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逸大将画传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作者:洪亮  页数:250  

内容概要

  在灿若星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方阵中,有十颗最耀眼的将星,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十位大将——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在中国革命战争、新中国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上,许多重大战役和事件的酝酿、决策及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无不与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不对当时的历史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卓越贡献。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从军之路 寒门才子  立志报国  初次参加武装起义   参加黄花岗起义   辛亥革命  讨袁护国   东征北伐 第二章 受命于广西 踌躇满志建功勋   志同道合为革命   百色风雷骤然起   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激战隆安、平马   扬鞭下榕江   再战百色 第三章 胜利转战 转战千里 猎猎军旗   不再盲从 第四章 突出重围 直奔苏区  痛失战友   代表中央赴汀州谈判  第五章 万里长征 强渡乌江显神威   勇夺泸定立战功   雪山草地唯胜之  第六章 抗击日寇 劳山脱险   统战建功  组建、发展和壮大新四军   挺进皖东  妻儿遭扣  皖南事变  重建新四军军部   胜之善战   天仪扬反“扫荡”  校长生涯  自力更生  第七章 激战华东 两淮之战  驰骋鲁南   支前总指挥  第八章 老骥伏枥附:张云逸大事年表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从军之路寒门才子1892年8月10日,张云逸出生于海南省文昌县头苑镇上僚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的穷困,家里给他取了一个极其普通也包含了这个家庭对美好生活期盼的名字,即“运镒”。“镒”,本义为古代的重量单位,二十两或二十四两为一镒。又名张胜之。他参加革命后改名为张云逸。张云逸父亲张景琚为人诚实正直,终生从事农业劳动;张云逸的母亲邢氏,是一位勤劳俭朴和蔼善良的劳动妇女,张景琚和邢氏的勤劳、朴实和关心他人的美德对张云逸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张云逸兄弟姐妹六人,老大秀兰、老二运镒、老三运鉴、老四运钟、老五运垅、老六秀英。全家只有一亩多水田和一点旱地。为了维持一家八口人的生活,他们还租种别人的一些田地。由于人口多,土地少,劳动力不足和租税负担沉重,全家生活十分困难。困苦的生活,过度的劳累,使张云逸的母亲邢氏积劳成疾,1910年冬,40多岁的她过早地离开了人世。随后不久,张云逸的两个弟弟也先后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大姐秀兰、妹秀英,解放后都已孤寡,张云逸将她们接至北京家中供养至去世。弟运鉴,抗日战争中曾参加新四军。张云逸是家中的长子,他很小就参加劳动。张景琚和邢氏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摆脱悲苦的命运,他们拼命劳动,省吃俭用,希望能供儿子多读一点书。张云逸7岁的时候进入上僚村长发小学读书。他边劳动、边读书,勇于克服困难,学习非常勤奋,是不折不扣的好学生。12岁,他初等小学毕业后,转入头苑启明高等小学读书。毕业后,因家庭经济拮据而辍学,在家里参加生产劳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张云逸大将画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条)

 
 

  •   张云逸大将画传质量OK,内容,要用心看。。
  •   张云逸大将画传,值得收藏。
  •   张云逸大将画传
  •   一套精品,后人楷模,精神佳肴。
  •   搞活动买的,便宜。
  •   对于了解老将军的人生很有意义!
  •   个人传记,图片丰富。
  •   值得一看的书籍。
  •   四点半的后果非常难电脑
  •   张云逸(1892年-197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原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1892年8月10日生于广东文昌(今属海南省)头苑区造福乡上僚村。1908年入广东陆军小学堂。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1年4月在广州参加黄花岗起义。同年10月辛亥革命中 ,又参加攻打两广总督府的战斗 。1912年入广东陆军速成学校。1914年毕业后,被同盟会南方支部派入军阀部队,从事秘密反袁世凯斗争,历任粤军排长、连长、营长。1915年参加护国战争。1923年任广东省揭阳县县长。1924年到粤军许崇智部任旅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25师参谋长,同年10月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秘密掩护和支持25师主力参加南昌起义的行动。同年12月后,在广州、香港等地从事中共秘密工作。   1929年7月,被中共中央派往南宁,与俞作柏、李明瑞建立关系,任广西军官教导总队副总队长、警备第4大队大队长、南宁警备司令。重视并坚持对所辖部队实行改造,为举行起义奠定了基础。同年12月11日,与邓小平等领导百色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任军长,指挥红军打退桂系军阀的反扑和进攻,建立了右江苏区。1930年4月率红7军主力转战桂黔边,曾攻占贵州榕江城,6月率部回师,攻占百色、奉议、恩隆等县城,10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攻打柳州、桂林的指示,与邓小平、李明瑞率部离开右江苏区,转战于桂、黔、湘边界地区。1931年1月在广西全州召开的红7军前委会上与邓小平等决定停止执行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转向湘粤边开展游击战争,适时向中央苏区转移。2月全军抢渡乐昌河时,被敌截为两部。他率军部和58团大部,迂回突破粤军封锁,于3月中旬进入湘赣苏区,与湘东独立师会合,成立河西临时总指挥部,任总指挥,进行了永阳镇等战斗。4月在永新与红7军主力会合,改任河西总指挥部参谋长。随后,与李明瑞指挥所部连克安福、茶陵、安仁等县城,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同年冬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参谋长兼作战局局长,参与组建军委机关和领导红军的参谋工作建设。1933年任粤赣军区司令员,后任红军总司令部和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研究和总结红军的战略战术和参谋工作,发表《战斗指挥研究事项》等指导性文章。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中革军委副参谋长兼作战局局长,协助军委领导组织侦察、开路设营、部署军事行动。到陕北后,兼红一方面军副参谋长。1936年12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6年两广事变后,受中共中央派遣,往来于广州、香港、南京、武汉、福州、桂林等地,在国民党上层军政人员中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   抗日战争初期,参与领导新四军的组建、整编等工作。1938年春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3支队司令员,指挥了清水潭、马家园等战斗。11月率两个连到江北无为地区,发展抗日武装力量,组建江北游击纵队,后率部东进,开辟皖东抗日根据地。1939年5月参与组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 ,任指挥和中共前委书记 。指挥第4、第5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在淮河以南、津浦路两侧积极打击日伪军。1940年1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员。与书记刘少奇等指挥第4、第5支队主力先后取得大桥、半塔集反顽作战和夏季反"扫荡"的胜利,巩固和发展了淮南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抗日军政大学第8分校校长。直接领导第2师同敌伪顽的军事进攻、政治破坏、经济封锁进行斗争,同时注重加强根据地建设。1943年1月专任新四军副军长。   1943年11月陈毅代军长赴延安后,他主持新四军军事工作,根据中共中央指示,1944年7月部署第4师主力西进,基本上收复了豫皖苏边区根据地。同年冬部署第1师一部渡江南下,开辟苏浙皖边敌后新区。接着又指挥新四军各师开展对日大反攻作战,歼灭大量日伪军,收复大片失地。1945年6月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新四军第一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校长等职。1945年秋执行战略部署的调整,组织领导了新四军一部北移的工作。随后指挥主力一部,在地方武装配合下破袭津浦铁路(天津一浦口),迟滞国民党军北上。1946年11月,组织胶东、鲁中军区部队发起平安战役,歼国民党军1.5万人。1947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时,指挥军区地方部队配合主力作战。同年8月兼中共华东后方工作委员会书记,在战争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整顿后方,克服困难,为淮海战役和渡江作战提供数亿斤粮食、动员上百万民工支援前线,保障了作战的需要。1949年9月,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二书记。[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2年任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是中共第八至第十届中央委员 ,第一 、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74年11月19日病逝于北京。
  •   张云逸将军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他参加过黄花岗起义,参加过辛亥革命,也曾讨伐袁世凯,一生征战,出身入死,是很值得钦佩的一员虎将。
  •   大概看了一下,觉得图片太差劲。几乎都成了马赛克。
  •   又是个难得人才。
  •   有时间细看
  •   大将风度,可惜没到货。
  •   断货也不提前说,浪费表情!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