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傅林 页数:264
Tag标签:无
前言
十几年前的一个下午,还在求学的笔者,流连在温暖的学校图书馆里,突然心血来潮,借出了一本已经发黄的书——《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在此之前,笔者对仓央嘉措的事情没有一点知晓。粗看了一下,这本书对笔者的内心产生了很大冲击——因为此前不曾见到过这样奇特的一生,这样令人慨叹的人物。同时,我也才知道,祖国的边疆曾发生过那么多纷繁复杂的事情,历史上的惊心动魄和图书馆中的静谧平和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人唏嘘不已。这一次心血来潮,开启了笔者和仓央嘉措以及西藏历史文化的诸多缘分。在中国文学史的长河中,仓央嘉措是不可或缺的一员。他留存于世的诗篇虽只有60来首短歌(实际或许更少),但足以奠定他的文学史地位。我们知道,与其风格类似的汉语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也不过305首而已。更有很多影响深远的诗人只有数首甚至一首作品留存世间。诗歌的世界里,向来是不以数量决定成就的。很能说明问题,并且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历史上据说留下诗篇数量最多的是清朝的乾隆皇帝,现在能找到的乾隆诗作有四万多首,但恐怕没有一首能给人留下印象。仓央嘉措的文学史地位因其诗被很多人翻译成汉语而更加超越其他藏语诗人,这自然是其诗本身的文学成就所必然会得到的。当然,如果仓央嘉措现在的读者能因此产生对藏语诗歌和其他文学体式的兴趣,想进一步去了解,或直接学习藏语,则仓央嘉措的功德就更大了。每一个人的正常的文学阅读史,总是以某一个人为起点,再慢慢串联起更多的人。和仓央嘉措的诗相比,他本人的一生也同样很精彩——当然,这是对几百年后的读者来说的,对于当事人,只不过是凄惨寂寞而已。仓央嘉措是曾经的宗教领袖,先是被废黜,又在多年后被追认。他本应是一个禁绝一切情欲的高僧,但他诗歌中表达的却偏偏是细腻强烈的爱情。多种矛盾交织在他身上,造就了一个历史的奇特事件。想象这样一个人所面对的人生问题,思考他的心理状态,是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同时也是颇具哲学和宗教意义的课题。给仓央嘉措这样的历史人物作传是艰难的,因为仓央嘉措的被废黜,很多资料都湮没在历史中了,现存的材料也都互相矛盾,最大的问题:仓央嘉措到底有没有在23岁时病死在青海湖边?这个问题已经是永久的谜团,至于其他事件,也多有互相抵触的地方。作为一个传记作者,只能在多种记载中选取那个合乎情理的,这一点,我想应当事先告白于所有读者。给仓央嘉措作传也是幸福的。仓央嘉措的时代,整个中国正处在重大的调整之中,国家广阔的边疆正在向和平安定的局面做最后的冲刺,各种历史问题充分显示出来,被康熙皇帝等政治领袖一一化解。仓央嘉措正是这个历史巨变中的一个象征,他的存与废,个人的悲欢离合,折射出了当时西藏、青海、蒙古乃至整个中国的历史命运。从仓央嘉措事件出发,我们可以对整个中国古代历史的这一重大变革时期做一个全局的认识。笔者通过作传而细细体会此中微妙,自是深受教益。读者若能因此体察当时局势,洞悉历史奥秘,反思人情事理,也必然有所收获。死者长已矣。仓央嘉措已经进入历史长河很久了,他的父母,他的爱人,他的敌人,他的信众,也都已随风而去。但不要忘了,我们这里读到的可能如小说一般跌宕起伏的故事,在当年的人物身上,都是痛及一生的命运。如果他们的灵魂还留存着,那我们要为他们深深地祈祷,祝福他们的痛苦也随风飘散,祝福他们的快乐也常驻心间。写下这些文字的我,读到这些文字的你,也要走进那条时间的长河里,只是我们不知道,如果我们的名字也有幸被将来的人提起,他们是否也在慨叹我们经历的一切,就像我们此时此刻做的。
内容概要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对于任何一位喜爱诗歌向往西藏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他传奇的一生和谜一样的身世,以及流芳百世的诗歌,永远为世人铭记。作为达赖喇嘛,他的身世带有无限传奇色彩,他的诗歌更是写尽了世人最向往的最纯的情感。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乘着不朽的诗歌方舟踏古而来,他的传奇一生至今仍以谜似的不解蛊惑人们去追寻关于他的传说。即使千百年后,他的魅力依旧。2010年岁末之际,当他的诗词被改编成流行音乐被冯小刚搬上电影《非2》的银幕。他的诗歌犹如万家灯火,照亮了都市人业已麻木的灵魂,他教人们懂得:爱情,从来没有走远;爱情,自古便存在。 仓央嘉措,贵为布达拉宫的活佛,但他内心狂放不羁,对爱情充满渴望,一次动情于凡间,便义无反顾于此生。难怪西藏民歌曾唱道:“莫怪活佛仓央嘉措,风流浪荡;他想要的,和凡人没什么两样。” 《最好不相见》通过对仓央嘉措一生的真实还原与描述,作者极力揭秘一个有血有肉无异于凡间俗子的肉身。当他独一无二的转世灵通身份既由天定,便辗转开启了他无法挽回的人间悲剧与正剧。对于佛门的清规戒律,一心向善的仓央嘉措难以接受,他以他的情诗超越宗教领袖的显赫身份,根据自己独立的思想意志,记录下那些最真实的青春痕迹,那些缠绵的“情歌”便是他四处撒下的大爱的种子,给世人以重燃希望的信心,无奈他自己却始终没有权利去爱去享受爱情的春天。由此所衍生的悲喜岂止常人所能体会,只能经由这段经过考究的历史追问去还原一个关于为爱而生、为爱赴死的人间童话。
作者简介
傅林,诗人,古典文学学者,目前是北京大学的在读博士,悉心于对古典文学的研究,以严谨的求学态度著书立作。
书籍目录
01 万马军中 00102 时代悲剧 00503 血战寺庙 00904 寂寞高原 01405 陌生的爱 01806 前世今生 02307 乌金岭寺 02908 混沌初开 03409 命中注定 03810 青青河畔 04211 阴谋重重 04612 天赋异禀 05013 父亲之死 05414 病卧那曲 05815 痴情卓玛 06116 曲松河畔 06617 风生水起 07018 历史漩涡 07319 坐床大典(上) 07620 坐床大典(下) 08021 金色牢笼 08322 心事重重 08623 拉萨女孩 09224 心灵祈祷 09625 危机四伏 10526 灯火阑珊 11227 致命邂逅 11928 拉萨大街 12429 扎什伦布 13130 相见时难 13431 风口浪尖 14032 山雨欲来 14533 尔虞我诈 14934 急转直下 15535 酒店惊魂 16036 布达拉宫 16637 诀别今生 17338 追寻爱人 17839 戈壁重生 18740 瞒天过海 19141 随波逐流 19642 远离阴谋 20143 沙漠绿洲 20544 尘埃落定 210附录 仓央嘉措情歌及其相关历史 213
章节摘录
《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十诫诗》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二十三拉萨女孩卦箭射穿了鹄的,又深深落进土中。自从见了我的爱人,就再也不能忘情。看过盛大的达赖喇嘛坐床大典,有两个女子的一生彻底改变。一个是王爷的女儿卓玛,一个是无名小酒店主人的妹妹仁曾旺姆。人短短的一生中,命运总是要把永恒的痛苦以不可测知的形式放在他身上。从某种意义上说,爱,也只是痛苦的一种形状而已。而柔弱的女子,总是要付出比男人更多的感情和精力,直到被命运的巨手掏空了一切才肯罢休。在这个权力暗潮涌动的时代,巍巍雪山下的小儿女们,注定要走进属于他们的悲剧中。自从看到摸顶赐福的那一瞬,桑杰嘉措就再也不许女儿靠近她这位儿时玩伴。他要把仓央嘉措塑造成真正的佛祖菩萨,凡尘的任何侵染都要毁灭他的计划。当然,他更心疼女儿。女儿这种心思,任谁都明白,是永远不能实现的妄想,如果不能及时熄灭它,这孩子也许就要走向再也回不来的深渊。但是,人的权威可以战胜千军万马,可以战胜高山大河,却不能改变另一个人的心头一念。卓玛已经被爱的闪电击中,再也不能回头了。她变得不爱说话,不爱吃饭,不爱和兄弟姐妹们去远方游玩,乱作一团的日子成了窗前思念的一条线。她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女孩,和她一样落进了思念的深渊,而且,这个女孩的心更无人能解,充满了更多的艰辛。爱穿白衣服的仁曾旺姆,是一个从小就跟着哥哥长大的小姑娘。含辛茹苦的十五年,她像一棵小树,看着拉萨的一切,默默成长着。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她发现人们变得那么喜欢看她。所有的人看见她,都不由自主地想为她做点什么。连最粗暴的男人见了她,都会收敛气息。她一开始有些受不了人们这些异样的举动,但后来也渐渐习惯了。她认为这是大家善心的流露,她对人们关爱总是报以微笑。但是,没有人对她说过,她太美了,是美改变了她身边的一切。她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跟着兄嫂就学会了认字,并很快就超过了哥哥,接过了记账的活计。她早就听说了,世上有很多东西叫做“书”,书能告诉人世间所有的秘密。但是,她没有书,书是只有贵人家才有的东西。于是,她到处去寻找字,哪里有字就到那里去看,看着一个字,她就能想象出很多的事情,那些字就像天边的一片白云,不一会儿就铺满了她头脑的广阔天空。嫂子常常笑她是一个“字痴”。她总是笑笑不说什么。记忆中从未有过的一个冷冷的秋天来临了。一种随身体生长而渐渐萌发的莫名的慌乱,如层层火苗,燃烧着她的心。兄嫂注意到了她的变化,知道这个孩子长大了。她就是一朵花,正绽放着最强烈的香气,他们开始为她物色婆家。就在这个时候,五世达赖喇嘛圆寂的消息传出来了,紧接着,六世达赖喇嘛就要坐床。和所有拉萨人一样,一家三人都陷入到这个急速变化带来的惶恐和喜悦中。居松赤林带着妻子和妹妹,身着盛装,也到布达拉宫前观礼。仁曾旺姆从未见过这么多人同时在一起,不分彼此地去关心同一个事情。每个人心中的一小点情感,相互碰撞、累积,会形成巨大的力量。而自己这小小女子,在这人的洪流中,只是一条柔弱的小鱼而已。然而,人生的转折来得那么突然,让她这条小鱼如被巨浪掀起,猝不及防地抛入令她窒息的天空中!当新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站在达官贵人们前面缓缓走来的时候,那个俊美清秀的面容,尤其是那双神秘的眼睛,如迅捷的闪电,击中了她的心。一种从未有过的热流霎时间奔进她的每一个血管和毛孔。她醉了,是迷醉,这醉比她曾尝过的任何一种美酒都更让人喜悦得心慌。她跟着兄嫂一起跪下,但仍忍不住抬头去看他,他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终于要走到跟前了,但是,他根本没注意到她。她太渺小了。她伤心地看着他走进那巍峨的宫殿,她想哭,但又不知道为什么这么伤心。嫂子拉着她,一点也没察觉身边发生的这个致命的变化。他们排着队等了好久,去接受新达赖佛爷的摸顶赐福,但是天色渐渐晚了,仪式被宣布结束。他们没有轮到,只好悻悻地回家。时而感觉像一个被空气充满的人,时而又觉身子重得像块石头,仁曾旺姆深一脚浅一脚地挽着嫂子走着。突然,她想到,这就是“爱”,是行吟的歌者们赞颂的那种甜美如甘糖的东西,爱是一支一直向前飞的箭,会射中一个美满的结局。但是,她爱的是谁啊?是达赖佛爷啊!他怎么会和自己在一起呢?这一切不都是可笑的痴心妄想吗?她猛然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天空顿时变得黑了,眼前一片灰蒙蒙。她走不动了,直愣愣地站着,嫂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还以为她病了,伸手摸了摸她的额头,有些烫。“阿妹,你病了啊?”嫂子担忧地说。“没事。”仁曾旺姆心不在焉地说。落寞之情溢于言表。“痴心妄想”,她想着这个词,紧紧一抿嘴唇。但是,心底那被闪电燃起的大火又烧到了头顶,一个幻想升起在心头,幻想中,她被他紧紧抱住,紧紧地,她的整个身体像一块糖,溶解在他的身体化成的深深的池水中。她的脸红了。她情不自禁地捂住脸,生怕别人看出那个秘密。……
编辑推荐
《最好不相见:仓央嘉措的诗与情》: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对于任何一位喜爱诗歌向往西藏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他传奇的一生和谜一样的身世,以及流芳百世的诗歌,永远为世人铭记。作为达赖喇嘛,他的身世带有无限传奇色彩,他的诗歌更是写尽了世人最向往的最纯的情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