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作者:杨国先 编 页数:396 字数:350000
内容概要
辛亥革命时期那一代仁人志士是值得永远铭记在心的。他们生逢其时,置身于风云变幻而意义深远的时代前沿,亲身参与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政治变革、社会转型、经济发展和学术建构,在不同领域的史册上留下了自己的烙印。
杨国先编著的《吴之英评传》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传,共八章四十节;第二部分为评述。《吴之英评传》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文字生动,可读性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名山地方历史人物研究专著。
书籍目录
传述
第一章 好传统耕读世家 寿栎庐千秋不朽
第一节 钟灵毓秀
第二节 幼承庭训
第三节 府试状元
第四节 寿栎庐溯源
第五节 寿栎庐牵动两岸情
第二章 尊经院石室重光扬蜀学鸿儒辈出
第一节 尊经书院
第二节 人文蔚起
第三节 吴之英尊师重道
第四节 吴之英与廖季平
第五节 吴之英与吴虞
第三章 为图强变法维新哭杨锐抱义怀仁
第一节 蜀学会
第二节 《蜀学报》
第三节 哭杨锐
第四节 悼刘光第
第五节 吴之英和宋芸子
第四章 通经史精研礼仪融古今蜀学大师
第一节 家学渊源五经奠基
第二节 尊经求学终成巨子
第三节 通经致用博古创新
第四节 爱国诗文胎息秦汉
第五节 博通《三礼》 专精《仪礼》
第六节 学术传承及影响
第五章 顾问官却之不就育人才大雅宗匠
第一节 吴之英主讲资州艺风书院
第二节 吴之英长简州通材书院
第三节 灌县训导
第四节 执教存古学堂
第五节 国学院院长
第六节 吴之英长乡校逾10年
第七节 吴之英和刘师培
第八节 吴之英与赵正和
第六章 酬桑梓远播善行书保路彪炳千秋
第一节 积善成仁报桑梓
第二节 众志成城保川路
第三节 诚挚书写保路碑
第四节 弟子题书报恩泽
第七章 融碑帖独辟蹊径扬个性瑰玮雄奇
引 言
第一节 必先尊体制
第二节 奇辟初可惊
第三节 晚成将坚硕
第四节 书写保路碑的书法家轶事
第八章 为国忧名蒙赤子咏蒙茶情有独钟
第一节 神拳弟子代国忧
第二节 蒙山结情缘
第三节 蒙茶歌千秋
评述
吴之英诗文集序
名山名茶名人——在《吴之英诗文集》首发式会上的发言
在“纪念蜀学大师吴之英诞辰150周年暨《吴之英诗文
集》首发式”上的发言
蜀学研究与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
读《吴之英诗文集》感赋
在文化名人吴之英塑像碑林揭幕仪式上的讲话
名山吴氏学术管窥
吴之英变法维新思想及活动
创千古事业做不朽文章 ——记晚清蜀学大师吴之英
吴伯竭先生与古典蜀学的终结
吴之英
《吴之英儒学论集》序
辛亥革命前后的吴之英
品读吴之英的田园诗
爱国志士蜀学鸿儒
瞻仰保路碑缅怀吴之英
吴之英书法赏析
试论吴之英《哭杨锐》真迹的瑰玮
读《吴之英诗文集》
吴之英墓志
吴之英先生年谱
编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节钟灵毓秀 车岭镇几安村吴沟,东西北面都是山,成一“U”字形。延镇河及其支流碧波荡漾向西南方向流去。登上东面的麂子山,则有万象排空,心旷神怡之感。东眺峨眉金顶,西观蒙顶五峰,南观螺髻巍巍,北望贡嘎皑皑。俯察吴沟,令人顿生钟灵毓秀之叹:春天,绿草茵茵,山花簇簇,桃红柳绿,五彩缤纷;夏天,林木葱郁,佳禾翻浪,云烟缥缈,蝉鸣鸟啼;秋天,层林尽染,稻谷飘香,碧波粼粼,枫叶灼灼;冬天,玉树银花,瑶峰琼壑,岁寒三友,傲然挺立。四合院、三合院、茅草房星罗棋布。私塾中不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它坐落在麂子岩下,诗云:“背靠麂子(山)巍然耸,前有鞍(子)坪展画图。左卧青龙神欲舞,右蹲白虎意长舒。”真可谓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好风水。龙门子外是一冲梯田,一条清澈的河流像玉带系在前面。房屋是木结构穿斗式建筑,正房七柱五,三间两头转阁。上盖古式瓦,每匹长约一市尺。笔者每遇到漏雨,直接从瓦背上踩过去,瓦不会被踩烂。厅房为五柱三穿斗式结构。堂屋内镶嵌着金字匾,上书“云龙焕彩”,嘉庆七年(1802)立。大门上挂着一副木制对联:“诗书作良田子种孙耕无歉岁,文章传旧业笔花墨雨有丰年”。私塾原为四合院,现是三合院。中间的大石坝可铺十张大晒垫晒谷子、玉米。隔一檐沟,还有一座四合院。 这房子的主人就是吴文哲,儒学士,明经贡,灌县、荥经延主博士席,皆不就,乐于服务桑梓,办学堂,育后昆,上溯几代耕读为本。而今,最让他放心不下的是二儿子吴铭钟。尽管他学习勤奋,学问满腹,谦虚谨慎,助教有方,但是年过四十,膝下无一男半女,结发妻子周氏,婚后10年无生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纳了第二房刘氏,多年后仍无佳音。直到1854年(咸丰四年),经人介绍娶了第三房妻子周氏,周氏足足比吴铭钟小了20岁。 结婚这天,吴家大院欢声笑语,十分热闹。新娘花轿到了,鞭炮声声,鼓乐齐鸣。新娘披红盖头蒙住脸,谁也看不清长什么样子,但是那双大脚却掩盖不住。有人指指点点:“瞧!那双红绣鞋多大呀!一定是个大脚板。” “书香人家的媳妇,怎么不晓得裹小脚?” “三寸金莲拐丁拐,走起路来两边摆,就美了嗦!” 送客人走后,进入洞房,吴铭钟揭开新娘的红盖头,只见她如含苞待放的蓓蕾、初出水域的芙蓉,清清然,淡淡妆,散发出一种沁人心脾的韵味。 第二天一大早,周氏推了推酣睡的丈夫,轻声说:“我初到你家,一切都不熟,你起来带我去厨房,要给公婆做早饭。”新郎把新娘带到厨房,她系好围腰,就生火烧锅,自己洗了脸就给公公婆婆端去洗脸水,奉上荷包蛋,给大房、二房送去清茶,问安。全家人起床时,新媳妇都把早饭做好了。吴文哲对老伴说:“三媳妇懂规矩,守妇道,端庄又大方,贤惠又能干!” 三天后,新娘同新郎去回脚,又叫回门(回娘家),新郎吴铭钟非常有礼貌地向岳父、岳母施礼,新娘坐到母亲身边好不亲热。看新郎官的人七嘴八舌说开了:“黄花闺女,嫁给一个胡子拉碴的老头儿。”“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哕!”……新娘周氏越听越气,冲出来说:“你们不要说七道八了,吃饭不吃菜各人心头爱!我心甘情愿!如果我不昌达,不回来见你们!”说完拉住新郎饭都不吃就回到吴沟。 1856年,人们都准备过大年。吴铭钟的亲朋好友都非常关心他,要趁正月十五的寨子山庙会,抢一个头童送给他,祝他早得贵子。吴铭钟理解亲友的好意,同意了。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