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 作者:杨怀中 页数:377 字数:410000
内容概要
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了一个鼎盛时期,迎来了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国际贸易的繁荣。国际贸易给唐宋两代国库增加了丰厚的收入,也给留居中华大地的番客、胡贾带来巨额的财富。当时民谚说“瘦相扑,穷波斯”,相扑是胖大的,波斯、阿拉伯人是富有的,这是反着说了。到了元代回回人蒲寿庚主持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泉州港成为国际贸易的大港。继蒲寿庚之后,担任市舶提举的还有回回人马合谋、沙的、赡思丁、木八刺沙、哈散、倒刺沙、八都鲁丁、亦思马因、谙度刺、忽都鲁沙等10人,他们的作用也不能低.估。日本学者桑原骘藏著《蒲寿庚考》称:
“自八世纪初至十五世纪末欧人来东洋之前,凡八百年间,执世界通商之牛耳者,厥为阿拉伯人。其最盛之时,则在八世纪后阿巴斯王朝奠都缚达(巴格达)以后,阿拉伯人由海上与中国通商,彼时盖经营不遗余力之秋也。”但从回族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当宋元时期在中国执国际贸易之牛耳者,当是回族之先民。
明清以来,回族人民的商业贸易,转入国内城市贸易,在西北地区则有茶马交易、皮毛贸易。在云南则有赴缅甸、泰国等国的马帮贸易。
元代,回族发展农业生产,发展水利,开垦土地。到清初,回族人口发展了,乡镇居住点增多,清真寺也多了。农业的发展,为回族生存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回回人或耕,或牧,或商贸,或手艺经营,在朝代的更替、社会动乱中,他们能自存自立,因为他们是劳动者,是自食其力者。
书籍目录
略谈回族经济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黄庭辉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近现代回族经济史研究 田晓娟
论明代回回的朝贡贸易 胡云生
明清的回回宰牛业 马明达张利荣
清代初中期云南回族的矿冶业 马维良
咸同年问大理回商巨贾马名魁 马颖生
回商与晋商经营绩效比较研究
——1833~1954年包头皮毛行业案例分析
王正儒袁封卫
民国时期回族民族工业剖析 答振益
民国时期包头回族商业论略 王正儒
近代甘宁青皮毛贸易中的回族商人 钟银梅
近代甘青川康边藏区与内地贸易的回族中间商 马 平
民国时期安多地区的回藏贸易 张世海
新疆回族驼运业的调查与研究 王 平
近代富甲江南的回回家族——金陵蒋氏 郑勉之
哈锐与近代天水城市发展 李志刚
西北回族“复合型经济”与宏观地缘构造的理论分析 李德宽
西北回族经济活动史略 王永亮
从西北地区的清真寺和道堂经济看伊斯兰教教派与门宦的组织模式 杨桂萍
跨世纪的中国清真食品 马兴仁
试论回商文化及其时代意义 丁克家
云南回族的对外贸易 马维良
云南回族商帮及其对外贸易的发展 申 旭
云南回族马帮的组织与分布 姚继德
云南回族经济三十年 马 经
近年来回族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商贸活动述论 东噶仓-才让加
回族穆斯林经济特点与西道堂经济发展模式 敏生光
北京回族的经济生活变迁 彭 年
吉林省回族人口经济构成的变迁 田志和
苏南回族商帮 袁纣卫
近年来河南回族经济发展概况 陈廷良
上海地区的回族及其经济活动概述 张志诚
临夏回族商业的发展历史及特点 马占奎丁化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清初、中期在咸同反清起义前,回族充分发挥了经商和矿冶业方面的优势,在经济上有较大发展,普遍因经商和开矿致富。如“腾(滇西腾冲县)之回教,则以城内外乌索、马家村三地为最著,教民富贤忍性,精悍英发,善于工商业,嘉道间最为富庶”。在“土沃回多”的楚雄府广通县,“罗川气候温热,土地肥沃,产蔗糖、棉花,回人习劳耐苦,屡世相传,人足家富,储藏充裕”。当时“保山城以三牌坊最为繁荣,举凡花纱、布匹、土杂生意,多由回族经营,城里五天一街,叫做赶回街”。当时流传着“回占城、汉占坝,夷摆阿昌占山坳”的顺口溜。“在腾冲,唯一的大街(后叫四、五保街),有70%的铺面是回族商人开的”,出现了许多经商、办矿巨富,如腾冲巨富明清宠家,被称为“明百万”,与马如灏、朱大椿合股开“三盛号”,专门经营花纱、玉石开采销售生意,在保山、下关、昆明、四川、广东都设有分号。在清道光二十至三十年(1810~1850年)间,明清宠三人首倡修潞江中屯铁索惠仁桥,花了几十万两银子,历时10年才修成,道光皇帝赏赐他们三人盐运使衔。咸丰六年(1856年)九月初四日回汉互斗,起事第二日,腾冲的劣绅等邀约同抢三盛号,单现银就达48万两,珠宝玉器不计其数,其他回族商号被抢的财物更无法统计。 大理和下关回族较多,多从事商业、矿业活动,颇多富有者,在经济上占有相当位置。如下关的马三进士,名马明魁,从祖父父亲辈在清乾隆、嘉庆年间就做官经商开矿而致富。马名魁先祖马玉麟原籍江苏昆山县,明万历年间举家赴任云南右参政,后落籍大理。其祖父、父亲皆清官吏,兄弟三人在嘉庆、道光年间中进士,因此,其家有“一门三进士,五世四代官”之称。马明魁中进士后无意仕途,锐意经商办矿。其父晚年经商不数年拥资10余万,至马明魁时有更大发展,拥有13家大商号,遍及缅甸瓦城(现曼德勒)、漾贡,四川叙府、成都,省内的昆明、保山,仅下关就有裕泰店、裕顺店、泰来店、联兴店、福春店和永和店六大商号,还经营蒙化石磺矿厂、漾濞林铜矿厂等厂矿,并养有数百匹骡马的10个马帮,不断往来于滇缅道,贩运棉麻丝茶、药材、石磺矿砂和滇蜀特产,成为当时巨富。此外,还有蒙化(巍山)马未厂的马万有办林台铜厂,米万选办石磺矿致富,弥渡祁家营的罗百万,都是办矿致富。在清道光年间陕西道御史陈庆松曾向清廷报告:“在幅员辽阔,汉、回杂处”的云南,“汉民质朴,耕种为业,回则善于经营,兼以贸易致富”。甚至有人认为“滇西财富,积于回族者半”。在滇东的昭通食甸乐马厂银矿,乾隆时回族商人李登贵与谢大汉合股办厂,并任技术指导,勘探矿苗,每掘矿洞都得富矿,含银甚高,获银“万有余镒(约24万两)成为巨富,他们热心公益,施贫济苦,清廷工部题赠“德重功富”的匾额。道光时马有才办矿致富,“田连阡陌”,捐资获朝廷授衔,还有“陶二万”式的富户,不胜枚举。马元龙乾隆时在巧家棉花地经营银矿,成为“家资巨富”,道光时马大德在缅办宝石厂致富。前述马顺清之子马世麟“是当时有名的富户,杜文秀起义时以巨额黄金白银予以资助,为河西起义军首领之一”。 矿冶业的发展和生产水平,是云南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重要标志,矿冶业的贸易带动了云南许多城市的兴起和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如当时回族聚居较多的滇西重镇大理“嘉道之间极称繁庶,民族发达一日千里。其时户口增益奚窗倍蓰,上中下三乡,平畴沃壤,男耕妇织。城内民房比栉,而居充塞四隅,殆无隙地。城内居民一万三千余户,市面商贾辐凑,货物流通,押当生理店铺四十八间,当时繁盛状况即此可概见。”
编辑推荐
《回族经济研究》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