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唐似亮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2-08出版) 作者:唐似亮 页数:320
前言
序 中共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赵金 2012年的初春,《人民日报》《云南“卧底”局长陈家顺5次“潜伏”访民生》、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招工局长陈家顺》系列报道后,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兼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陈家顺这位普通基层干部的感人事迹广为人知,受到群众的普遍好评,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赞誉,社会反响强烈。 陈家顺同志的事迹感人至深,令人信服。陈家顺服务的对象主要是远离家乡外出务工的农民群众,看似普通的工作,可遇到的难题却不少。他勇于担当,不畏艰难,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困,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受常人不能受的气。为解难,他数九寒天中排队帮外出务工人员购买火车票;为维权,他挺身而出,依法据理给务工农民追索赔偿;为扶弱,他深夜赶往医院守护受伤的乡亲……孟子有言,“俯仰天地,不愧不怍”。陈家顺“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当家事”,足以做到了问心无愧。而“跟着陈家顺,打工就是顺”更是农民工朋友对他最好的褒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就是群众最需要的干部。 陈家顺同志牢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实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不愧为云南省正在开展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群”教育活动的先进典型,不愧为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优秀代表。他坚持群众观点,情系民生;他贯彻群众路线,植根于民;他维护群众利益,解民所忧;他创新群众工作,为民谋利。他的事迹充分彰显了“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和“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品质,是云南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共云南省委已经授予陈家顺同志“直接联系群众的好干部”荣誉称号,“学习陈家顺,争做陈家顺”的活动正在云岭大地蓬勃展开,并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今天,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一本反映陈家顺事迹的报告文学作品即将问世。曲靖市文联唐似亮同志从去年起开始关注陈家顺,并深入到陈家顺工作的沾益、义乌、绍兴、扬州、南京等地,实地采访了大量农民工、企业管理者、当地劳动部门干部,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素材,通过多次修改完善,完成了这部报告文学,全面真实地展现了陈家顺多年来为外出务工人员服务的生动故事和心路历程,用文学的形式和手段塑造了一个更加丰满的公仆形象。可以相信,这本呕心沥血之作,一定会使广大读者在阅读中感知楷模,在感动中进一步激发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 是为序。
内容概要
《劳务局长陈家顺》介绍了陈家顺还在坚守,他为了这个坚守,他需要付出更多。他的名言是:上对得起组织,下对得起我们农民工兄弟,中间对得起我这个饭碗,对得起我个人的良心。陈家顺同志牢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实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不愧为云南省正在开展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群”教育活动的先进典型,不愧为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优秀代表。他坚持群众观点,情系民生;他贯彻群众路线,植根于民;他维护群众利益,解民所忧;他创新群众工作,为民谋利。他的事迹充分彰显了“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和“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品质,是云南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共云南省委已经授予陈家顺同志“直接联系群众的好干部”荣誉称号,“学习陈家顺,争做陈家顺”的活动正在云岭大地蓬勃展开,并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书籍目录
扬名扬州义乌五年根深沾益并非尾声
章节摘录
2011年3月8日,江苏省《扬州日报》在B2版《城市社区》头条刊出一篇文章,题目是《就业局长“潜伏”打工探扬州用工环境》。文章不长,全文如下: 昨天中午,扬州宝亿制鞋厂,60多名云南曲靖市的务工人员前来报到。欢迎新员工的典礼上,一位戴眼镜、挎皮包的中年男子,从人群中挤上主席台,向乡亲们挥手致意:“我叫陈家顺,曲靖市就业局副局长,去年曾在宝亿制鞋厂打工一个月……”这一句自我介绍,令宝亿鞋厂的新老员工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去年春天,西南大旱,扬州众多企业向云南曲靖等重旱区发出用工“邀请函”。很快首批80多名曲靖农民来到宝亿鞋厂,陈家顺就是他们的领队,有人称他“工头”,也有人叫他“大哥”,却没人知道他是曲靖市就业局副局长。 原来,曲靖当地百姓很少走出大山,总担心外出受骗受欺负。扬州务工环境究竟咋样?光看招工广告不行。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陈家顺自告奋勇当起“工头”,要实地体验扬州的务工环境。 经过一周的岗位培训,陈家顺被分配到整理车间,负责打包卸运。一周工作五天,周六加班计发加班费,周五晚上工厂还开展联谊会。八人一间宿舍,有空调、有热水。每月10日,工厂按时发薪水,外来员工全部参加社会保险。陈家顺按时拿到首月工资后,向宝亿老总递上自己的-g片说:把家乡工人交给你们,放心!他在《打工报告》中这样写道:扬州企业合理工资吸引人,人性管理温暖人,事业发展激励人。随后,一拨又一拨的曲靖农民工被输往宝亿制鞋、川奇光电等企业。 去年12月底,扬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前往曲靖,将曲靖列为扬州第58个外省劳务基地,今年春节前,200多名曲靖员工被吸纳到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中。 今年春节后,全国各地大闹“用工荒”,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跨省招工,一周招聘签约1.8万人,用工计划甚至排到今年七八月份。扬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颜军说,扬州I园区企业用工缺口2万多人,但没有出现“用工荒”,就是因为扬州建立了一批外省劳务合作基地,扬州企业注重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在昨天的欢迎仪式上,颜军拉着陈家顺的手说:“你的特殊‘打工’经历,就是对扬州务工环境的最好宣传,感谢你啊!” 文章署名记者胡俭,还配发了一张由记者庄文斌拍摄的照片,陈家顺坐在农民工中间,刚到工厂的农民工披着大红绶带,上面写着“宝亿欢迎您”的字样。左边是一个抱小孩的妇女,穿着黄色羽绒服的小孩仰着头,眼睛里充满了对新地方的好奇。文字说明是: 曲靖市就业局副局长陈家顺和家乡农民工座谈 报纸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标题前后的提示语。 标题前边是: 务工环境咋样?云南曲靖市就业局副局长陈家顺“百闻不如一试” 标题后边是: “打工报告”:这里工资吸引人、管理温暖人、发展激励人 扬州建立曲靖等58个外省劳务基地,大大缓解今春“用工荒” 报道还附有毛建国写的一篇短评,题目是《“用工荒”倒逼用工转型》。短评真的很短: 这一刻,陈家顺值得尊敬,用人企业同样值得尊敬。陈家顺“潜伏”一个月,带来了“怎么样做官”的启示;用人企业则以规范用工,带来了“怎么样招工”的启示。 面对这场“用工荒”,许多企业慌了手脚。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一边是民工荒,一边是就业难。两种极致情况的对立出现,足以说明当前只是结构性用工短缺。这一情境下,应该怎么样招工?陈家顺“潜伏”打工报告中传递出的启示是:加快推进用工转型,充分尊重民工权利。做到了这一点,通过口口相传,就会形成一家企业甚至一个地区的“不差人”现象;做不到这一点,用工必然难。 这场“用工荒”正在倒逼用工转型。这考验着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民工,如何满足民工们多层次的需求。与其感叹“用工荒”,倒不如规范用工,用工资、管理、发展来吸引人。 一家地级市的报纸,除了当地的读者可以看到,对外的影响是有限的。 3月9日,这篇文章变身为《云南一局长化身打工仔“潜伏”鞋厂打探务工环境》,刊载于江苏南京《扬子晚报》A17版《江苏新闻》,配发的照片和《扬州日报》的一样,说明却变为: 陈家顺被民工们围在中间,成了“大明星” 后来其他媒体转载时,用的都是这张照片和这段说明。 一位劳动就业局长到企业“潜伏”打工,本身就是一大新闻。《扬子晚报》当天的电子版一上网,立刻引起了国内各新闻媒体的注意。从3月9日凌晨开始,转载的媒体接连不断。 P2-4
编辑推荐
《劳务局长陈家顺》由唐似亮著:陈家顺还在坚守。为了这个坚守,他需要付出更多。他的名言是:上对得起组织,下对得起我们农民工兄弟,中间对得起我这个饭碗,对得起我个人的良心。 陈家顺同志牢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实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不愧为云南省正在开展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群”教育活动的先进典型,不愧为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优秀代表。他坚持群众观点,情系民生;他贯彻群众路线,植根于民;他维护群众利益,解民所忧;他创新群众工作,为民谋利。他的事迹充分彰显了“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和“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品质,是云南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共云南省委已经授予陈家顺同志“直接联系群众的好干部”荣誉称号,“学习陈家顺,争做陈家顺”的活动正在云岭大地蓬勃展开,并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