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里残缺的法兰西

出版时间:2008-7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马振骋  页数:309  
Tag标签:无  

前言

  一篇采访中说,“马振骋为法语文学而生”。这是《东方早报》记者石剑峰先生的好意与美言。换上两个字,改成“马振骋以法语文学为生”,才更符合实际。若要说得好听一些,把这称为天职,那倒是我从中学时代起就开始有的。  因为我这人大脑机能区肯定少了几块,除了语文和历史以外,学理科都不开窍,科学知识自然也极少。对我说宇宙是有限的,我不能理解,哪里是边缘?对我说宇宙是无限的,我也不能理解,想象不出没有边缘的东西。  于是,像两度获龚古尔文学奖的法国作家罗曼·加里在自传体小说《晨之诺》中说的:“我像个任何事都做不成的人那样,搞起了文学。”我也没有其他选择,所以立志考文科。  小学时爱读《穷儿苦狗记》《木偶奇遇记》、《爱的教育》,中学时爱读雨果、莫泊桑、左拉、狄更斯、茨威格……大学考上南京大学外语系,进校后选择了法国语言文学专业。  有一位颇为知名的法国汉学家,那一年到上海做讲座,有一个法国人间他学好汉语要多少年。他说要学到精通,差不多要四十年。台下大笑。这话未免带些玩笑与夸张,不过学好任何一门外语都是很费时间的。因此说到某某精通五、六国语言,我听了钦佩之余总有点将信将疑。  学外语的基本功要做到会读、会听、会说、会写,也就是四会,犹如京剧中的四功:唱、做、念、打。学好每一功,都需要时间与实践。

内容概要

  有多少心灵盛开,开成一个梦幻世界  蒙田投入智慧女神的怀抱一卢梭的忏悔  左拉的自然主义其实不完全自然  纪德的道德三部曲一杜拉斯毁灭了什么  不顾体统的乔治桑与柯莱特  圣埃克苏佩里的三次罗曼史  波伏瓦《人都是要死的》一《现代》的萨特  克洛德·西蒙重组时空  昆德拉再度让人吃惊一《慢》没有一句正经话  白朗希大夫疯人院里的艺术心灵  巴黎城内埃及式建筑  高更的天堂塔希提—梵高与高更的南方画室  蒙马特尔高地上的洗衣船  蒙帕那斯艺术家剪影一苏丁、帕斯森、夏加尔  画尽女人身上的风光一毕加索的色情画

作者简介

  马振骋,南京大学外语系法国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先后在北京轻工业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任教。  教学之余,退休之后,曾翻译了《人的大地》、《小王子》、《要塞》(圣埃克苏佩里)、《人都是要死的》(波伏瓦)、《贺拉斯》(高乃依)、《瑞典火柴》(萨巴蒂埃)、《蒙田随笔》(部分)、《大酒店》(克洛德·西蒙)、《如歌的行板》《毁灭,她说》(杜拉斯)、《罗兰之歌》、《田园交响曲》(1999)(纪德)、《慢》(昆德拉)、《斯科塔的太阳》(洛朗·戈代)等多部作品。在《万象》、《译文》等多家报刊撰有数十篇随笔。散文集有《巴黎,人比香水神秘》、《镜子中的洛可可》等。

书籍目录

自序一 译什么书,写什么序法兰西第—部史诗——《罗兰之歌》“投入智慧女神的怀抱”——《蒙田论罗马、死亡与爱》法国古典悲剧两大家——高乃依与拉辛卢梭的忏悔十九世纪的花样女人自然主义其实不完全自然——左拉《小酒店》淑女的心底波澜——左拉《爱情—叶》诺阿诺阿,我的塔希提一高更晚年的天堂纪德的道德三部曲人可以个个很美丽——《人的大地》沙漠百合,带刺玫瑰,温柔仙子一圣埃克苏佩里的三次罗曼史今夏,我们与《小王子》再次有约——在东方艺术中心的演讲稿童年中有多少莫扎特——戴高乐夫人爱读的小说家塞斯勃隆法国最美丽的小说之——波伏瓦《人都是要死的》《瑞典火柴》擦亮的童年生活——介绍萨巴蒂埃艺术,要先顺着作者的意思领会一克洛德·西蒙《大酒店》《毁灭,她说》毁灭了什么?杜拉斯的《萨瓦纳湾》就是你!昆德拉再度让人吃惊没有一句正经话,没有—个正经人——昆德拉《慢》欲望永远新鲜滋润——洛朗·戈代《斯科塔的太阳》萨特的《现代》与《现代》的萨特——介绍《喂?我给您接萨特……》艺术心灵驿站——白朗希大夫疯人院二 读到哪里,写到哪里昔日丽宫今尘土——记巴黎蒂勒黎宫巴黎有两座山蒙马特尔高地上的洗衣船蒙帕那斯艺术家剪影巴黎城内的埃及式建筑说古道今话决斗他悄悄来,又悄悄走——梵高在法国梵高与高更的南方画室画尽女人身上的风光——毕加索的色情画一部不该遗忘的巨著——《蒂波—家》玻璃亭与人体测量舞会——西姆农一二事偶像愎部藏的是石头泥沙从拿破仑故乡来的芭蕾舞星——彼埃塔加拉现代版《战争与和平》——介绍雅普瑞索及其《漫长的婚约》不顾体统的乔治·桑与柯莱特阿加莎的孙女们——欧美女侦探小说家文化融合外来的才会灿烂——读《法国文化史》一部“另类”文学史乔治·苏泰和他的女人帝国什么样的作品是杰作一当代法国名家意见附录《巴黎,人比香水神秘》小序《镜子中的洛可可》小序这算不算是个笔名——为董宁文编《我的笔名》征文而作

章节摘录

  1764年写《山中书简》。12月,日内瓦出版匿名小册子《公民的感情》,影射卢梭遗弃自己的五个孩子,把他们送进孤儿院,促使卢梭决定写《忏悔录))。1765年卢梭被逐出莫蒂埃,去比安湖中的圣彼得岛,隐居两月后逃至斯特拉斯堡,又去巴黎受英国哲学家休谟邀请前往英国。没过几个月,卢梭与休谟发生争吵,写小册子相互指责,伦敦与巴黎的舆论界对这场争吵非常关注。1767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同意给卢梭每年一百英镑年金。卢梭离开英国伍顿,自后行踪不定。1768年,他带了图书和在岛上采集的植物标本前往里昂,到格勒诺布尔,经过尚贝里,在布古万住下,8月与泰蕾兹正式完婚。1770年,去里昂参加伏尔泰塑像揭幕典礼。回巴黎住下,这时《忏悔录》手稿开始在密友中间传阅。1774年,他跟德国音乐家格鲁克来往,为《乡村先知》重谱乐曲。1776年《对话录:让一雅克评论卢梭》完稿,又写《孤独散步者的遐想》第一卷。他身体衰老,生活困难,泰蕾兹生病也有多时。1778年7月2日逝世,葬于杨树岛。1794年,法国大革命五年后,遗骸迁葬于巴黎先贤祠。卢梭综述自己一生的三部书都发表于身后:《忏悔录》(1782年前六卷,1789年全本)、《孤独散步者的遐想》(1782年)、《对话录:让一雅克评论卢梭》(1789年)。1761年年底,荷兰编辑雷依向卢梭表示,希望在他的全集卷首附一篇作者生平。卢梭答复说这么一篇文章会牵连到许多人。可是他在《新爱洛依丝》这部书中已显露撰写自传的意思,要采用小说的形式,有点儿像《爱弥儿》一书的结构。这次在婉言谢绝雷依的建议后不久,他却向德·马勒泽布尔先生寄出著名的四封信,为自己画像,这可以算是《忏悔录》的正式前奏;他在信中为自己的志趣辩解,同时又否认自己是大家所说的那种愤世嫉俗的人。1762年6月发生了一件事,对卢梭来说不啻是一个晴天霹雳:巴黎议会查禁《爱弥儿》,并下令逮捕作者。卢梭仓皇外逃。从此以后,他一直写文章在舆论面前为自己辩护。1764年他寄身在属纳沙特尔伯爵封邑的莫蒂埃,收到不知谁寄来的《公民的感情》一书。他没有认出真正的作者是伏尔泰,但是相信这部书是在他的老朋友德比内夫人指使下写的。这本小册子满篇粗话,对丧失天良抛弃子女的父亲,对泰蕾兹·勒·瓦瑟的情人,对卢梭标榜献给美德的一生中所有的恶行,都作了可怕的揭露。卢梭这时才真正想到要写回忆录,争取后人理解,不让敌人对他的身世抹黑。尽管他萍踪浪迹,撰写《忏悔录》的工作却没有中断过。1766年年底,第一部分完稿。那时他在第六章结尾中说:“后来年事稍长而做了些好事,本来也会以同样的坦诚提起,这原是我的计划。但我必须在此搁笔。”可是经过两年的沉默,他认为敌人还在不断施展阴谋,他是这个阴谋的牺牲者,若不予以还击,他将遗臭万年。1770年年底他写到第十二章;卢梭原来还计划写第三部分,最后放弃了。《忏悔录》共有三份手稿。第一份,最早的那份,是不完整的,在第四章便中止了。在受委托人杜·贝伊鲁逝世后交给了纳沙特尔图书馆。第二份是全的,保存于巴黎议院图书馆。还有一份就是日内瓦手稿,卢梭把此稿定为发表的文本。根据卢梭的意愿,《忏悔录》似乎应该在他逝世后很久才可以发表。可是第一部分在他死后四年就出版了。作者的敌人那时还健在的并没受到影响。第二部分发表于法国大革命爆发的那个1789年。有人说这些其实都是卢梭本人巧妙的安排,他深知这部书秘而不宣,或者引而不发,必然会使敌对集团深感不安。他在1770年正式定居巴黎,至少三次在沙龙里朗读了他的《忏悔录》,这是在给他们制造不安吗?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确实把德比内夫人吓着了。她要求警察干预,向卢梭交涉,让他停止朗读后着手撰写自己的回忆录。休谟早在1766年后就发表了他与卢梭争吵的经过,狄德罗在《克劳迪乌斯和尼禄的政绩》一文暗中攻击他的老友。《忏悔录》在出版前就引起热烈讨论与争辩,这就是成功的保证。>>卢梭以前的忏悔录卢梭不论在序言或正文中,口口声声要写一部独一无二的作品以昭示后人。他这部书的书名使人想起圣奥古斯丁(354-430)的《忏悔录》。卢梭未必直接读过原书。

编辑推荐

  《我眼里残缺的法兰西》融合了人物特写、翻译心得、作品评论、艺术感想、掌故钩沉;领域涉及诗歌、小说、戏剧、绘画、音乐。而在对法兰西文脉进行梳理的同时又将重点放在对历史进程中人——艺术家们的传神描摹上,作者深得西方随笔的要旨,以知微著彰、要言不烦的笔调徐徐道来,直接把笔触伸向艺术家的灵魂,绘形绘色,犹如一篇篇微型小说,寥寥几笔将艺术家们的形象活脱脱勾勒出来,洞幽见微地将他们人生节点与美学价值相连,显示了他通透的人生观察和不凡见识。既隐含历史宏大叙事的线索与结构,又能深入个体生命与灵魂,在细节中展示法兰西文化的瑰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眼里残缺的法兰西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