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2 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绍铿 页数:422
前言
人们寻根出自人类探索未知的天性:未知的东西给人无限的诱惑,它引导人们去追根溯源探索揭秘。人们探寻家族、宗族的根,遂有家谱、族谱问世。人们可以从这些谱籍中了解家族和宗族的本根及其发展历程。现代中国人探寻国家和民族的根,不仅希望有一部属于自己的国史和民族史,主要还在于寻找往昔的辉煌,从中汲取营养,为创造民族未来的辉煌贡献一份力量。司马迁所撰《史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史书,从它开始的历朝史书共二十五部,加上未转正的《清史稿》,一共二十六部史书。它们是否就是我们的国史或民族史呢?不是,也不应该是。它们只能是我们研究国史和民族史的素材,因为这些大多数由钦定的御用史官所编撰的史书,旨在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利益。虽然它们通常是由下一个朝代即胜利者的朝代,为前一个朝代即被推翻的朝代编撰的史书,不至于刻意地去褒贬被他们推翻了的那个朝代,但维护和巩固王朝统治的宗旨是不会改变的,或者说他们鼓吹忠君顺民、皇权至上的思想观点是共同的。毛泽东一贯主张,对待和研究旧文化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研究历史亦应该如此,而且更应该如此。近年来国内掀起的“国学热”或“国史热”,实际上是国人寻根的热潮,而寻找逝去的辉煌的目的,除了增强民族自尊、自强、自信之外,还在于创造新的辉煌。
内容概要
秦始皇,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明太祖,皇太极,汉高祖,隋炀帝,武则天,宋太宗,忽必烈,努尔哈赤。
作者简介
王绍铿,1959年由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工艺系钢铁压力加工专业毕业,同年到沈阳机电学院(现沈阳工业大学)金属材料系任教,历任金属学教研室主任、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退休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有幸涉足文史,从此开始研读中国古代史;遂以独特的见解解读十三位煊赫帝王的人生旅程,解读九个大朝代的兴衰荣辱,解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演变。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总论 金戈铁马驰中原, 神州处处起狼烟。 华夏自古多才俊, 敢与霸王舞刀鞭。 帝王之兴 万乘之才 义军之败 民族精英 王莽时代 武周王朝 二代君主 能者为王 第二篇 秦始皇 四海分崩成一统, 尽毁刀兵铸巨钟。 只因儿时遭凌辱, 遂使天下遍荒冢。 雄才大略 生命的赌注 心中的核弹 暴主温情 吕不韦之死 邯郸屠仇 太子丹之死 荼毒天下 焚书坑儒 二世临朝 指鹿为马 帝国殒灭 第三篇 汉高祖 刘项联手诛暴秦, 楚汉争霸耀古今。 不意功高震枭主, 元勋国老皆成擒。 芒砀风雷 举步维艰 暗战攻略 宽大长者 霸王之风 约法三章 鸿门之宴 霸王之误 登坛拜将 暗度陈仓 彭城之败 三英佐汉 两次约和 两种归宿 上智下愚 治国方略 韩信之死 三分之谋 彭越之死 英布之死 赵王废黜 燕王出逃 宰相系狱 辟谷明志 变生肘腋 第四篇 隋文帝与隋炀帝 幼儿失国是常理, 筚路蓝缕创奇迹。 自夸五子皆一母, 骨肉相残痛噬脐。 历史重现 翁夺婿国 筚路蓝缕 廷杖殿杀 化生为死 殊途同归 二王之死 太子之死 败亡之兆 文帝之死 父行子效 娱乐人生 塞北耀兵 东夷黩武 欲壑难填 醉生梦死 江都风雷 第五篇 唐太宗 神智神勇得江山, 仁心仁治见璀璨。 前贤立国后愚废, 武周代立李唐嬗。 群雄逐鹿 李渊称帝 宇文化及之死 王世充之死 窦建德之死 李密之死 反王之诛 起义军之败 神智神勇 千流归海 兄弟阋墙 禁门喋血 投杼之惑 贞观前夜 仁心仁治 四夷拱手 以人为镜 以古为镜 丹青败笔 暮年之忧 问罪辽碣 挟忧宾天 第六篇 武则天 孤舟逆流革唐命, 素手轻抒移九鼎。 莫道牝鸡不司晨, 日月临空曌九经。 孤独寻梦 怨女愁怀 引狼入室 天敌入侵 二妪骨醉 三英折翅 元舅殒命 身挂蛛网 以史为鉴 良臣益友 革命风暴 史无前例 三个男宠 明智抉择 二次革命 东施效颦 寿终正寝 第七篇 宋太祖与宋太宗 换上龙袍泪儿抛, 愧负恩主与同朝。 只道陈桥不生变, 孰料卧榻暗藏刀。 机缘天降 陈桥兵变 杯酒释兵权 金匮誓书 师法唐太宗 志在一统 千古之谜 宋宫疑云 斩草除根 萁豆相煎 惊天内幕 历史的轮回 第八篇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漠北风雷震九州, 雄鹰展翅越亚欧。 开国帝王善征伐, 但见群星望北斗。 塞外烽烟 漠北惊雷 高原风暴 梦想帝国 鲲鹏展翅 席卷中亚 评说功过 挟忧宾天 基因传递 唐风拂曦 变通策略 大展宏图 赵宋悲歌 回光返照 气节之士 第九篇 明太祖 脱掉袈裟换龙袍, 告别卑贱情难抛。 但得儿孙不卑贱, 何惜重操屠龙刀。 无奈的癌变 遍地烽火 能者为王 第一级台阶 第二级台阶 初登王台 求贤纳士 三雄鼎峙 陈友谅之死 张士诚之死 末级台阶 战争与和平 至尊与卑贱 帝王与圣贤 第十篇 努尔哈赤与皇太极 金涛滚滚辽河水, 岁月悠悠人常醉。 民族精英又奋起, 东方古国再生辉。 满洲崛起 十三副甲 先驱之路 瞒天过海 锋芒毕露 挟愤宾天 文治多缺 前车之鉴 成功之路 汉儒择主 衰朝弊政 阉党肆虐 末朝庸君 黄雀战略 螳螂捕蝉 黄雀行动 李自成之败 一个结局两种归宿后记
章节摘录
夏桀无道,商汤致力于修德施仁,。得到诸侯的拥护,遂率诸侯以正义之师伐桀灭夏。商纣王无道,周武王会八百诸侯于孟津伐商,纣王兵败,鹿台自焚,商亡。刘邦见项羽暴戾嗜杀,“诸所过无不残灭”,很不得人心,遭到大臣们的反对,于是下令:“所过毋得掳掠。”得到关中百姓的拥护,“秦民皆喜”,遂先于项羽破咸阳,定关中,按照楚怀王之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封王)”,他应当为关中王,遂使项羽陷入被动。唐太宗始终有严明的军纪,“军令严肃,秋毫无所犯”,得到百姓的拥护,起兵之初西取长安时,“关中豪杰争先赴义”;至长安,百姓纷纷以牛酒劳军,他都“劳而遣之,一无所受”;降王世充入洛阳时,他首先命萧禹、窦轨等人封存府库,对财物“一无所取”,令房玄龄“收隋图籍”,得到百姓的拥护,天下归心。宋太祖派遣曹彬伐南唐时谆谆告诫他“切勿暴掠生民”,又屡次派使者至军中叮嘱他:“勿伤城中人,若犹困斗,(南唐国主)李煜一门切勿加害。”曹彬不辱使命,先采取围城的方法逼其投降,半年之后方才攻城,但事先与将士立约:“破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元世祖还是亲王的时候受命征大理,姚枢对他说:“宋太祖遣曹彬下江南不(妄)杀一人。”他回答说,我能做到。徐世隆也对他说:“孟子有言,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为人君不嗜杀人天下可定。”元世祖诚心受教,于是军纪严明绝不妄杀,遇到据守破城时“只杀守将,不及其民”。受命伐宋时,僧子聪和张文谦对他说:“王者之9币不可嗜杀。”他回答说:“愿与卿共守此言。”于是再次下达禁令:“勿妄杀,勿焚人庐室,所获生口全部遣纵。”即位之后伐南宋,他谆谆训诫率师南伐的丞相伯颜说:“古之善取江南者惟曹彬一人,汝能不杀,吾之曹彬也。”
后记
纵观历史,有王朝必有覆灭,有覆灭必有新王朝的诞生。兴而亡,亡而兴,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构成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王朝的建立,依靠的是创业之君的天才与自信;王朝的覆灭,则源于人性中自私的一面——只有家族,没有民族。永恒的家族政治,是王朝注定要灭亡的根本原因。天才开基立国,志在建家族万世之业,父子相承,传之无穷。然而天才的后代只能继承天才的事业,不可能代代继承天才的天才,因而任何一个王朝的末代皇帝,也无法逃脱悲惨与屈辱的命运,像他们的祖先当初把苦果赐予亡国之君那样,品尝新王朝开国之君赐予的亡国苦果。忽必烈是万乘中的佼佼者,但他丢弃本民族成功的法宝——推选能者为君的传统,无选择地全盘汉化,太子死,立嫡孙为帝,致使蒙古王朝短寿而终。宋高宗逃奔江南之后,为了使他的家天下能够苟安半壁,坚持投降主义的议和路线,甚至和勾结外族的汉奸秦桧合谋杀害抗金英雄岳飞。天下大乱,群雄奋起,问鼎末朝,王者乘时鹊起,凭借天才与自信夺得天下。天下既得,自信顿失,代之而来的是恐惧,于是蝇营狗苟,不遗余力地捍卫家天下,无所不用其极。人的自信来源于对自身才能的自我确认,一旦自认才能匮乏,不足以实现其政治图谋,这就必然导致自信的丧失,从而产生恐惧。秦始皇生死掌兵,道出了他内心的恐惧;汉高祖也心怀恐惧,于是“狡兔死,走狗烹”,韩、彭俎醢;隋文帝自疑窃国,惧怕他人视其为王莽,因此也举起屠刀杀向功臣;宋太祖因兵变得国,惧怕“陈桥”重演,于是“杯酒释兵权”;明太祖由卑贱而至尊,惧怕子孙再由至尊而沦为卑贱,于是也步其先驱之后尘,挥舞屠刀;就是那位仁心仁治的唐太宗,暮年也失去了引为自豪的自信,受惑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杀唐子孙殆尽”的讹言,欲尽杀犯忌之人,于是李君羡人头落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