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籍举要

出版时间:2004-11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舜徽  页数:21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张舜徽先生(1911-1992),湖南沅江人,着名历史学家、历史文献学家。生前曾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张舜徽先生一生勤奋治学,博涉四部,在传统学术的诸多领域造诣精深,留下大量论着。若《广校傩略》、《中国文献学》、《汉书艺文志通释》、《汉书艺文志释例》、《四库提要叙讲疏》诸种,固已彗前驱,导夫先路。此仅为就其平生着述中较费心力者而言,已足以彰显先生对学术界的重大贡献。他的这些成就,使他成为公认的国学大师,更是华中师范大学不可多得的代表性学者。张先生道本书主要内容是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必读的历史书籍,替有志研国史的青年们指出了一些读史门径和研究方法,介绍常见的必读的书籍,要求作者有广涉博览的本钱,指点读史门径和研究方法,要求作者有度人金针的诚意,出语不玄,而在这两方面,张先生都堪称出色当行。

作者简介

张舜徽(1911~1992),湖南沅江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长于校勘、版本、目录、声韵、文字之学。出生书香世家,自幼由父亲自授业,后又转益多师,从小到大,走的是自学之路。在华中师范大学执教40年之久,曾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是中国第一位历史文献学博士生导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历史书籍的范围第二章 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基本书籍第一节 总的说明第二节 地下发现的书籍第三节 纸上已有的书籍附记 关于中国古代史经济方面的史料问题第三章 百科全书式的通史第一节 通史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和它的体例第二节 编纂通史的创始者司马迁和他的著作史记第三节 编纂通史的继承者郑樵和他的著作通志第四章 仿效史记写作形式编成的断代史第一节 总的说明第二节 断代史的分别介绍第三节 断代史总的内容和读法第五章 断代编年体的实录第一节 实录的体例和价值第二节 实录的不同尽據第六章 专祥治乱兴衰的政事史第一节 总的说明第二节 资治通鉴的编述第三节 资治通鉴的续修第四节 资治通鉴的改编——记事本末体的出现第七章 专祥文物典章的制度史第一节 总的说明第二节 通典和文献通考的内容和体例第三节 历代会要及近代所编各种专史的作用第八章 传记体的学术史第一节 学说思想史第二节 科学发明史第九章 以地域为记载中心的方志第一节 方志的源流和体例第二节 方志在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第十章 和研究历史有密切关系的沿革地理与地图第一节 中国学者研究沿革地理的流派及其重要著作第二节 中国学者制绘地图的发展情况及其成就第十一章 史评书籍的代表作品第一节 刘知几的史通第二节 章学诚的文史通义第十二章 史辨书籍的代表作品第一节 王右虚的浮南遗老集第二节 崔述的考信录第十三章 史论书籍的代表作品第一节 李贽的藏书、续藏书第二节 王夫之的续通鉴论、宋论第十四章 史考书籍的代表作品第一节 考证专篇的代表作品第二节 考证全史的书籍附录 研究中国历史的常用书、参考书和工具书简目

编辑推荐

  张舜徽先生(1911-1992),湖南沅江人,着名历史学家、历史文献学家。生前曾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张舜徽先生一生勤奋治学,博涉四部,在传统学术的诸多领域造诣精深,留下大量论着。若《广校傩略》、《中国文献学》、《汉书艺文志通释》、《汉书艺文志释例》、《四库提要叙讲疏》诸种,固已彗前驱,导夫先路。此仅为就其平生着述中较费心力者而言,已足以彰显先生对学术界的重大贡献。他的这些成就,使他成为公认的国学大师,更是华中师范大学不可多得的代表性学者。张先生道本书主要内容是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必读的历史书籍,替有志研国史的青年们指出了一些读史门径和研究方法,介绍常见的必读的书籍,要求作者有广涉博览的本钱,指点读史门径和研究方法,要求作者有度人金针的诚意,出语不玄,而在这两方面,张先生都堪称出色当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古代史籍举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讀的是這本是八零年新一版一印的,實際上第一版是在六二年。華中師大那本應該更好,還合印了《中國古代史籍舉要》一書。
      
      此書題為《中國古代史籍校讀法》,實際上絕不局限於史籍。序言第一句就指出“過去有不少學者,整理本國文化遺產,很拘隘地守住着經、史、子、集的圈子,不肯擺開。”分類不過是編目的需要,想做點深入的研究,那要讀的書就真是豐富了!
      
      如此繁多的書,怎樣去讀?序言有道“這都是目前閱讀古代歷史書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可見書題《中國古代史籍校讀法》實際上是《中國古代歷史書籍校讀法》的簡稱。張先生此后就在書內淺談了些注意事項和具體方法。
      
      從基礎技能,如識字、句讀、專研傳注等一直講到了古書的辨偽和輯佚,其後所論皆有所深發,啟思明宜,對前人工作多有總結和客觀的評論。但這些又僅是基礎而已。建議和《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一書對著讀,收穫更多。
      
      評議高下,很多問題還得自己去實踐了才會有所體會。
      
      挑些小毛病以供參考:p9,有舉例: 借“【徑】為【經】,而解者誤以為行徑之徑;《春秋 僖公二十五年 左氏傳》:“昔日趙衰以壺飧從,徑餒而弗食”這“徑”字當讀為“經”。經餒而弗食,是言歷甚久,寢餓而不敢食。
      
      但是翻看《春秋左傳注》楊伯峻先生小行:“此謂趙衰為晉文公携带飯食,隨之而行,有時晉文行大道,趙衰行小道,趙衰雖餓,亦弗食。《韓非子 外儲說 左下》云:”晉文公出亡,箕鄭挈壺飧而從,迷而失道,與公相失,飢而道泣,寢餓而不敢食。“雖誤以趙衰為箕鄭,然所謂”迷而失道,與公相失“,足證《左傳》”徑“字一字為句,獨行小路也。說參《焦循補疏》。武億《經讀考異》主《杜注》,謂從徑猶從行,以“徑”字屬上讀;王引之《述問》申孔《疏》所引劉炫說,改“徑”為“經”,謂經歷飢餒,以徑屬下讀,皆不確。
      
      我覺得楊伯峻先生的解釋更好,此處舉例不妥。
      
      再后便談到古書的版本等問題。細談目錄學時,張先生的觀點現在看來未免有些陳舊了,他覺得單校讎學本身就可以囊括目錄學了,這裡他指的目錄學我們應當理解為【古典目錄學】。
      
      又如整理史料一般方法一節,有以古文字證史一法,所舉的例卻有些牽強。其中對於上古先祖名字詞的探究很有意思,但是對其新石器時代和舊石器時代的分類卻很有問題,不能用現在的“新舊石器時代”的含義去理解。
      
      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很基礎且陳舊的書,但不失為入門讀物。
      
      最感念一段,张舜徽先生在书内说:“單就二十四史三千二百五十九卷來計日量功,每天讀兩卷,四年便可閱覽一周。其中還可除去天文、五行、祥瑞、災異一類的志,不必讀,又可節省一部份時間,大約不到四年的光陰,可以讀畢全史。即連《新元史》、《清史稿》在內,也五年可了。年富力強的人,應該提起勇氣,耐心地通過這一煩難的工作,來鍛煉自己,提高自己!
      
      
      目錄
      
      第一編 通論———校讀古代史籍的基本條件
      
      第一章 掌握一些閱讀古籍的技能
      
      第一節 認識文字
      
      第二節 辨明句讀
      
      第三節 分析篇章
      
      第四節 鑽研傳注
      
      
      第二章 熟悉古代書籍的一般情況
      
      第一節 古書的流別
      
      第二節 古書的部類
      
      第三節 古書的傳播
      
      第四節 古書的版本
      
      第二編 分論上———關於校書
      
      第一章 書籍爲什麽必須校勘
      
      第一節 何謂校勘,它的取材範圍怎樣
      
      第二節 古書辭句誤奪一字、誤衍一字的關係
      
      第三節 古書字體誤增一筆、誤減一筆的關係
      
      第四節 古書迭經傳寫、翻刻,脫落文字太多的關係
      
      第二章 校書的依據
      
      第一節 依據本書內在的聯系,發現問題、訂正偽誤
      
      第二節 類書和古注的不可盡據
      
      第三節 宋元舊本的所以可貴和不可盡據
      
      第四節 明代刻本存在的缺點
      
      第五節 儘量倚靠清代學者的精校本和精刊本
      
      第六節 儘量利用近人校書的成果
      
      第三章 校書過程中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節 重視集體力量、分工合作
      
      第二節 瞭解古代書籍中衍、脫、譌、倒的一般規律
      
      第三節 對通行的、常見的古籍,務求比較精熟
      
      第四節 掌握歷代避諱方面的知識
      
      第四章 怎樣進行校書
      
      第一節 不可再走過去藏書家們校書的老路
      
      第二節 不可忘逞臆見,輕於改字
      
      第三節 書籍致誤的來源弄清楚後,從廣泛的材料中找校勘的根據
      
      第四節 校書的具體方法
      
      第二編 分論下———關於校書
      
      第一章 瞭解古人寫作中的一般現象
      
      第一節 遠古的書,都找不到作者主名
      
      第二節 有些書原來本沒有篇題和書名
      
      第三節 有些書是後世寫的,卻把作者遠讬古人
      
      第四節 有些書的內容,雜入了後人附加的話
      
      第二章 認識古人著述體要
      
      第一節 體現在編述工作中的所謂【成一家之言】
      
      第二節 古代歷史書籍中,有並存異說、變易舊文之例
      
      第三節 古代歷史書籍中,有自加注語之例
      
      第四節 古代歷史書籍中,不可能沒有疏忽、抵牾和錯誤
      
      第三章 怎樣閱讀全史
      
      第一節 全史在史料中的價值和具體讀法
      
      第二節 閱讀時,注意篇與篇之間、書與書之間的聯繫
      
      第三節 歷代史中的表、志,是和紀、傳互相經緯、彼此聯繫者的,務須詳究
      
      第四節 取內容相同或相近的幾種綜合研究以後,只宜勤作札記,未可輕言注述
      
      第四章 整理史料的一般方法
      
      第一節 多讀原本古書、勤考原始材料
      
      第二節 把一些內容相同、相近的書,合攏來讀
      
      第三節 把內容豐富的書,拆開來讀
      
      第四節 關於傳說時期史料的來源問題
      
      第五節 從聯繫的觀點理解事物
      
      第六節 有些重要文字,可手鈔以助記憶
      
      第四編 附論————辨偽和輯佚
      
      第一章 關於辨識偽書的問題
      
      第一節 偽書是怎樣出現的
      
      第二節 漢代學者替辨偽工作開闢了道路
      
      第三節 辨識偽書的方法,和我們處理偽書的態度
      
      第二章 關於搜輯佚書的問題
      
      第一節 古書爲什麽散佚了的
      
      第二節 輯佚工作的展開和取材的依據
      
      第三節 過去學者在輯佚工作中所犯的錯誤,和我們今後應有的認識
  •     当时不知道何地能买到此书,还是让我哥给打印了,带回国我再去看的。。。他说,打印到最后一页才知道定价0.90元,哈哈。
  •   请问能给个电子版吗?
  •   网上能下到的。电驴。或者你给邮箱。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