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作者:龚学增 页数:460
内容概要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研究》是龚学增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研究》的最终成果。拟报四川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四编十章分别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源头,即马列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开端,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早期领导人和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形成;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曲折发展进程,即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期以毛泽东、周恩来、李维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教观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进程的深化和基本完成,即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共第二、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进一步发展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体系的构建。
作者简介
龚学增,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1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研究系宗教学原理专业硕士学位,后到中共中央党校工作,现为中共中央党校民族与宗教理论教研室教授。教学科研方向涉及宗教学、民族学、科学社会主义、哲学等领域。出版、发表民族、宗教及其他方面的著作近17种、论文一百余篇。主要著作有:《社会主义与宗教》、《宗教问题干部读本》、《民族宗教问题与政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和平发展中的民族宗教问题》、《宗教学教程》(译著)等。
书籍目录
前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二、本书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含义的界定
三、本书的基本思路和预期目标
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源头——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在俄国的发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创立和发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 列宁主义宗教观;俄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兼论苏联对马列主义宗教观的运用
第一节 列宁主义宗教观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列宁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苏联对马列主义宗教观的运用
第二编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初始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三章 与欧洲、俄国不同的中国宗教国情
第一节 多元宗教并存的中国宗教国情
第二节 中国宗教的历史特点
第四章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宗教观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二节 陈独秀李大钊恽代英等人的宗教观
第五章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逐步形成
第一节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
第二节 毛泽东宗教观的演变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中共宗教政策中的反映
第一节 大革命、土地革命和长征时期
第二节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
第三编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发展和曲折——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期
第七章 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进展
第一节 毛泽东宗教观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节 周恩来的宗教观
第三节 李维汉的宗教观
第四节 毛泽东思想宗教观在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的反映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研究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发展的曲折
第一节 1957年至1966年
第二节“文化大革命”期间
第四编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新阶段——改革开放以来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恢复和推进
第一节 邓小平关于宗教问题的思想
第二节 党中央系统提出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方针政策
第三节 邓小平宗教问题思想在党和国家重要文献中的反映
第四节 学术界关于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反思
第十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形成
第一节 江泽民的宗教观
第二节 李瑞环的宗教观
第三节 这期间党和国家有关文献中的宗教观
第四节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创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重大命题
第五节 上世纪90年代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研究
第十一章 新世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深入
第一节 党的十六大以后宗教工作理论方针的新发展
第二节 十七大以来党的宗教理论方针的进一步深化
第三节 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研究的新进展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宗教观的关系”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体系建构
附录
后记
章节摘录
马克思已在哲学上由唯心主义逐步转向唯物主义,政治上由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宗教观上则由理性主义的启蒙无神论转向了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 这期间,恩格斯在英国着重考察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弊端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日趋激烈的阶级斗争,这对他的世界观转变发生了重大影响。他当时已经注意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决定人们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基础,乃是人们的经济地位和物质利益。这种崭新见解表明他已经具有唯物史观的思想。恩格斯这一时期的著作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社会主义理想与理论,他非常强调社会主义学说在世界观上的非宗教性,坚决反对企图把宗教与共产主义学说结合起来的社会思潮。这集中反映在1843年写的《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和《英国状况-一评托玛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等重要论文之中。 从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首次合作写《神圣家族》开始到1847年二人合写《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正式确立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开始比较自觉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宗教进行分析,表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形成。1844年的《神圣家族》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重要观点,提出了最终克服宗教异化,必须实现社会的根本变革,消灭私有制的重要思想。1845年马克思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则通过分析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及其宗教观的唯心史观的局限性,以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分析了宗教的本质、根源以及如何克服宗教异化的正确途径。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经典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847年合写的《共产党宣言》则是马克思主义体系的集中表现。这两部极其重要的著作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发展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后,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任务是运用他们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去指导社会主义运动,同时根据新的实践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他们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这个过程中,也涉及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宗教问题,马克思特别是恩格斯写下了不少更为成熟的关于宗教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主要有:马克思的《资本论》(第1卷)(1867)、《哥达纲领批判》(1875),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1850)、《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1851)、《流亡者文献》(1874-1875)、《反杜林论》(1876-1878)、《自然辩证法》(1873-1883)、《布鲁诺·鲍威尔和早期基督教》(188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序》(1892)、《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6)、《论原始基督教历史》(1894)等。这些著作涉及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的各个主要方面,如宗教的本质、宗教的形成及发生、发展的规律、宗教消亡的途径,对基督教史的历史研究、宗教的社会动能、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批判社会主义运动中对宗教的“左”右倾向等问题,初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
编辑推荐
龚学增编著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建党以后在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时就提出了这个问题。1938年,毛泽东曾在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他说,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要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就是要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