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09-01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毅 著 页数:260
前言
王毅副局长是我的老领导,我的成长得益于他的栽培和扶持。我至 今仍称他“书记”,这个称谓不仅亲切,还见证了我在他手下工作的那 一段难忘的岁月。我的同事都一致公认:老书记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好领 导。他品行端正,为人真诚,是领导,也是作家。他爱好文学不是附庸 风雅,也不是为了装点门面,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热爱,所以从20世纪 70年代一直坚持到现在,他对文化人(尤其是作家)特别尊重,他的勤 奋好学也赢得了文化人的信任和敬仰。无论为人为官还是为文,他都是 我的楷模和标高。最近得知他的小说集《南瓦河水静静流》即将面世,我很高兴,也很期待,但对老书记让我写序的安排深感惶恐,我一后生 末学,笈笈无名,实难担此大任。但老领导一再坚持,我却之不恭,遂 以第一读者身份写一点读后感。滚滚滔滔的澜沧江在勐腊县出境成为老挝和缅甸的界河后始称湄 公河(Mekong River),在澜沧江畔,蕴藏着中原地区罕见的边境传 奇与民风异俗。王毅是位具有独特表达方式的作家,他运用清新硬朗的 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画,让我们走进佤山,走进傣 寨,陶醉于曲折故事和美感享受的同时,不知不觉被小说中深刻的使命 感所感染。首先,这部小说集子在取材上充满了边地风味与民族特色。在中 华文化发展史上,常常把汉民族文化等同于整个中华文化,在一定程度 息:“人在劳动时,既用歌吟以自娱,借它忘却劳苦了,则到休息时,亦必要寻一种事情以消遣闲暇。这种事情,就是彼此谈论故事,而这谈 论故事,正就是小说的起源。”小说的胚胎就是故事。故事向高级阶段 发展,逐渐淘汰了它的自然性和偶然性因素,使故事的前后环节具备因 果和必然的性质,这就是情节。情节是展示人物性格的生活基础,人物 性格是在人物的行为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构成的冲突中显现出来 的,情节就是一系列生活事件的演进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矛盾冲突的艺 术表现。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故事和事件都能写成小说的,小说情节的 展开必须具有可能性和必然性。可能性就是动机和原因,必然性就是事 件的因果关系和逻辑推理性,这是小说情节展开的内在驱动力。小说的 各种材料,往往要通过情节发展的线索来组织,合适的情节能把那些杂 乱无章的一大堆想法,观察到的东西以及获得的知识都编织起来,它可 以作为起组织作用的酵母。在王毅的小说集中,几乎每个故事都曲折有致,引人人胜。《二号 教授》是抽底式结构,把在人们看来小气刻薄的二号教授的真正的无私 精神面貌在结尾处揭示,令人大感意外又恍然大悟,细细琢磨,又体味 出这一结局实在情理之中,不由得感动、感慨、深思。《三人行》是板 块式结构,马如云、耿剑飞、林明三个人的命运遭际是明显的几个独立 部分,每个“板块”都可以独立成章,成为一个单独的故事。但是,它 们拼合在一起的时候组成一个完整的图形,全面清晰地表现出三个人的 全貌,通过三个人的友情关系与交错纠缠的命运表现出他们对于人生的 抉择,进而显示出作者对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内涵、艺术特征。《南瓦河水静静流》是拆信封式结构,结构严谨、情节紧凑,作者将主 人公南芳的全部经历、遭遇,都放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空间中展示,既 集中,又节省笔墨,产生较强的戏剧效果。此外,翻板式结构、连锁式 结构、抽屉式结构等,作者都运用得自然纯熟,为小说内容更添精彩。小说情节更是运用多种技法来增加悬念,比如《夕阳西下时》中的“误 会法”,《岁月如歌》中的“对比法”,《岩弥勒》中的“反应式” 等,令作品的情节发展独辟蹊径、引人人胜。这些结构技巧呈现出作者 极强的讲故事能力,并表现为一种形式美,使得作品更有艺术魅力。其三,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既是小说作者刻意创造的 核心内容,也是读者解读小说的一把“钥匙”。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 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无论情节的设置,矛盾的安排,还是环境的描 写,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如果把一篇小说比做一件衣裳,那么 人物就是这件衣裳的衣领,衣领具有统摄全局的重要作用。没有衣领的 衣裳只能是奇装异服,没有人物的小说也只可能是偶尔为之的探索性新 潮小说,因此,成功的小说离不开人物塑造的成功。一篇脍炙人口的作 品里往往有着深人人心的生动人物形象,正如唐僧师徒四人之于《西游 记》、金陵十二钗之于《红楼梦》。王毅的小说在人物刻画上拥有丰富的表现手段,从各个方面深入细 致地塑造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音容笑貌,展示人物的心理 状态,通过对话、行动以及环境气氛的烘托等多种手段来刻画人物。比 如,在《李猛出国》中,李猛与自己的姐夫也是异国边境县城的头领赵 三木嘎谈判,赵三木嘎提出用“斗鸡”的方式来定胜负,最后,李猛胜 利后才知道是赵三木嘎故意输给他的。原来,赵三木嘎已经意识到答应 李猛的条件才是正确的选择,但是,他又是极要强、爱面子的人,虽然 心里早已服气,嘴上却不承认,所以他用“斗鸡”这种独特方式给自己 一个台阶下。通过这个妙趣横生的细节,凸显了赵三木嘎勇猛刚愎、不 肯轻易认输的性格特征,也显示出独特的民族心理和浓郁的边地文化特 色。在这本小说集中,虽不敢说都是精品,但却是篇篇耐读,作者刻画 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形象,充满活力与信义的小扎腊,秀色可餐、气质 高贵的唐诗雅,深谋远虑、诙谐幽默的李猛,单纯热情、乐观开朗的岩 弥勒,透明纯净、执著善良的南芳,自尊要强、宽容大度的李小梅等,无一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作者还刻画了“少数民族人物”形象系列、“边地官员”形象系列、“知青”形象系列,这些系列中的人物兼容了 时代、身份共性与个人特性,成为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群落,这些人物 形象代表了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的典型,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审美和 认知价值。这些人物不是某一时代政治、概念的化身,而是具有生命力 的鲜活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精神深度,代表着作品的水准。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转 型、经济转轨的动荡时代,作者能对纷繁的生活进行准确把握和高度提 炼,让人物在文学叙事的具体展开过程中体现出文学的、美学的和艺术 感性的力量,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其四,充满着使命感的精神诉求。屠格涅夫说过:“在文学天才身 上自己的声音是主要的、生动的,自己特有的声调,其他任何人的喉咙 都发不出的声调是主要的。”这就是要求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自我 精神追求。王毅在小说中以对得起历史和人民的创作态度,用手中的笔真实 而艺术地反映现实生活和时代变迁,关注社会生活与时代需求。《一盆 莲瓣兰》是一篇写得很睿智的精致短章,它揭露了官场的某些“潜规 则”,深刻批判了“干得好”不如“说得好”的不正常现象;《大学生 张晓强的姐姐》对人的尊严在金钱面前的软弱进行了冷峻的审视,虽然 也对小人物在生活困境中的挣扎和无奈表示了理解和同情,但姐姐的形 象最后在弟弟心中坍塌表明了作者坚定的批判立场;《兰华在追求》刻 画了一个对别人宽容对自己严格的干部形象,兰华内心的大爱追求恰恰 是作者人文关怀的体现;《岁月如歌》通过几个好朋友在几十年的岁月 变迁中的人生选择,虽然也有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和困惑,但浓 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与公仆意识却是始终高扬的信念和旗帜。可以说,小 说的叙事,与其说是一种技巧,不如说是信仰的展现。正所谓“铁肩担 道义,妙手著文章”,作品传递着作者内心的人文关怀与理想主义的追 求。每一部优秀的作品,都有作家伟大的灵魂在光照作品。那就是作 家的人文关怀、悲悯之心,关注底层,同情弱小,以平民的视角、平民 的姿态平实地进入到普通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当中去。王毅的小 说,有坚实的生活之“根”,亦有飘逸的艺术之“灵”。他通过文字表达着 对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的深深感悟,让人掩卷深思。《南瓦河水静静流》就 像一张新鲜的芭蕉叶子,碧绿丰硕,凝聚着浓郁的异域风味与蓬勃的生命活 力,在边地的炽热阳光里,撑出一片清凉的绿荫。(纳张元,教授,硕士生导师,大理学院文学院院长。中 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 省德艺双馨文艺家,云南省德艺双馨青年作家,云南省高校教 学名师。)
内容概要
作者在《南瓦河水静静流》中以对得起历史和人民的创作态度,用手中的笔真实而艺术地反映现实生活和时代变迁,关注社会生活与时代需求。《南瓦河水静静流》就像一张新鲜的芭蕉叶子,碧绿丰硕,凝聚着浓郁的异域风味与蓬勃的生命活力,在边地的炽热阳光里,撑出一片清凉的绿荫。
作者简介
王毅,回族,籍贯云南大理,1957年生于孟定傣乡,初中毕业后下乡插队当知青,应征入伍当过兵,复员回乡后分到人民公社工作。在临沧地区任过九年县委书记,在大理学院任过九年党委书记,现任云南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正厅级)、省文联副主席(兼职)。1995年被评为“云南省优秀县委书记”,1998年被评为“云南省优秀退伍军人”。著有诗集《故乡在远方》(1998年10月,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散文小说集《感觉中的人生》(2004年10月,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中篇小说《李猛出国》获得2003年度“边疆文学奖”,并被改编成电影《罂粟花儿不再开》,在中央电视台播出(2010年4月);短篇小说《一盆莲瓣兰》被中国作家协会收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全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2009年10月);散文《佤山常青树》被中国作家协会收编在《盛世民族情征文作品选》中(2011年2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书籍目录
他和小扎腊一盆莲瓣兰李猛出国湖畔沉思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二分之一的故事二号教授三人行大学生张晓强的姐姐岩弥勒小说二题马教授捐款记小县故事南瓦河水静静流小说两篇很远的地方夕阳西下时岁月如歌博学达真大德至理
章节摘录
星期天晚上,陈和平下乡回来,刚进家门,就听见客厅里的电话响了起来。女儿在大学读书放 假了没回来,妻子抱着那盆珍爱的莲瓣兰到省城参 加全国兰花博览会去了,这个电话只有他来接。拿 过话筒一听,是地委组织部杨部长打来的。一阵客 套话之后,杨部长在电话里说,今天地委开了一天 会,研究了干部问题,你们县上的缺额副县长已经 定了,就是李云,请转告李云明天到地委组织部报 到,组织上要找他谈话。接完杨部长的电话,陈和 平便打通了李云的手机,转告了组织上要找他谈话 当副县长的事,李云在电话里一再表示感激,说没 有陈书记的培养和推荐,就不会有他李云的进步。陈和平说你不能这么说,要感谢组织,今后好好 干,不要辜负期望就行,还说了等人大常委会办完 了法律手续后,就尽快到县政府上班,说完就放下 话筒躺到沙发上养神。李云的问题解决了,那张南只有委屈一阵子 了。想到张南,陈和平便感到心里有些歉意。客观 地说,张南这几年工作很有成效,他在那么贫困的 临美乡实实在在地干了五年,临美乡如今发生了非 常大的变化,作为乡党委书记的他是有功之臣。张南的特点,一是善于团结干部,二是思路十分清晰,三是特别能吃 苦。陈和平还记得有一次在干部大会上,他特意为临美乡总结了几条经 验:一是建好了水塘水库,二是修好了乡村公路,三是架好了电灯电话 线路,四是栽好了林木果树,五是兴办了牧场,牛羊都有吃草处。这几 条经验他这么一归纳宣传出去之后,在全区六个县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不少人都到了临美乡去参观学习。张南今年三十五了吧,对,他和李云 是同岁的,两人还是大专班的同学,任正科级的时间也差不多。要说张 南这个人有什么不足,陈和平觉得这个同志平时话少,性格有些内向,与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略欠一点。陈和平到这个县任书记已经四年了,张南只到他家里来坐过一次,而且还是来汇报一桩突发事件,汇报完工 作,多余的话一句也没有留下就走了。但这能算是缺点和不足吗?所以 在向地委考察组推荐副县长人选时,谈到张南有什么不足之处,陈和平 只是提了一条“希望他为了工作进一步提高协调能力”的建议。如果说 性格内向就是不足,那么陈和平觉得他自己本身就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妻子老是爱在他身边唠叨,说你不会做官嘛学学别人总是可以的,有事 无事,多到领导家走走,在这种问题上,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 件也要上,像你这种见着领导舌头就短的人还想提拔吗,概率太低,到 领导家走走你怕什么,又不犯法,再说你要想升官,就得拿出点大肚子 婆娘过独木桥——挺(铤)而走险的气魄来,你是千里马又怎么样,不 用你你不就自生自灭了吗,你要觉得你的确是一匹好马的话,你就应该 主动跳到那些伯乐的面前,你不知道现在的伯乐近视眼多得很吗,你在 远处他们怎么看得见你呢。陈和平知道妻子的脾气,在这些问题上他从 来不愿与她深谈,有时候只是逗逗她,说你真是头发长见识短,你没看 到如今科技发达了,近视眼的伯乐都配眼镜了,有的还配上了隐形眼镜 呢,怕什么呀。虽然嫌妻子多嘴,但在内心深处陈和平觉得妻子的话多 少还是沾点边的。他确实跑得少,好像也就是内向的性格起的作用吧,任县委书记以来还有好几位地委领导家他没去过,连省委组织部的门朝 哪边开他至今不知道,平时上省城主要就是跑计委、财政、交通、水利 等部门要钱要项目。因此对张南的为人和表现,他是十分理解的。半个 月前,地委组织部杨部长找他征求意见,说请他推荐缺额副县长的人选 时,他推荐的第一人选就是张南。杨部长说:“从民主推荐的情况看,张南的得票第一,李云的得票 第二,但从你们四套班子成员口头推荐的情况看,两人的得票差不多,看来两人的条件都不错,到底谁上,恐怕要从你们班子成员的结构来 看,你们现在缺的是外向型人才,公关协调能力谁强一些?”杨部长对 李云的印象很好,这个情况陈和平是知道的,又听部长这么一说,陈和 平心中就更有数了。但他还是坚持己见说:“两人相比,各有所长,李云这个同志确实 也不错,不过我个人意见还是把张南排在第一人选为好。” 那一次杨部长在临走时丢下一句话:“反正这次只能提一个,到底 用谁好,你这个书记的意见很关键,你再考虑考虑,咱们再碰头。” 杨部长走后,陈和平在办公室里思量了半天,最终认为自己的意见 是合适的。情况的逆变是在那盆莲瓣兰出现之后。五天前的傍晚,陈和平也是刚下乡回来,一进家门就听到妻子在 喊:“老公快来看,这盆兰花怎么样?简直太美啦!” 陈和平便走过去看。对于兰花的鉴赏水平,他在内行面前是外行,在外行面前是内行。看完就说:“是莲瓣奇兰,这么好的花,怎么来 的?” 妻子答道:“你们林业局李局长抬来的。” “什么,抬来?”陈和平警觉地问,“你不问问李云,这么名贵的 花舍得抬来是什么意思。” “你看你看,我话还没说完你的马脸就拉长了。”妻子收住笑容 说,“昨天晚上他抬来的,他说这花是在莲花山扑火时挖来的,如果不 挖肯定就会被火烧死那就太可惜了,他说他拿回家养了一年没想到会开 出好花来,他媳妇不爱养花他又经常在山林里钻,好花没人侍候会死 的,想到你对兰花有些研究,所以就把花抬来了。” “你不知道其中的奥妙呀!”陈和平责怪道。“怕什么,这是花不是钱。”妻子的嘴很硬,她知道陈和平是从来 不收别人钱的,逢年过节有人来看他,留下的红包他都交到办公室,若 是不怀好意的人送的,那他就会交到纪委去。“送回去。”陈和平铁青着脸说。“要送你去送。”妻子说完把门一关,外出串门去了。陈和平对于兰花的爱好,只有一年的光景,他其实也是受了妻子 的影响。妻子在两年前不知为什么突然就爱上了兰花,在阳台上栽种了 二十多盆,而且还买了不少养兰赏兰的书回来。无事时他就到阳台上看 看花,或者就翻出兰花的书来看上几页,一段时间下来就有了兴趣,发 觉以兰为友竟是一种诗化人生的追求,十分惬意。从书本上,他了解到 兰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自古以来一直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和颂扬,被 称为祖香、国香、天下第一香。连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孔子也十分喜 爱兰花,赞兰花道:“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 琐。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圣人把兰花的气质喻为做人 的品格,显得自然贴切而又有着深远的意境。爱国将领张学良幽居台湾 时也对养兰十分着迷,最多的时候种了二百多盆兰花,花开时节以兰会 友,高雅无比。他十分支持妻子养兰,认为无论是从修身养性还是从投 资增值的角度看,都是有价值的。但他后来发现,妻子对兰花的喜爱,更多的是从经济价值的角度来考虑的,她能够准确地掌握养兰大省云 南、四川、浙江、台湾和国外日本、韩国兰价的走势,然而对于兰花本 身的鉴赏能力,则跟他一样,严格地说还是个门外汉。妻子很晚才回来,见那盆莲瓣兰原封不动还在,高兴极了,对陈和 平说:“我给你出个主意,你就不会为难了。” 陈和平问:“什么馊主意?” 妻子正色说道:“我数过李局长送来的是十苗草,等以后新芽发出 来以后我们还回去十苗,不是就了结?” P9-12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