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利尔的幽灵

出版时间:2006-5  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  作者:梁衡  页数:381  

内容概要

  人活着就是寻求新的东西,生命是新的增长,生活是新的发现。新闻的题材是生活中刚发生的最新事实,以信息求新;文学的题材是生活中积累已久的典型,以思想求新。我的文学创作与记者生涯是同时举步的,这几十年就在这两个“新”字间煎熬。像熬中药一样,从不同的配方中提炼出那么一点点新意的汁液。新闻的“新”好理解,就是采写新事实、新信息;文学的“新”则经常是旧事新作,借旧图新。因为一个典型从成熟到被理解、承认肯定要一定的时间,要有一个过程,它不可能像新闻事件那样瞬间发生,引人注意。所以文学创作实际上是旧中求新,人、事、物是旧的,是早已存在的原物、原型,作家硬是要在这些旧事物中蒸馏出新思想和美感,这是文学的难度。当然新闻也有它的难处,要追、要抢、要靠运气。“新闻说难文亦难,信息难追理难现。记者到老腿方停,作家至死思不断。”

作者简介

  梁衡:1946年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作品有《梁衡文集》等多种。《晋祠》、《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把栏杆拍遍》、《跨越百年的美丽》等多篇作品入选中学课本和师范教材。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书籍目录

让阅读丰富人生两难中绽开的花朵人杰鬼雄特利尔的幽灵觅渡。觅渡,渡何处?这思考的窑洞大无大有周恩来红毛线。蓝毛线领袖如父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广安真理宝鼎记把栏杆拍遍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青州说寿:一个永恒的范仲淹乱世中的美神读韩愈读柳永追寻那遥远的美丽与朴老缘结钓鱼台跨越百年的美丽名山大川晋祠秋思夏感杏花村访酒古城平遥记石河子秋色吴县四柏苏州园林冬日香山泰山——人向天的倾诉武夷山——我的读后感草原八月末壶口瀑布记九华山悟佛在青岛看房子长岛读海永远的桂林天星桥:桥那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被缓解稀释和冲淡了的环境挽留自然,为了我们的生存感悟真理人格在上年感享受人生人生没有返程票桑氏老人青山不老书与人的随想节的联想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在欧洲看教堂印在黄土地上的红手印马列公园赋碑不自立名由人传说经典人与石头的厮磨身边故事试着病了一回夜市热炕平塘藏字石记大渡河上三首歌事业就是你的宗教圣弥爱尔大教堂忽又重听走西口三十年的草原四十年的歌奉献给死者的艺术迈索尔土王邦寻旧佩莱斯王宫记在美国说钱到处都伸出—双乞讨的手与一个首相间的一次平民式采访附录我写《晋祠》《觅渡》自注提倡写大事、大情、大理文章五诀关于写伟人文章为思想而写一篇跳窗而得的文章关于《觅渡》的通信

章节摘录

  《共产党宣言》的第一句话就是:“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我不知道德文的原意,中文翻译时为什么用了这个词。中国人的习惯,幽灵者,幽远神秘,缥缈不定,威力无穷。看不见,摸不着,似有似无,信又不信,几分敬重里掺着几分恐惧,冥冥中看不清底细,却又摆不脱对它的依赖。大概这就是幽灵。或许就是这幽灵的魅力,我一到德国就急着去看马克思的故居。马克思出生在德国西南部的特利尔小城。那天匆匆赶到时已近黄昏,我们在一条小巷里找到了一座灰色的小楼,在清静的街道上,在鳞次栉比的住宅区,这是一处很不引人注意的房舍。落日的余晖正为它镀上一层淡淡的金黄。我推门进去,正面一个小小的柜台,陈列着说明书、纪念品,门庭很小,窗明几净,散发出一种家庭式的温馨。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的一张马克思像,不是照片,也不是绘画,是一部用《共产党宣言》的文字组成的肖像。连绵不断的英文字母排成长长的线,勾勒出马克思的形象,我们所熟悉的大胡子,宽额头和那双深邃的目光。我在这张特殊的肖像前默站了好大一会儿。一个人能用自己驰名世界的著作来标志和勾勒自己的形象,这真是难得的殊荣。故居的小楼共分三层,环形,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天井。一层原是马克思父亲从事律师职业时的办公室,现在做了参观的接待室。二层是马克思出生的地方,现在陈列着各种资料,介绍马克思的生活情况和当时国际共运的背景。三层陈列马克思的著作。其实,马克思出生后在这里只住了一年半,他父亲1818年4月租下这座房子,5月5日马克思出生,第二年十月全家便搬走了。马克思于此地可以说毫无记忆,他以后也许再没有来过。但是后人记住了它。1904年,这座房子被特利尔一位社会民主党人确认为就是马克思的出生地,党组织多次想买下它,限于财力,未能如愿。到1928年才用10万金马克从私人手中买下并进行修复,计划在1931年5月5日开放。但接着政治形势恶化,希特勒上台,1933年5月,房子被没收,并做了法西斯地方组织的党部。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社会民主党才重新收回了这座房子,1947年5月5日终于第一次开放。世事沧桑,从马克思1818年在这座房子里出生到现在已过了170年,这其间世界变化之大,超过了这之前的1700年。但是世界仍然在马克思的脑海里运行。陈列馆里有一张当年马克思投身工人运动和为研究学问四处奔波的路线图,一条条细线在欧洲大地来回穿梭,织成一张密网。英国伦敦是细线交汇最集中的地方。我目光移驻在这个点上自然想到那个著名的故事,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读书、写作,时间长了,脚下的石板给蹭出了一条浅沟。就像少林寺石板上留下了武僧的脚窝一样,不管是义功还是武功,都是要下工夫的。马克思从一开始就把整个地球,把地球上的经济形态、生产关系、科学技术、人的思维,及这个世界上的哲学等等,全部做了他的研究对象。他要为世界究出个道理,理出个头绪。他是如阿基米德或者像中国的老子那样的哲人。他看到了工人阶级的贫困,但他决不只是想改变一时一地工人的境况。他不是像欧文那样去搞一个具体的慈善实验,就是巴黎公社,他一开始也不同意。他是要从根本上给这个乱糟糟的世界求一个解法。这座楼里保存最多的资料是马克思的各种手稿和著作的版本。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特利尔的幽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