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陕西人民 作者:老铁手 页数:22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秦国的立国思想是法家思想,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韩非,而韩非的思想囊括于那本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韩非子》之中。 本书将引导读者从各个方面进行辨析,分清在怎样的历史环境下韩非说了那些话,以及那些话对历史现实形成了怎样的影响,要让读者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但能得到鱼,而且知道如何渔。
作者简介
老铁手,山西上党人,现居沈阳。理科科班出身,文科自学成材。
老铁手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与狗剩子玩过黄土高坡上的泥巴,陪冯程程压过大都市的马路;领教过中条山的风,见识过关外的雪;热衷于诗词歌赋,研究着金银铜铁。其文以幽默有趣、观点新颖、说理透彻见长,曾出版《战国那些事几》(《铿锵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堪称中华民族智慧的源泉和情感的水库,诸子百家蔚为大观,《韩非子》作为百家中现实的胜出者,自有其过人之处,不读不学,何以知古人的竞争智慧,何以鉴今天的生存发展?《我为什么这么恶》其实是要告诉大家,为了你好我好大家好,我们有必要狠心一点,因为现实中对我们造成伤害的,经常是那些无处不在的小不忍。
书籍目录
总论 附:韩非的故事第一章 前面的话 一、我为什么这么恶 二、不得不察 三、优化重组第二章 纵横家韩非 一、斩草除根,何其难也——《初见秦》 二、不合时宜的《存韩》第三章 转型时期的沟通困难 一、难于进言的种种现象——《难言》 二、同路人的尴尬——《孤愤》 三、进说很难吗?——《说难》 四、拿什么打动你,我的君主——《和氏》第四章 主道 一、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主道》 二、任法治国,一用就灵——《有度》与《守道》 三、严而不苛——《功名》与《大体》 四、守紧门户,小心失身——《亡征》、《三守》、《安危》第五章 御下 一、有一种爱叫掌控——《爱臣》与《人主》 二、一手萝卜,一手大棒——《二柄》 三、对君道、御下的全面总结——《扬榷》 四、我的朝堂我做主——《南面》 五、八不可靠——《八奸》 六、真实的君臣关系——《奸劫弑臣》 七、谁是最危险的人——《备内》第六章 用人 一、用人的形而上学——《用人》 二、人才从哪里来?——《问田》 三、借你一双慧眼——《观行》 四、谁是最可爱的人——《说疑》第七章 法术势体系 一、炮轰唯势和唯贤——《难势》 二、关于法术的若干问题——《定法》第八章 论战 一、对忠孝的反思——《忠孝》 二、中看不中用的显摆学说——《显学》第九章 法术当道,消灭诸邪 一、流行的不一定是对的——《饰邪》 二、君不仁,臣不忠,则不可以霸王——《六反》 三、理性至上——《八说》 四、向凝固的观点开战之一——《难一》 五、向凝固的观点开战之二——《难二》 六、向凝固的观点开战之三——《难三》 七、向凝固的观点开战之四——《难四》第十章 法度与社会 一、无益于时代的五种蛀虫——《五蠹》 二、民心与法度——《心度》 三、无处不在的矛盾——《诡使》 四、善用赏罚,整饬法令——《制分》与《饬令》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前面的话 一、我为什么这么恶 《韩非子》中没有专门论述人性的章节,但处处闪现了对人性的理解,韩非始终没有对人性进行主观的褒贬,他用一种近乎冰冷的语气在谈论人性如何如何,人们应该如之何如之何。可见韩非的头脑中并没有人性本善或者人性本恶的区别,他只是在就事论事。 人性本来就是这样的,趋利避害,可能成为建设者,也可能成为破坏者。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他们不会无偿做好事,也不会不计后果地做坏事。韩非并不关心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有意义的,只关心什么是有用的。正因为有此不同,有些人便将“性恶论”的标签贴在了韩非的身上。其实韩非主张既非性恶,也非性善,他已经超越人性的善恶,关注的是君主怎样才能更强大的问题。尼采在《超善恶》中要阐述的意思,有两位古人已经模糊地感觉到了,一个是我们的韩非,另一个是意大利的马基雅维利。 不过由于历史的原因,儒家对人性的定位已经深入人心。孔子在《论语》中有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讲的是仁义,小人讲的是利益。按照孔子的说法,韩非思想应该归入小人一类,是恶的价值观。我们姑且采用儒家的说法,暂将韩非思想定义为“恶”。 现代读者不禁要问,韩非为什么要推出这种“恶”的学说呢?要知道任何学说都是时代的产物,黑格尔说过哲学这东西就是密涅瓦的猫头鹰,只有到临近傍晚的时候才会哇的一声从枝头起飞。当战国这段大争之世快要结束的时候,韩非哇的一声,于是便有了惊世骇俗的《韩非子》。与《韩非子》堪称姊妹篇的《君主论》与《韩非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韩非子》虽然像2002年的第一场雪一样来得有那么点晚,但还是赶上了秦始皇的二路汽车。秦以后,法家的作用没有减小,但地位却下降了,曾经的老对头儒家被捧上了高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法家太务实了、太深刻了、太有力了,这些长处反过来也是短处。有些领域并不适合法家思想,比如教育、宣传、祭祀、文化等。总而言之,一切和国家形象、精神文明建设有关的领域都不太适合法家,但在典章制度、人事安排等方面,法家思想依然起主导作用。 儒家与法家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两者的界限总是模糊不清,而且相互渗透,冲突时有发生,特别是在重大改革时期,儒家总是希望德才兼备的能人扭转历史,而法家则试图通过改变制度取得成效。 儒法两家瓜分了官方市场,在民间市场中又有了道家的参与。道家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是在社会交往及人情世故方面,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很有点打太极的味道。由这些思想形成的社会规则和潜规则既不明晰也不确定,看似不着边际,其实处处存在,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既能将小人捧成明星,也能将英雄拉下马来,我们总是用一生来学习这些东西。 小时候我们受到的教育是人性是美好的、社会是充满爱的、位居高位者都是品德高尚的君子,可是当我们走进社会才发现真实的世界并不像教科书上那般美好,于是乎怀疑产生了,人性是善还是恶? 如果我们拿这个问题采访一名罗马人,一定会让他满头雾水。罗马人头脑中没有人性善恶的区别,在他们看来人性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尽管在我们看来罗马人本性邪恶、贪婪、好斗。孔夫子教导我们说君子要远庖厨,可是在罗马连最文雅的人都乐意观看角斗士捉对厮杀的血腥场面。 人性善恶虽然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但却很难说清。有的人说一套做一套,有的人做而不说,有的人说而不做,当然也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怎么说就怎么做,他们要么是高不可攀的圣人,要么就是招人喜欢的性情英雄——曹操的那篇《让县自明本志令》是一种反传统的写法,没有善的虚饰,恶得率真可爱。最苦恼的莫过于那些离开儒家书房,刚刚走进法家竞技场的青年朋友,难免会有被欺骗的感觉。中国古代许多“学而优则仕”的官员都有过这种奇妙的人生经历。 这里有自己改编的小诗几句献给大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生气,也不要愤慨,不顺心时看一看《韩非子》,你就会心明眼亮、茅塞顿开。儒家的存在是政治的需要,代表了人们的美好愿望,而法家则揭示了更多的客观实在。 抽象地、形而上地讨论人性的善恶或许没有意义。这本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没有人能够给出确切的解答,一个人能够证明人性多么善,另一个人就能证明出人性多么恶。虽然人们对人性善恶存有争论,但对人性可塑却少有质疑。所以相比于旧《三字经》开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觉得新《三字经》开头“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更贴切,前者的语气先验而独断。人性的可塑性在不同学术大师的作品中有不同的反映。 韩非对人性的认识是时代的产物,就像勒·庞对群体心理的认识也是时代的产物一样。战国时期,韩非看到了人们毫无顾忌地追逐利益,才得出人性趋利的结论,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出一套富国强兵尊君的理论体系。 像任何一部伟大著作一样,《韩非子》反映了时代,超出于时代,照亮了后代。如果没有战国,就不会有韩非这样的政治理论家,同样如果没有民国,就不会有鲁迅这样的战斗文艺家。战国是一个精彩纷呈、独具魅力的时代,不然怎么会产生《韩非子》这朵奇葩?英雄需要土壤,学术同样需要土壤。关于战国,我曾经用不小的篇幅去叙述,但仍感觉只触及不及万分之一的精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