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作者:洪福远 页数:203
Tag标签:无
前言
处于贵州西部的安顺,是个很有魅力的地方,这里有喀斯特地貌造就的奇山秀水,深沉厚重的历史文化遗存,争妍竞丽的民间艺术,特色鲜明的民族风情,既无酷暑又无严寒的舒适气候。人杰地灵,这里历来屡有各类才俊亮相,光彩照人。近年来,一位才华出众的人物进入了大众视野,他就是被中国文联评为“全国十大民间艺术家”之一的洪福远。他痴迷于贵州民间蜡染艺术,数十年孜孜不倦,在学习、继承传统蜡染技术中不断开拓创新,以出色的成就饮誉海内外。这册画集展示了他数百幅精心之作,可以一窥他的艺术风貌。贵州的传统蜡染,是福远创作的根基。谈他的作品,得先了解传统蜡染。在中国,蜡染是一种很古老的民间工艺,古人称它为“蜡缬”,“缬”是布上染彩之意。它与“绞缬”(扎染)、“夹缬”(印花)并称为三大防染工艺。“防染”,即不让染料浸染到布上的花纹,如蜡染,是用铜片蜡刀蘸蜡液在布上描绘花纹,置入有染料的染缸浸染,经煮沸脱蜡后花纹呈现。这种工艺的发源地众说不一,有中国说、印度尼西亚说、印度说、埃及说等。不管怎么说,中国最迟在汉代就有蜡染出现了,新疆民丰的东汉遗址曾出土花卉人物蜡染残片,沿丝绸之路的南北朝和唐代墓葬曾出土蜡染毛织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唐代的三色蜡染,日本的正仓院藏有唐代的橡木蜡染屏风和羊木蜡染屏风(那是被日本视为国宝的),这些实物证明了蜡染在中国流布的悠久历史。这种工艺最迟在宋代就传入现属贵州的境域。在贵州平坝县棺材洞曾出土鹭丝乌纹彩色蜡染裙,长顺县天星洞曾出土点绘弩纹蜡染裙,都是宋代的。那显然是由中原等地迁徙至此定居的少数民族带来。历史文献对于蜡染工艺,也是在宋代才有明确表述,南宋周去非的《岑外问答》中说:“以木板二片,镂成细花,用以夹布,而灌蜡于镂中,而后乃积布取布,投诸蓝中,布既受蓝,则煮布以去蜡,故能制成极细斑花,炳然可观。”《贵州通志》则阐述了蜡染工艺的进步:“用蜡绘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直到现在,贵州民间采取的仍是这样的制作工艺。发现蜡的防染功能,以之入画,可谓巧夺天工。
内容概要
在中国,蜡染是一种很古老的民间工艺,古人称它为“蜡缬”,“缬”是布上染彩之意。它与“绞缬”(扎染)、“夹缬”(印花)并称为三大防染工艺。“防染”,即不让染料浸染到布上的花纹,如蜡染,是用铜片蜡刀蘸蜡液在布上描绘花纹,置入有染料的染缸浸染,经煮沸脱蜡后花纹呈现。这种工艺的发源地众说不一,有中国说、印度尼西亚说、印度说、埃及说等。不管怎么说,中国最迟在汉代就有蜡染出现了,新疆民丰的东汉遗址曾出土花卉人物蜡染残片,沿丝绸之路的南北朝和唐代墓葬曾出土蜡染毛织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唐代的三色蜡染,日本的正仓院藏有唐代的橡木蜡染屏风和羊木蜡染屏风(那是被日本视为国宝的),这些实物证明了蜡染在中国流布的悠久历史。
作者简介
洪福远:贵州安顺市人,1940年生,早年毕业于贵州民族学艺术系附中,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贵州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民盟盟员。曾荣获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家、全国优秀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贵州省省管专家和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等称号。洪福远从事蜡染艺术设计40余年,设计图案上千种,发表作品上百件,或各种奖励数十次、百余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和各省、市博物馆收藏。
书籍目录
心中灵性,蜡底华章(序)寻求民族艺术精魂继承民间艺术篇弘扬中华文化篇寄情山水民谷篇附录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正是这些原生态艺术的魅力,使我走上了蜡染的创作与研究之路。自此,便深深扎根于家乡这块沉寂的土地上,用汗水浇灌着这朵美丽的山野之花。数十年来,我一直致力于蜡染这一古老工艺的传承与开发,尝试着扩充蜡染的创作题材,让蜡染走入市场。初步形成了以民族文化为根本,广纳各种艺术元素,借经济全球化的东风,使贵州蜡染逐步形成走出贵州、走向世界的发展模式。多年来,我大量吸取其他画种的养分,如东方的、西方的,古典的、现代的,具象的、抽象的,皆是丰富的蜡染艺术宝库。如:在青铜纹饰的创作和学习中,感受到了青铜纹饰语意双关,奥妙神奇,当发现一些古典图案与民间艺术的思维是多么相似的时候,就会无比激动和振奋。民间艺术是传统文化的延伸,寓意双关,是民间艺术所追求的精髓。我仿佛找到了一把开启民间艺术殿堂的钥匙,也似乎领悟到民族艺术的灵魂所在。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运用于蜡染艺术中,增强了蜡染的表现力和文化内涵。如:简洁的彩陶纹饰、神秘的青铜艺术、雄浑的汉画石刻、瑰丽的敦煌艺术、古拙的岩画造型、国画的意境、刺绣的艳丽、剪纸的明快、佛教精美的画作与超凡脱俗的哲理、美好的民间故事及神话传说等等皆能为我所用。各个画种元素的相互融入,扩展了蜡染的题材,为蜡染艺术融入生活开辟了宽广的道路。借助山地民族的神灵之光,我设计出了一批又一批民族风格独特的作品,如《鸟兽虫鱼知多少》《鸟蝠鱼欢》《鱼鸟合欢》《鱼蝶组花》《蝠鸟共生》等系列图案,还有《蝴蝶组画》《鱼戏荷花》《鸟纹花果》《苗族龙纹》等。同时,纳入了国内外古老的艺术,宗教艺术等,扩展了蜡染的表现力,这类作品如《中华古鼎》《华魂》《长城车骑》《丝路明珠》《神奇贵州》《走进安顺》等,通过蜡染特有的工艺效果和蜡染作品双关语言的运用,使蜡染的表现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不断地为大众所喜爱。
后记
我用了几年的空暇时间,选编了这本集子,画册中收录了我设计的400多幅图案,这些图案都是在市场中较受欢迎的作品。该书的出版也算是自己多年从事蜡染艺术创作的回顾和总结。说起蜡染,离不开贵州世代相传的少数民族民间蜡染的沃土,因为它是我蜡染创作的根和魂。贵州的少数民族尊崇远古祖先,他们的服饰用品都有自己特有的表达符号:有对民族历史的诉说、有对祖先的怀念、有对子孙的祈福、有对生活的憧憬,还有对真善美的追求。在他们的图案中充分地运用了艺术的想象和夸张,其工艺水平的精湛程度令人惊叹。充分地彰显出了民族的智慧和崇高的母爱。这是人类社会最淳朴的语言文化,既没有文字,却依赖于这样的精神家园,在几乎与世隔绝的大山深处繁衍生息,无论生活多么艰辛,也能知足常乐。如何让贵州蜡染走出大山,走进人们的生活;如何在继承和发展中壮大,这是我多年思考的课题。本人在长期的实践中,收集了大量的民间资料和实物,并加以分析和研究,在广泛吸收各地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应用,以民族传统纹饰为根本,兼顾人们的审美意愿和市场需求,提升了蜡染工艺的表现力,丰富了文化内涵,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使蜡染作品能广泛地受到人们的喜爱。短短几十年中,各种依附于农耕环境的传统文化不断地受到冲击,众多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逐渐地消亡,留下了一些空白和遗憾。这些问题都引起了广大有识之士的关注。蜡染的发展前景也令人担忧。借助这本集子的出版,笔者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对蜡染工艺的关注,能为蜡染工艺事业的传承和发展献计献策。借此画册出版之机会,诚挚感谢开创蜡染工艺事业的前辈、感谢曾经帮助过我的老师、亲人及朋友、感谢蜡染艺术馆的工人同志们,是他们负责的态度和灵巧的双手,描绘出了这一幅幅美丽的图案。还要感谢作家胡维汉先生,近八旬高龄还热情地为画册作序添彩。感谢中国少数民族用品协会蜡染专业委员会、安顺市蜡染协会的大力支持。民族艺术创造的路子宽广无边,这里选出的作品也仅仅是作者在具体工作中的一些尝试和探索,限于个人精力和水平,难免有错漏和不足,恳请热心的读者多加指正。
编辑推荐
《福远蜡染艺术》: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