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四川人民 作者:彭咏梅//树军 页数:498
内容概要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1919—2011)》概要地记述了从1919年5月至 2011年3月约90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我们希望,通过逐年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足迹,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历史道路,有助于广大读者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及其历史功绩的了解,更加自觉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团结奋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更快地推向前进。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1919—2011)》实际上是一本编年体的简明中共党史。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注意体现历史的主流和本质,真实反映历史纷繁曲折的原始面貌。本书严格遵循党的两个历史决议,积极吸收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二卷等党史学界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以重大事件、重要问题、重要人物为设立条目的标准,适当集中材料,努力揭示相关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根据档案和其他原始资料核对史实,力求准确反映历史的真实面目;条目文字多寡不拘,字数服从内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因而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外交、国防、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要事,也收入本书。 这本大事记,可以作为读者了解和研究中共党史的参考读物和工具书。
书籍目录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1919-2011)引言1919年(5月-12月)1920年1921年1922年1923年1924年1925年1926年1927年1928年1929年1930年1931年1932年1933年1934年1935年1936年1937年1938年1939年1940年1941年1942在1943年1944年1945年1946年1947年1948年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在1956年1957年1958年1959年1960年1961年1962年1963年1964年1965年1966年1967年1968年1969年1970年1971年1972年1973年1974年1975年1976年1977年1978年1979年1980年1981年1982年1983年1984年1985年1986年1987年1988年1989年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后记
章节摘录
5月1日 《新青年》等一批进步刊物出版纪念专号或发表纪念文章,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分别举行纪念活动,宣传马克思主义,支持工人的斗争。陈独秀、李大钊分别在上海、北京领导和参加了庆祝五一节的集会。这次五一节纪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尝试。 6月 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开会商议,决定成立共产党组织,并初步取名为社会共产党。经征求李大钊的意见后,陈独秀同意定名为共产党。 8月 在陈独秀的主持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并成为创建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中心。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起草《中国共产党宣言》,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表达了中国共产主义者_的理想和主张。从1920年秋到1921年春,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陆续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这些组织的名称不一,有的叫“共产党”,有的叫“共产党支部”或“共产党小组”,都是组成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 后来被通称为“共产主义小组”),在日本和法国的中国留学生和侨民中也建立了这样的小组。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后,主要的活动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工人运动,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将《新青年》改为自己的机关刊物,随后又创办了半公开的刊物《共产党》和通俗刊物《劳动界》,领导成立了上海机器工会和印刷工会。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出版了《劳动音》、《工人周刊》,在长辛店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工作,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8月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 8月22日 在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 在当地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下,北京、武汉、长沙、广州也先后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先进青年中发展团员。同年11月成立了团的临时中央局,俞秀松为书记。 11月 自本月起,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张东荪、梁启超等连续发表文章,鼓吹基尔特社会主义,主张劳资协调,发展资本主义。他们认为,中国唯一的病症是贫穷,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即依靠绅商阶级,开发实业。 他们断言,由于中国产业落后,“缺少真正的劳动者”,因此还没有资格来讲社会主义,也不具备成立工人阶级政党的条件,“真正的劳农革命决不会发生”。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 陈独秀、李大钊、李达、蔡和森等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纷纷著文,批判张东荪、梁启超的反社会主义言论。他们承认中国必须发展实业,以改变贫穷落后的状态,但认为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中国的出路在于社会主义。他们指出,中国社会黑暗到了极点,“除了劳动者联合起来,组织革命团体,改变生产制度,是无法挽救的”。 这场关于中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是实行社会革命还是实行社会改良的争论,持续了一年多。通过这次争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思想阵地得到扩展,进一步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者在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交锋的同时,还反对了同工人运动有联系的错误思想——修正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一些知识分子宣称,不要阶级斗争、和平进人社会主义的修正主义观点是可取的。马克思主义者指出,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同共产主义是“正相反对”的,幻想用资产阶级议会来为劳动者服务是“与虎谋皮”,在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下,中国工人阶级根本没有进行合法的议会斗争的可能。无政府主义是在中国有较大影响的一种小资产阶级思潮。无政府主义者反对一切国家、一切权威,反对一切政治斗争和暴力革命。他们提倡个人主义,主张绝对自由,反对任何组织纪律。马克思主义者对无政府主义进行了严肃的批判,阐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用暴力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驳斥了他们的“绝对自由”的谬论,指出在人类社会中,自由总是相对的,所谓“绝对自由”是根本不存在的。许多受无政府主义影响的革命青年抛弃了这种错误思想,接受马克思主义。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无政府主义者则被清除出去。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