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访十年第四季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幺傻  页数:245  字数:24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作者深入房地产行业内部,切身接触房产商、售楼小姐、房屋中介等不同环节的“迷人”规则,总结了几大不能相信:售楼小姐的嘴、媒体上的吹、定金会退、房源排队;还有关于房子价格表和销控表猫腻,房产中介的骗局等,无不让你生不如死还欲罢不能。
煤老板是一个特殊时期的群体,这个群体与二奶、悍马、伟哥、矿难等联系在一起。这个群体也长期被人们所诟病。煤老板迅速暴富,他们演绎着当代阿里巴巴的传奇故事,成为了财富的象征。于是,围绕着煤老板,各色人等粉墨登场,贪官、假记者、黑社会、劫匪、殓尸工……上演了一幕幕当代社会的悲喜剧。
今年,随着煤炭资源重组,煤矿逐渐收为国有。此后,世间再无煤老板

作者简介

李幺傻,曾从事过公务员、记者等职业,在全国多家知名报社工作过,曾任首席记者、首席编辑、采访部主任、编辑部主任、总编助理等职务,发表文学和新闻作品数百万字,出版有长篇小说两部,散文集一部,为著名暗访记者,著名调查记者,现供职于南方某著名报业集团,被业界誉为“最神秘的记者”、“业界无名英雄”。

书籍目录

前言
引子富不过三代,穷不过百年
【第一章】卧底房地产
1.抓住机遇就能发财
2.建筑行业的潜规则
3.房价是被唤醒的魔鬼
4.售楼集训
5.往死了吹
6.注意资质,资质
7.到底谁在炒房
8.购房陷阱
9.中介的猫腻
10.老板的能量
【第二章】煤老板发家史(上)
1.这次是我主动辞职
2.女殓尸人
3.人间地狱
4.午夜惊魂
5.假记者敲诈
6.灾难随时会发生
7.夜半偷牛贼
8.煤老板的初恋情人
9.两麻袋零钱买单
10.得罪小人
【第三章】煤老板发家史(下)
1.上门砍杀
2.女色诱惑
3.绑架,很不专业
4.富二代在海外的奢靡生活
5.办证骗子
6.煤老板嫁女
7.瓜庵外的鬼叫声
8.绝境求生
9.煤老板的辛酸往事
10.世间再无煤老板

章节摘录

  引 子  富不过三代,穷不过百年  说一个在我们老家流传很广的离奇故事,这个故事与地震有关。  老家人说,这个故事发生的那一年,我们那里大地震,死了很多人。人们正在路上走着,突然地面就裂缝了,人呀马呀房子呀全都掉下去,然后,裂缝又合拢了,把这些都埋在了深深的地下。老家人说,那年的地震,十个人有九个人都被“震”死了。  我曾经查阅过老家的县志,得知这一年是1556年,确实发生过一场大地震,县志认为这场地震是空前绝后的。  对于老家的这场地震,《明史》也有确凿记载: “(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壬寅,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 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史称华州大地震。  《明史》中记载的河指黄河,渭指渭河,都是流经老家的河流,而华山和终南山,都属于秦岭山脉,天气晴朗的时候,我们举目可及。可见,史书所言不虚。这场地震死亡83万人,明朝的中国才有多少人啊,如果按照今天的比例来计算,死亡的人数就是上千万啊。所以,这场地震绝对是空前绝后的。  然而,我要说的,不是这场空前绝后的地震,而是与地震有关的一个离奇故事。  我们那里有一户人家,姓杨,叫杨老九。杨老九在家中排行老九,他前面有八个哥哥姐姐,都没有成活,所以家中只有他一个人,名为老九,实不老九,名不副实。过去,在我们那里,婴儿的成活率都非常低,九个孩子,最后能够成活一个的,还不算最惨的。我们那里有一个老太太叫十娃妈,生了十个孩子,没有一个存活;还有一个八老婆,生了八个孩子,全都夭折了。  记得那年我考上初中专,要去外地上学的时候,村子里有人对我说:“你能活到今天真不容易啊,还能考上大学,成了公家人,不容易啊,你可得好好活啊。”老家人分不清中专和大学的区别,把中专生也叫大学生。  杨老九有一个儿子,名叫杨发,比我高两个年级。我们小时候故意把他叫羊娃,叫成习惯了,以至于现在老家人都知道他叫羊娃,而把他的正名杨发忘记了。  当年,杨老九家很穷,吃不饱穿不暖,杨老九走到每个人的跟前都习惯性地低着头,自惭形秽。羊娃只有一件夹衣,冬天的时候,夹衣中间填上破棉絮,用来遮风挡寒;夏天的时候,夹衣拆成单衣。因为衣服破烂,小时候的羊娃经常被人欺负,我记得他的眼睛总是红的,饱含委屈的眼泪,梨花带雨,摇摇欲坠。  杨老九家当时很穷,可是他的祖上富甲一方。老家人说,杨老九家的祖上在省府曾经买了一条街道的门面房。  老家人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富不过三代,穷不过百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谁也甭把别人看扁了。  杨老九家祖上的发迹,与这场史书中所说的“华州大地震”有关系。这事老家人到现在还在说。  杨家的祖上叫作杨二旦。老家人都这样说,也不知道是真名,还是他的外号。二旦,在我们那里的语言习惯中,是对人的蔑称,如果说谁有点傻有点愣,就说谁是二旦,或者说冷娃。那一年地震突然来临的时候,杨二旦正在终南山上砍柴,突然间飞沙走石,天昏地暗,紧接着就霹雳雷鸣,天崩地裂。杨二旦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抱紧一棵大树,把自己变成了一块烙饼,紧紧地贴在树干上。那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差点吓破了杨二旦的苦胆。  半个时辰后,天空放晴了,地也不摇了。杨二旦不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魂飞魄散地回到村庄,却发现全村的房屋都倒塌了,村庄变成了废墟,几条野狗惊慌失措地在废墟间乱窜。那时候的墙壁大都是用土垒起来的,家境殷实的人家才会用青砖。这样简陋的房屋,是无法抵御这场史无前例的地震的。  全村人都死于这场灾难中,只有杨二旦因为上山砍柴,才逃过了一劫。  村口有一间庙宇,青砖垒成,松木苫盖。那时候的老家人,无论家境是否富裕,都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敬苍天敬神灵。所以,全村最好的建筑就是这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这场地震中,全村唯一没有损毁的建筑物,就是这间庙宇。但是庙宇也被震出了几道裂缝,看起来随时都会坍塌。  无家可归的杨二旦就在这间庙宇里暂时栖身。  地震前,杨二旦有父母,还有一个弟弟。杨二旦把父母和弟弟都从房屋的废墟中刨出来,安葬在了一棵皂角树旁。那棵皂角树很高大,浑身长满了尖刺,像只巨大的发怒的刺猬。在过去,没有洗衣粉没有洋碱,人们洗衣服,就摘取皂荚树上的果实,夹在衣服中,浸在水里,用木棒槌捶打,这样就能洗干净衣服。杨二旦之所以把父母和弟弟安葬在这里,因为有这棵皂荚树,便于辨认。  安葬完家人后,杨二旦重操旧业,继续砍柴卖柴。尽管遭遇了这么大的灾难,但是集市很快就恢复了,死的人死了,活着的人还得吃饭啊,还得做买卖啊。  集市距离杨二旦的村庄有十多里,十多里地在现在看来是遥远的距离,在古代根本就不算什么,过去的人们都是依靠双脚行走,上京赶考都是靠双脚,何况赶集这牙长的一段路。我们老家距离明清两代的京城有两千里,有钱的书生可以骑着马,带着书童;而穷书生背着干粮和书本就上路了,这一走,就是两个多月。  杨二旦在地震后的第三天,在卖柴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改变了杨二旦的一生。  杨二旦见到这个女人的时候,这个女人已经奄奄一息,脸上长满了疥疮,浑身散发着恶臭,她有气无力地躺在路边,看起来活不过两个时辰。很多赶集的人从这个女人身边走过,看也不看一眼,甚至有人捂住了鼻子躲避。地震过后的那几天,对于死人,大家见得多了,都来不及掩埋。  杨二旦从这个女人身边走过,女人用无助的眼神看了他一眼,就闭上了眼睛,她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就是这一个眼神,打动了杨二旦,杨二旦决定救她。  杨二旦把这个女人背回破庙里,用砂锅给女人煮了一锅玉米面糊糊,喂给女人喝。女人喝过了玉米面糊糊后,居然能够坐起来,杨二旦没有想到,女人只是饿昏了。  光棍杨二旦救了女人一条命,但是,在这个女人面前,杨二旦连多看她一眼的勇气也没有。这个女人太丑了,满脸满身都是疥疮,像一只巨大的癞蛤蟆。  来到破庙后的第四天,女人身体恢复了,她问杨二旦有没有纸和笔,杨二旦大字不识一个,哪里会有纸和笔。女人就告诉杨二旦说,让他到集市上卖柴后,去生药铺买硫黄、胡椒,到肉铺买猪大油。杨二旦问买这些干什么,女人说,她自有用处。  下午,杨二旦从集市上买回来了这些后,女人放进瓦罐里捣碎,杨二旦疑惑地看着女人,不知道女人在干什么。女人对杨二旦说:“你先出去,半个时辰后再回来。”  杨二旦忠厚老实,他不知道女人为什么让他出去,但是女人让他出去肯定是有原因的,他就走出去了,在野外溜达,看蚂蚁打架,看野狗撵兔,看鸟雀斗嘴。半个时辰后,杨二旦回来了,看到女人脸上涂着厚厚的一层黄色黏稠的东西,像糨糊一样,脖子上也是,肯定衣服下面的身体上也是。杨二旦不明白女人为什么要把这玩意涂在身上,但是女人既然涂了,就有她涂的道理。杨二旦觉得这个女人有些怪异。  以后的几天,杨二旦听女人的话,每天卖完柴后,都要买点硫黄、胡椒和猪大油。女人每天都把这些黏稠的散发着异味的东西涂抹在自己身上。  日子平静地过去了,平静得不留任何痕迹。每天杨二旦都去山上砍柴,女人在家做饭洗衣,等着杨二旦回家吃饭。  杨二旦每天就要去集市上卖一次柴,然后买回家里需要的粮食。这一天,杨二旦从集市上回来,突然远远地看到庙门口坐着一个女子,美若天仙,肤如凝脂。杨二旦一下子愣住了,他不知道这个女人是谁,她怎么会来到自己的破庙前。  女人对着杨二旦笑着,笑容像带露的花朵在绽放。杨二旦脸红脖子粗,双手都不知道放在哪里。女人笑着说:“大哥不认识我了,我就是你救的那个人。”  杨二旦搓着手掌,不知道该说什么,啊呀呀,莫不是碰上狐仙了,一眨眼丑婆子变成了大美女。  女人对杨二旦说:“谢谢大哥救了我,我现在要回家去。我已经出来很久了,家人一定很着急。”  女人袅袅娜娜地离开了,杨二旦望着女人的背影,半天没有回过神来。女人的身影从视线里消失了以后,杨二旦才醒悟过来,汗流浃背,毛发倒竖,他相信自己碰上的确实是狐仙。  一直到今天,我们老家还有关于狐仙的各种传说,时不时会听说谁谁半夜赶路,在月亮地里遇到了狐仙;谁谁夜晚看西瓜,看到狐仙从瓜地边走过;谁谁夜晚回娘家,听到狐仙在坟地里哭。  女人走了,没有再来。  杨二旦胆战心惊地过了几天后,觉得没事了。有一天,破庙前突然来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太,老太太拄着拐杖,端着破碗,衣衫破烂,一看就是草花头,我们老家把乞丐叫草花头。老太太站在破庙前,对着庙里的杨二旦连连作揖,一言不发。  那天,杨二旦刚刚卖柴回来,他还没有来得及做饭。他看到老太太面黄肌瘦,神色悲戚,就说:“老人家,你等等,我给你做饭,很快就好了。”  杨二旦把砂锅架在三块青砖上,然后在墙角划拉划拉,划拉出了一把柴火,擦燃火镰火石,破庙里有了袅袅的青烟。老太太一直站在庙门前的台阶上,她看着杨二旦弓起的肌肉结实的背脊,又看看青烟缭绕中时隐时现的土地神和护法金刚的泥塑,脸上是捉摸不定的神色。  砂锅里的水烧开了,杨二旦把玉米面撒进去,边撒边搅拌,这就是玉米面糊糊,杨二旦也只会做这种饭。杨二旦把玉米面糊糊端到了老太太的跟前,老太太的嘴唇贴着碗沿滑动,吸出了一串扯布的声音。  喝完一碗玉米面糊糊后,老太太突然失手把瓷碗掉落在地,打碎了。这是杨二旦家唯一的一个碗,杨二旦吃饭就要靠它。老太太看着杨二旦,杨二旦说:“没事,没事,我明天到集市上再买一个就行了。”老太太一句话不说,就捡起拐杖,转身走了。杨二旦把老太太送到了庙门前,他说:“老人家走好。”老太太连头也没有回,自顾自地走了。  第二天,老太太又来了;第三天,她又来了;第四天,她依然来了。她每次来的时候,恰好杨二旦就卖柴回来,准备做饭。而老太太每次来的时候,一句话不说,杨二旦做好玉米面糊糊,盛在瓷碗里,端给她。她吸溜吸溜喝完后,转身走了,连一句感谢的话也没有。  杨二旦觉得这个老太太很怪,草花头讨饭,不会只在一个人跟前讨,这样会让人家讨嫌的。可是这个老太太为什么总是找他讨饭?想到大地震过后,饿殍遍地,杨二旦也没有多想。  然而,第五天,老太太没有来;第六天,老太太还没有来,以后的好几天,老太太都没有来。杨二旦有些牵挂老太太了,莫不是她出了什么事情?  多日后的一个黄昏,杨二旦在卖柴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媒婆婆。每朝每代里,媒婆婆都是我们老家方圆几十里的名人,她有一身职业性的打扮,穿着府绸衫,头戴大红花,一双小脚经常欢欢喜喜地走在乡间的大路小径上,给一个个陌生而害羞的男男女女牵线搭桥,把他们捏合成一对姻缘。方圆几十里的人,谁能不认识媒婆婆?  不过,媒婆婆这个职业现在消失了,现在的青年男女早就自由恋爱了,更时尚的通过网络认识,相隔几千里几万里也能恋爱结婚,中国人都和外国人结婚了,媒婆婆这种职业也就寿终正寝了。可是,在过去几千年的时光里,谁的婚姻能够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那天,杨二旦在赶集的路上遇到了媒婆婆,他没有想到地震之后,短小精悍的媒婆婆不但毫发无损,而且生命力愈加旺盛。媒婆婆问杨二旦:“订婚了没有?”  杨二旦摇摇头,地震前他家穷得叮当响,地震后更穷得没有立锥之地,谁家会把女子嫁给这样一个穷烂杆?媒婆婆说:“我这里倒有一门好亲事,不过需要你入赘。你愿意不愿意?”  杨二旦已经穷得只剩下身上穿的裤子了,父母双亡,现在对他来说,入赘不入赘,都是一样的。他点点头。  媒婆婆说:“你明天一早在这里等我,我带你去看看那户人家。”  第二天,杨二旦去得很早,等到了媒婆婆,媒婆婆还牵着一头毛驴。媒婆婆说:“咱们去县城吧。”  媒婆婆骑在毛驴上,杨二旦跟在毛驴后,他们一起赶往县城。古时候,毛驴是媒婆婆的标志性交通工具,就像今天的煤老板一定要开着悍马一样。  他们走了一个多时辰,走到了县城。这是杨二旦第一次进县城,县城里人很多,街道两边的房屋,尽管因为地震而倒塌了一部分,但仍旧能够看出昔日的辉煌。杨二旦走在县城的青石板街面上,诚惶诚恐,他感到路边的每一个人都在看他。毛驴在他的前面欢欢喜喜地走着,颠着碎步,摇着屁股,像一个风骚的小媳妇。杨二旦想:毛驴都不怕生,我还怕什么?  杨二旦挺着胸脯跟着媒婆婆来到了一间坍塌了一半的大厦前,媒婆婆从毛驴背上滑下来,杨二旦拴好了毛驴,猛一抬头,突然看到大厦的廊柱边站着一个美艳的女子,看着他笑着。这就是杨二旦救活了的那个女子。  女子的后面还站着一位老太太,杨二旦总觉得她似曾相识,仔细辨认,突然醒悟了,原来老太太就是那个草花头。  杨二旦突然恍然大悟。  华州大地震发生后,杨二旦把路边饿得奄奄一息,而且患有疥疮重症的女子救回破庙,并买来医药进行医治,让女子起死回生。女子回家后,向母亲说起了自己的奇遇,母亲就假扮成草花头考验杨二旦的人品,发现杨二旦是一个极为忠厚老实的人,就托媒婆婆把杨二旦招为上门女婿。  在过去,忠厚老实是一个男人最优秀的品质。  和杨二旦家一样,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地震,也让女子一家人阴阳两隔,一个偌大的家族,只剩下了她和母亲。  女子一家祖传中医,世代都在县城经营一家生药铺,积攒了万贯家产。  地震来临的那一天,女子跟着做先生的父亲出外给人治病。在我们老家,医生不叫大夫,叫先生;教师也不叫老师,还叫先生。先生是我们老家世世代代最受人尊敬的人,在路上遇到先生,要避在一边,让先生先走。很多年里,先生在我们老家德高望重,一言九鼎,而先生也是人们的道德楷模。陈忠实的《白鹿原》中有一个冷先生,是一个医生;还有一个朱先生,是老师。白鹿原距离我们老家很近。  那天,父女两个人还没有走到病人家里,突然就天崩地坼,女子摔倒在地。等到她爬起来的时候,就看不到父亲了。父亲消失在了滚烫的地壳深处。  女子急火攻心,昏倒在地,等到她再爬起来的时候,已经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房屋全都倒塌了,树木全都折断了,原来平坦的路面变得高低起伏,像波浪一样,她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女子在旷野中独自行走,失魂落魄,四周是死亡的肃杀,没有任何生命的气息。她漫无目的地走着,走得跌跌撞撞,终于看到一个集市,她一下子昏倒在地,再也爬不起来了。  她饥渴难耐,身上长满了疥疮,奄奄一息。从她身边经过的人匆匆忙忙,地震后的每个人都很忙碌,没有人能够顾得上这样一个浑身散发着恶臭的,行将倒毙的人。  是杨二旦救了她。  几天后,她身体康复,一路打听回到了县城,终于见到了劫后余生的母亲。  母亲听了她这些天的历险后,就决定见见这个助人为乐的杨二旦。没想到,一看到身体健壮、贫穷善良的杨二旦,母亲就很喜欢,决定招他为上门女婿,于是找到了媒婆婆。  接下来的一切顺理成章。  杨二旦和美若天仙的女子结婚了,共同赡养女子的母亲。两人相亲相爱,过上了传说中的幸福生活。  女子懂中医,母亲更懂中医,杨二旦跟着媳妇和岳母学习中医和文字,几年后,杨二旦就成为了县城里首屈一指的先生。  有一天,杨二旦想起当初地震过后,匆匆忙忙掩埋了父母和弟弟,心有愧疚。现在有钱了,就想迁坟,找一块好的坟地,重新掩埋父母弟弟。  杨二旦带着风水先生来到了老家那棵皂荚树旁,也多亏有了这棵皂荚树,杨二旦才能知道父母埋在哪里。  在我们老家,看风水的也叫先生,这种职业现在还有。谁家死了人,需要安葬,都得请风水先生看穴,风水先生选好了穴位,才能安葬。在过去,风水先生也是一个高尚的职业,位列中九流第三位。上九流是: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烧锅六流当,七商八客九庄田。中九流是:一流举子二流医,三流风水四流批,五流丹青六流相,七僧八道九棋琴。下九流是:一流巫二流娼,三流大神四流梆,五剃头的六吹手,七戏子,八叫街,九卖糖。  那天,风水先生站在皂荚树下,左看看,右看看,突然惊讶地问:“谁给你挑选的这块坟地?”  杨二旦说:“没人挑选,当时地震了,慌慌张张的,我就地挖坑埋了。”  风水先生说:“啊呀呀,这是风水宝地啊,背山面水,这地方可遇不可求。”  杨二旦四周望望,看到父母的坟地背靠华山,脚蹬洛河,两边是低矮的丘陵,形同环拱,恍然大悟。杨二旦想,他之所以能够幸狗屎运,半夜起床就捡到金元宝,原来与父母的坟地有关。  洛河是渭河的支流,渭河是黄河的支流。  杨二旦说,要让父母坟地永远占着这块风水宝地,保佑世世代代升官发财。  杨二旦的故事有些像《三言二拍》中的故事,《三言二拍》中的故事发生的背景是明朝,明朝的田园生活可能就是这样离奇而悠远,又有一些神秘的色彩。  杨家的历史是从杨二旦开始的,杨二旦往上,就没有人知道了。  杨二旦的儿子,子承父业,把家族生意做得更大,他们把生药铺搬迁到了省城,省城里的达官贵人有病,也会请杨家儿子医治。儿子后来娶了省城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为妻,两家生意人互相帮携,财富积攒得更多了。  但是,杨二旦的孙子可就不成器了,他自小娇生惯养,吃喝嫖赌样样俱全,把偌大的家业败光了。  老家人从杨二旦一家三代人身上得出了“富不过三代”的说法,我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准确,是不是一定不会超过三代,但是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看看过去那些曾经富甲一方的人,他们的后代现在在哪里?在干什么?几乎都已经泯然众人了。我在作田野调查的时候,经常能够看到一些袖着双手晒太阳的老汉,眯着红烂的眼圈,用没牙的嘴巴向我津津有味地说起祖上的光荣往事。而身边那些事业有成的人,又几乎是从绝境中拼杀出来的。  所以,富贵算不了什么,富贵于我如浮云。  杨家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尽管改朝换代了,但是杨家的生活照样没有起色。后来,破败的杨家出了一位读书人,考上了进士。古人讲穷文富武,是说穷人家的孩子通过苦读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富人家的孩子吃饱喝足,才有力气练武。杨家的读书人屋无片瓦,就在破庙里栖身苦读,穿着一双露着脚指头的破鞋上京赶考,终于改变了自身的命运。  杨家在清朝的时候,曾经出过多位大官。听说最大的一个官职是山东盐运使。盐运使是清朝的肥缺官职,只在盐产地设置。古代食盐实行专卖,老百姓只能从官家手中买盐,否则,就会被认为是私盐,贩卖私盐是要被判刑的,瓦岗寨上的程咬金就是贩私盐的。过去,老百姓自给自足,粮食是自己地里的,衣服是自己纺线织布加工的,而棉花也是自己地里生产的,唯独食盐,必须购买。食盐也是官府唯一能够从老百姓身上赚取利润的商品。  杨家后代还有做生意的,最富裕的富可敌国。传说左宗棠西去平叛的时候,清政府无力支付军费,左宗棠就找到了杨家这位做生意的,答应只要支付部分军费开支,免其50年赋税。  可叹的是,50年还没有到,外强中干的大清帝国就覆灭了。  再后来,民国建立,军阀混战,杨家人颠沛流离,家业逐渐破败。到我上学的时候,杨家传人羊娃,恓惶得只剩一件衣服了。  前几年,我回家,听说羊娃做建筑老板发财了,在省城买了房子,还买了小轿车。每次羊娃回来探望父亲杨老九,就把小轿车停在村口,惹来全村的孩子观看。杨老九喜欢家乡,他不愿意去省城居住,说在城市闷得慌。住在城市的高层房子里,不沾地气,人就没有精神。他对乡村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很留恋,像陶渊明一样。  每次我回家的时候,都能听到人们谈论杨家的往事,老家人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富不过三代,穷不过百年。有钱了,你别张狂;没钱了,也甭灰心丧气。  老家人还喜欢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没到。人在做,天在看,啥事都有个因果报应,谁发家了,那是积德行善的结果;谁倒霉了,那是做坏事造孽的结果。所以,做人,要做好人,甭做坏人;做事,要做好事,甭做坏事。  我相信这些话。老家人的这些话看似有点唯心,其实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富贵思淫欲,致使家道中落;穷则思变,而后光宗耀祖,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古老的戏文里演的也是这样的故事。常做好事,就能够积攒广泛的人脉资源,为以后的事业发展铺平道路;坏事做绝,则就会千夫所指,被人唾弃,事业又怎么会成功?  古代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  孟子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那些能够建立百年产业的创始人和继承人,无一例外地都讲究商道;而那些坑蒙拐骗的商家,即使阴谋一时得逞,但终究会被人们揭穿,就像三鹿奶粉和双汇火腿肠一样。  我相信天地之间,自有公理,在维系着人类的发展和繁衍。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他成功的道理;而每一个失败的人,也有致命的弱点。  命苦不能怪政府,点背不能怨社会。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李幺傻通过暗访经历写出的这本书,目的是让人们了解真相。对于他书中写到的真相,颠覆了人们对这些灰色群体的一般了解,也超过了一般小说中的描写。对此,李幺傻说:“现在的作家如果要写出好作品,一定要扎根生活。”   ——《生活新报》   有媒体同行评价说,读《暗访十年,无数次死里逃生》,就像看一部真实版的记者遇险记。猎奇者看故事,文学者看语言,社会学者看问题和矛盾,可谓各取所需。   ——《新商报》

编辑推荐

  ★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媒体—南方报业集团资深记者,十年历险,卧底各种黑暗利益集团,为底层民生利益呐喊的同时,也谱写了从蹬三轮到总编助理的励志传奇。  ★卧底揭秘房地产内幕和潜规则,深入探寻煤老板发家史,暴富背后,如何与暗黑相连。  ★煤老板这个与二奶、悍马、伟哥、矿难等联系在一起的群体,成为了财富的象征。各色人等粉墨登场,贪官、假记者、黑社会、劫匪、殓尸工……上演了一幕幕当代社会的悲喜剧。  ★本书部分内容在天涯社区发表,点击量目前已达12000多万,近来获天涯超人气牛帖颁奖台的颁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暗访十年第四季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0条)

 
 

  •   这一部刚刚出版,说的是房地产、煤老板,这两个当今红得发紫的词语,内容自然也非常火爆。

    至少我知道了开发商如何炒作,炒房团如何运作。

    国家调控房价了,要不然也不会允许此书出版。

    五星一颗!
  •   记者的生命力在于敢于申第正义,为老百姓说话,揭露社会的阴暗面,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我们为这样的记者呐喊,助威.
  •   《暗访十年》4季全看完了。触目惊心,也觉得悲哀。突然觉得我们中国人连假鸡蛋都做出来的,还有什么理由不能称霸世界?可惜啊,诺贝尔到如今也不承认咱啊!!!!!!
  •   暗访十年,确如网友所说的“堪称当代的平凡的世界”,或许他比平凡的世界具有更多的时代反思和人性审视。
    虽然在这个社会上,我们更多的是无可奈何,我们悲情的容忍着一切的不公和屈辱,可是我们却无法凭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这个世界,于是只好让暗访继续震撼我的生活。
  •   不愧是中国最有良心的记者之一!!!
  •   钦佩作者的勇气,希望多一些这样的好记者
  •   内容没的说,有良知的记者。
  •   追了几年的暗访十年终于出了最后一季,向作者致敬!
  •   写出了记者的心酸与无奈
  •   《暗访十年第四季》一如既往的好,作者的文字犀利,内容真实,值得一读。能把当今社会上很多真实的东西写出来,是需要有一定勇气的!
  •   一如既往的喜欢《暗访十年》..
  •   暗访十年出了第四季每部都是经典
  •   刚买来,就认真阅读,作者是一个令人尊敬的人,作者深入行业了解真实内幕,让我以后少了被骗的机率,也让我看到社会的黑暗面。
  •   期待暗访5的出版.
  •   非常有助于了解社会现实。很喜欢李幺傻
  •   这是我读到的反映社会现实最贴近真实的一本书,文笔自然,却句句直陈而不曲婉,让你未在其位便可窥斑见豹,引起共鸣,在文学角度虽无从谈起,但其揭露社会的问题、不合理的诸多事情,确实已有深度、让人震惊了!期待他继续多出几季。
  •   喜欢李幺傻的书,带领我们去了解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支持李幺傻支持当当~~~5本一次购齐,爽~正好碰上有活动,再爽~~继续支持
  •   文笔犀利,言语生动,诙谐。无数次死里逃生的经验才有这么厚重的笔墨。
  •   从第一本就追看到第四本,里面的内容写尽中国社会的百态,也是我和朋友们讨论的话题,希望作者能够坚持写下去,中国最真实的声音一直响起。
  •   一些我们所不了解的社会的另一面,作者真的是很有勇气的,非常好看,不论是做为纪实文学还是小说。
  •   很不错的内幕,很多鲜为人知的内幕,虽然文笔没有想象中的好,不过有些事实却是是很吓人的,只是希望后边买了看的人,不要太偏激的对待同样行业的销售者。理智对待书里曾经提到的一些销售行业,以及看到需要帮助的人,能够尽自己所能
  •   从第一季到第五季 作者所披露的越来越尖锐 同时也不禁让我们为作者的经历捏了一把汗(如果书中所写的都是作者亲身经历的话)
  •   不为人知的事情其实不只书中讲的那么少。
    但是,如果看过这本书的我们对自己有一个审视,我们从自己做起,不搞这种地下之流,我想光明很快就揭穿无边黑暗。
  •   很好的一本书,学到很多,期待下一季
  •   作者的社会经历非常丰富,文笔好的一塌糊涂!我看完了,别人马上拿去看了!
  •   对于作者,一贯支持。现在这个社会需要另一种声音。到了第四季,明显感觉到作者的进步,深为感动。
  •   还行 感觉没有前三季的经典 可能是因为有压力?
  •   已经看过第1-3季了
  •   123季都看过了,老公也在看
  •   给我的感觉就是真实,让我能体会在一个复杂社会环境中不同的人生状态,让人深思。
  •   很棒,让我们知道了一个不一样的社会。
  •   世界的确有黑暗 内心要保持光明!
  •   看完了,没有前三部好看。
  •   很真实,有点象小说,孩子喜欢。
  •   该系列书都很不错,值得一看,一口气一个系列4本书全部看完了.
  •   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该读的一本书,受用一生
  •   连续看到第四本了,作者写的很实,很生动。

    受益匪浅
  •   一直很佩服作者的 看完以后觉得很绝望
  •   一如既往的好看,作者文笔精彩,描写的是赤裸裸的现实。
  •   写的非常好,非常欣赏作者!
  •   虽然是一个陌生的世界 但是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很真实。
  •   内容好但是包装有点简陋
  •   内容不错,再接再厉
  •   很写实的一本书!
  •   封皮脏脏的,都不能给我一本干净的吗
  •   虽然还未看,但是纸质不错
  •   不错,很满意!以后还会买~
  •   刚刚收到,感觉只有点暗。
  •   一直看,不错,长经验了。
  •   书写了现实
  •   写得有点乱了,感觉没有之前三本写得认真。书还是不错的。
  •   一直追着看,很好看
  •   贴近现实,值得反思,值得一看··
  •   书表皮很脏,看上去很旧
  •   一口气看完了书。
  •   好书无需评论
  •   送货很及时 写得很好 正版
  •   帮家人买的 很是喜欢
  •   一如既往裸陈血淋淋的真实!
  •   惊心动魄,简直就是像警匪片一样,不过真实性就有待考究了。
  •   一直在追,不用解释。
  •   书好,值得买,收藏,送货速度也快
  •   很新 价格还便宜的 很好看
  •   超级好看 强烈推荐 不会后悔的的的
  •   精彩的书不容错过
  •   非常佩服作者的职业精神、冒险精神!前三季当中有很多精彩,让我们深入了解了社会的不同侧面。乞丐、医托、小偷、传销人员这些群体就生活在你我周围,但我们从不曾真正走进他们,是作者以其切身体会,让大家对他们的生存状态有了了解,对背后存在的许多社会问题有些许思考。但一季一季越往后看,不得不说精彩程度递减,想想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前面几季凡是作者打入暗访群体当中的,因为更多了解内幕,写出来就更真实更深入,因为引人入胜、欲罢不能;二是言语加工上,感觉越到后面越加琐碎,画外音较多思路不连贯。应该说第4季的选题,作者的立意较高,想去揭露一些社会关注的高收入人群,但是多为外围打转、他人传闻,所以精彩不如此前。虽然5季已经完结,但还是真心感谢作者,读后还是引发了我对一些社会问题的思考。
  •   李幺傻的四本暗访我都一一读过了,第一季的乞丐篇最为精彩,第四季的内容最无趣,也最现实。值得一看,作者的文字细腻,颇为喜欢,但其中为了凑字数也有滥言的地方。
  •   《暗访十年》的第四部,对地产和煤炭行业的走访,让读者有了一定的了解,不过相比其他几部,稍稍逊色了一些。
  •   《暗访十年》目前为止出了四季,可以称之为一套了解社会的百科全书。该书作者是一名记者式的作家,《暗访十年》是他十年来暗访经历的文字化呈现,展现出一名记者的勇敢与良知。它并不是小说,而是社会实录。
    《暗访十年第四季》精彩继续,惊险继续,作者的勇敢继续……
  •   读了第一部之后决定继续读第二三四部,内容不如第一部的紧张跌宕,也不如第一部紧凑有实质性的内容,说是文学类作品吧,感觉随意性比较强,情节文笔不是能很好地跟上文学作品。内容多纠于表面,没有较深层次的探入,可能是对于水深的行业很难打入其内部获取更多的信息。读完之后感觉比较失落,与第一部的落差比较大。收获还是有些的,明白一些防骗的手段方式。
  •   次系列第一本给我反应很大,但是到了第四本!我几乎没了感觉,有些内幕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如果他还出第五本,我肯定不买了!不过还是谢谢有这样一位良心作者
  •   从第一季开始买 一直没断 感觉就像看报纸上的长篇报道一样~
  •   最喜欢这类的题材,直击社会暗角
  •   小说是社会的透视镜,总能让你看到不为人知的真实。
  •   我喜欢作者写的这四部书
  •   买了之前的3季 终于出了第四季
  •   第一季随便买来看的,不料想读入了迷,整套都买了,被套也甘心!
  •   前几部很好 这部一般吧 挺真实的。
  •   真实再现了社会的阴暗面,值得一读。
  •   还好,社会的黑暗面的真实性呈现在读者面前。
  •   暗访十年.第4
  •   越看越黑暗啊
  •   很好的一套纪实文学
  •   书是正版,不错~~!!!!
  •   这本也不错~~
  •     说实话,这一系列的书看完了以后的感觉并不如看第一本时候的好。产生了一种怀疑的心态。如果说一种暗访可以因为巧合全身而退,那所有的暗访都没有参与其中就可以了解真相,不被怀疑最后全身而退?所以说,这些书只能是部份真实罢了。至于里面的真假,去追究就不必要了。当作历险记看还是不错的。毕竟很多时候“真实”是为了现实而存在的。
  •     这是作者这个系列的第五本书,也是最后一本。
      不同于前面几本书中的故事那样离奇、阴暗、悲凉、现实,这本书中的故事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阅读时,我常常觉得自己不是在观看一个叫做“黑社会”的团体,他们更像是武侠小说中的某些位大侠。这些人讲义气、重感情、轻生死又身怀绝技,虽然他们漠视法律,却有着别样的丈夫情怀。
      
      我觉得作者的心中对他们也该是五味杂陈,至少在情义方面,作者是持赞扬态度的。
      
      阅读之前,我很自然的认为这是作者的卧底历险。其过程应该是卧底,遭遇怀疑,智斗,最后联络警方连锅端起。其中的黑社会人员,各个都凶神恶煞,相互关系勾心斗角。
      
      没想到,我那幼稚简单的“黑社会观”被这样一部书轻易的碾碎。
      
      作者不是卧底,而是成员,黑社会的成员们不是被警方拿掉而是早已做起正经生意。黑社会团伙中,兄弟间义薄云天,快意恩仇。
      
      作者通过这五本书让我认识了更加多样的社会,很感谢他。
  •      条件所限,对于这部长篇纪实文学,我看的是帖子整理版,目前看到四分之一多一点,作者的罗嗦(感慨、抱怨、说教等等)明显多了起来,不像前面那样简洁明快的叙事,渐渐磨灭了我看下去的动力。那就以此为一个断点总结一下这部作品的前四分之一好了。
       既然是暗访,自然访的尽是些见不得光的事物,在这四分之一篇章里,作者主要给我们讲述了以下几个阴暗的事:
      
      1. 乞丐群
       不知道周围人对乞丐是怎样的看法,我想大概是眼前的可怜与传闻的可恨相交织的一种混乱印象吧。在作者暗访的那个时期,城市里的乞丐已经形成一个江湖式的组织结构:最上头是丐帮帮主(一般人见不到),帮主下边是财务、打手和后宫(帮主嘛),然后就是最下层的乞丐,以小孩儿居多。
       这群人定期都会去农村找残疾儿童(不论是先天还是后天导致的)补充“队伍”。这些小孩儿的任务就是每天在特定地点讨要钱物,每天所得全部上交帮主“保管”。可以说,你所有的施舍只是养肥了丐帮最上层的人,比如在本书中那个在逃杀人犯的帮主。
       丐帮组织是很严密的,基本上进来就别想出去。每个乞丐的不远处都有打手监视,一有异动立即动手。即便是成人也难以跑掉,何况孩子……什么?寻求别人的帮助?你可是乞丐啊!
      
      2. 妓女群
       书中讲述的妓女主要是站街女和在发廊、酒吧、宾馆等场所提供色情服务的人。所以这里没有文学作品中那些才貌双全、情深义重的角色。作为一个受教育程度普遍很低又生活在那种环境下的人,她们早就变得麻木又冷恶,如果有人为她们动了真情,大概只会换来暗地里的轻蔑和白眼——她们严格的把握“交易双方”这一经济关系。
       她们虽然收入不低,但普遍受压迫——这些从事见不得人工作又毫无力量的“肥羊”,谁不想来沾沾便宜呢?!所以妓女也普遍与街头混混、管理人员甚至黑社会有牵连,当然,肯定是要付出一些“保护费”的。
       哦,还有所谓的“医生”,作者揭漏出,那时有很多根本不懂医的人凭着高锰酸钾在妓女群中掘了第一桶金,现在的他们要么成为国有大医院专家,要么是民营医院老板,用自己的无知坑骗更无知人的钱。
      
      3. 血奴群
       那时献血还是给钱的,他们就是专门卖血赚钱的群体。
      在荒远村落的民房里,有这么一群人,大多是正当壮年的三、四十岁男性,却个个似到了迟暮之年。他们每天除了吃劣质的伙食,就是在只有几张床垫的屋里坐着或躺着,表情僵硬,目光呆滞。
       大约每隔两、三天,就会有车拉着这群人去血站卖血。一个人每月卖血可能有十几、二十几次,因此每个人都有很多假身份证。那时的血站还不够规范,一个针头一直用到弯曲了才会换掉,因此血奴几乎都被传染了艾滋病,曾经有过血奴的村落也毫无例外都是艾滋病重灾区。
       除了传染病外,频繁卖血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了极大伤害。他们中有两个年轻人因为一点事吵了起来,互相推搡了一把,然后两人就像六、七十岁的老人弯腰喘个不停,肺脏像风箱一样扯得直响。
       血奴通过卖血得到的钱并不多,相当一部分到了“血头”那里.一个“血头”手下的血奴少则三、四十,多则几百人,每人每次抽取大约50元,简单算一下就知道他们的收入简直可以用“天上掉钱”来形容了。
      血奴群同样是易进难出的地方,因为打手无处不在,有处在荒凉的村落里,即使逃了出来,身子被掏空的他们在一望无际的荒原上只有被饿死的份儿。
      
      4. 酒托
       酒托的背后是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居民楼里的一间屋子,窗户都用窗帘遮挡,里面的个坐在各自的电脑前……他们叫做“键盘手”。他们在虚拟的网络中扮作高学历白领漂亮女性,通过色情网站、征婚网站、QQ等方式要得对方的联系电话。
       电话号码交给主管,主管再交给酒吧主管,酒吧主管再交给酒托。这些颇有姿色、打扮性感妖娆的酒托通过电话将对方约出来,一起到黑酒吧喝酒,一直喝到你分文不剩——不想付钱?打手有得是!你除了老老实实掏出身上最后一分钱然后走人外别无选择。
       黑酒吧的价目单会有两份,开始给你看的是较便宜的,当你点完后,酒水、果盘立刻就端了上来,然后立刻让你买单(怕你没钱赖帐),而这次拿出来的账单就是天价了。在对面漂亮女人含情脉脉的注视下,在虎视眈眈的“服务生”注视下,你好意思讲价吗?你敢不付账吗?!亲!
       很多人确实挺可气的。作者虽然因为暗访需要作了一天键盘手,可并不像骗人,所以在QQ上告诉对方自己是骗人的,可对方却越来越来劲。还有在酒吧第一次结帐后就应该发现上当了,可很多人总想“我都付出了这么多,一定要钓到这么女人”,那么又点又付、再点在付,直到变成穷光蛋还敢怒不敢言。对于这种人,你不骗他大概他都不会原谅你的。
      
      5. 代孕
       建国不久,农村依然是贫穷蒙昧的光景,有个女人嫁到了一个村子来。这个女人既不干农活也不做家务,天天被周围人指指点点。一天,她突然说自己是王母娘娘下凡,又唱又叫,疯疯癫癫,可却用纸灰治好了好几个人的病,所以成了附近几个村有名的巫婆。改革开放后,她离开了农村,成了这个代孕公司的幕后大老板。
       (据一位中医说,那时候农村人大多数疾病是消化不良引起的,而纸灰或草木灰确实对消化不良有效果,其实就是吃点土也一样)
       代孕公司首先让你挑选受孕人员,他们有一份完整的电子版文档,其中照片、(假)姓名、年龄等等一应俱全,在作者所暗访的那个公司就有三千多人的资料。然后是安排见面,确定后交钱,你和挑选的女人就有一个月的时间待在一起,好让女人怀孕,后面的事情如照顾孕妇、定期检查、生产、办户口等等,公司一条龙服务。
       全程需要支付20~30万的费用。如果是处女的话还要再加10万——可见,这个公司还兼带着卖淫服务。
       代孕的女人大多学历低下,相貌一般或丑陋。比如作者见面的那位是个种地的妇女,坑坑洼洼的黑脸庞,粗糙的手指,一口分不清颜色的牙齿还粘着菜叶子……而孕妇住的环境也很恶劣:阴暗潮湿的房间,里面除了一台电视就只有几个床垫,厨房里只有胡萝卜、菠菜……很难想象,这样的人,这样的环境,代孕出来的孩子会是怎样的。
      
      
       在这四分之一篇章里,作者呈现了这样五个黑暗角落。使我清晰的感受到其中的阴暗:乞丐泯灭自己的善良再去欺骗别人的善良;妓女那可怜可耻又无情的光景;血奴一点点出卖生命的无奈;酒托女的颜如珠玉、心似蛇蝎;代孕那全无母性、生育机器一般的冰冷……
       作者将黑暗描述得直白又细致,是一面难得的镜子,照出了黑暗的一个缩影。同时我很钦佩作者在困境中的执着和坚持。
       只是,我认为作者对这些黑暗的探索仍然不够深入。比如作者坚定的认为所有农民都是朴实善良的、受吃苦受累的,可在这五个阴暗角落里,哪里没有农民的身影呢?受欺压的有农民,欺压人的也有农民;比如作者批评黑车不交费用白白占用公共资源,却不想一下在税收这么重的国家里,是否还应该通过公共资源向民众收费……诸如此类的地方还有很多。
       在作者的观念里,国家机构仍然是权威的象征;国家以下,邪恶的人邪恶,善良的人善良;善良等品德之所以是好的,是因为老祖宗就是这么教导的;人应该是平等的,但人生而不平等,虽然无奈但必须努力……
       粗略得说,不论传统观念还是二元论的人文主义,其往往只能在已有的框架里碰撞,不能也不敢触碰更深更根本的问题,所以,你看到了黑暗,却看不透黑暗。
      
  •     书中的有些痛苦我是能够理解的。我和作者有大约一代人的差距。我只是一个刚刚踏入社会的人,但是,我现在已经能够感受到了他说收到的艰辛和痛苦。我知道了混社会不容易,确实是相当的艰辛。看到了前面他辞去工作的那一部分,然后努力拼命找工作的经历,我知道了找个工作确实不容易,我们要好好的对待自己的工作,但是,有些工作不是自己感兴趣的。自己怎么也不行。现在中国的贫富差距在加大。一方面富人在不休止的宣扬他们的财富,一方面穷人在没有尽头的表现他们的落魄。但是,我看到了一方面是人的际遇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个人的问题,个人进取。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中国的体制问题。中国现在的文化出现了问题。
      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我一开始不知道什么血奴。不知道什么代孕。但是,现在,我都知道了。我看到了社会的另外一面。
      乞丐。我以前心很软,我见到了我都会解开自己的钱包给他一些,自己毕竟不是很穷。但是,那天我看到一个报道确实现在的骗子太多了,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欺骗我。但是,我觉得有些时候就是应该帮助别人,还有就是,让别人欺骗了,说明了自己的判断能力还是不够,还是要加强修炼。对于乞丐,这些弱势群体,我听说了这么一句话,可悲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还有就是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你必须要有一颗坚强的心。但是,我看到了,自己能力的同情心,做为一个群体性动物,大家都有兔死狐悲的感觉,但是现在人们正在脱离了这种天性,我觉得有些天性,是自然地。但是,人们现在能够很好地控制了,而且对于死人,死了自己的同类。人们能够变现出自己的冷漠。自己的不在乎,视人命如草芥。在煤老板那里,我不知道为什么慈心不能够存在,这些人可能是怕以后有麻烦,但是,你这么狠心,你已经失去了一些自然赋予你的属性。面对自己的同类。你竟然已经麻木到了自己一点也不关心。
       我看到了后面看到了许多的中国现在的官员的腐败,但是,这种现象我觉得这是中国的文化属性的影响,一代代的影响。在外国也存在,可能没有中国这么严重。但是,我觉得我们不应该抱怨,而是应该想办法解决,我觉得书里面的写的办法很好就是财务透明,这是个长久的过程,但是,我觉得中国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一定能够做到的。
      我一直知道,利益是个很重要的关系点,只要你的利益牵扯到了里面,就会发生各种不顺,只要涉及到了自己的利益,你就会觉得这个不是很好。但是,我觉得还是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还有就是要做到,正确的人生观,要正确的认识到。怎么去取得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而不是牺牲了别人的利益,自己什么也不付出。
  •     个人角色这本书大部分是真实的,不过对于作者的文笔还是不敢恭维,我觉得描写的还是粗糙了。不论是对自己身处这个环境是否会做坏事,总之就是感觉描写不到位。即使做坏事又怎么样?这都是一种体验,但是作者都似乎有所掩饰。
      
      不过还是很感谢作者能够带给我们一个比较真实的民间职业世界。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