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艾芜 页数:121
Tag标签:无
前言
历史上,由于某种特定条件,有些近似巧合的人或事,会极其相似地出现,然而,历史绝不重演。过去的就过去了,永远地过去了。《论语·子罕》曾说:“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不舍昼夜”之所“逝”,在今日,由于现代交通之发达,完全可将前人几十日长途跋涉的路程,缩短为几十分钟舒适于空航的距离,寓于神话、童话所变幻现实的梦,也有现代科技似那呼风唤雨的神灵而使之成为真真切切的现实时,恍惚这个世界越来越小了,可以想象的空间已渐失去,为现实驱散我们曾陶醉于梦的浪漫所失去的天真而尴尬时,无法不感叹这“不舍昼夜”之所“逝”,已无比地加速其“逝”速。 从目前历史分期断代的办法看,贴近我们“当代”最近的“现代”之末,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距今也已六十多年。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美国作家斯诺在“云之南”作他的“马帮旅行”时,说昆明“这个城市伸出一只脚在警惕地探索着现代,而另一只脚却牢牢地根植于自从忽必烈把它并人帝国版图以来就没有多少变化的环境”。此说,在封建了几千年的土地上,东西南北,闭塞、滞后的地区,皆奠能外,还有更甚于此者。六七十年前的历史,有时也无异于几百年前的旧闻。即便在当代,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些路不通,人罕至,封闭于深山老林、穷乡僻壤,还没进行社会改革的人家,其生存形态,对今日也是遥远的,从根本上讲也属于“没有多少变化”的旧事。它翻天覆地的新旧、隔世之变,有时也只是几年间的事,距今也已半个世纪了。 尽管过去的一切,随流逝的时光流远了与今日的差距,但它毕竟还是今日的历史与文化之根。沧海横流,世事纷纭,男、女、老、幼,强、弱、智、愚,善、恶、忠、奸,尊、卑、贵、贱,在人生的舞台,同台亮相,都是好戏。以此为历史经纬的故事和人物,无论英雄豪杰、贪官暴君,还是顶天立地有仁有义的人民,都有他们的正史、野史、传说、轶闻。就是他们的生存环境,民风、民俗,也随着这一切而有它的沧桑巨变。今日要了解、研究它,无法不借助一些过去的资料。有的还不可能留下什么直接的文字记录,更增加了这—工作的困难。即便是不直接在岗对此负责者,也不能将它看作“事不关己”之事。对它留下为数有限的一些资料,束之高阁,不予充分利用,乃至散失,是有负于国家和民族的。 于是,我们从现代、近代,云南的、西部的,到更广远之天地的有关文化、历史、民族等等的有识之士的札记、掌故、田野调查、佚文旧稿中,选出一批当时和今日依然有其影响与价值的专著和篇什,编辑为书系,以介绍给读者和关心、研究它的朋友们。由于“逝者如斯”。一些作品的认识、审美、资料价值,有的往往还会与时俱增,由此,更增加了我们介绍它们的责任感。 时代的巨变,正如许多学者所言,我们“每天都有珍贵的民间文化品种在消亡。”形势亮出了黄牌,他们呼吁“抢救”民间的文化财富,提出“需要深入当代民间进行‘田野调查’”。这里大多人选作品的作者,不少正是当年的“田野调查”者,他们深入到所谓的“蛮荒之地”,在旅行、生活条件极差,乃至恶劣时,以其惊人的毅力,在天灾,也在人祸所遭遇的惊险中,写出他们耳闻目睹之种种,有的归纳、概括而抽象为更具理论色彩,更具文献价值的调查报告,有的则更侧重沿途实见实闻的记实,夹议夹叙,所悟的学问常常深于一见一闻,遇险的惊恐又常与人生闯荡的乐趣同在,大多写得朴素、清新,和平冲淡中确有委婉的情致。他们,有的定居该地,已属当地居民,有的,调查的行程,一年半载的跋山涉水,想蜻蜒点水似地所谓“深人生活”,想追名逐利而作所谓的“研究”之浮躁,都不能。他们,不乏过去的先贤名儒,名校名师下的研究人员,寒窗苦读的学养,加以重在“田野调查”的社会实践,虽然当年研究的学科分类、用语,与现在并不完全一致,但,他们多有鲜明的民主意识,同情广大的劳苦大众,抨击不合理的社会秩序与社会结构,从人道、人权的维护,正视压迫、剥削、两极分化的现实。从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对东、西方的一些不同处和相同处所引发的联想,也请读者帮助一同思考。它为我们开了眼界,打开了思路,于此回顾、前瞻的天地,更加宽阔。 这些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者,在不同的社会、政治背景下所写的作品,若无他们的局限性,也就无需后来的社会进步。除了书中的白纸黑字,他们跋涉在穷山恶水的艰辛和为此所追求的执着之顽强,正是对这土地,对这土地上的人民之爱,虽然并不排斥有的也许出于好奇,想探险,冒险,但他们作为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其大中国的兄弟之情,是无可怀疑的。可是有时正统于当时政治结构之情,将人民对反动统治的反抗写作“叛乱”,在正视人民的痛苦时,又仅从当地的风光与人情称他们所在之地为“乐土”,或对他们的风俗习惯,简单地以自己的好恶来看它,难免有些偏颇之词,但从整体来看,作者的爱心都是浓浓的,有些不周之处,或是漏洞、失误,都不难理解。照排之旧书,就该看到它是过去另一个时代,另一些作者,在不同的社会、政治背景下所写成的作品,就该看到它的局限性,为新时代的自信。 世事变迁,“逝者如斯”,前人有的看法无法请他们统一,后人更无权强求一统。有些说法,能理解,并非简单地认同。能作注的,加注,若难查证的,存疑。乍看,有些不明白处,顺读下去,就理清头绪了。 本书系的选编,除由繁体字改为现代简体字横排外,内容基本保留原貌,有的地方,另加编注说明,以便读者阅读参考。
内容概要
《南行记》的选编,除由繁体字改为现代简体字横排外,内容基本保留原貌,有的地方,另加编注说明,以便读者阅读参考。《南行记》是作者写小说第一次编成的集子,里面只有八篇小说。后来又陆续写了些类于《南行记》的小说,有的收在别的小说集内,有的就一直放到现在,没有收过集子,大约将近二十篇光景。这都是解放以前写的《南行记》,现在合在一道出版,仍然名为《南行记》,只是篇幅增多了。 《南行记》里面的小说,可以说是在祖国的南方和亚洲的南部,漂泊时候,把亲身经历以及所见所闻的一些人和事,用小说的体裁,描写出来,而且采取第—人称的形式。有些是用第三人称形式写的,因为不合“记”的体例,就仍然留在别的小说集内。
作者简介
艾芜(1904-1992),原名汤道耕,四川新繁人。中国著名作家。有《艾芜文集》等多部著作问世,《南行记》为其处女作,同时也是代表作。
书籍目录
编者的话书前原版作者自序人生哲学的一课山峡中松岭上在茅草地洋官与鸡我诅咒你那么一笑我们的友人我的爱人《南行记》增订版后记《南行记》增订版重印题记
章节摘录
人生哲学的一课 一 卖草鞋碰了壁 昆明这都市,罩着淡黄的斜阳,伏在峰峦围绕的平原里,仿佛发着寂寞的微笑。 从远山峰里下来的我,右手挟个小小的包袱,在淡黄光霭的向西街道上,茫然地踯躅。 这时正是一九二五年的秋天,——残酷的异乡的秋天。 虽然昨夜在山里人家用完了最后的一文钱,但这一夜的下宿处,总得设法去找的,而那住下去的结果将会怎样,目前是暂时不用想象。 铺面卖茶的一家鸡毛店里,我从容不迫地走了进去。 把包袱寄在柜上,由闪有小聪明眼光的幺厮使着欺负乡下人的脸色,引我到阴暗暗的一间小房里。这里面只放一张床,床上一卷肮脏的铺盖,包着一个白昼睡觉的人,长发两寸的头,露在外面。 幺厮呼喝一声:“喂!” 那一卷由白变黄以至于污黑的铺盖,蠕动了几下,伸出一张尖下巴的黄脸,且抬了起来,把两角略现红丝含着眼屎的眼睛张着,不高兴地望望幺厮的脸,又移射着我。 “你们俩一床睡!”幺厮手一举,发出这道照例的命令,去了。 睡的人“唔”的一声,依然倒下,尖下巴的黄脸,没入铺盖卷了。 我无可奈何地在床边坐下。 这同陌生人一床睡的事,于我并不觉得诧异。我在云南东部山里漂泊时,好些晚上都得有闻不识者足臭的机会。如今是见惯不惊了。 屋里,比初进去时,明亮些了。 给烟熏黄的粉壁上,客人用木炭写的歪歪斜斜的字也看得十分清楚。 “出门人未带家眷……”这一类的诗句,就并不少。但我一天来没有吃饭,实在提不起闲情逸致来叹赏这些吃饱饭的人所作的好东西。 我得去找点塞肚皮的,但怎样找,却还全不知道,只是本能地要出去找罢了。 我到街上乱走,拖着微微酸痛的腿,如同战线上退下来的兵。 饭馆子小菜下锅的声响,油烟播到街头的浓味,诱出我的舌尖,溜向上下唇舐了两舐,虽然我眼睛早就准备着,不朝那挂有牛肉猪肉的铺面瞧。 这时我的欲望并不大,吃三个烧饼,或者一堆干胡豆,尽够了。 我缓缓地顺着街边走,向着那些伙计匆匆忙忙正做面饼铺面,以及老太婆带着睡眼坐守的小吃摊子,溜着老鹰似的眼睛。喉头不时冒出馋水,又一口一口地吞下去。 叫化子三口吃完一个烧饼的故事,闪电般地掠上我的心头 是这样:他,一个褴褛的叫化子,饿急了,跳到烧饼摊前,抢着两三个冷硬的烧饼,转身就跑,连忙大口地咬,拼命哽下。等老板捏着擀面棒气呼呼地打来时,他已三口吃完了一个。 这故事在我的心里诱起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一种嘲弄地道:“你有三口咽完一个冷烧饼的本事么?” 另一种悲凉地答道:“没有!” 嘲弄的更加嘲弄道:“没有?那就活该捱饿!” 吃了饭没钱会账的汉子,给店主人弄来头顶板凳当街示的事,也回忆起了,地点似乎在成都。不知昆明的老板,对待一个白吃的客人,是采用怎样的手段,想来总不是轻易放走的吧。 肚子里时而发着咆哮声,简直是在威逼我。脑里也打算乱采这么一下:做个很气派的风度,拐着八字足走进饭馆,拣一方最尊的座位坐着。带点鼻音叫旁边侍候的伙计,来肥肉汤一大碗,干牛肉一大盘,辣椒酱一小碟。……舒舒服服地饱吃一顿。 然而,料到那饭后不轻的处罚,可就难受。 只有找点东西卖了。卖东西,就很生问题,包袱还放在柜上,要当老板面前取出东西卖,似觉不妥,这非晚上再为设法不行。而且,可卖的东西,除了身上的毛蓝布衫子外,包袱里的衣裤,都是脏的,有的甚至已脱了一两个钮扣。给老太婆填鞋底,作小孩的垫尿布,倒满有资格,要别人买来穿,那就全不可能。至于书,虽有两三本,可是边角通卷起了,很坏。当然那些残书摊的老头儿,看见了,便会摆手不要的。总之,就我的全部所有变卖不出一文钱来。 一面走,一面思索,脑子简直弄昏了。 直到檐头河也似的天空渐渐转成深蓝,都市的大街全换上了辉煌的新装时,我才转回店里。 店老板的一家人,正在吃着饭。我连忙背着灯光,又吞了几口馋水。 托词取得了包袱之后,拿到小房间里打开看。这一晚要同我一床睡的黄脸尖下巴人,早已溜出去了。包袱里找得一双精致的草鞋,细绒绳作的绊结,满新的。 我由成都到昆明,这一个多月的山路,全凭两只赤裸裸的足板走。因为着布鞋,鞋容易烂,经济上划算不来。着草鞋,倒是便宜,但会磨烂足皮,走路更痛得难忍。因此,在昭通买好的一双草鞋,就躲在我包袱里,跟我走了一两千里的路。这在当时是可以带也可以丢弃的东西,料不到如今会成了我的一份不小的财产。拿到十字街头去拍卖吧,马上心里快活起来了。 草鞋塞在裤裆里,满神气地、又像作贼一般逡出店外。在街灯照不到的地方,看看两头没有警察的影子,便忙从裤裆里取了出来。摆出做生意人的正经嘴脸,把货拿到灯光灿烂的街上,去找主顾。 立刻想着:这该怎样措词,才使人家看不出我是仅仅拍卖一双,价钱上不致折本呢? 这简直是一般的原则:货在商人店里,贵得如同宝贝,真是言不二价的;等落到你我手中,而要拍卖的时候,虽然你并不曾用过,可那价钱就照例减少一半。这双草鞋,由我的手托到街头标卖,准于亏本了,还说什么呢?然而,我不能听其得着自然结下的局面,我得弄点小聪明,就是装假也不要紧。真的,为了必须生存下去,连贼也要作的,如果是逼到非饿死不可的时候。围绕我们的社会,根本就容不下一个处处露出本来面目的好人。真诚的好人,也可以生活的话,那须要另一个新的天地了。假如我一进店时就向店老板申明,来的我正饥饿着,店账毫没把握,那我真要睡在街边吃警察的棒了。 依据这生存的哲理,我就向小贩摊边休息着的黄包车夫叫一面伸出拿草鞋的手。 “喂,你们要草鞋么?新从昭通带来一挑,这是一双样子,看!要不要?” 黄包车夫一个个把草鞋接递着,在小贩摊边的臭油灯下,摩挲着瞧。我背着手,像个有经验的老板样,观察着顾主们的神色。 一个喜爱地说:“这太贵了!” 一个摆摆短髭的下巴道:“不经穿哪!” 一个悠然自足地说:“还是穿我们的麻打草鞋好!” 这行市,实在太坏,我有点着急了。忽然那卖花生胡豆的小贩,问我的价:“一双多少钱?” “你要买几双?”作得真像卖过几百双草鞋似的样子问,“多,价钱就让一点。只买一双,就要四百文!’’我就是照这个价钱买的,并不心狠,本想喊高一点,又怕失去这位好主顾。 “嘿,再添一点钱,就够买一双布鞋了!哪有这样贵?”小贩就装着不看货了,另把眼光射在摊子上,似乎在默数花生胡豆的堆数。 我抓着草鞋给他看,说:“看,这是昭通草鞋哪!”其实昭通草鞋之所以特别于昆明的,我一点也不知道,只是装成像行家也似地在说话。 “不管你什么昭通来的,草鞋总是草鞋,不像蛋会变鸡嘞!小贩微微地歪着嘴讥讽我起来了。 我的脸,不知怎的,登时红了,气忿忿地拿着草鞋就走。 “两百文!卖吗?”他突然还我一个价钱。 “三百五!”我掉头答,足放松一点。 “一个添,一个让,二百五。”一个黄包车夫打总成。 “就是他说的好了!”小贩高声叫着我,我站住了。 “三百!一个也不少!”坚持我的价钱。 “去你的!不要了。” 我去走了一大转,找了一大批主顾:黄包车夫、脚夫、小贩、小伙计。像留声机器把话重说了许多次:一挑草鞋……样子一双……买得多就减价。然而,结果糟糕得很,不是还价一百六,就是—百八,仿佛他们都看穿了我是正等着卖了草鞋才吃饭的。 我没有好办法了,就只得仍走回去找这卖花生胡豆的小贩,由二百五的价钱卖出。但他却拿出不摆不吃的嘴脸,鼻子里哼哼地应我。大概我刚才挂的假面孔,已给窘迫的神气撕掉了。因此,落得他目前装模做样。最后,他才“唔”的一声说:“不要!这草鞋不经穿哪!” 这真是碰了一个很响的壁锣,我掉身就跑。 “好!两百,两百!”他又这样抓住了我。 这一声是实际地比一百八多了二十文,而这二十文之于此时此地的我,价值是大到无可比拟。于是我就卖给他了。 酱黄色的铜板(一枚值二十文)由他的手一枚一枚地数放在我的掌上,一共十个。我小心得很,又把铜板一个一个地掷在阶石上,听听有没有哑板子,——这举动,全不像一个贩卖一挑货物的商人了,但我已顾不到这些。 同时侧边的黄包车夫说:“呵,两百文一双,那我们也要了。再去拿几双来!” “不卖了,不卖了!”我有点气。但这气不久就消失了。 如同在袋里放了十个银元,欢愉在我的唇边颤动。 我走进一家烧饼店,把十个铜板握在左手里,右手伸出去选那大一点的烧饼;一面问着价钱。缠着洋面口袋改成围腰的伙计回答:“一个铜板一个!” 我想着用当二十的铜板,当然可买两个了。便铛的一声丢了一个在摊上,两个黄黄的热烧饼便握在我的手里了,正动身要走,伙计叫起来了: “喂,还要一个铜板!” “嗯,你说的一个铜板一个饼,是当十的铜板,还是当二十的?”我诧异地问。 “全城都没有当十的铜板了!”伙计的声音已放低,似乎业已悟出我是远乡的人。 再丢下一个铜板之后,对于现存的财产,就没有刚才那么乐观了。 我走到灯光暗淡的阶石上坐着,匆忙地大嚼我的烧饼。 昆明初秋的凉意,随着夜的翅子,掠着我的眉梢了。 头一个饼,连我也不明白是怎样哽完了的。第二个,我得慢些嚼。咬了一口,从饼心里溢出来的热香,也已嗅着。越吃越好吃,完了,还渴想要,觉得有点不对。像悭吝老头子警告放浪儿子那样的心情,竟也有了。 终于忍不住,后来又去另一家店里买一个。全部的财产就消耗去十分之三,然而,到底还没有饱。不过,人是恢复元气了。 有了元气的我,就走进夜的都市的腹心,领略异地的新鲜,一面还伸出舌头去舐舐嘴角上的烧饼屑。 滇越铁路这条大动脉,不断地注射着法国血、英国血……把这原是村姑娘面孔的山国都市,出落成一个标致的摩登小姐了。在她的怀中,正孕育着不同的胎儿:从洋货店里出来的肉圆子,踏着人力车上的铃子,瞠啷瞠啷地驰在花岗石砌成的街上,朝每夜觅得欢乐的地方去。那些对着辉煌的酒店、热闹的饭馆,投着饥饿眼光的人,街头巷尾随处都可以遇着。卖面包的黑衣安南人,叫着“洋巴巴”的云南声调,寂寞地走在人丛中,不时晃在眼前,又立即消失。 拥有七个铜板的财产,在各街闲游,仿佛我还不算得怎样地不幸福了。 夜深回去。这要同我一床睡的人,悄然地坐在床边吸烟。他对我投一个温和的眼光;同时一支烟,很有礼貌地送在我的手头。我望见他递给烟支的手颈,密散着黑顶的红点,登时使我怕起来了。“呵呀,今晚要同一个生疳疮的人睡,怎了得!”这由心里弹出的声音,幸好忍在唇边了,我才仍然有礼貌地把烟支退了。当他偶然抓抓身上的时候,我周身的皮子,也急地发着痒了。我不得不去找老板另换房间,他却白着眼睛给我一个干脆的拒绝。 同我睡的伙伴,是终夜醒着,不住地抓他的腿,抓他的背,抓他的肚皮,抓他的足板…… 我憎恶着,恐惧着,昏昏迷迷地度了一个不舒服的初秋之夜。 二 拉黄包车也不成 走到黄包车行的门前,就把腰干伸直,拿出一点尚武精神来:总之,要在车行老板的面前,给他一个并非病弱的印象。同时,觉得自也也有九分把握,两只足杆,只要拉起裤脚给他看,包会认为满意的。在学校的期间,我爱踢足球,近来又几乎走了两个月的山路,足腿实在发育得很健全的。 见着戴瓜皮帽的经理,向他用娓婉的语气说明来意之后,便又急促地问了一句: “我这样的身体,也可以拉黄包车么?” “怎么不可以?你来拉最合适了!’’他发出鼻子壅塞的涩音,咳呛了一下,吐了一口痰,“十四五岁的孩子,五十多岁的老头儿,都还拉车在街上跑哩!” 我起初担忧着我的病色的脸,会生出别的问题。如果他斜着白眼说“你不行”,我的手就预备着拉起裤脚,亮出足腿,作最后争辩的保证的。料不到结果如此之佳,自然,心里就很快乐。 “你认识街道么?这倒很——”涨红了脸,又咳呛了几下,“很要紧的!” 这确实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使我有点费神解答了,“我……街道……”突然增加了勇气,“认识的。” “真的么?”见我回答得似很勉强,自然怀疑了。 “不认识街道,我敢拉车么?”饥饿的威胁,逼我一直勇敢下去。 “对!那就很好!”他取出属于账簿那类的庞大的书。提起笔,把我报告给他的姓名、年龄、籍贯,全录了上去。随即眼里射出一丝狡猾的光芒,十分郑重地说: “车租一天一元哪!”擤了一下清鼻涕,粘在两根指头上的滑腻东西,就从容地揩在他坐的椅子下面,“这也不打紧,多跑几条街,什么钱都赚回来了。还有,客人给你车钱,不管他够不够,你都伸着手说,‘先生,添一点!’我告诉你,这就是找钱的法宝!” “车租可以少点么?”这一天一元的租钱,确实吓着了我。 “这是一定的规矩,你不拉,算了!” “好,我拉!我拉!”要把走到绝路的生命延续下去,目前的敲榨和苛待,就暂时全不管了。 “呵,谁保你?是哪一家铺子?”他在胜利之后,得意地问。 “呵,我没有铺保哪!”我有点惊惶了。 “哼,铺保也没有找着,就来拉车么?小伙子,你怎么不先打听打听哪?” “实在找不着铺保,没法哪!”窘迫地回答他。 “什么?什么?找不着铺保!”眼睛立刻睁得大大的,很诧异,一定在脑里把我推测成一个歹人吧?他涨红了脸,咳呛了几下,“去你的!去你的!”急摆手,头转向另一边。 我微愠地退了出去。门外初秋早上的阳光,抹在我颓然的脸上。市声在一碧无云的天空下面,轰轰地散播着,但一种莫名其妙的寂寞,却卷睡在我的心里。我伸手进衣袋里,昨天剩下的七个铜板的财产,依然存在,刚才由那壅塞鼻音给我的悲观,就减少些了。只要有炭来添,我这个火车头,是不怕一天到晚都跑的。找百回事,总要碰着一件吧,我是抱这样不颓丧的心情了。 虽像无目的地在每一条街上乱走,但我的眼睛,总愿意在不知不觉的时候,看见有可以觅得工作的地方。这时,我是无所选择的了。只要有安身之处,有饭吃,不管是什么工作,不管有没有工资,都得干了。 本来我在成都想读书而没法继续进学堂的时候,就计划在中国的大都市漂泊,最好能找着每天还有剩余时间来读书的工作的;如今不但全成了泡影,而且连变牛变马的工作也找不着,但这并不使我丧失了毅力;不过处世须要奋斗的意义,如今却深切地烙在我每一条记忆的神经线上了。 走到城隍庙街,依往昔在成都的脾气,我是要到那些新书店里,翻翻架上的新书,消磨半个钟头的。但在这时的我,却自觉有点羞惭,因为凭着买书的资格,而在书店里随意翻书的好时光,于我已全成过去的了。如今,我只要一走进店里,我的手,我的足,准是被许多人的眼睛监视着、憎恶着哩。 在这条街漫步徘徊,忽然发现了通俗阅报社的招牌,挂在商业场的楼上,打算进去休息,同时还想给脑筋一点粮食,就完全不顾及由污旧衣衫表现出的身份了。 一间临街的小楼屋做的阅报室,没个人在里面,看守的又似乎出街去了。只是桌上放些杂志,放些书,放些报纸。窗上射进一两线阳光。满室都浮着通明的微笑。这安适的小天地,正合我的意,正能寄托我彷徨的心。如果我是这阅报室的看守人,多么好呵!每天一定的工作,大致是扫地板,拭桌椅,整理杂志,夹好新旧的报吧?这我一定会做得有条有理,而且得着阅者的称赞的。其余的时间,得让我像一个阅者似地自由看书。工钱没有也可以,如有两块钱作零用,那就更好。 拿着新杂志,看看封面,看看题名,全无心管它的内容。当指头在翻动的时候,心里只是幻想些暂时安定的甜蜜的梦。 后来,又翻看报,华安机器厂招收学徒的大字广告,跳到我的眼里来了,地点说是南门外商埠里,——那儿是滇越铁路的终点。目前待遇学徒以及将来成了匠人的好处,诱惑地讲了好些;详细的章程,须到厂里办事处去取,在那上面似乎就把好处形容得更其尽致。这是一线生机,我记好街名厂名,就去了。 由商业场到南门外的商埠,只不过两三里路,却因街道不熟,东问一个老头子,西问一个小孩儿,走了好些冤枉路。到了机器厂的屋檐下时,我在秋阳下的影子已缩成一堆,蹲在我的足下了。厂里刚放了工,黑烟囱下的铅板屋顶,还有放哨后的白色水蒸气,淡淡地遗留着。在机器厂门前贴了一张招收学徒的章程,我就站着看,用不着再进去取一份了。上面说:学徒进厂后,食宿均由厂方供给,自然这使我非常满意。但说到三年才得满师,就令我有点作难了。然而,一转念:不要紧,住三四个月或者一年半载就跳槽吧。另一条,满了师后,须替该厂服务。这倒用不着挂虑,未学完,我已跑得天远地远了,你要用条件来限制我,由你剥削么?那是在作梦。一面看,一面就斜眼看见厂门内那两桌的人——大概是些技师吧,正在饮酒吃饭,欢快得很。声音和容貌,全是些安南人,那饮酒的惯例,就同中国人大有分别,一大碗酒放在许多菜碗的中间,在座的人就用调羹掬来饮,倒别有风致。同时,我的食欲,不消说也被骚动着的了。我想,等我进去作学徒时,一定要吃个饱饱的。然而目前只能尽量地咽下一大口馋水了。继续再注意向壁上看下去,又一条说,须有殷实的铺保——有鬼有鬼,我低声连叫几下。这还不算可恶,跟着来的,且要三十两银子的保证金呢。真够气煞人!为什么不在广告上讲个明白,叫我冤枉跑了大半天,流了一身汗,才触这霉头呢?你这狗厂主,捉弄老子。两个拳头一捏,想干他一顿,然而,除了面前脏污的硬墙壁而外,全没有可打的东西。那该痛打一顿始足以消我的气的厂主,现在大概正从温软的被窝里爬了出来,躺在另一张华丽的床上,惬意地烧着鸦片烟吧? 装着一肚皮的气,又开始无目的地向没有希望的地方走去。人是有点疲倦,感觉得十分饿了。花去两个铜板,买点东西马马虎虎地吃了之后,觉得这两次小小的挫折,也算不得什么一回事。我的肌肉,还没有倒在尘埃里给野狗拖扯、蚂蚁嘬食的时候,我总得挣扎下去,奋斗下去的。不过七个铜板的财产,只剩下了五个,倒是一件担心的事情。无论你怎样的乐观,五个铜板总是五个铜板,不会添多,只会减少的。
编辑推荐
《南行记》为“旧版书系”之一,是著名作家艾芜的处女集,也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 《南行记》是著名作家艾芜的处女集,也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南行记》将上世纪二十年代那滇缅边境下层民众的苦难与斗争,以及风情风光幽秘多彩的展现,开拓了中国现代文学反映社会生活新领域所带给读者的惊喜和瞩目,也是对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贡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