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杰伊·帕里尼 页数:266 译者:张愉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安娜·卡列尼娜》和《战争与和平》使得列夫·托尔斯泰一举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但名望是要付出代价的,阴谋、争吵、窥视充斥着托尔斯泰的晚年生活,他身边的人因为托尔斯泰作品的遗产权展开了利益之争。而托尔斯泰本身也面临着很大的矛盾,他厌恶贵族特权,主张解放农民,自己却依然住豪华庄园、仆役环伺。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渴望寻找平静生活的托尔斯泰戏剧性地离家出走,终于在亚斯塔波沃火车站停步,并相信自己将在这里孤独地离世。然而就在他去世的那一刻,小屋门外聚集了数百名记者。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杰伊·帕里尼(Jay Parini) 译者:张愉杰伊·帕里尼,小说家兼诗人,在美国米德尔伯里学院担任英语教授:他著有小说《最后一站》(已改编成好莱坞电影)《本杰明的交叉点》《学徒情人》等,诗集《艺术的退化:新型与出色的诗》,除了约翰·斯坦贝克、罗伯特。弗罗斯特及威廉·福克纳的人物传记,帕里尼还撰写了有关文学及政治的文章。如《教学的艺术》。
书籍目录
索菲亚·安德列耶夫娜布尔加科夫列夫·尼古拉耶维奇索菲亚·安德列耶夫娜玛科维茨基医生布尔加科夫杰伊·帕里尼萨莎索菲亚·安德列耶夫娜列夫·尼古拉耶维奇玛科维茨基医生布尔加科夫萨莎索菲亚·安德列耶夫娜列夫·尼古拉耶维奇布尔加科夫列夫·尼古拉耶维奇玛科维茨基医生契尔特科夫索菲亚·安德列耶夫娜萨莎杰伊·帕里尼索菲亚·安德列耶夫娜布尔加科夫列夫·尼古拉耶维奇契尔特科夫布尔加科夫列夫·尼古拉耶维奇萨莎列夫·尼古拉耶维奇布尔加科夫索菲亚·安德列耶夫娜布尔加科夫列夫·尼古拉耶维奇信件萨莎玛科维茨基医生契尔特科夫索菲亚·安德列耶夫娜列夫·尼古拉耶维奇布尔加科夫杰伊·帕里尼后记
章节摘录
我不会让他的写作拙劣,也不会让他在学习中打瞌睡或者在马背上或农田里花费过多的时间。廖瓦奇卡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是我推动他坐在书桌前的。对他来说,我曾经是那么重要。可是如今我不再重要了。不再像早年那样。二十二岁那年的9月17日——我的受洗日,那天的我如水仙花一样苗条而艳丽。之后我们有了三个孩子。照看他们,照料全部家产(廖瓦奇卡从来不擅长考虑细节或管理——当时不行,现在依然不行),以及为他誊写手稿。我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但我从未有过怨言,即使他跟那个假装有学问的蠢女人玛丽亚.伊万诺夫娜没完没了地在书房里聊天。那女人就像个吸盘一样死缠着他。我知道她长不了。在他一生中所遇到的女人里,只有我坚持到了最后。她们耗不过我,将来也不可能。那是在1866年,我记得很清楚,因为我们神圣的沙皇亚历山大在那一年被上帝之手所拯救。他在冬季花园里照常散步,遇到一位精神错乱的年轻人(唉,来自一个众所周知的家庭)用手枪朝他开火。一位农民迅速抬手,把枪口撞向一边,挽救了沙皇的生命。
后记
《最后一站》虽然具有一些文学学术研究的特征和影响,但它是一本虚构的作品。大约五年前,我在尼泊尔的一家二手书店里偶然发现了瓦伦丁·布尔加科夫写的《与列夫·托尔斯泰生命最后一年在他身边》的日记。不久以后,我发现托尔斯泰的核心集团在1910年扩大了不少,而且里面的很多其他成员也著有类似的日记。我一遍又一遍地阅读了弗拉基米尔·契尔特科夫、索菲亚·安德列耶夫娜·托尔斯泰、伊利亚和列夫、谢尔盖、塔尼娅、亚历山德拉·托尔斯泰(萨莎)、杜尚·玛科维茨基等人的回忆录和日记。连续不断的阅读如同透过万花筒看一幅持续不变的画面。我很快就爱上了出现在眼前的那种不断变化的、均匀对称的生命形式。写小说就像是在大海上航行,向着陌生的水域前进,但是我尽可能地贴近海岸线,沿着托尔斯泰生命中最后一年所发生的真实事件行驶。在本书中,托尔斯泰的讲话大都是引用他的原话,偶尔也有我根据间接记录的对话内容创作出的语句。而对于其他人,我都是尽情地发挥,想象他们可能或者应该说些什么。
媒体关注与评论
格式新颖、节奏优雅,引人入胜。 ——《星期日时报》一部精妙的杰作。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是小说中少有的一部能够同时展现一丝不苟的历史研究和原汁原味的语言与观点的作品……不同凡响。 ——《纽约时报》我所知道的一切,皆因爱而起。 ——列夫·托尔斯泰近二十年来最出色的历史小说之一。 ——格尔·维达尔
编辑推荐
《最后一站》:海伦·米伦、克里斯托弗·普拉默因主演由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而获第82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提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