化而失落的古文明,这种敏锐至今看来仍使人有所共鸣。
      
      毫无疑问,斯坦因至今仍是相当有争议的人物,这种争议集中在两方面:他对文物的掠夺和负有政治使命的考察。这两个方面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即从政治上看斯坦因这个人物,尤其对具有爱国心和民族主义情绪的国人来说,他的很多言行都“太不正确”。但他毕竟是那个时代的人物,无法超越自己的时代:当时正是英帝国如日中天的时刻,一个强权即是公理的世界。像汉学家伯希和这样品行高洁的人,也同样在敦煌巧取豪夺,满载而归。早期的考古学家如果以我们后代的标准来看,几乎都是相当粗暴的:德国的谢里曼1870年起挖掘特洛伊遗址,破坏了大量遗迹,挖到的文物他也老实不客气地私吞为己有,但若不是此人一意孤行地相信希腊古籍,特洛伊城可能至今仍未见天日。协助斯坦因在西部考古时掠走文物的蒋师爷、王道士,也常令后人切齿痛恨,但苛求他们抱有民族主义思想也是反历史和不现实的。一百多年前西方人去埃及考古时常盗窃走私文物,而埃及人自己也在协助这种盗窃活动——考古学家雇佣的工人常常把小件文物藏在衣袋里,然后卖给那些肯于出钱购买的外国“傻瓜”。
      
      另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是:很多考古发现证实了古代史料的正确性。近代国人一度对本国文明信心尽失,疑古学派大盛,将不少史料都贬斥为传说,而今地下苏醒的世界已渐渐告诉我们,很多时候错的也许是疑古派,而不是古籍记载,从而促使我们更谨慎地运用我们理性的怀疑。欧洲人也曾深信圣经,启蒙运动后逐渐有人批判怀疑,到19世纪各派唯物主义哲学无不含有批判圣经的性质,甚至发展到根本否定的程度;然而也正是在同一个世纪却又发现了大量古迹,证明圣经的史料是真实的,尽管被后人作了一些夸大加工。在特洛伊和亚述遗址发现前,欧洲知识界一般都将相关历史视为一些传说或流行故事集而已。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发现这些遗址的,常常是一些执迷不悟地相信这些“传说”真实存在的“一根筋”的人物。有时,惊人的发现只是源于最初一个看起来并不理性的梦想。
  •   中国人不懂得珍惜自己的东西,这和埃及人是巨大的反差?
    呵呵,懂得珍惜文物的埃及人?你看看西方人说过廉价贩卖木乃伊、金字塔的埃及向导就知道有何反差了
  •   那两大丛书真不是一般的贵啊
  •   从新疆回来看到这本书,买回来今天刚刚看完,边看边回忆路上经过的那些地方。西域考古那套丛书,之前某书店处理旧书时淘到四本,差的刚好是《路经楼兰》和《发现藏经洞》
  •   广西师大的那套6本我都买全了
  •   恩-- 轮回,恩-是轮回而已。
    人类本性的突现。
  •   我也这样觉得过,但是现代的政治制度、科技,说完全无任何实质进步却也太绝对了。
  •   怎么每一条看起来都象在讽刺?
  •   哈哈哈,我没有啊,都是掏心窝子的赞美。。。
  •   嗨!刻薄惯了,赞美也让人心生疑窦。
  •   看了看这个版本的On Ancient Central-Asian Tracks,价格竟然有2000多刀的。我的娘...
  •   今天在图书馆特藏看到1933年的英文版,哎。。。
  •   西方人的侵略性和占有欲确实比中国人强。中国人希望得到别人的敬爱,西方人想被别人敬畏。
  •   有时,惊人的发现只是源于最初一个看起来并不理性的梦想。
    喜欢这句话!
  •   文化不是私有物,我们不必过于敏感,对当时的人也不必太过苛求
    如果我们的祖国只是伟大在过去,我们需要做的不能总是缅怀抱怨,我们应该做点什么make this coutry great again
  •   被沙门老师雷到了,“中国人希望得到别人的敬爱,西方人想被别人敬畏。”,您可以上山当钱穆了。
  •   其实同前清当时的那些大小官员们之贪鄙相比,斯坦因和伯希和确实算得上是很高尚的学者了。被他们偷走的文物,基本都保持完好,且被各国学者所利用,而被我们的贪官们偷走的文物,很多不知流落何处了,就此不见天日的也不在少数。对一个文明的敬仰,不必对一个腐败官场和奴才学者团体也敬仰。
  •   一个部族的强盛,源于族人的内省;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足矣!
  •   还是庆幸我国的古物被他们拿走了一部分吧,如果他们当时“仁慈”一点留给国人的话,这些东西我们今天都见不到了。!
    文物和历史是不分国籍的!保留给能研究它们的人就是正解!
  •   谢谢夸奖。
  •   学术无国界 应该说 都是属于人类的
  •   2008-12-23 17:05:47 沙门  西方人的侵略性和占有欲确实比中国人强。中国人希望得到别人的敬爱,西方人想被别人敬畏。
    ===============================================
    中国人善意淫,可以借武侠小说来达到侵略和占有的外国人。
    当然,对付自己人,中国人的侵略性和占有欲是丝毫不逊色的。
  •   楼上说的有理,对自己人表现出来的强横、残忍和贪婪,不亚于任何民族。
  •   罗小贱同学此言甚是~
    另,“像汉学家伯希和这样品行高洁的人,也同样在敦煌巧取豪夺,满载而归”,在学问上的热切与在世俗芸芸众生前的“高洁”,本来就是两回事。如今再讨论此类问题,似乎属多此一举。
  •   2008-12-23 17:05:47 沙门  西方人的侵略性和占有欲确实比中国人强。中国人希望得到别人的敬爱,西方人想被别人敬畏。
    ---------------------------------
    这恐怕也跟地缘政治有关系。西方的海洋文明,总是处于颠沛流离之中,没有一种安定的环境能够让他们坦然的安静下来,以一种慵懒的态度来面对世界。东方人想得到别人的敬爱因为他们自己对天地多是一种敬爱的态度。同理,西方人对天地,更多的是敬畏。
  •   敦煌藏经洞的文物属于中国?还是属于全人类? 毕竟主权国家之类的 政治法律概念在16世纪前是没有意义的,而中国直到1911年前还是个文明而不是主权概念?
    敦煌西域, 中亚,丝绸之路从来都是中亚草原游牧, 中华,印度农耕,波斯各大文明交汇,佛教,伊斯兰等宗教交流,各大帝国交战的交叉路口, 哪些用梵文,土火罗,土蕃,印地,波斯,突蕨文字记录的异域理念,信仰故事 , 与儒教汉族农耕中原文明又有什么隶属关系呢???
    他们属于一些消逝在沙海中的人民, 埋没的时代, 他们的后辈和文化继承者散布在从伊郎,土耳其到中亚斯坦,蒙古,西藏的亚洲腹地
    从来没有属于北京,巴黎,伦敦,柏林或者其他欧洲首都.
  •   想到被盗走,着实心痛,不过想想被贪官卖钱了,不如被外国学者拿去研究了~这么一想,心理多少还是安慰些了~
  •   敦煌文书进京的途中,不知被官员豪绅巧取强夺了多少。而今存于国外者宛然可见,留于国人手中的,除了不多的一些捐赠给政府的以外,似乎再无消息。再想到历代著述绝于兵火的不知多少,更有鼎革以来拿了裹鞭炮的,就什么都想开了。
  •   各位童鞋,你们知道我为了找出楼兰古国的那个石头叫什么名字花了多大功夫麽?o(︶︿︶)o 唉,都怪我自己不努力读书!整得我现在感觉我有点卖国那个感觉!不过咱们粗人有粗人的办法不是?我的人生目标是——要么红透天!不然就黑到底。哥一定会夺回咱们滴东西,那怕它就是一块破石头!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