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3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何阿珺 页数:182
前言
“生肖”指的是人所生年的属相,一共有十二个,通称十二属相或十二相属,分别用十二种动物来代表。十二种动物又同十二地支两两相配: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成为狗,亥为猪。我国传世的书面文献中最早记录十二生肖的是东汉王充所著《论衡》。后代的人们认为人出生在哪一年就属哪一年的动物,如子年出生者属鼠,丑年出生者属牛……亥年出生者属猪。“生”者,所生之年也;“肖”者,类似、相似也。生肖之说成为中国民间普遍流行的记生年和记岁、排辈分的符号体系,两千年来早已蔚为大观,妇孺皆知。哪怕是足不出户的村夫野老,目不识丁的走卒乞丐,他们或许“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对今夕是何夕、今年是何年都不甚清楚,但是若问到他们属什么,恐怕没有多少人答不上来吧。在我国历史上,由于各族人民的喜闻乐见和高度关注,生肖从简单的记时原则发展为具有弥漫性质的文化现象,历久不衰。在民间流行的除了生肖游戏、生肖算命外,还有生肖剪纸、生肖卡、生肖图、生肖灯、生肖面食等,多不胜举。古人不光活在世上时要使用生肖屏风、生肖镜、生肖钱币等以图吉利,佩带生肖护符以图保佑,即便死后下阴间也要带上生肖俑,富贵人的墓室还要绘上生肖壁画。真可谓生生死死与生肖相伴。生肖文化的大普及既是民俗生命力旺盛的表现,也离不开知识阶层的推波助澜。古诗中的“生肖体”便出于历代文人墨客的贡献。《列朝诗集》收载的明人胡俨《十二辰诗》云:鼷鼠饮河河不干,牛女常年相见难。赤手南山缚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骊龙有珠常不睡,画蛇添足适为累。老马何曾有角生,羝羊触藩徒喷嚏。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鸡空自老林邱。舞阳屠狗沛中市,平津牧豕海东头。作诗者将十二属相同十二种传说或典故融合为一体,在讲述生肖知识的同时又传播了历史知识,收到趣味横生的效果。民间不少生肖歌谣也采取了类似的表现手法,使生肖之说变得极为通俗易懂。一首台湾儿歌唱道:一鼠贼子名,二牛驶犁兄。三虎爬山崎,四兔游东京。五龙皇帝命,六蛇受人惊。七马跑兵营,八羊吃草岭。九猴爬树头,十鸡啼三声。十一狗吠客兄,十二猪茶(台湾地方音,杀)刀命。生肖作为本土性的民间常识虽然简单生动,易学又易记,但是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象征编码系统,也还有它神秘莫测的一面。比如说十二生肖为什么是十二个,不多也不少?十二生肖是怎样产生的?起源于何时?为什么与十二地支相配?十二种动物的排序有什么根据?为什么其中十一种动物都是现实中所有的,唯独龙这一种却是现实中没有的呢?自古以来,这类问题就曾吸引过好学深思者的注意,不少文人学者还试图解答其中的某些奥妙。明代学者陆深的《春风堂随笔》云:“北狄中,每以十二生肖配年为号,所谓狗儿年、羊儿年者。岂此皆胡语耶?”清代学者赵翼《陔馀丛考》卷三十四谓十二相属之说起于东汉,汉以前未有言之者。今版通行工具书《辞海》……阳与月亮沿黄道运行一周,每年刚好会合十二次。我国先民把十二年定为一纪,是因为从天象上观测到岁星(木星)十二年一周天。十二年的时间不好记,于是又配上地支和属相。不过还有迹象表明,属相记年并不是最早的动物记时法,在它之前还有过动物记月法和记日法。按照礼失求诸野的原则,我们可以在彝族的十二兽记日法、纳西族的十二生肖记目法和记月法中看到这种古朴的历制,从而把生肖的产生放到通过具体来表示抽象的原始思维大背景中去理解。
内容概要
生肖是一种源远流长的象征编码系统,有它神秘莫测的一面。十二生肖为什么是十二个,不多也不少?十三生肖是怎样产生的?起源于何时?为什么与十二地支相配?十二种动物的排序有什么根据?为什么其中十一种动物都是现实所有的,唯独龙这一种却是现实中没有的呢?
书籍目录
引言
未羊——生肖一典1
第一章
羊文化的远古印迹——原始岩画中的羊形象1
一、猎羊岩画9
二、牧羊岩画14
三、羊岩画所表现的原始巫术意识18
第二章
羊图腾及其对华夏文化的濡染24
一、羊图腾概说24
二、羌——羊的传人30
三、羊图腾对华夏文化的濡染35
第三章
羊神崇拜44
章节摘录
(二)苏武——北海牧羊十九载苏武,西汉杜陵人。武帝天汉元年以中郎将出使匈奴,不料被扣留。匈奴单于胁迫其投降,苏武坚决不屈。于是被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处放牧羝羊(公羊),“羝乳乃得归”,即等到公羊产奶才放他回还。(《前汉书•苏武传》)苏武仗持汉节,北海牧羊十九载,渴饮雪而饥食草籽,甚至以毛毡为食。十九年中,象征汉帝国的汉节其旄尽落,而苏武仍然矢志不渝。一直到昭帝与匈奴和亲时,苏武才得以归汉。史载苏武“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据说汉使到匈奴时,得知苏武尚在,于是诈称汉皇帝在上林苑射雁时,得到了苏武系在雁足上的帛书,知道苏武在某泽中。这时匈奴方才承认苏武尚在人世,并遣苏武回国。苏武回来后拜为典属国,宣帝时赐爵关内侯。后世之人多有以诗、赋、画赞颂苏武之爱国气节者。宋代文天祥作《咏羊》诗云:“……出都不失成君义,跪乳能知报母情。千载匈奴多牧养,坚持苦节汉苏卿。”此诗题为《咏羊》,实际是在赞赏苏武。史载李陵曾劝降苏武,苏武说:“武父子之功德,皆为陛下(武帝)所成就……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虽在他乡,且身陷困境,却念念不忘自己的君王,这就是苏武人格的感人之处。当苏武历经艰苦、完节归来时,武帝已长眠茂陵。昭帝“诏武奉一大牢谒武帝园庙”,以偿其故君之思。诗中“出都不失成君义”说的正是此情。前面说过,羔羊跪乳其母,是知礼、至孝的象征,故诗人以“跪乳能知报母情”喻苏武思念故君、心向故国的赤诚。后两句进一步点明主题。文天祥本人也是一个与苏武一样有着民族气节的爱国志士。他曾受命与元军谈判,被扣留,但宁死不降,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表达爱国之情的千古名句。所以,文天祥的这首诗实际也是借古人以铭志,激励自己的爱国志向。元杨维桢《题苏武牧羊图》诗云:未入麒麟阁,时时望帝乡。寄书无有雁,食雪不离羊。旄尽风云节,心悬日月光。李陵何以别,涕泪满河梁。李陵是汉大将,因战败而降匈奴。苏武北海牧羊十九载,时时眺望帝乡,坚守汉节不变。两相对比,苏卿之志堪与日月同辉。苏武本是一个普通的朝廷使节,然而,命运却让他作出选择:守志,这意味着受苦;或失节,这意味着享福。他毅然选择了前者,北海牧羊十九载。牧羊生活是艰苦的,但他以坚定的信念挺住了,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因此,这十九年的牧羊生涯就在他的一生中显得异常辉煌。也因此,苏武牧羊已不是牧羊本身,而成为爱国守志、忠贞不屈的象征。许多地方修有苏武祠、苏武庙,以供后人缅怀其德。有些地方还形成了与苏武有关的习俗。如甘肃民勤县东南苏武山下有一眼泉水,名叫蒙泉,相传当年苏武在此地牧羊时曾饮该泉。为纪念此事,当地人每年夏历清明节都要牵羊至清泉,以人羊同饮蒙泉之水为乐。(三)黄初平——另一种牧羊据葛洪《神仙传》载:“黄初平者,丹溪人也。年十五,而家使牧羊。有道士见其良谨,使将至金华山石室中,四十年忽然,不复念家。其兄初起,人山索初平,历年不能得见。后在市中有道士,善卜,乃问之日:‘吾有弟名初平,因令牧羊失之,今四十余年,不知死生所在,愿道君为占之。’道士日:‘金华山中有一牧羊儿姓黄字初平,是卿弟非耶。’初起闻之,惊喜,即随道士去寻弟,果得相见。兄弟悲喜,因问弟日:‘羊皆何在?’日:‘羊近在山东。’初起往视,了不见羊,但见白石无数。还谓初平日:‘山东无羊也。’初平日:‘羊在耳,但兄自不见之。’初平便乃俱往看之,乃叱日:‘羊起!’于是白石皆变为羊数万头。”
编辑推荐
《羊致清和(典藏图文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