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考古学探索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汪宁生  页数:442  字数:44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回顾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历史,可用四句话加以形象的概括,那就是“生于动荡,立于国难,少壮挫折,中年复兴”。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引进发轫于20世纪20年代末期,其时军阀割据,动荡不安;此后抗战八年内战四年,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开拓者们就是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中辛勤耕耘,筚路蓝缕……沧桑百年,斗转星移,现在中国的人类学民族学可以说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虽然如此,然而如上所述,面对当前国内外悄然兴起的文化自觉和无所不在的文化诉求,面对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无疑承受着巨大的挑战。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而进行学科的建设,如何在融入国际学界的同时努力实现本土化,如何普及人类学民族学的知识以提高国民的教养和素质,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应用研究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等,均为重大而紧迫的谬题。本丛书的问世,一定程度地反映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状况,作为新时期的具有代表性和规模性的研究成果。必将载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史册。 本书是“当代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文库”之《民族考古学探索》。

作者简介

汪宁生,著名学者,云南民族大学教授,1930年5月生于南京,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半个多世纪以来主要从事民族学和考古学的研究工作,几乎走遍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是云南第一批走出国门的学者,迄今已访问过29个国家,写下了约300万字的著作,是中国民族考古学

书籍目录

自序理论与方法论  谈民族考古学  再谈民族考古学  三谈民族考古学综合研究  从原始记事到文字发明  从原始计量到度量衡制度的形成  初民时间、空间及数字概念探源  中国考古发现中的“大房子”  仰韶文化葬俗和社会组织的研究——对仰韶母系社会说及其方法论的商榷  几种原始技术的探索  谈几种石器的用途和用法  再谈史前器物用途用法问题  河姆渡文化的“骨耜”及相关问题个案研究  云南少数民族的取火方法——兼谈中国古代取火  傣族制陶的民族考古学研究  基诺族的“长房”  他鲁人的羊骨卜——附论古代甲骨占卜习俗  彝族和纳西族的羊骨卜——再论古代甲骨占卜习俗  佤族铜鼓水、苗、壮、彝诸族使用铜鼓的习俗  阿昌族的铁器制作  纳西族的仪式用木牌和汉代烽燧遗址出土人面木牌图版

章节摘录

  谈民族考古学  民族考古学(ethnoarchaeology)是近年兴起的一个考古学的分支。它萌芽较早,但作为一门有自己理论和方法的边缘学科,是20世纪60年代才出现的。  近30年来,欧美出版民族考古学的专书已有十余种,发表论文近百篇,并召开了专题的讨论会。民族考古学者通过这些书刊和会议,报道自己田野工作的收获,并就这门学科的性质和一些理论问题,展开讨论。现在英国三个大学的考古系设置了民族考古学的课程和学位。由于民族考古学的价值和作用日益为人们所了解,当前世界上有愈来愈多的考古学者投身于民族考古学工作。大家了解到,它不仅可扩大考古学的研究领域,解释史前社会和古代社会中一些单凭物质遗存本身不能解释的问题;还可抢救和补充记录过去民族学者很少注意的材料,大大丰富民族志档案;而且通过探讨物质遗存和社会组织、人类行为之间关系之类问题,对人类学本身的理论也有新的刺激和建树。  什么是民族考古学?国内有些书刊把它视为少数民族地区的考古工作,这实是一种误会。它是有特定含义的。美国一本最新出版的考古学词典这样写道:  民族考古学,从考古学观点对“活的社会”(living society)的研究。民族考古学家研究这样社会的目的是进一步了解考古学发现的物质遗存,特别是在物质文化模式和社会其他方面建立起系统的关系。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民族考古学探索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能将深刻的思想与扎实的学养根底统一到学术研究中,在学界,实在少之又少。在曾经颇为冷僻的民族考古学领域,汪宁生先生堪称第一人。好书!
  •   帮同事买的,他说非常好,我没读!
  •   汪先生论文集,非常有分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