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青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云子 页数:330
内容概要
《本草纲目》共52卷,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书中不仅纠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许多错误,整理了大量医学资料,也提出了相当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
《本草纲目》改进了我国传统的医药分类方法,是个比较统一,叙述也比较科学和缜密的医药巨典。
《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对近代科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然而,要读懂这本厚重的医学巨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该书本着通俗、有趣、美观、实用的原则,从卷帙浩繁的本草药海中精选出百种的中草药,采用释名、集解、气味、主治、中药传说等叙述模式,并为每一种草药配了精美的图片,藉此增加本书的阅读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广大读者对《本草纲目》的喜爱,使之成为每个读者都能轻松阅读的精品书籍。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近本草纲目
中医历史知多少
一代医圣.呕心沥血成就医学巨著
天人合一,中医追求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寒热温凉,了解药性的第一步
酸苦甘辛咸,中药五味要分清
升浮沉降,用药要顺应时令
中药禁忌不可轻.中药使用需谨慎
煎服中药学问多多
第二章 山草部
中药中的“国老”:甘草
首屈一指的补气药:黄芪
大补元气的“百草之王”:人参
除寒热益肺气的良药:沙参
血气双补之王:黄精
补中益气的山中草药:萎蕤
清肺泻火的肾经本药:知母
补而不峻的“沙漠人参”:肉苁蓉
治风之神药:天麻
除湿益燥,和中益气:白术
清热解毒,止血杀虫:贯众
益智强志的小草:远志
补血第一的“南国神草”:三七
清热燥湿的苦口良药:黄连
药中肯綮,如鼓应桴:黄芩
第三章 芳草部
女性调血的良药:当归
散风止痛的血中之气药:芎穷
暖丈夫阳气,助女人阴气:蛇床
滋润肌肤的香草:白芷
养血敛阴的“花中宰相”:芍药
活血散瘀的“花中之王”:牡丹
远离一切气不和:木香
化湿消痞,开胃消食:豆蔻
鱼骨鲠喉莫着急:缩砂密
增长智慧少不了:益智子
温中散寒,下气止痛:荜茇
补肾助阳,温脾止泻:补骨脂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荆三棱
调经止痛的“索索草”:香附子
清心明目的“眼睛草”:薄荷一
第四章隰草部
平肝明目的“花中隐士”:菊
清热利湿,利胆退黄:茵陈蒿
清热解暑,除蒸截疟:青蒿
活血调经的妇科圣药:茺蔚
第五章 蔓草部
第六章 毒草部
第七章 菜部
第八章 果部
第九章 木部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中医历史知多少 关于中草药的发现和使用,在古代无不归功于神农。传说,神农氏是医药的发明者,三皇五帝之一。据说,他遍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 神农氏尝百草的故事,流传久远。《淮南子•修务训》:“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史记补三皇本纪》中也提到:“神农氏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 据考古学家发现,在中国古代的钟鼎文中,已有“药”字出现。《说文解字》中说:“药,治病之草,从草。”明确指出了“药”即治病之物,并以“草”(植物)类居多的客观事实。 到了西周时代,已有专业的“医师”出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涉及的动植物共300多种,其中不少是著名的中药材。中国古地理著作《山海经》中记载了100余种动植物药,并记述了它们的医疗用途。这些都说明中药的应用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成书于春秋之前。该书对前人的治疗经验和医学理论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并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初步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另一部与《黄帝内经》相媲美的古典医籍是《难经》,相传作者是秦越人。其内容涉及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方面,补充了《黄帝内经》之不足。 西汉时期已有药学专著出现,西汉晚期不仅已用“本草”一词来指称药物学及药学专著,而且拥有一批通晓本草的学者。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这部医学巨著是对中国中草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载药365种,并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 东汉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医学家,叫张仲景,被后世尊为医圣。张仲景在深入钻研《素问》、《针经》、《难经》等古典医籍的基础上,广泛采集众人的有效药方,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成《伤寒杂病论》。该书以六经辨伤寒,以脏腑辨杂病,确立了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与治疗原则,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世又将该书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被誉为“方书之祖”。 与张仲景同一时代的还有名医华佗。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华佗医术十分精湛,他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华佗深人民间,足迹遍于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证诊治中,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尤其以创麻沸散(临床麻醉药)、行剖腹术闻名于世。 西晋时期,著名的医学家皇甫谧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的基本内容,进行重新归类编排,撰成《针灸甲乙经》12卷,128篇。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专著,其内容包括脏腑、经络、腧穴、病机、诊断、针刺手法、刺禁、腧穴主治等。 南朝刘宋时期雷敩著《炮炙论》,书中称制药为修事、修治、修合等,记述净选、粉碎、切制、干燥、水制、火制、加辅料制等法,对净选药材的特殊要求也有详细论述。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 隋唐时期,医药学有较大发展。由于当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交通发达,外来药物日益增多,用药经验不断丰富,促进了药物学的发展。 隋代医家巢元方组织人编写《诸病源候论》,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病因证候学专著。全书共50卷,分67门,载列证候1700余条,分别论述了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疾病的病因病理和症状。书中还记载了肠吻合术、人工流产、拔牙等手术,说明当时的外科手术已达到较高水平。
编辑推荐
《一口气读懂东方医药巨典:本草纲目》作为一部通俗读本,知识性与实用性并重,既有传统中医药学的内涵,又融入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升华了品物的精神品质。主要是让读者朋友对中医知识、中医文化有所正确的认知和了解。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