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6 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 作者:韩子勇 页数:255
内容概要
欲望的飓风与豪雨,抽打着低矮的土地、滚滚的人群和奔腾不息的生活。这些像皮肤、毛发和血肉一样的东西,埋藏着我们的心,使我们如同泥水中臃肿不堪、沉浮不定的河马。 这就是生长文学的风土,是灵魂之花开放或衰败的荒野。在地方性知识的背景下,作者力图展开诗与思的笔触,把精神的聚餐安排在烟熏火燎的后堂。
作者简介
韩子勇:祖籍河南省汝南县,1962年8月20日生于新疆奎屯农七师123团l连,正是收高粱的季节。当天,父亲从地里带回家一棵高梁。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疆文联委员,新疆作家协会理事,新疆文学创作系列高评委委员,新疆艺术系列高评委副主任,新疆群众文化系列高评委主任,文化部群众文化系列高评委委员,《绿洲》、《绿风》等刊物的编委,担任过一些新疆境内的文学、艺术类比赛的评委、主任评委。除文学领域的写作之外,还写了大量时政类文章,参与了一些影视作品、舞台艺术的策划、撰稿、监制工作。
书籍目录
物象与视知觉叙事与抒情文化的接触和影响价值或意识模型西部:偏远省份的文学写作文学的风土16个词和10个句子深处的人群韩子勇创作年表
章节摘录
物象与视知觉 畸零与刑惩 20世纪初主政新疆的前清廷大吏杨增新在任上时,曾有一语:“西出阳关无好人。”在他看来,西省孤悬塞外,关内人来此为官,多为枭雄阴鸷之人。“西部为流放发配之地”——这种奇怪的观念由来已久,它大约与原始观念的西方模式有隐秘的联系,当然也和某种历史事实给人造成的印象有关:把不守封建文化约定的“获罪之身”从繁华之域清除出去,流配于千里之外的西部荒野。这种过程曾经达到多大的规模,是断断续续间或出现的个例,还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行为?我没有做出大致的统计。不过可以肯定,对普通的刑犯不值得如此耗费——在交通极为不便的古代,千里的戴枷长行和押送,既费时又费力,而且花费不菲,可以肯定是不合算的。因此可以猜测,流配于西部荒野的,大多是曾有官位与名分的闻人,譬如林则徐、纪晓岚之类。也正是一种闻人效应,才使得传说可以成立,才使得这种奇怪的观念具有民间性;同时,这一点也反证出流配西部的获罪之身在数量方面不构成普遍意义。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