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的精灵

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家达  页数:26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莫高窟的精灵:一千年的敦煌梦》意欲表现一个多世纪以来,一批中国知识分子为敦煌的保护、研究事业而殚精竭虑的动人故事,真实而全面地再现了凝聚在这些人身上的为民族文化事业勇于牺牲、敢于承担的优秀品质。重点刻画了张大干、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席臻贯等一代又一代敦煌学者鲜活的感人形象。他们是艺术的精灵,民族的精灵,他们在神秘莫测的佛窟里,以萨缍那太子舍身饲虎的精神,演绎了一场人类艺术史上最为动人心魄的活剧。  同时,杰出的美术大师董希文、文学大师沈从文、建筑大师梁思成、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等都曾深入莫高窟,或考察,或临摹,颇多收获,丰富了敦煌艺术研究的内容和艺术形态。  新时期以来,一批青年学者继承前辈矢志不渝的精神,投身敦煌艺术的研究、保护事业,以其开阔的视野和灵动的思维为敦煌艺术的传承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使敦煌艺术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作者简介

  王家达,甘肃兰州人,196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编辑工作和专业文学创作。出版和发表长、中、短篇小说和报告文学数百万字,包括长篇报告文学《敦煌之恋》,长篇小说《所谓作家》,中短篇小说集《清凌凌的黄河水》等,部分作品被译为荚、法、日、韩文。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人民文学昌达杯奖、《当代》优秀作品奖等多项奖励。  曾任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作协主席,现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作协名誉主席,系国家一级作家。

书籍目录

前言 铁马风铃写敦煌序曲 2010年夏夜,在敦煌的墓园里我和一群雄杰相会第一章 一个落魄道人的偶然发现,让世界知道了敦煌第二章 张大干--第一个仗剑西行的探宝者第三章 舍身饲虎--常书鸿和他的弟子们第四章 一批割腕断臂的志士仁人,使敦煌学回到了中国第五章 打不走的敦煌人第六章 洋玄奘--平山郁夫和他的同胞第七章 泪飞顿作倾盆雨第八章 薪火点点映天红后记

章节摘录

  天书一般的敦煌古乐,难倒了我国的几代学者。1900年出土于敦煌藏经洞的25首唐代曲谱,是现存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音乐语言,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皆属罕见。伯希和到敦煌时,首先看中的就是这几首写在碎纸片上的被中国秀才蒋孝琬弃之若敝屣的古代乐谱。这个高卢青年将他并不认识的唐朝曲子带了回去,小心翼翼地供奉在巴黎图书馆,成为法兰西的国宝。最早看到这卷古谱的中国人是刘半农先生。刘半农在痛心疾首之余,将这25首曲谱一股脑儿抄了回来,展示给音乐界的朋友。然而谁也看不懂这些东西。它并不是现在我们所熟悉的“1234567”或者与之相近的音乐符号。而是用“晏乐减字谱”记录的歌舞乐谱,形状颇似日本的片假名,古奥难识,无法索解。特别是其中一些古怪的符号如“王”、“口”、“.”、“火”、“敦”等等,根本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刘半农连叹几声“天书”,将其搁置下来。  第一个向天国之门冲去的是著名学者任二北先生。经过多年探索,任二北于20世纪50年代出版了《敦煌曲初探》。这部著作对法国巴黎图书馆收藏的伯希和编号3803号敦煌文本中的工尺谱抄本作了详细介绍和考释,并且得出了敦煌曲谱并非一字一声的论断。但是他的成就主要还是在文学方面,对于乐谱的研究始终未能破的。天国难以闯进,只是在门口绕了个圈儿。二北先生最后不无感慨地写道:“玩味再三,终未所得。我们应本爱国之热忱,识著先鞭,为的是不让外国人先解释出来,这样才不愧对先人。”耿耿此心,天日可鉴!  中华民族不乏失败的英雄。继任二北之后,上海音乐学院的叶栋教授向敦煌古谱发起了攻势。他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唐代曲谱的论文,其中有着许多真知灼见。然而他又陷入了深深的苦恼:对于古谱中的一些符号,始终无法找到准确的解释。1982年,叶栋教授试译了敦煌古乐。那一天,来自北京和上海的音乐界权威齐集上海音乐学院排练厅,期盼着听到美妙的大唐仙乐。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参加了那天的鉴定会。他在事后写道:“大家怀着热切的希望读着他的研究论文和专著,但他的破译并没有满足大家的热望。因为对于谱中符号的认识,并不符合当时的音乐实际。  ……

编辑推荐

  他们是莫高窟的精灵,艺术的精灵,民族的精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莫高窟的精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