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  作者:周治  页数:210  

前言

  距今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末叶的一天,驻守函谷关的关令尹喜登高远眺,望见一团紫云自东向西缓缓移来。他赶忙整装出迎,但见一位高额深目、银髯飘逸的长眉老者,乘着一辆由青牛牵引的白舆从容而来。他应尹喜之邀停驻了数日,留下“言道德之意五千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这个慈祥老人,就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这篇五千言,就是道家学派的立派宣言,也是东汉顺帝之际(公元125-144年)张陵在西蜀鹤鸣山开创道教的立教宝典-《老子》(又名《道德经》)。  道教是以“道”命名的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与道家结为表里,浑然一体,形成我们常说的道文化。它既是哲学,又是宗教;既道法自然,象宇宙运行之本,又贵人贵生,效社会和谐之力;既具士大夫君子的天国理想、家国情怀与经世致用谋略,又有村野鄙夫、市井细民的人情世故、人世况味和自重自爱、自得自乐的方式方法。社会各阶层的人都可以从它那里汲取营养、获得关照而各取所需、各为所用。  ……

内容概要

  《中华道文化丛书·道法自然:道教与生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与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从生态方面对中华道文化予以介绍与阐述,并在达到共识的基础上合理地展示自己独到的观点及风格。中华道文化以“道”为理论基础而博大精深,但它的落脚点却在人世、在现时。努力做到文字平和朴实、语言流畅生动、叙述要言不烦、面貌平易近人,以使更为广大的读者都能从中受益,得到有关道文化的比较全面和科学的知识。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道教与生态学的“阴符”第一节 生态学的发展历程第二节 道教之“道”第三节 道教与生态学契合的基础第二章 观天之道:道教的生态智慧第一节 天人合一与和谐共生第二节 万物平等与以人为本第三节 少私寡欲与绿色政治第三章 执天之行:道教的生态实践第一节 神仙高道与生态保护第二节 洞天福地与生态环境第三节 秘宇琳宫与生态培育第四节 道教戒律与生态规则第五节 斋醮仪式与生态和谐第六节 道教善书与生态教化结束语附录一:《太上感应篇》附录二:《太上感应篇》注释摘录

章节摘录

  通过对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对比,我们发现,和其他生物种群一样,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同时,人类的活动又能作用于自然,引起自然环境的改变。这种相互作用在采猎文明和农业文明阶段能够维护人与自然之间的基本平衡。到了工业文明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突破创新,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人类有能力大规模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世界工业化使人类在几百年间生产的物质财富达到了过去几千年的物质财富的总和,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人们在享受工业文明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不得不咽下生态失衡这枚苦果。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指出:“在现代,人类改造其环境的能力,如果明智地加以使用的话,就可以给各国人民带来开发的利益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如果使用不当,或轻率地使用,这种能力就会给人类和人类环境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害。在地球上许多地区,我们可以看到周围有越来越多的表明人为损害的迹象。”看起来,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即科学技术,正是那柄既能给人类提供甜蜜的果实又能给人类带来苦涩的伤痛的“双刃剑”。这样一来,就回答了身处工业文明阶段的人类凭什么比前此文明阶段的同类拥有成百上千倍的效力来介入自然,或者说现代人靠什么力量能够如此剧烈地干预自然。然而问题还没有完结,科学技术归根结底只是一种能力或者说工具,是一把双刃剑,并不是一个责任的主体。如何挥舞这把利剑,像上引《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所说,是“明智地加以使用”呢,还是“使用不当,或轻率地使用”,这无疑取决于——人。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道法自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