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 作者:北京天利考试信息网 编
书籍目录
一、课程标准卷统一命题地区优质模拟试题精选
1.东北三省四市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
2.东北三省四市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
3.东北三省四市高三第三次联合考试
4.哈尔滨市高考复习质量检测
5.长春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
6.山西省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
7.太原市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8.太原市高三模拟考试(一)
9.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模拟练习
10.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
11.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
12.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
13.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
14.西安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
15.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
1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考第一次适应性检测
17.乌鲁木齐地区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验
二、课程标准卷统一命题地区名校优质模拟试题精选
18.西安市五校第一次模拟考试 ’
19.银川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20.哈尔滨三中、东北育才、大连育明、天津耀华四校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
21.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22.东北三省三校高三第一次联考
23.东北三省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
24.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摸底考试
三、其他课标地区优秀借鉴卷精选
25.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26.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
27.沈阳市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一)
28.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29.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30.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参考答案及解题提示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城市景观中不可无水。即使不傍河海,亦无湖泊,或虽有河湖,但某些大的建筑物与公众共享空间却离那些自然水域颇远,那么,以人工力量来营造小规模的水景便成为必要的了。 中国古典建筑的庭院乃至园林的布局中极少有喷泉的设置,是由中国与西洋不同的文化心理所决定的。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不仅是诗,也是理。中国的地势总体而言是朝东倾斜,因此在经济、文化一贯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人们认为水的存在常态一是"泻",一是"平"。而中国文化中影响最大的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都强调顺应事理天意,故而在中国古代的诗词曲赋中,存在着大量咏赞瀑布与平湖的文句,以水的自然泻落与若镜映物为美:"日照香炉生紫烟……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秀出南斗旁……影落明湖青黛光"等等。"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此为大景;"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这是小景。总之绝少歌咏赞叹水的上喷蹿跳。 以北京为例,紫禁城那么堂皇富丽的庞大建筑群,景点繁多,花样迭出,可是却无一处喷泉。而在西洋,哪怕是规模要小得多的皇宫里,也总会有不止一处的喷泉设置。此非不能也,而是不爱也。我们都知道乾隆在位时,宫中的西洋供奉曾为他在圆明园中设计过有"大水法"的西洋楼景点,李翰祥拍《火烧圆明园》时还搭出了大堂的布景,展示那一喷泉齐溅的景观。其实我们并不能找到自乾隆到慈禧特别喜欢那喷泉的文献资料,圆明园的"大水法"只不过是中国统治者偶尔容忍一点西洋"淫巧奇技"的小例子罢了,喷泉始终未能进入中国园景文化的主流。 没有喷泉的中国园林,顺应"水往低处流"的自然属性,却也创造出了种种至关的佳境。《红楼梦》所描写的大观园,以沁芳闸为核心的水景布局,基本上概括出了中国人对水的审美心态。 随着审美情趣的丰富,城市人造景观中对人工喷泉的营造成了越来越热门的事情。以北京而论,虽未必有昔日圆明园那么集中、复杂的喷泉组出现,但节日期间天安门广场的喷泉,北京游乐园的"水幕电影",一些公众共享空间的音乐喷泉,以及各大饭店宾馆内外的大大小小的形态各异的喷泉,已然构成了一派新的"城中水景"。喷泉不仅润泽着城市空气,可以与现代化的建筑物整合为一种美妙的景观,而且,这种偏"逆水性而嬉弄之"的浪漫情怀,激发出人们一种昂扬的创新精神。 然而,目前一些建筑物内外的喷泉,有一种赶时髦甚至是盲目"西化"的倾向,或者是"为喷泉而喷泉",又全然道不出之所以那样"嬉水"的美学动机。其实,如果建筑物整体是民族风格的,那么,在以水布景时,无妨仍取中国古典式的"泻"与"平"的造境法。即使是西洋人以洋美学追求为主体的设计,有时也很会从中国古典美学中汲取精华,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如果在宏阔的公众共享空间中对水的运用,就主要不是使其上扬,而是用沿着墙面流泻与营造出大面积水池的方式,就会很有点"水白天来眼波横"的意趣。 (摘编自刘心武《我眼中的建筑与环境》) 1.下列关于"城中水景"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城中水景"属于人工营造的位于某些大型建筑物和公众共享空间内外的小规模"嬉水"景观。 B."城中水景"既表现为有"上喷蹿跳"特点的喷泉,也可表现为有"水往低处流"属性的佳境。 C."城中水景"能润泽城市空气、与现代化建筑物整合为一种美妙景观,并能体现一种浪漫情怀。 D."城中水景"所选取的中国古典式"泻"与"平"的造境法,也会被西洋人在设计中出奇运用。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东部地区的人们认为水的存在常态是"泻"和"平",所以,中国古典建筑的庭院乃至园林的布局中没有喷泉的设置。 B.《红楼梦》大观园中以沁芳闸为核心的水景布局,基本上反映了中国人顺从和适应水的自然属性的传统审美心态。 C.人工喷泉偏"逆水性而嬉弄之"的浪漫情怀能激发人们昂扬的创新精神,这是营造人工喷泉越来越热门的原因之一。 D."水自天来眼波横"的意趣,能在宏阔的公众共享空间通过让水沿着墙面流泻与营造出大面积水池的方式来表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都强调顺应事理天意,使中国古代多有咏赞瀑布与平湖的诗词曲赋文句,也影响了中国古典建筑中的水景设置。 B."日照香炉生紫烟……疑是银河落九天",表现了水"泻"的常态;"庐山秀出南斗旁……影落明湖青黛光"表现了水"平"的常态。 C.紫禁城庞大的建筑群无一处喷泉,而规模要小得多的西洋皇宫里,总会有不止一处的喷泉设置,这表现出中西文化心理的差异。 D.盲目"西化"的喷泉和"为喷泉而喷泉"的设置,都表现不出"嬉水"的美学动机,也就不会有"水自天来眼波横"的意趣。
编辑推荐
《新课标2013宁夏海南模式高考模拟试题汇编:语文》编辑推荐:一本好书,对于考生在高考复习备考中的作用不仅在于查漏补缺、有效地规划复习,还在于使考生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并准确把握高考命题趋势。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新课标2013宁夏海南模式高考模拟试题汇编:语文》编写组精心挑选了新课标地区的多套优秀模拟试题并汇集成册,以便更加有效地帮助考生准确把握高考航向!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