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传

出版时间:2000-06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姚金果,苏杭  页数:650  字数:458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想写一本张国焘传,那是十五六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们在吉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由于毕业论文的关系涉及到了张国焘,张国焘的一些问题不搞清楚,论文将难以完成。但是,有关张国焘的文献和档案资料并不多,而且能够看到的一些材料又大多是全面否定的。既然张国焘是一个被全面否定的人物,那么何以解答他在党内身居高位那么多年?又何以评价这一段党的历史,尤其是张国焘参与领导决策的重大事件?诸如此类的问题成为当年写作硕士论文中无法回避的困惑。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得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研究中,比较注意搜集有关张国焘的各种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大体搞清了张国焘问题的主要之点。至此,写一本关于张国焘生平的书的想法便产生了。  由于张国焘在国人中的印象十分糟糕,友人闻之我们想为张国焘作传,多感到惊愕,谓之曰:为张国焘作传!莫非吃错了药?友人的担心是有道理的。的确,要为这样一个历史比较复杂、前后反差巨大的人物作传,绝非易事。随着搜集资料和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这种感觉也越来越强烈。究竟如何反映张国焘曲折的一生?我们为此思考和斟酌了相当长的时间,最终还是决定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依据我们所能掌握的史料,将张国焘的一生尽量客观真实地再现出来,既不诿过,也不施贬。  张国焘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个特殊的人物。他的一生从崛起、辉煌,到挫折、堕落,充满了跌宕起伏、曲折坎坷。他曾有过令人炫目的成就,也犯过令人发指的错误,最后走上了人所不齿的背叛道路。总之,他是一个成就与错误并举、光荣与耻辱同存的人。  张国焘的成就与光荣在于:在五四运动时期,他是学生领袖之一。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他是北京共产党小组创建者之一,是李大钊的得力助手。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他是主持会议的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公开指导工人运动的领导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他是第一任领导人。在共产国际召开的远东大会上,他是中国代表团团长,也是中共领导人中惟一获得列宁接见殊荣的人。在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大罢工”中,他是直接领导者。在轰轰烈烈的五卅运动中,他积极参与了领导工作。在大革命失败前后,他受任于危难之时,接替陈独秀成为中共临时常委负责人。

内容概要

张国焘的前半生与中国共产党同生死,曾两次被北洋军阀逮捕;数次受到中共中央处分;三次去莫斯科,是中共领导人中惟一获得列宁亲自接见殊荣的人。他的后半生曾与蒋介石国民党共命运,然而最终又遭遗弃,不得已而漂泊异乡。本书根据档案资料和相关人士提供的鲜为人知的资料,客观地追述了张国焘的一生。

作者简介

姚金果,山西永济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法学博士。主要从事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史研究,尤以中国大革命、国共关系史、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见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大革命》负责人。著有《解读中国大革命史》、《孙中山》、《陈独秀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大革命》(合著)、《中国共产党创建史》(合著)等著作,发表相关文章50余篇。

书籍目录

引言上篇  一 官绅子弟  二 爱国心与温和的请愿  三 五四运动牛刀初试  四 相约  五 抉择  六 肩负重任  七 在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  八 崭露头角  九 首次莫斯科之行  十 主持“一劳大”  十一 宣传党的主张  十二 “二七”惨案前后  十三 西湖论争  十四 三大落选  十五 固执己见  十六 牢狱之中  十七 再次进入领导核心  十八 执行妥协政策  十九 难挽狂澜  二十 受任于危难之时中篇  一 重尝失落  二 争论于中共六大  三 莫斯科风雨  四 支持王明中央  五 初到鄂豫皖  六 确立威信  七 东进南下之争  八 制定肃反政策  九 问罪许继慎  十 主持“大肃反”  十一 辉煌鄂豫皖(一)  十二 辉煌鄂豫皖(二)  十三 挫折  十四 漫漫西征路  十五 新创根据地  十六 扬威通南巴(一)  十七 扬威通南巴(二)  十八 川陕再肃反  十九 反六路围攻  二十 广昭战役下篇  一 策应中央红军  二 雨中拥抱  三 碰壁两河口  四 喜怒芦花镇  五 波澜再起沙窝  六 分裂  七 另立“中央”  八 南下是绝路  九 背负重压  十 曲折的北上路  十一 西渡  十二 批判与挽救  十三 反国焘路线  十四 叛逃  十五 跌入命运的低谷  十六 失意的“反共强人”  十七 郁郁而不得志  十八 寻寻觅觅  十九 凄凄惨惨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尽管鄂豫皖红军的力量在张国焘到达根据地前后有了较大规模的发展,并且在作战方面实现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正确地处理了运动战和游击战、进攻和防御的关系,开始力求在运动战中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等重大的发展,但是,现有红军力量还是很薄弱的,不足以完全抵御敌人的疯狂攻击。因而,张国焘和中央分局、军事委员会决定进一步扩大红军,增强战斗力量。  鄂豫皖中央分局成立后的第三天,1931年5月18日,中央分局发布了《紧急通知第一号——加紧扩大红军的工作》。将加紧扩大红军作为中央分局紧急通知第一号向根据地的党政群团组织发布,足见张国焘和中央分局对扩大红军工作的重视程度。该通知要求在五天之内扩大红军2000人,“各县委接着这一通知后,应即规定自己要做的数目,动员区委支部的每个同志及所有的群众团体、政府机关来努力这一宣传鼓动工作,向广大群众说明投入红军与消灭‘包剿’、保护春收的关系,使他们自动的自愿的为自己的利益,踊跃的加入红军”。通知还制止一切强拉和欺骗的征兵方式。《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鄂豫皖时期·下),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版,第152页。中央分局还十分注意红军的阶级成分,要求不能让反对工农利益的分子混进革命队伍。这一紧急通知拉开了鄂豫皖中央分局时期努力扩大红军的序幕。5月30日,中央分局再次发出加紧扩大红军的通知。在中央分局的督促下,各级党政机关和群众团体都为此作出巨大努力。  在扩大红军的同时,中央分局还实行了一系列拥军优属政策,如对红军家属的帮助救济、彻底实行分配好的土地给红军家属以及“红军公田”的代耕制度等。这些政策对没有饭吃的贫苦农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中央分局也要求各地在扩大红军时,更须吸引广大饿饭的群众来投入红军。  正是由于张国焘、中央分局的有力领导和根据地人民群众对红军的拥护和爱戴,在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内,有1万余人参加了红军。到1931年11月初,鄂豫皖的红军总兵力已达3万余人,成为当时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部队之一,中国革命的光荣劲旅。鄂豫皖红军的壮大,为根据地走向极盛时期奠定了重要基础。  应当指出的是,中央分局、张国焘为了督促扩红运动,运用了党内反倾向斗争方式。在中央分局通知第十三号中明确指出: “因为‘包剿’严重形势的减轻,就对扩大红军的工作松懈,毫无疑问的这是右倾机会主义的观念,取消党的紧急任务的危险倾向。”中央分局这种不分析具体情况的上纲上线的武断认识,确实给各级党政群组织的负责人以很大的压力,因而在完成扩大红军的工作中不得不使用了一些带有强迫性的方式。对此,中央分局又批评说: “一切命令欺骗等不正确的方式须肃清灭绝。”搞得下级领导人诚惶诚恐。  1931年11月7日,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这一天,在江西苏区瑞金,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20天后,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项英和张国焘为副主席。在这次盛会上,张国焘还当选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和司法人民委员。这样,张国焘就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而远在鄂豫皖的张国焘对此还一无所知。据张国焘说,他是在1932年春才知道“一苏大”的情况的。见《我的回忆》(第3册),现代史料编刊1980年版,第95页。  巧合的是,也是在11月7日这一天,张国焘在鄂豫皖根据地的黄安七里坪主持召开了一次盛大集会——庆祝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成立大会。这次大会选在七里坪召开有两重意义: 一是为了庆祝“十月革命节”;二是七里坪乃当年黄麻起义队伍首次集合攻打黄安的出发地,因而也是大别山区第一支工农红军的诞生地。徐向前: 《历史的回顾》,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第165页。

编辑推荐

  《张国焘传》作者以翔实的史料、客观的立场、生动的笔墨完整再现了争议人物张国焘的一生经历。  张国焘,字桤荫,又名特立,1897年生于江西省萍乡市。他的少年时代,正是清王朝走向灭亡、共和民国初创的大转折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中西文化在碰撞,新旧思想在交锋。1916年,张国焘考入北京大学。从此,这个在新旧文化撞击下成长起来的青年,开始了他跌宕起伏的人生旅途…… 1922年初,他成为唯一获得列宁亲自接见殊荣的中共领导人。1938年4月初,他只身逃离延安,投身于国民党。1979年12月3日,他在多伦多一家老人病院,客死异乡。  加拿大多伦多,1979年12月,风雪,寒夜。《张国焘传》的传主——张国焘——悲惨地告别了人世。张国焘去矣! 张国焘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个特殊的人物。他一生从崛起、辉煌,到挫折、堕落,充满了跌宕起伏、曲折坎坷。他曾有过使人炫目的成就,令人发指的错误,人所不齿的背叛行为——他是一个成就与错误并举,光荣与耻辱同存的人。 《张国焘传》用翔实的资料语言纪录了张国焘特殊的人物。  李先念,“西路军执行的任务是中央决定的。西路军自始至终都在中央军委领导之下,重要军事行动也是中央军委指示或经中央军委同意的……”  洪学智,“很长时期,西路军由于被当作是‘张国焘路线’的牺牲品,其史实及研究都被视为‘禁区’,尘封了半个世纪,幸存者大多命运坎坷,备受压抑和屈辱,受到极不公正的对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张国焘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5条)

 
 

  •   1979年12月,风雪,寒夜。本书的传主——张国焘——悲惨地告别了人世。张国焘去矣! 张国焘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个特殊的人物。他一生从崛起、辉煌,到挫折、堕落,充满了跌宕起伏、曲折坎坷。他曾有过使人炫目的成就,令人发指的错误,人所不齿的背叛行为——他是一个成就与错误并举,光荣与耻辱同存的人。 本书用翔实的资料语言纪录了张国焘特殊的人物。
  •   张国焘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个特殊的人物。他一生从崛起、辉煌,到挫折、堕落,充满了跌宕起伏、曲折坎坷。我想了解张国焘的原因是红四方面军的成长壮大,著名将领许世友、陈庚均是张国焘的部下,研读收藏此书,也算补了革命史的遗缺,因为好人、坏人都要了解。
  •   书很全面的揭示了张国焘波澜起伏的一生,看了之后还是有些许感慨的。 我觉得张国焘青年时期这一段写得很拖沓,我就直接跳过去看了,真得是像流水账一样。后面张国焘一步步的发迹历史还是很有可看性,娓娓道来。书中引用了很多当时中央的电文,很真实。但是我认为书的作者对张国焘本来就带有彻底的批判性,对读者的思维很有导向性,仿佛是在用搜集到的所有资料来向我们证明,看,我是有多么的先知先觉,张国焘就是个革命的叛徒。这让我很不以为然,写传记还能这样写吗?张国焘的结局确实不好,但是至少作者应该用一种很公正或者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超然世外的态度来叙述传主一生的事迹。当然这只是我的拙见,丝毫没有给张翻案的意思。看到张在鄂豫皖根据地的杰出贡献,确实也为他感到惋惜,如果此人能谨慎为人,那在党内前途不可限量啊。但是紧接着张在根据地搞肃反扩大化,那一段文字真的是不忍直视啊,杀了多少人,造了多少孽。
  •   高数对张国焘的一生进行了评述,他的一生很特殊先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人后投靠国民党,万年在香港独立。
  •   张国焘,中国近代史不可不说的一个悲剧人物,看张的经历也只能说,他的出身太好,太不理解中国国情了
  •   人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无论人或组织,若想思路清晰,总需从知己做起。

    心理学中对人之弱点说得清楚,记忆的选择性记录,潜意识中的篡改。人们对自己的负面历史,总会选择自我辩护,然后把责任推给不是自己的所有其他人、情况,从而因此而吞下未来思维偏离的恶果。每个人、组织,其实都无法避免这天赋的弱点,只是程度不同,带来的遗患也就不同罢了。

    陈独秀、瞿秋白、张国焘,等等,对于他们所属的组织而言,便是知己的难点所在。
  •   一直对张国焘历史感兴趣,趁当当网打折时买了一本。感觉非常良好。本书客观、公正,能够还原历史。赞!
  •   看完本书,可以了解张国焘的一生,发人深思~
    喜剧人生!
  •   这是到目前为止,姚金果写得最好的一本书。与张国焘的《我的回忆〉对照研读,非常有趣。
  •   很好,填补了党史空白,特别是张国焘晚年的事迹
  •   可惜是现代作者写的 如果是张国焘写的就好了
  •   书的内容挺好,有助于了解张国焘
  •   张国焘传张国焘传帮同事买的
  •   张国焘始终是个迷!!
  •   一个不能忽略的历史人物
  •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对历史事件客观真实
  •   准备人物传看全
  •   一个共党历史上的重要任务,胜王败寇,扼腕叹息。
  •   给家里老人买的,爱看,张的自传也相当好,不过大陆没有出版
  •   很好的。老朽是历史爱好者,喜欢。
  •   历史读物,值得认真读,,,
  •   值得了解这段历史,便宜阿
  •   从反面的角度再次认识党的历史,别有一番风味
  •   尊重历史!好书好书好书好书!
  •   这几本书领导都非常喜欢。
  •   已看了大半,作者对张带有一定偏见, 从文中也看出党内能成伟人的也就是毛张了,
  •   一般般吧,主观推断的东西太多,而且大量引用别人的推论
  •   书写得好,内容充实,而且包装很好
  •   一失足成千古恨,令人扼腕。
  •   随便翻了几页很值得一读的书,书都是正版的,到货速度也很快。当当值得信赖。
  •   很详细很喜欢
  •   还不错,朋友说的
  •   书不错。发货也很快哈~~谢谢!
  •   物流超快,书也不错
  •   价格实惠,经典著作,受益匪浅。
  •   这次包装还行
  •   送给老爸的,老爸说还不错。
  •   翻了一下觉得还比较好,以前看过一些他的传记都还比较一样
  •   书很不错!值得!
  •   质量不错,内容没看
  •   张国焘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个特殊的人物。他一生从崛起、辉煌,到挫折、堕落,充满了曲折坎坷。他曾有过使人炫目的成就,令人发指的错误,人所不齿的背叛行为——他是一个成就与错误并举,光荣与耻辱同存的人。张国焘的前半生与中国共产党同生死,曾两次被北洋军阀逮捕;数次受到中共中央处分;三次去莫斯科,是中共领导人中惟一获得列宁亲自接见殊荣的人。他的后半生曾与蒋介石国民党共命运,然而最终又遭遗弃,不得已而漂泊异乡。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就是将张国焘这些成就与光荣、错误与耻辱尽量客观地再现出来。本书根据档案资料和相关人士提供的鲜为人知的资料,客观地追述了张国焘的一生。
  •   张国焘,一个在中共历史上有过巨大影响的领导人,他领导过中国工人运动当年,刘少奇、邓中夏、项英等赫赫有名的工人运动领袖都是他的部下,他扩大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他创建出川陕革命根据地,在一、四方面军会师时,一方面军只有一万人,而四方面军有八万人。就是这样一个有能力、有魄力的人,却人品恶劣,玩弄阴谋诡计,权力欲太强,最终成为叛徒,堕落投靠国民党,晚景凄凉,客死异乡,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悲哀。
    从张国焘的人生经历,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首先,理想的重要性。张国焘的人生悲剧,源于其对人生理想的放弃。一个人放弃理想,只追求个人利益,不顾人民、国家的利益,难免会堕落。秦桧、严嵩、李鸿章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而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其次,原则的重要性。人难免犯错误,但叛党是原则问题。如果他不去投靠国民党,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会与陈独秀相似:犯过严重错误,但还是一个革命者。但当他投靠了国民党之后,他就彻底堕落为一个可耻的叛徒。
    最后,道德的重要性。古人讲“修身”才能“治国”,才能“平天下。”一个不讲道德的人可以得逞于一时,可以得逞于一世,但最终会遭到历史的谴责,人民的谴责。
  •   张国焘其实是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正面说:此人是中共的创始人,是个大知识分子,曾创立红四方面军,在当今的中共军事力量序列里,红四方面军系统传下来可能占很大比例。因为长征会师后,红四方面军一度占到红军3/4的比例。从坏的方面说:此人思想忽左忽右。左的时候在红军根据地乱杀自己人、杀革命同志,而且自己是知识分子,还在红军内部排斥、迫害知识分子——总之就是不能容别人对自己的个人独裁构成威胁。红军会师后,把个人地位放在第一,进行争权——虽说这个争权有一点摆资历的理由。后来发现张浩传递了所谓苏联旨意:老毛为领袖。之后就越发觉得混不下去,进而发展为叛逃,而且叛逃后才发现自己其实没了权力、又没本事,其实一钱不值。
  •   书里非常客观的描写了张国焘其人,对当时的情况写出来的也比较真实,当然还要很多没写出来不为人知的情况,也许几十年之后才会看到,不管怎样,对张国焘的一生都算是客观评价的,英雄与狗熊其实有的时候就是一念之差啊。
  •   值得一读,一个不能忽略并令人扼腕的历史人物。
  •   了解一位争议人物
  •   张国涛是忠是奸虽早己定论。毕竞是历史大人物。读此书能更详细的了解这个人。
  •   我们需要更多的历史资料来了解、还原历史中的人和事。
  •   是一部实事求是的书,对功过是非客观评述,值得看。
  •   历史谁与评说,盖棺论定。
  •   有污损,整本书变形,不太干净。内容还行。
  •   这本书不错,恨详尽,写的文笔也好
  •   内容比较丰富,也比较可信。对张的生平有了了解。相比国内其他书,算是公正,但还是难免有些负面的评论带有作者主观。文笔流畅。
  •   写得一般般,也差不多了
  •   刚刚拿到手,看质量还不错!希望内容一样有质量!
  •   刚收到,尚未看。这次折扣力度大。
  •   传记
  •   很好,值得一读.
  •   看完了才发现其实张国焘也不简单啊
  •   对那封著名的电报语焉不详。现代史都这样一笔糊涂账,可见中国的可信度有多高了。
  •   该书中所引用资料,几乎在百度上都找得到,所以,从信息角度看,没有资料价值;书中几乎没有作者自己的思考结果和分析判断,所以,从观点角度看,没有学术价值!就是一份应付毕业的论文而已——水平就是个硕士!
  •   作者努力保持公允的立场,但读来还是觉得不够公允。
    语言表述功夫欠佳。陕西人民出版社真不敢恭维。
  •   此书在教课书的基础上对张国焘的判党判国行为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批判
  •   和叶永烈比较,相形见绌。文字描述呆板,将从枯糙的论文里搬出来的的材料。几乎不是在给读者讲故事,而是象个蹩脚的老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哪管学生是否感兴趣。后悔!
  •   恶心!主观臆断,栽赃,摸黑。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