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新月社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陕西人民  作者:王一心//李伶伶  页数:41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新月”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涉及到文学、政治、音乐、美术诸多领域,他们有个性,也有共性;他们有令人起敬的一面,也有平凡人的短处。新月社,是一个什么样的社?新月派,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派?“新月”的前前后后,经历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却也耐人寻味;“新月”的人,进进出出,林林总总。    本书全面梳理了以徐志摩为灵魂、以胡适为棋手的“新月”群体的主要活动,包括他们的经历、创作、观点、论争等,给我们了解一个真实、不被扭曲的“新月”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本。

作者简介

王一心,男,就职于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南京市文联签约作家,著有张爱玲研究作品《惊世才女张爱玲》(1992)、《张爱玲与胡兰成》(2001)、《深艳——艺术的张爱玲》(2007)、《色,戒不了》(2008)、《他们仨:张爱玲·苏青·胡兰成》(2008);另著有《丁玲外传》(1995)、《苏青传》、《林语堂》(1999)、《梁实秋》、《太平天国》(2000)、《劳谦君子陶行知》(2034)、《文化人的人情脉络》(2009)等,先后获南京市第五届文学艺术奖(政府奖)银奖、南京市文联第六届金陵文学奖荣誉奖,南京市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书籍目录

开篇第一章  徐志摩、胡适的聚餐会 徐志摩和梁实秋:一次有趣的、失败的演讲 徐志摩和胡适:透露了婚外恋 徐志摩和郭沫若:因“泪浪”结怨 胡适和郭沫若:“夕阳楼之争” 石虎胡同号:吃喝交谈的聚餐会第二章  从“新月社”到“新月俱乐部” 徐志摩骑着“拐腿瞎马”追爱 “诗翁”泰戈尔来了 松树胡同号:“俱不乐部”的新月俱乐部第三章  新月社·现代评论社·周氏兄弟 徐志摩和鲁迅“积仇的第一步” 陈西滢和凌叔华:“新月”的一对夫妻 周作人心里的“绅士鬼”和“流氓鬼” 许广平、凌叔华:男人论战中的两个女人 论战中的两个“和事老”:徐志摩和胡适  胡适说,周氏兄弟最可爱第四章  《晨报副刊》:徐志摩的“喇叭” 由鲁迅的《我的失恋》引发的争斗 既是徐志摩的,也是新月社的《晨报副刊》 徐志摩欧游,思想大逆转 “苏俄仇友”之争:徐志摩和胡适的分歧 《晨报副刊·诗镌》:新月派的开端 《晨报副刊·剧刊》:“国剧运动”的理论基地第五章  新月书店:一个股份制的出版公司 又一轮新月在上海升起 新月书店的始末 胡适任性“闹”退出第六章  《新月》月刊:从文学到政治 《“新月”的态度》的态度 凌叔华、沈从文:两个“新月”小说家 徐悲鸿、刘海粟:两个“新月”美术家 潘光旦:唯一的“新月”优生学家 叶公超、梁实秋:“新月”文艺评论“双璧” 胡适和罗隆基:在《新月》“人权风波”中沉浮第七章  《诗刊》:《诗镌》之后的诗歌刊物 徐志摩和陈梦家:接力办《诗刊》 方令孺和方玮德:“新月”诗人中的一对姑侄 徐志摩和邵洵美:“诗坛双璧”第八章  《学文》:《新月》的继承者 叶公超和《新月》的最后岁月 叶公超和《学文》及卞之琳、季羡林、钱钟书末篇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徐志摩、胡适的聚餐会徐志摩和梁实秋:一次有趣的、失败的演讲崇尚“父母在,不远游”古训的徐志摩好好远游了一次。1918年,他21岁的时候,在拜师梁启超两个月之后,从上海出发远赴美国,先入克拉克大学研习历史,后为实现其父为他设定的日后成为金融实业界大亨的理想而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但他却热衷于政治、民主、劳工等问题的探寻,更“顺便”研究了一下社会主义理论,然后以一篇与政治、社会、历史、经济等都能搭上边的论文《论中国的妇女地位》获得硕士学位。这个过程,他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不仅如此,他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辛勤地、不知疲倦地却又愉悦快乐地吮吸着来自西方世界的各种新思想、新学说和新主义。渐渐地,在庞杂纷乱的新思想、新学说和新主义中,徐志摩的倾向先是集中在了尼采转而又是罗素的身上。尼采让他“登”上了哲理的山峰,他的肺里回旋着高空的清气;罗素让他懂得如何在逆境中坚持自我,如何抗拒世俗。于是,他要到英国去,“从罗素”。为此,他抵制住了即将到手的哥大经济系博士学位的诱惑,又将老父的殷殷嘱托和满心期待置于脑后,兴冲冲地投奔罗素去了,立志跟着这位“20世纪的伏尔泰”“认真念一点书”。这一转变,使原本很有希望成为政治经济学家的徐志摩的人生发生了逆转,他当初“实业救国”的伟大崇高目标也随之转向,他最终的身份被定格为自由文人、浪漫诗人。当然,这个转变并不是在他一踏上英国的土地就发生的。不巧的是,在他想要追随罗素抵达英国时,罗素正在去往中国的路途中。他没有能够如愿亲近偶像,聆听大师的教诲,自然也不能师从这位哲学伟人认真念一点书。他迷茫了一下,随即进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师从著名的政治学家哈罗尔德?拉斯基教授,攻读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也就是说,此时的他,因为拜罗素为师不成,只好仍滞留在政治经济学的范畴之内。这似乎是他的无奈之举,但着实让家乡的老父亲感到欣慰。可是,好景未长。徐志摩只在拉斯基教授身边徜徉了半年,就又跳出了政治经济学的框框,在文学这个广袤天地中发现了自己,找到了自我存在的真正价值。徐志摩由在剑桥(康桥)大学的学者G?L?狄更生介绍,得以进入该大学的国王学院并获得了一个特别生的资格。从此,他的思想和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在他看来,他的眼睛,是康桥教他睁开的;他的求知欲,是康桥激发的;他的自我意识,也是康桥启蒙的。具体地说,他睁开的眼睛,在文学面前发光;他的求知欲的对象,是文学;他的自我意识,更准确地说,他的文学意识,开始觉醒并且蓬勃生发。如果说,学经济是现实的话,那么,学文学则是理想的。徐志摩原本就应该是理想的而非现实的人,如他自己所说:“我如学商,竞可以一无成就,也许真的会败家;我学了文学,至少得到了国内的认识。在这私欲横流的世界,我能抱定坚真的意志,不为名利所摇撼。”也许可以说,他的转变是受了西方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影响,但如果说这是他的天性使然,似乎更准确一些。未出一年,徐志摩在剑桥国王学院由特别生转为正式研究生。之前在美国,他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先后在克大、哥大分获一等荣誉奖和硕士学位,然而在英国,将近一年的时间,他仅仅让自己的身份由“特别”上升为“正式”而已,不要说他没有拿到一个博士学位,甚至没有完成一篇像样的论文。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浑浑噩噩庸碌无为,除了他已经由初出国时的意气风发的爱国青年走上了理想主义的浪漫诗人的道路之外,他也确立了“生活是艺术的”艺术人生观。之后,1922年8月,他突然决定回国。五四运动爆发时,梁实秋刚刚16岁,却已经是清华学校中等科四年级的学生了。运动中,他也曾和同学一道上街游行,在街道架起凳子演讲,怒斥无能的政府,怒斥卖国的官吏,眼见平时道貌岸然、凛然不可侵犯的校长一个接一个地被同学们赶出校外,那种打破权威的感觉真令人痛快!在学潮中,清华学生建立了自己的组织——评议会和干事会,要求自治并参与校务。评议会是决议机关,干事会是执行机关,梁实秋连续几届被推选为评议会成员。与此同时,梁实秋满怀激情地拥抱思想大解放的时代,接受着、体认着各种新思想、新学说和新主义:进化论与互助论,资本论和安那其主义,托尔斯泰和萧伯纳,罗素和博格森,泰戈尔和王尔德,胡适的实验主义,易卜生的戏剧,王星拱的“科学方法论”等,几乎不分肥瘦腻淡,只顾囫囵吞下。在这个方面,梁实秋和徐志摩有相似之处。虽然他当时学力未充,鉴别力有限,但此乱读,却大大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起到了为将来治学做准备的作用。那时的清华和北大一样,学生社团多不胜数。自幼爱好书法又写得一手好字的梁实秋发起组织了一个练习书法的组织,他为其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清华戏墨社”。每天早晨六点,他和几位同好走进自修室,磨墨铺纸,竖笔而书。这样不分寒暑,一直坚持了两年之久。当然,对于也爱好文学,而且对文学的兴趣日渐浓厚的梁实秋来说,组织文学社,更是一种必然。“小说研究社”就这样诞生了。因为这个社,他结识了高他两级的闻一多。听从闻一多的建议,“小说研究社”更名为“清华文学社”。文学社吸引了不少同学,比如有后来出名的“新月派”诗人朱湘、饶孟侃、杨世恩、孙大雨等。看得出来,新月社的许多成员,之前都曾加入过清华文学社。但是,虽然人员有交叉,但清华文学社并不是新月社的前身。清华文学社有同学提出邀请一些名家来校演讲,一定会受欢迎,众人都觉得这建议好。最先被请来演讲的名家是周作人,他演讲的题目是《日本的小诗》。这个题目似乎更适合用于作论文,而不适合用于演讲。事实上,除了内容的枯燥外,周作人声音过低、乡音过重,使听众听得吃力,演讲效果大打折扣。严格说起来,这是一次无趣的、失败的演讲。之后,徐志摩从英国回来了。他回国后参与的第一次社会活动,就是被清华文学社邀请去演讲。显然,这个时候的徐志摩已经被视为“名家”了,至少在清华文学社的梁实秋他们眼里,他就是名家。之所以如此,一来徐志摩是梁启超的大弟子——不是什么人都能拜师梁任公的;二来徐志摩是留洋硕士——既是哥大硕士,又是剑桥国王学院的高才生;三来徐志摩为追求自由和真爱,不理世俗,大胆地、毅然决然地“抛弃”结发妻子的行为,使他名声大噪;四来徐志摩创作了大量新诗,以其特有的、自由排列的形式,以及“浓得化不开”的情感和奔涌飞扬的激情,使他迅速引起文坛前辈的关注和文学新人的景仰。简单地说,此时的徐志摩,才名满天下。因此,清华学子们都极想一睹他的风采。出面邀请徐志摩的人是梁实秋,不过,梁实秋并没有亲自去和徐志摩面对面接洽。这倒不是因为徐志摩是名家,而身为学子的梁实秋不便莽撞地找上门去。当初文学社邀请周作人,就是梁实秋亲自摸到周府直言相邀的。再说了,梁实秋也不是那种仰视名家、畏惧权威的人。徐志摩是梁启超的弟子,梁启超的大公子梁思成是梁实秋的同班同学。于是,梁实秋通过梁思成去和徐志摩商量。据梁实秋事后回忆,徐志摩立刻就答应了。徐志摩如此爽快,也不完全是因为梁思成。他天生好动、乐于交往、热衷参与,而且个性张扬、喜好表现。就像他自己所说:“我学了文学,至少得到了国内的认识。”显然,他是很看重“得到国内的认识”的。初归国,他满腹的才情,急于要表现;他已经确定的艺术人生观,急于想引起共鸣;他对于自己的诗,自己的文学理论,甚至自己这个人,也急于要“得到国内的认识”。这次演讲,是日后新月社两位主将徐志摩和梁实秋的第一次见面。梁实秋用“飘然而至”形容徐志摩的到来。这个词的确很符合诗人的气质。他白白的面孔,长长的脸,鼻子很大,下巴很长,穿着一件绸夹袍,外面是一件小背心,缀着几粒闪着金光的纽扣,脚上是一双黑缎鞋,尽显其文质彬彬的气质和潇洒神态。清华小礼堂里挤满了慕名而来的学生,人数不比听周作人演讲的少,黑压压一片。梁实秋说得不错,与其说他们是听众,不如说他们是观众——大多数人都是为“看”而来。

后记

一提起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月社、新月派,除了对他们有专门而深入的了解,一般人在头脑里出现的印象,恐怕多半会与浪漫、唯美、滥情联系在一起。也难怪,谁叫那群人以月亮作图腾呢?月亮在中国人心目中的象征意义,还不就是情与美吗?何况还叫新月,更犹如女性中的新娘;何况还由一直被大众视为情圣的徐志摩作团体的灵魂。如果读者有兴趣、有耐心读完这本书,应该会改变对徐志摩的通常印象。会了解徐志摩在率性与感性之外,还有老谋与理性的一面;在风花雪月之外,还有“柔”肩担道义的一面;在追求个人理想的爱情之外,还有为社会的理想而奋斗的一面。在徐志摩身后,蔡元培曾用“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来总结他,本书则意在写一个“诗外”的徐志摩。不只是徐志摩,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都怀有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也因此他们在社会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比较重要,也比较生动。他们个人的人生道路的曲折,固然与社会动荡有关,也与此有关。“新月”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涉及文学、政治、音乐、美术诸多领域,这使得写“新月”如同理一堆乱麻。写作有时单纯需要脑力,有时是脑力加体力,写“新月”则还需加上耐烦。

编辑推荐

健康是谁的健康?尊严是谁的尊严?《徐志摩新月社》讲述了:从徐志摩、胡适发起的早期的聚餐会、新月社到《晨报副刊》的《诗镌》和《剧刊》;从新月书店、《新月》月刊到《诗刊》和《学文》,“新月”经历了从北京到上海再回到北京、历时11年的复杂过程,涉及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领域,更旁及文艺理论和美术,尤其是跳出“文艺”的象牙塔,关注到了现实政治。就文艺而言,他们拒绝所谓的“革命文学”“普罗文学”,不迷信“为人生而艺术”或“为艺术而艺术”,更不赞同以文学为政治宣传工具,他们讲究“人性”,崇尚的只是走正常的文艺发展的道路;就政治而言,他们反对专制,推崇民主和法治,呼唤人权。他们个体虽然存在差异,但都有对思想与言论自由的向往和坚持,他们自由地谈论文艺,自由地和左翼论战,自由地谈论政治。在历史的长河中,新月的岁月只是一个瞬间,却永远定格在了现代中国苍穹黝蓝的夜幕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徐志摩.新月社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2条)

 
 

  •   里面写了关于新月派的很多人物 我觉得我们很有必要了解那段文学史 需要认识胡适徐志摩等人
  •   这本文学史性质的小书,虽然比较小众,但是能够让关注中国现代文学史,以及喜爱徐志摩的文学爱好者,多了一个了解那段历史和相关人物的渠道。
  •   刚收到书的时候,我是持保留态度的,因为以前接触好多此类的图书,大多是哗众取宠,借名人来卖狗肉。 但是读过之后,渐渐被作者认真公允的写作态度而折服----尽管我相信作者所说所写的未必真的是确切无差错的史实。

    推荐一下,这本书绝对能带领你去体验领略一下当年的新月社以及徐志摩们的生活,去感受一下现代文坛先行者们的喜怒哀乐。
  •   徐志摩 新月社 关于徐志摩先生 一本经典之作 有很多对人生和社会有很大价值的思考
  •   主要写的是徐志摩创建新月社的历程,不错的书。
  •   徐志摩.新月社 ,非常好看,非常满意
  •   1949年以来,国内出版物大凡谈到新月社,都是作为与“革命”的、“无产阶级文学”的鲁迅相反的“不革命”的、“资产阶级文学”的对立面来描述的。这本书的内容多多少少能让我们从别的视角来重新了解一下新月社。试想,如果现在来通过网络进行一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与“小资产阶级文学”的问卷调查,孰胜孰负看来是会与当局一贯的论调大相径庭的吧。
  •   了解一个真实的新月社,理解一个特殊的时代。
  •   一直喜欢徐志摩,喜欢读他的书,他的诗歌。现在又有了一本他的书,真的很开心
  •   可以看下,徐志摩的诗倒是蛮出名的!
  •   徐志摩。我永远膜拜的诗人。
  •   真实的徐志摩?
  •   了解一下徐志摩及其朋友
  •   关键是很喜欢徐志摩,这本书不仅便宜,内容也很不错~
  •   一本好书 便宜又好看 喜欢徐志摩
  •   我爱徐志摩不是秘密。
  •   喜欢徐志摩,喜欢他的书
  •   超级喜欢徐志摩
  •   徐志摩的书都挺好。伟大的诗人,散文家。
  •   与我想的不一样,但是书本身质量还不错,我以为里面是些诗歌,散文,结果·····唉,如果想看诗歌散文就不要慎重考虑了
  •   能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文人们,真好!
  •   买书的时候,由于折扣低,貌似只花了9块多钱,便顺带买下了。
    结果发现这本书是自己买的六本书里最喜欢的,内容很好,编者蛮客观的。
    对那个时代的文人之间的关系能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吧。
  •   借助了解民间时期的文化现象和人物事迹很有帮助.
  •   非常喜欢,自己感觉内容非常真实。
  •   看了一部分,对于简单了解还是不错的
  •   可以收藏!读一段尘封的历史!不错
  •   好啊,正在阅读中。
  •   这本书读完,感慨,现今的文人,那里还有这个样子
  •   非常优秀的一本书,值得收藏和学习。.
  •   很有分量,内容很丰富
  •   哈哈哈哈好书
  •   物美价廉,值得花一些时间阅读。
  •   一般 不想说啥了
  •   英年早逝,可惜可惜
  •   诗人就是诗人
  •   一般,有点罗嗦。
  •   书的内容比较多,已经看了一些,还不错
  •   好喜欢的书哦。。。
  •   这个价 值
  •   内容还行,印刷不错。
  •   作者以客观的角度,以徐为中心,展现了民国文化圈的风貌。很不错!
  •   质量可以,一分钱一分货。
  •   很好,谢谢商家
  •   老爸喜欢看,觉得还行
  •   很不错喔 我很喜欢 恩 书里讲了很多上个世纪20 30年代的文人 学生故事 很有感觉~
  •   这书比较有趣味性
  •   看了大家的好评买的,超值。
    谢谢那些认真中肯写书评的热心读者。
  •   过去的文人,今日可以更真切地面对面,倍感心喜。
  •   “新月”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涉及到文学、政治、音乐、美术诸多领域,他们有个性,也有共性;他们有令人起敬的一面,也有平凡人的短处。新月社,是一个什么样的社?新月派,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派?“新月”的前前后后,经历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却也耐人寻味;“新月”的人,进进出出,林林总总。本书全面梳理了以徐志摩为灵魂、以胡适为棋手的“新月”群体的主要活动,包括他们的经历、创作、观点、论争等,给我们了解一个真实、不被扭曲的“新月”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本。
  •   是一本了解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好书。围绕新月派,介绍了包括胡适、梁启超、梁实秋、闻一多等新月派文人,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左翼作家及新月派和左翼作家的论战。但作者貌似站在新月派的立场,多新月派过度褒奖,对左翼作家多有无根据地、甚至是基于主观臆测的诋毁。
  •   对徐志摩、新月社的历史掌故比较详细,可以帮助了解徐志摩和新月社的本质,需要读者自己辨别。
  •   主要是对徐志摩一生的介绍,更多的了解到新月社的相关信息。
  •   在现代作家中,徐志摩是独树一帜的,他的才气、他的生活,无一不受人注目,要好好了解一下。
  •   原来看人间四月天,里面有个镜头,徐志摩深夜探林徽因,什么也没说,一碰茉莉花,转头,孩子般的跳开了,为那一瞬间而感动,这捧茉莉胜千言万语,这捧茉莉就是一生一世!所以这本书是冲着徐志摩买的,这个人获得太真了,我们可以做个好人、善人,但很难做个真人,他是这样一个人,这个一个真人!
  •   了解新月社的事情
  •   一幅新月社的全景图,有很多史实资料。挺好看的。
  •   “最是那一低头的娇羞,……”徐志摩的诗总带着才情,让人读完回味无穷。
  •   内容简单介绍了徐志摩及当时一些文人的关系。也让我对当时一些人的认识更加丰满了。
  •   跟随作者,我一步一步地走进了徐志摩的心里,我真的很喜欢摩。也很欣赏作者的文笔。
  •   喜欢徐志摩,这次买的书太多啦,一时没有来得及看了,但愿不错呵呵,质量赞
  •   还没看.不过看了看目录 而且和徐志摩有关.应该不会差吧.
  •   可能运输的问题,或者说是书是旧书,所以封面有点旧,不过内容却是真材实料,很有思想,对徐的评价以及相关趣闻也写得很精辟!
  •   诗歌的年代已经远去,那段历史只留与后人缅怀、、、













































  •   了解那段历史的好书,但是有点枯燥,要耐得住性子看
  •   狮子和老虎永远是独来独往的,只有狐狸和狗才成群结队。
  •   拿到书时,感觉一般,封面设计、纸张质感都一般,看了内容之后开始改观。两位作者都是为人师者,因此下笔时较为慎重,引用了很多资料史实,感觉很可信。比很多讲民国文人的散文靠谱多了。
  •   平时对其人已经很了解了,里面的很多事儿都知道的
  •   只是讲历史
  •   需要慢慢品味的一本书
  •   感觉还行,书的质量一般
  •   过得去,一般般
  •   还没看的。书印刷还不错,看着挺厚实的~
  •   who care money?
  •   可以看,品相差
  •   感觉写得绕过来绕过去的
  •   美中不足就是书的封皮有折痕啊!!!内容蛮详实的
  •   因为老师说到了徐自摩。所以才去搜了搜。
  •   喜欢,很满意
  •   买的时候看到价格那么便宜,以为书的质量应该不怎么样,但是收到书后,发觉质量还挺好的,书也挺厚,再看了下目录,内容确实比较丰富详细。很不错
  •   书很便宜,但是很复杂,好吧,我承认只看了一半多一点就看不下去了,喜好文学的可以选择,它有点过于学术了,想看小说的就好好考虑吧
  •   品相尚好,书的内容也不错。通过看这本书,对以前课本里塑造起来的,或者是语文课上塑造起来的文人墨客有了新的认识,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百态展现出来,文人相轻的本质也越发的明显。还是很值得一看的,相对于当代的文人及文学环境,还是有对比性的。无法评说文学发展的是非,但是相较现在,那时候的人还是没有那么浮躁
  •   第一次看到时没空买,拖了好久,等到要买时涨了几块钱,可是到手后还是太喜欢了~~真的值得!尤其是对民国文坛文学团体文人旧事过往各种论争有兴趣的人更值得买这本,作者观点的阐述算是近年来我看过的对于新月社新月文人团体及他们交往诸事比较客观冷静的,内容也很详实,涉及到的人事也很多,很多当年的史实今天读来也很有趣,那一代人的风采才华那一代人的人格气质跃然纸上,比起某些只... 阅读更多
  •   包装的很好 内容一如既往的好
  •   便宜而且真的不错!如果你喜欢徐志摩,希望更多地了解他,这本书还行。不过这本书不是诗集哦……
  •   他们有个性,也有共性;他们有令人起敬的一面,也有平凡人的短处。这几位中国新文化的弄潮儿与代表人物展现给我们的,必定是他们人生中情彩的一面。都是好书。
  •   拿到了残次品
  •   随便还是能看看的,总的说来还行。
  •   徐志摩&新月社
  •   喜欢徐志摩
  •   那白衣飘飘的年代
  •   徐志摩的清新
  •   想了解徐志摩的相关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