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苏策 页数:463 字数:500000
前言
著名老作家苏策,1920年生于北平。红军时期参加我军,历任战士、排长、宣传员、艺术指导、干事、科长、部长等职。在艰苦卓绝的敌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多次立功。1955年获国家颁发的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1988年又荣获中央军委颁发的红星功勋荣誉章。 他从小热爱读书和写作,少年时期参军后,在严酷激烈的战争中,除了用枪作战外,也用笔为部队服务,写下了大量的朴实、真挚的为战争服务的作品,多次受到部队表彰。 解放战争后期学习写小说,第一篇小说发表在1951年《解放军文艺》创刊号上。至今他的文学作品已达三四百万字。对于他的小说,著名作家王蒙曾著文说:“修辞真诚、有感而发、扎扎实实之作。”著名文学评论家冯牧曾在1992年《中国作家》第一期上著文说:“他在60年代初发表的《白鹤》和新时期所写的反映文革期间荒诞岁月中的《同犯》,就都可以在当代文学史上留传下来的精湛之作。” 著名军旅作家徐怀中曾著文说:苏策“占据了认识生活的新的视角,一篇生活记事,平易自然,却包含了深厚的意蕴;一个年代久远的故事,却可以让我们领略到引人思索的现实生活的音调。” 老作家端木蕻良曾著文说:“首先吸引我的,是《小站不停车》。作者用简练朴素的笔法,写了一段平淡无奇的普通事,但这篇不到八千字的短篇小说,却包含许多令人深思的内容,小说看完了,读者的思绪却无法停止。” 老作家王松更为热情地说:苏策的小说“艺术质量高,思想深刻,读后使你久久难忘。他在‘文革’后写的《臭棋》、《千言万语》和《寻找包璞丽》等中篇小说,都可以称之为杰作。我认为一般作家很难企及这个水平。” 苏策因为历史上受到不公正待遇,错划为“右派”几十年,“文革”中又被错误关押在监狱中七年,在“左”风劲吹的压力下,他的作品很难被评论家提及,因而被读者所认识。又因为他的小说散落发表于全国各地报刊,很难使读者集中阅读到,使评论家能集中进行研究。 这次在云南省文学艺术基金会、省文联以及郑明先生大力支持下,出版这样一本书,精选苏策十几篇中、短篇小说于一册,通过这个窗口,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他作为一个有卓越成就的老作家的小说较完整的印象。 苏策是中国作家协会四届理事,第五、六、七届名誉委员。今年已九十岁,这本书的出版也是为他的长寿的祝贺。 编者
内容概要
本书精选著名老作家苏策二十四篇中、短篇小说。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三篇,是写陈赓司令员的;第二部分五篇,是写“文化大革命”及其影响的;第三部分五篇,是写西藏生活的;第四部分五篇,是写抗日战争的;第五部分五篇,是从写云南军民斗争生活作品中选出来的;第六部分只有一篇《老齐》,是作者受迫害时在矿山下放劳动中体验到的生活写成。
书籍目录
臭棋寻找包璞丽千言万语会唱歌的树叶陈赓越狱传奇冤家路窄小提琴协奏曲同犯小站不停车月上柳梢头井底之蛙汽车过人微笑鹦鹉我的旅伴夫妻店春节风雪夜小霞田小丽白鹤山鹰冲出葫芦口家试老齐后记
章节摘录
从下午起,天气就变得闷热了,拖到傍晚的时候,汾河上的夜雾升腾起来,赶走了落日的最后的一抹霞光。接着,河上刮起了风,把岸上的树木和草丛吹得“哗哗”响。横在远山上的大片沉重的乌云,原来像灰色的铅块似的一动也不动,这时,也迅速地向汾河和城市伸展开来,在树梢上出现了;在屋顶上出现了;在俘虏居住的棚子上露出了头;在人们感到被它压迫得呼吸困难的时候,它却更加猛烈地俯冲下来,播下雷声,洒下雨点,用闪电的光芒把浑浊的汾河照得一阵明一阵暗,水面上发出了一片“沙沙”的声响……这场雨一直继续到了深夜。 孔志友蹒跚地走到门口,双手扶着门,对着院落中的潮湿而闷热的空气,用力地吸了几口,想把郁结在胸中的那些沉重的恼人的东西驱赶出去。他没有和俘虏们冒着雨去火车站扛木料和卸煤,只是坐在椅子上和栗本少佐下了三盘围棋,就觉得身体有点支持不住了,头昏脑胀,腰酸腿疼,痉挛的感觉传遍了全身,两条腿都似乎拖不动了……不知为什么感到那样疲惫。 栗本个子不高,肩膀很宽,圆脸上,长着一对浓眉,紧紧压着那一双窄长的眼睛;笔直的很有气派的鼻子下面,有着一撮威武的黑胡子,远看就像一小块方形的黑纸片粘在那里似的……在日本军队中,他算得上是个仪表堂堂的人物。平时不多说话,脸上经常挂着笑容,不管见了谁,嘴角和眼角总是弯着的,使你感到十分和蔼可亲。其实,他的脾气非常暴躁。不管你是国民党军队来的、阎锡山军队来的,还是八路军来的,或是被错抓来的老百姓,每天都要从早到晚干十几个小时的苦活,并且给了伪军看守以任意处罚俘虏的权力。凡是逃跑被抓回来的人,都毫无例外地被处死。有时他还要亲自把逃犯带到那灰色的有着哭泣似的流水声的汾河岸边,从侍从官身上抽出光亮的战刀,用短粗的手指试试刃口,再双手抓着刀柄把刀高高举起…… 所以,下棋的阵势也是吓人的:栗本端坐在一张绛紫色的雕着花的宽大的太师椅上,背后站着一个宛如木头人似的挎着刀的低级军官;年轻的k脸的汉人翻译站在桌子旁边,虽然叼着纸烟做着轻松的样子,却不敢在身后的凳子上坐下去。在红木桌子另一面,摆着一个矮凳。 瘦削的脸色昏暗的孔志友觉得屋里的空气很憋闷,人和东西的轮廓都是双影,都在轻轻抖动着。屋里摆着的座钟、掸瓶和墙上挂的字画都是一片模糊,就是栗本的脸也是不清晰的,一会看着他那窄长的眼睛变成了双眼皮,一会儿又看见他的眉毛画成了四条道……是屋里的光线暗吗?是沉重的身体压得古老的地板在颤抖吗?是震撼的雷声使屋里的景色摇动了吗?都不是。孔志友很明白,是自己的病又发作了。所以,他在向着棋桌蹒跚走去的时候,什么话也没有说,在用全力控制着自己的身体,不要晕眩,不要战栗,不要在敌人面前有什么肌肉不松弛的表现。 从他一进门,坐在太师椅上的栗本就一直盯着他,打量着他。从破鞋子、烂裤子看到头,义从有洞的帽子和乱草似的头发看到脚。最后,目光停留在孔志友的脸上,端详着他瘦削得锥子似的下巴,突出的颧骨和被疾病弄得焦黄的眼睛。一时还捉摸不透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粗糙的暴露着青筋的说明他年纪不小了,但那双锐利的熠熠闪光的眼睛又显得很年轻……看着他走近桌子,就伸出右手指了指桌前的那个矮凳,示意叫他坐下。 矮凳虽然做工粗糙,但是并不矮,也不小,饭后在院中乘凉的人,很可能会把它当小桌子用的,只是摆在棋桌前就略嫌矮了。孔志友低头看了它一眼,皱起了眉头,用脚轻轻地把它拨开,就站在桌前,一只手扶在桌子上,另一只手就去摸棋罐了。 栗本的双眉扬了起来,睁大了窄长的眼睛,有点吃惊地望着这个站在自己面前的又瘦又高的人。他不明白,他为什么不坐?又为什么愿意站着?是不是八路军没有凳子,人们都是这样下棋呢?他看看孔志友,又看看翻译官,一时不知道怎么是好。 翻译官被栗本看慌了,急忙抓起被孔志友踢开的小凳,走上去推开他,重新把矮凳放在桌前,用手指着说:“开玩笑,哪有站着下棋的呢?这是少佐给你的面子,快坐下吧!” 孔志发看了看矮凳,又看了眼翻译官,用手在桌子和腰上比了比,笑了,抬起他那双穿着用绳子绑着的已经没有了帮子的破鞋的脚,踏上了矮凳,蹲在上面,然后和栗本招了下手,像是在说:“好啦,咱们来吧!” 栗本的脸却陡然变得阴沉了,飞到额头的浓眉落了下来,把眼角却压得翘了上去。他缓慢地耸起小胡子。转过脸来对着翻译官威严地哼了一声:“拿椅子来!” 孔志友坐在软垫的椅子上,直起了上身,才有机会打量桌子上的摆设:棋盘很光亮,大概是一块梨木板漆成的,横竖三十八条线画得很规矩,星位也标得很清楚;装棋子的木制的罐子也很精致,扁圆形,古铜色……孔志友挪动了一下身子,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椅子像是不愉快的“吱嘎”地叫了声。他用左手压制着心脏的激烈跳动,右手放在棋罐上,强制着自己的头对栗本的胖脸,一点了一下,意思是说:“请你先走棋吧。” 可是栗本神色未动,脸上除了原有的警觉、自信和宽容的表情之外,没有增加新的东西。窄长的双眼依旧望着孔志友的瘦脸,渐渐把眼睛眯了起来,微微抬起下巴作为回答。 孔志友用抖动的手打开棋罐,探头一看,心中就明白了,棋子是黑色的,这就是说:栗本已经把“先手”让给他了。 他把右手伸进罐子,棋子在罐内“哗哗”响了起来,他才意识到手接触的已经不是黑豆或玉米粒了。他望着棋盘,紧张的思考起来:这盘棋该怎么下?应该怎么布局?第一颗棋子是放在星位上呢?还是不放在星位上?日本的围棋水平比较高,自己在医院里和那个“反战同盟”的日本朋友下棋,就是败多胜少;现在,我能是面前这个人的对手吗? 孔志友抑制着手臂的抖动,用瘦长的指头从罐子里夹出一个黑子来,放在棋盘的星位上,心中却在嘀咕着:“这一着有点高了吧;他可能会从下面打进来;要是退一步,放在三点3的位置上,就能保住了这个角,要是……不然……嗨,一个堂堂的八路军战士,怎么能在战前失去镇静呢?我被俘之前不是还从容地处理了身上的文件和书籍吗?他就是长着三头六臂,又有什么了不起!俗话说,‘金角银边草包肚子’,我先来个稳扎稳打,占角抢边吧。” 那个“反战同盟”的日本朋友着棋,基本上不对杀,只是计算着自己每走一步棋能控制多大的地盘,自己占多少目?对方占多少目?以求得最后下完时,能比对方多占一目半目而取胜。 ……
编辑推荐
苏策,著名老作家。著名军旅作家徐怀中曾著文说:苏策“占据了认识生活的新的视角,一篇生活记事,平易自然,却包含了深厚的意蕴;一个年代久远的故事,却可以让我们领略到引人思索的现实生活的音调。”本书精选苏策二十四篇中、短篇小说。通过这个窗口,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他作为一个有卓越成就的老作家的小说较完整的印象。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