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杨周伟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2012年8月21日在云南大理举行首部大理古都学专著《百二山河——南诏大理六朝古都探秘》首发仪式。
首发仪式上中国古都学会名誉会长(原会长)、国内古都学泰斗、国家社科基金历史学科评审组成员朱士光先生与云南省民族委员会原副主任、原正厅级巡视员、著名白族学者段金录先生分别致辞,中国古都学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萧正洪先生与东南亚(国际)古都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申雄先生揭幕。中国军事科学院原正军职研究员王中兴将军,国防大学教授、中国鬼谷子研究会会长、当代著名军事理论家房立中先生,国家军事博物馆副军职研究员王天唏先生,宁夏自治区文化厅原副厅长(文物局局长)、巡视员、著名文博专家许成先生,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安阳古都学会会长陈文道先生,山西省大同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安大钧先生及来自北京、西安、洛阳、安阳、杭州、偃师、邯郸、郑州、南京、成都、大同、银川、武汉、香港、台湾等1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百二山河——南诏大理六朝古都探秘》一书的首发仪式。
序一
年轻的作者,燃烧的心。千年的古都,四季的花。偏于一隅,皓首穷经的历史学家很多,但意气风发、从容执守的年轻历史学家却是凤毛麟角,2011年底一气读完史学专著《朝圣魂归——南诏 大理国》一书时,我对作者有了这样的看法。作者,一位不折不扣的80后,出版首部历史专著时未满30岁,但通俗和极具个性化的语言中表现出他对文化和历史的激情与执着,以坚守的信念来阐述每一个历史的点滴和岁月的轮回,透露出对传统(史观)的突破、文化的传承、学术的创新。时隔不到一年,作者的第二部专著《百二山河——南诏大理六朝古都探秘》即将面世。“万代繁华千古时,凤凰涅槃四季花”,以春夏秋冬四季更迭和风花雪月四绝美景,可概括本书所述南诏大理六朝古都体系的四个阶段:
春风化物,古都缘起的恒远时代。本书《序篇》分别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追溯古都地理山水与人文都邑的缘起,其上溯年代之早,在同类书籍中实为罕见。作者运用大量地质资料对“6亿年前大理古都的地理空间已处于康滇古陆之上”这一观点作了阐述和分析,从约5300—4000年前剑川海门口、海东银梭岛、宾川白羊村等高原湖畔聚落文明开始,展开对渔猎和耕作两种古都先民基本生活方式及古老村寨布局的描述,提出了“4000—3000年前存在‘剑湖部落联邦’和‘海门口都邑’”等新观点;从“叶榆”与“昆弥—白子”两大古国体系的突破性研究,揭开了“叶榆古国”和云南第一座有文献记载的都邑“益都”之谜,得出了益都、大小勃弄(祥云大波那、弥渡白崖城)就是大理古都区域内最早都邑的结论。
夏荷映日,皇都圣地的盛世景象。本书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风水体系来剖析古都建设规划的易学运用与整体布局,以“九重十四城防”和 “一中二次三元结构”的新解来描述古都空前绝后的军事防御和城市体系,以学术阐述和散文语境相融的手法对龙尾城、龙首城、太和城、三阳城、摩涌城、大厘城、阳苴哶城的古代繁华景象进行了精细和诗画式的描写,让人读后仿佛置身其境畅游其间,将当时国际文化宗教贸易中心和东南亚第一大都市的繁华与盛景展显无疑。在《妙香国域:佛陀兰若的灵鹫圣地》一章中,作者研究例举了南诏大理国时期近百座佛寺塔宇、108位高僧大德、六大佛教中心和佛教石窟造像群,将对大理“妙香佛国”和西南宗教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的打造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秋月无痕,世纪新学的理论丰果。作者经过多年努力研究,以大区域视角和全球视野,拓宽并打破了过去古都和城市研究的狭小范围和单一概念,创建了新的学科——“大理古都学”,并在书中提出了中华古都体系论、“大理古都”五大学术概念,创建了“9世纪下半叶世界四大国都论”、 “五步发展战略规划”等新理论体系;同时,还提出了“千年前的桥头堡,东西二京的城市群和古道体系”、“大理:同时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千年国际中心陆港”及“南诏大理古都‘五环绕京’区域层次论”。这些理论成果所涉及和可运用的地理范围较广,以大理和昆明东西二京为中心,涉及楚雄、曲靖、丽江、保山、腾冲、玉溪、景洪、西昌、河内、海防、顺化、曼德勒、卑廖、清迈、素可泰、曼谷、琅勃拉邦、万象等近百座中国西南和东南亚城市,有再现历史展望未来之现实寓意。
冬梅傲雪,运筹未来的战略规划。作者在阐述历史、创新理论的同时,还将当地文化旅游、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研究,“大理古都环洱海文化旅游圈”和“大理古都文化经济战略模式”等观点,就是以“大理古都”国际战略品牌的推广和古都文化产业集群的打造为核心,在内核心区培育环洱海民俗文化生态村镇集群,创新整合洱海东岸黄金三角历史文化生态区资源,促进和推动海东新区和山地城市建设及旅游产业项目开发;在外核心区着眼桥头堡战略中大理的定位和发展,延伸“6+1”城市群,对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云南省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最后,结合国家战略发展和云南未来的战略规划,以重塑“中华六朝名都,千年国际陆港”的地位和品牌为目标,作者提出了“中国(大理)南亚、东南亚古都文化旅游圈” 、“中国(大理)——环印度洋古都文化经济战略圈”、“中国(昆明)——环南海名城文化经济战略圈”的构想,层面更高、视野更为宏阔。
值该书出版之际,谨作此序并谱之篇首,与诸君和读者共勉。是为序。(张李昆)
序二
本书《百二山河——南诏大理六朝古都探秘》,是作者继2011年9月出版发行的《朝圣 魂归——南诏 大理国》(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后,相隔不到一年推出的南诏大理历史文化系列研究丛书又一力作。如果说前书是以公元8世纪上半叶至13世纪中期,崛起于我国之滇西高原,国力鼎盛时统治区域不仅包括滇、黔、川、桂诸省区,且及于南亚及东南亚缅、泰、老、越多国,历时长达5个多世纪的南诏、大理国之历史发展为脉络,以富于激情与文彩的笔触,生动地展示了其几个主要阶段起伏跌宕风云变幻发展历程,以及一大批不同阶层各具特色人物的事功与命运;那么本书则是以这一历史时期,屹立于云贵高原和中南半岛先后六个王朝——南诏、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大理、大中国之统治中心,即国都作为核心,更为深入,也更为精细地剖陈了这六个王朝种种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异彩纷呈的外部形态及多元融合的内涵要素。加之本书也如前书,作者笔端饱含感情,在系统研究论证和精细陈述描绘的同时,又常作具有哲理的概括与点评,所以颇为引人入胜,读之不忍释手。因而使这本具有厚重学术份量的专著又甚具普及教化的效果。
以上所述是概而论之;如再细究,还可看到本书具有下述三个主要特点:
其一,观照整个历史时期之长时段视角。通览全书,可以看到作者是在纵论滇西高原自旧石器时代末期以来迄止元初大理国灭亡后之后都城时代这一整个长时段历史演变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中古时期南诏、大理等六个王朝兴亡史实;使读者对滇西这块神奇土地上近万年之历史发展脉络能有完整的了解,同时也对南诏、大理等六个王朝五百余年逐一兴衰更迭的历程能有深刻的认识。
其二,超越中华疆界的国际性广阔视野。中古时期南诏、大理国国势强盛时,不仅西拒吐蕃,东抗李唐;而且君临东南亚与南亚广大地域,统治范围远超中华疆界。同时还与东亚、中亚、西亚诸国进行文化交流与商品贸易。作者对之进行具体论述,使读者耳目为之一新,对中国史与世界史可增添新的感受与观念。
其三,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交融的复合型研治理念。本书开篇,作者就对生他养他的滇西高原之苍山、洱海、河流、坝子尽情呕歌;并将在滇西高原上以湖畔坝子为主体形成的这一独特生态环境中孕育而成的古老地域文化称为“高原湖畔文明”,以之与中华历史上之北方大漠草原文明、东北黑土文明、西域绿洲文明、西藏雪域文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等诸多类型地域文明相并立,将之视为中华多元文明体系中重要的一员。在之后各篇章中,也处处运用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交融的复合型研治理念对所论问题进行撰述,可使读者读后油然而生一种立体式概念,使所述内容更形丰厚鲜明。
本书除上述三个主要特点外,还有两点值得称道。
首先一点是作者通过对南诏、大理国几座都城的兴建、存续过程的研究,对这些古都,特别是大理古都的性质与地位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独特的见解。如据大理作为南诏、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大理、大中国等六朝古都,自公元739年南诏国王皮逻阁正式迁都太和域(在今大理市太和村)至公元1254年忽必烈率蒙军占领大理国都阳苴哶城(在今大理市大理古城及周围广大地区),在长达516年间连续为都未曾中断的史实,认为论建都历时之长,大理在中国众多古都中仅次于洛阳、西安、北京,排名第四;论建都持续时间之长,则在中国众多古都中排名第一;而且还认为,大理在8-12世纪东南亚吴哥、蒲甘、卑谬、河内、曼谷诸古都中,应为第一大古都,在中国众多古都中应为第九大古都。上述从大理古都这一实例自身史实出发提出的有关古都学研究范畴的新观点,令人瞩目,发人深思。此外,本书中还论及公元764年南诏王子凤迦异在滇池东北建成的拓东城(在今昆明市区),至公元809年,因南诏国王寻阁劝效仿唐朝建立东、西两京制,在将都城阳苴哶城改称西京的同时,将拓东城改名鄯阐城,称为东京。后在公元859年,西京阳苴哶城被称为中都后,东京鄯阐城也改称“上都”。而且在1254年1月忽必烈率蒙古铁骑攻占中都(阳苴哶城)后,大理国迁都鄯阐城,又坚守数月,至当年十月东都鄯阐城被攻破,大理国始亡。由此可见昆明曾作为南诏、大理国东都400余年,也当列为我国古都之一,以补入中国古都学会创建者之一与首任会长史念海先生在其论文《中国古都概说》(收入他的论文集《中国古都和文化》,中华书局,1998年)中所列中国古都名录中。
其次,与上述有关的一点是,鉴于大理古都位于中国西南滇西高原与东南亚上游我国云贵高原之特殊地理区位,以及历史上造就的曾对东南亚多国施治控驭、文化交融等传统关系,作者精心设计出“以传承促发展”的“大理古都战略模式”,其具体内容包括建设“大理古都环洱海文化旅游圈”与“中国(大理)——环印度洋古都文化经济战略圈”,以滇西高原或云南高原作为桥头堡,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各国,通过协作互助,在新世纪里共同取得跨越式发展。无疑这一构想富有历史文化底蕴,又具高度前瞻性,为学术界及相关各国政府决策层提供了拟制发展战略与规划之理论观念及可行方案。
总之,本书是一本纵览历史又立足现实,放眼世界又落脚滇西,以南诏、大理六朝古都为核心内容,兼收自然山水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足可开思益智的著作。对本土居民,读后可深入认识家乡,承前启后,继续发展;而对外来旅游与探秘者,则不啻堪为良师益友。在浏览书稿感触良多之际,趁兴写就以上几点观感;应作者之请,充作序文,并以之与读者诸君共飨!(朱士光)
书籍目录
序 一 ………………………………………….
序 二 ……………………………………….
序篇 缘起——亘古京华的长河历程
第一章 天易泽国:大理古都的山水体系
沧海桑田,古老神话的万世篇章
洱海颂歌,高原湖畔的文明史诗
伊甸魂归,横断神韵的自然世界
第二章 寻踪探秘:独特地域的都邑缘起
益都,开启先秦时代的叶榆古国
大波那 白崖城,神秘时代的白子国都
巄玗图城,南诏古都的缘起之所
上篇 百二山河——九重王都的大千气象
第三章 风花雪月:苍洱之间的帝都脉象
六朝京畿,古都时空的长河岁月
四绝奇观,东西南北的空间布局
。。。。。。。
第四章 城邑都市:三元九重的结构系统
固若金汤,捍卫京师的南北雄关
太和故城,首座王都的牵魂之地
三阳麓下屹千古 茫涌溪畔断残恒
大厘城郭,五台峰下的陪都商市
第五章 万代繁华:广袤十五里的阳苴哶城
五华遗梦,玉局峰下的南苑(外)城
君与民的分界,内西城和内东城
。。。。。。。。
第六章 五环绕京:古都内外区域的体系范畴
内外相环,区域层次的系统阐述
神州天镜,洱海东岸的山水画卷
盐马伽蓝,黑惠江上的京北重镇
姚州威楚,连接两京的中部枢纽
金马碧鸡,西南东都的洛阳景象
帝国边城,时代变迁下的扩张战略
中篇 圣地皇都——多元体系的交流与融合
第七章 海陆纵横:内外交通的通道网络
皇都通衢,东西百二的水陆古道
。。。。。。。
第八章 妙香国域:佛陀兰若的灵鹫圣地
六大中心,古城伽蓝与石窟经卷
叶榆三百六十寺,寺寺夜半皆鸣钟
血嗣与法嗣,高僧云集的释家之齐鲁
第九章 大气包容:大理古都的精神世界
释儒学士,大理科举的特殊阶层
彼岸空境,僧道传法的乐居之所
人本思想,帝王出家的政变模式
安拉使者,穆斯林的苍洱情缘
拜占庭教士与波斯商人和祆教徒
奉圣乐,来自南国皇都的宫廷乐舞
千世缘河,永不湮灭的爱情圣都
东瀛来客,屹立叶榆的日本四僧塔
第十章 凤凰涅槃:后帝都时代的人文变迁
皇都淫灭,洪武铁骑下的斩草除根
大姓遗风,隐逸高士和名宦乡贤的民家心史
下篇 东横西纵——全球视野下的定位与发展
第十一章 破冰出航: 东西方古都体系下的比较与研究
传统与突破,多元一体下的中华古都论与中华九大古都
边缘与中心,大古都下的南北格局
世界第四,9世纪下半叶的全球金榜
第十二章 世纪新颜:大理古都学的创新领域
交叉与融合,面向世界的古都新学
“中华六朝名都 千年国际陆港”的定义论证
中国建都时间第四长古都的定义论证
中国持续建都时间最长古都的定义论证
8~12世纪东南亚第一大古都的定义论证
第十三章 古都战略:创智时代的跨越模式
以传承促发展的大理古都模式
。。。。。。。
中国 南亚、东南亚古都文化旅游圈
。。。。。。。
附表一:南诏大理古都(含陪都)城市历史地位
附表二:大理古都学诞生及学术理论发展历程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