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周光大 编 页数:2544
Tag标签:无
前言
人类学是对人类进行综合研究的学科,它有英美等国的广义概念和德奥等国的狭义概念之分;民族学(ethnology)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的文化。大致而言,德奥等国的民族学即相当于美国人类学中的文化人类学。不过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学派之中,对于民族学的理解和认识却不尽相同。我国的人类学、民族学是舶来的学科,其状况类似日本,虽然学界同时使用着民族学和文化人类学两个名称,然而两者之间其实并无实质性的区别。本丛书名为“当代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文库”,即沿袭我国民族学和文化人类学长期并用的惯例。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类文化或人类行为的学问。具有文化和学习文化的能力,是人类与其它生物的最根本的区别。文化作为人类的基本属性,使得文化的学习成为人类终生不可缺少的功课,正因为如此,文化的研究便不可或缺。人类学在发达国家之所以为社会民众普遍熟悉和重视,并始终被作为大学基础教育的学科,原因即在于此。然而,当前该学科所显现的稳步趋热的现象,却另有缘由。在当代社会,崇尚工业与信息、物质和技术,文化往往被忽视和被边缘化,然而许多涉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等领域的重大的危机、纷争和问题,根源却非工业信息和物质技术,而在于文化。例如现在有的国家因捕鲸而遭到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而当事国却不甘示弱,认为坚持本国的“文化传统”无可非议;又如西方国家惯于攻击发展中国家的人权状况,发展中国家则以“应理解和尊重国别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予以回应,政治性的指责被判别为文化的偏见;再如时下全球变暖危及人类生存成为热门话题,如果追究人为的因素,那么工业文明的弊端无疑就是“罪魁祸首”。
内容概要
《现代民族学(上下卷)(第1、2册)(套装全4册)》结合中国和世界各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实际情况,从学科发展的需要出发,对现代民族学的某些基本特征以及开展现代民族学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初步的探讨。民族学在自身形成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由传统民族学向现代民族学的转变。
作者简介
周光大,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社会学学院教授,湖南衡阳人。1961年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民族学专业本科毕业。50年来主要从事民族学研究与教学。个人和合作出版著作18部,发表论文100余篇。主要著作有:《民族学概论》、《民族问题基本知识》、《壮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苗族历史与文化》等。有2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优秀成果奖,7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
书籍目录
序序二第一篇 现代民族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绪论第一节 发展现代民族学是时代的需要第二节 现代民族学研究的基本特征第三节 开展现代民族学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第一章 现代民族学研究的对象和功能第一节 现代民族学研究的对象一、民族学研究的对象是民族二、现代民族学研究的重点是民族问题三、现代民族学应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研究第二节 现代民族学研究的任务一、现代民族学研究的总任务二、现代民族学研究的根本任务三、现代民族学研究的主要任务第三节 现代民族学研究的作用和功能一、现代民族学研究的作用二、现代民族学的社会功能第二章 民族学的基本特点和体系第一节 民族的基本概念一、民族和民族共同体二、民族概念在中国史书中的记载与发展三、民族概念在国外史料中的记载与发展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民族概念的研究第二节 民族学的基本特征一、民族学研究的整体性二、民族学研究的广泛性三、民族学研究的综合性四、民族学研究的开放性五、民族学研究的实用性第三节 现代民族学研究的创新体系一、基础知识研究二、基础理论研究三、应用性研究四、开发性研究第三章 民族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一节 民族学与人类学的关系一、民族学与人类学的不同特点二、民族学与人类学的紧密关系第二节 民族学与历史学的关系一、民族学是从历史学中发展独立出来的学科二、民族学与历史学研究结合是中国民族学研究的重要特点三、民族史学仍是现代民族学研究的一部分第三节 民族学与社会学的关系一、民族学与社会学是两门联系密切的社会科学二、民族问题是社会问题的一部分三、新时期应加强民族社会学研究第四节 民族学与文化学的关系一、民族学与文化学是相互联系和有区别的两门学科二、民族文化是文化体系的一部分三、新时期应加强民族文化学的研究第四章 民族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西方民族学的形成一、民族学资料的积累二、民族学研究机构的建立三、民族学形成的社会根源四、民族学形成的思想根源第二节 西方民族学的发展一、民族学的进化一历史范式二、民族学的结构一功能范式三、民族学的阐释一反思范式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建立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奠基者二、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实践与发展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对西方民族学的影响一、马克思主义对西方民族学影响的主要方面二、马克思主义对西方民族学影响的主要形式第五节 中国民族学的形成和发展一、中国民族学史料的积累二、民族学在中国的传播三、1949年以后民族学在中国的发展四、当代中国民族学研究的成就第五章 民族的形成和演变过程第一节 民族的起源一、民族起源的认识和研究二、民族形成的条件和过程三、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第二节 民族的演变一、民族过程二、民族发展第三节 民族的消亡一、民族融合及其特点二、民族消亡的历史条件第六章 民族语言文字及其发展趋势第一节 民族与语言文字的发展和变化一、语言文字历史轨迹的第一阶段二、语言文字历史轨迹的第二阶段三、语言文字历史轨迹的第三阶段第二节 语言民族学在民族学研究中的地位一、语言学在民族学研究中的地位二、民族学研究中的语言学方法三、语言民族学发展趋势与前景第三节 双语现象和双语的研究一、“双语现象”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双语研究的兴起二、双语人、双语概念和双语类型的划分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双语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第七章 民族与种族和族群的关系第一节 民族与种族的关系一、民族的形成二、种族三、民族和种族的关系第二节 民族与族群的关系一、“族群”的概念二、对“族群”概念的不同理解三、民族与族群的关系第八章 民族文化的结构和特点第一节 民族文化的结构一、民族文化的组织结构……第二篇 民族学视野中的文化体系(上)第三篇 民族学视野中的文化体系(下)第四篇 现代民族学的理论与取向第五篇 现代民族学的研究方法第六篇 现代民族学的应用研究第七篇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文化
章节摘录
另外,目前各地都有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和调查资料可供参考。因此,中国人调查研究中国人不能只满足于一般的民族志描述,而应把分析和探讨深层次的问题作为主要目的。在21世纪,民族志方法与比较研究等方法相结合,村社研究与专题比较研究相结合,才有可能取得较理想的成果。其四,小传统与大传统相结合。大传统通常是指知识分子创造、统治阶级提倡的教化文化,也称精英文化或典籍文化。小传统通常是指乡村的民俗文化。而民族学通常被认为是研究小传统的学科。其实,大传统和小传统是密不可分的,大传统是在小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大传统形成之后,又对小传统发生影响。如果不熟悉典籍文化,小传统也不可能深入研究。例如,居住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的成年礼,一般选择生肖相合的人主持仪式。如果举行成年仪式的少年男女属兔,必须由属猪或属羊的男子或妇女主持仪式。其原因是什么?这种习俗无疑是受古代汉族阴阳五行中的相冲相合理论影响而形成的,即所谓“三合”:申子辰合水,亥卯未合木,寅午戌合火,巳酉丑合金,亦即猴龙鼠相合,猪兔羊相合,虎马狗相合,牛蛇鸡相合。此外,还有“六合”之说。再如,汉族地区的民间信仰和民俗节日,受阴阳五行学说影响很大,如果不熟悉阴阳五行,就不可能深入研究民间信仰和民俗节日。其五,少数民族与汉族研究相结合。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工作的重视,中国民族学偏重于研究少数民族,而对汉族的研究较少。由于这一缘故,不少机构和单位及个人往往把民族学误解为“少数民族学”,或认为仅仅是研究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的。中国民族学的研究对象仅限于少数民族是不完全的,还必须包括汉民族的研究。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国的民族学、民族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无文字民族和后进民族曾是西方民族学和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政治体系的变化,民族学的研究对象越来越广,既研究无文字的民族,也研究有文字的民族;既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少数民族,也研究其主体民族。汉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90%以上,要称得上中国的民族学,就不能不去研究汉民族。其他学科对汉民族的研究,并不能取代民族学所作的研究。
后记
中国民族学自20世纪80年代初恢复重建以来,在许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仅是书名以“民族学”命名的概论性和通论性著作就有杨堃的《民族学概论》,林耀华主编的《民族学通论》,梁钊韬、陈启新、杨鹤书的《中国民族学概论》,李绍明的《民族学》,施正一主编的《广义民族学》,侯哲安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周光大的《民族学概论》,杨昌儒的《民族学纲要》,欧潮泉的《基础民族学》,周建新主编的《民族学概论》,杨群的《民族学概论》等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林耀华先生主编的《民族学通论》和杨堃先生的《民族学概论》。林耀华先生主编的《民族学通论》自出版以来就一直成为全国大专院校民族学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教科书和参考书,经过修订再版,其印数达14000册,代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民族学基础性著作的最高水平。杨堃先生的《民族学概论》则得到了中国和前苏联学者的较高评价。这些著作的出版从不同的方面对于促进中国民族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这是众所公认的事实。然而,当世界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扩大和中国民族学学科建设的发展,原先那些概论性和通论性的民族学著作已显得不太适应当代民族学理论发展和应用实践的需要了。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原先的概论性和通论性著作对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民族学理论方法给予较多的关注,而对20世纪70年代以后至今的国际民族学、人类学的学科发展状况和趋势则很少涉及,当代国内外许多新出现的民族学、人类学理论方法没有得到充分的介绍和评述。不仅学者们在开展实际教学和科研工作过程中感到无所适从,就连准备报考民族学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后学们在复习考试的过程中也深感没有合适的教材和书籍来供参考之用。这种状况与当代国际民族学、人类学学科迅猛发展的需要显得很不适应。
编辑推荐
《现代民族学(上下卷)(第1、2册)(套装全4册)》由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