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 作者:孙玉民,孙俊梅 页数:198 字数:230000
内容概要
这套《中华民族全书》主题鲜明,彰显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理念,执著追求:充分展示56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全面探寻56个民族波澜起伏的历史轨迹;深刻解读56个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真切反映56个民族生机勃勃的发展前景。一有历史的传承性。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以新的视角挖掘民族文化的题材,提炼民族文化的丰厚资源,使之脉络清晰,连贯自然,富有时代感。二有宽广的包容性。本套丛书由57卷组成,由各民族学者独立完成,在56个民族56卷书的基础上推出一卷《中华民族》,既体现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则,又全面地介绍各民族的概况、社会文化、族际交往等。三有系统的完整性。丛书体例统一,篇章结构完整,各分卷相对独立,保持了严谨规范的编著风格。四有科学的严肃性。编者对于重大题材进行反复论证,对于细节认真斟酌,立项严谨,编著严格,审读严肃。五有生动的可读性。记述准确,笔墨生动,图文并茂,创意新颖。如有关家庭礼仪、取名习俗、婚姻习俗、节庆习俗等社会文化的介绍,让读者在趣读中增长知识,引发想象。总之,这是一套反映中华56个民族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性读物。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章 赫哲族概况
第一节 族称族源
第二节 人口状况
第三节 历史沿革
第四节 生态资源
第五节 语言文字
第六节 赫哲族乡的建立
第二章 赫哲族的物质文化
第一节 生产习俗
第二节 饮食习俗
第三节 服饰习俗
第四节 居住习俗
第五节 交通习俗
第六节 风物特产
第七节 历史遗迹
第三章 赫哲族的民间文化
第一节 民间教育
第二节 民间科技
……
第四章 赫哲族的社会文化
第五章 赫哲族的信仰文化
第六章 赫哲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
第七章 赫哲族的精神气质
第八章 赫哲族的文化传承
第九章 赫哲族的族际交往
第十章 赫哲族有影响的文化人物
第十一章 赫哲族的重要文献
附 录
后记
编后记
章节摘录
正房最开始是用粗木垛起来,两端用木杆串牢而成房墙,里外抹泥,后来盖房子先竖“人”字顶房架,然后再采用稀泥混草的“拉和”辫渥墙,用这种方法垒起房墙后,再在房架的檩子上挂椽子,勒上箔条抹泥,干后再抹第二遍方能苫草,再拧屋脊。正房是坐北朝南,里面有隔壁成两间的,有隔壁成三间的,还有五间房的(街津口有姓孙的一家盖了五间房,这是街津口唯一的间数最多的正房),但极少,一般都是三间房。三间房的,中间一间通常做厨房,两侧房间为寝室,寝室均有南北两面火炕,两面炕的末端有一条窄条炕连接烟囱。如果是一座两间房,人口少者则在里间搭一南炕,老年人睡炕头,结婚的或晚辈人睡炕稍,未结婚的孩子睡中间,人口多时搭成南北两铺炕,老年人睡南炕,晚辈人睡北炕,这两铺对面炕的西墙有一弯字炕将其连接起来,这种铺炕由于窄而不能睡人,但坐人也是不可以的,尤其月经期的妇女更不许坐此炕。如果是一座三间房,老年人住西间,一般西山墙留西窗,因为赫哲族人认为“西方为贵”。赫哲族人崇西是有原因的,因为赫哲族人是从松花江、黑龙江的西面源头迁移而来的,很怀念西方祖上家园,所以留有西窗,随时可在室内向西方遥望。再者,房外的厕所设在房东侧或房后,绝不设房西,因为西是上方。房外的鱼楼子也建在院落或房的东南角。 临时性的住房和固定的住房产生于古代和近代,而正房一直保留至新中国成立后。现如今正房已经极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国家给赫哲族人盖的砖瓦房。 第五节交通习俗 赫哲族人的交通历史独特而又漫长,最有特色的要数狗拉雪橇(拖日乞)了。 在元朝《辍耕录》中曾载:狗站,在高丽以北,名称“别十八”即汉语的五国城,每个雪橇套四至五只狗做挽力,狗听从赶雪橇的人支使,在茫茫江雪间飞跑疾如风。而在明朝时,明朝重设狗站,据《大明实录》载:“永乐七年(1409年)九月置辽东境外满泾等四十五站,赖其提领那可孟常等曰:朝廷设奴儿干都司并各卫,凡使命往来所经之地,旧有站赤者复设,各站头目悉恭命毋怠”。可想而知,当时的明朝政府对赫哲族人的狗站重视的程度。因而,狗拉雪橇在当时的交通是多么重要。 冬季则乘由五至七只狗甚至十几只狗挽“拖日乞”可载五六人,传递使命,送往差役,驰骋在冰天雪地茫茫的征途上,疾行如奔马,当时因该地不产五谷,冬春季节又是冰雪盖地,只有鱼兽肉成为狗的饲料了。 ……
编辑推荐
《中华民族全书》充分展示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全面探寻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波澜起伏的历史轨迹;深刻解读中凰五十六个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真切反映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生机勃勃的发展前景;积极推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走向未来的团结进步;着力加强中国五十六个民族面向世界的交流沟通。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要“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不仅关系到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繁荣与进步,也关系到民族团结、国家安定和祖国统一。可谓功在民族,利在国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