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吴兴人 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8-06出版) 作者:吴兴人 页数:238
Tag标签:无
前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历史定格在这个时间,北纬31度、东经103.4度,相当于400多颗原子弹能量的汶川大地震,在1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施放。8.0级大地震!数十万人失去家园。此次四川汶川大地震,受灾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以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生的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四川有历史记载以来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一霎时,它给数百万人民造成巨大的灾难,大批人员被压在倒坍房屋的废墟下,造成数十万人员伤亡和失踪,大量城区、乡镇、学校、基础设施和民居被毁,受灾最严重的北川县城几近完全消失。一场历史上最有力、范围最广大、任务最艰巨的自然灾害救援活动,在四川全省各县、市展开了。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久经磨难的中国人民。灾难,让中华民族进发出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伟大力量。灾难也是一所大学。共产党员、解放军战士、白衣天使、专业救援队、志愿者……为灾区人民擎起一片天。有人说,他们都是英雄;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话是不错的。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一旦进发出来,将会胜过千百颗原子弹,一定能战胜灾害。四川,是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大省,是我国最广阔的战略腹地。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势力就从来没能伸进来。四川古称天府之国,勤劳、勇敢、智慧的人民,肥沃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富庶的城市,使它成为中国最美丽、最重要的省份之一。成都平原的物产、两千多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国宝大熊猫、九寨沟梦幻般的风景、乐山的大佛,这些伟大的物质文明,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然而,人们并不知道,四川的这些历史和文化的伟大奇迹,都是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在与大自然的一次次顽强奋斗、抗争中取得的。现代地质科学研究表明,四川,特别是川西部地区,处在亚洲板块的地质断层带,是地震多发、强发地区,自古以来就不断发生地震。最早有历史记载的一次大地震,发生在公元前26年3月28日(西汉成帝河平三年二月二十七日),乐山地区曾“柏江山崩,捐江山崩,皆壅江水,江水逆流坏城,杀十三人”。其余震曾“积二十一日,百二十四动”。此后历唐、宋、元、明诸代,较大地震灾害发生数十次,大都发生在川西一带。清代以来,六级以上的地震有20多次,其中有灾情统计的记载,如公元1850年9月12日(清道光三十年八月初七),西昌发生7级以上地震,城几全毁,造成死亡20652人(另有会理州死亡2800余人),流离失所灾民达13.5万人;1933年8月25日,茂汶县(即今茂县、汶川县)叠溪发生7.4级大地震,死亡6800多人,15公里内的山岭川泽全部崩坏;1973年2月6日川西炉霍地区发生7.9级地震,受灾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从某种意义上说,四川的抗震救灾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是,不论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还是共和国成立以来,英勇的四川人民从来没有被震灾击倒,他们总是在灾后不久,便含泪掩埋了亲人的遗体,拨开废墟上的瓦砾,开始恢复生产和生活,重建自己的家园,使四川一代比一代建设得更加美好。这次“5·12”特大地震灾难发生后,到处都响起了“四川雄起”的声音,又是新时代蜀人“震不倒、压不垮”精神的写照。法国诗人艾吕亚曾指出,人类作为共同体的特质,就是守望相助,心意相连。在这场伟大的抗震救灾工作中,四川人民得到了全国人民、海外同胞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守望相助,彼此心意相连。手拉手,心连心,举国成为一体。灾区遍是红、绿、白、橙、蓝五色的紧张而又有序的救灾风景。那红色,是屹立在废墟上的鲜艳五星红旗,它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勇战胜困难的精神源泉;那绿色,是穿着绿色迷彩服的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这次抗震救灾,中央和军委投入了多达13万余的兵力,动员了野战军新装备、空军运输机、陆航直升机,甚至动用了精锐的空降兵、海军陆战队。连日来,他们奋战在最危险、最困难、最艰苦的救灾第一线,取得了诸如“挺进汶川”“空降茂县”“奋战北川”等一个又一个的震撼人心的胜利战果。最令人感动的,是包括多位上将在内的80多位将军,与战士一道在废墟上救人,夤夜穿越不断滑坡的山间崎岖小道,强行军奔赴目的地,或在急流的江面乘冲锋舟开辟水上运输通道。救灾的解放军和武警,被人民称为“新时期最可爱的人”;白色,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他们在灾区救死扶伤,进行卫生防疫,行使着“天使”般的神圣职责,使白色成为人民生命和健康的希望;橙色,是来自海内外志愿者救援队服饰的颜色,他们活跃在灾区各地救人、为灾民服务,体现了一处有难、八方支援的人类博爱精神;蓝色,由一片片、一丛丛在废墟旁出现的救灾帐篷组成,它们是灾民的临时新家。虽然简陋,却能遮风挡雨,能成为学生的课堂,能在余震中充当灾民的保护神。它是几百万灾区人民的心灵寄托和未来的希望、起点。总而言之,爱的传递铸就了一座新的坚不可摧的物质和精神的长城。特别要提及的是,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面前,新闻传媒工作者在报道灾情、反映抗震救灾伟大成绩的真实情况方面,作出了特殊的、无可替代的、卓越的贡献。他们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奔赴救灾最前线,扛着摄像机、握着话筒、举起相机、拨动电脑键盘,一天24小时从救灾前线向外发出大量图像、照片和文字,让外界了解灾情,追踪救灾进展,反映灾区要求,讴歌救灾斗争。那些震撼人心的灾难场景,那些灾难袭来时不惜牺牲自己保护他人的英雄行为,那些抗震救灾中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事迹,无不催人泪下。它们让灾区人民鼓舞信心,努力奋起;让全社会激起对灾区的关爱,动员了最大多数人支援灾区。许多深入一线的记者,冒着生命的危险采访获得信息,为中央和省市领导抗震救灾决策、调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许多精彩的新闻作品,已成为时代的绝唱,成为新闻史的经典,这是中国新闻传媒界和广大传媒工作者的荣耀。地震难以避免,家园可以重建。地动天不塌,大灾有大爱。2008年5月24日,专程前来走访慰问中国地震灾区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感叹说:“中国人民是充满力量、勇敢无畏、坚忍不拔、富有自助和合作精神的伟大人民。”伟大的四川人民一定能在废墟上站起来,建设一个更为美好的新汶川!我们期待着。
内容概要
《废墟上的升华:汶川大地震新闻时评选》精选了在媒体上发表的时评作品。言论是媒体的灵魂,一场灾难突然袭来,媒体的评论工作者应时而作,发出了慷慨激昂的声音,或赞颂,或呼喊,或鞭鞑,或批判,这也是当今时代的最强音。
书籍目录
中南海情系汶川胡锦涛总书记三次举臂撼动中华!地震面前,我们看到何为执政为民胡锦涛在重灾区的亲民镜头感人至深震灾面前,两代总理的“两个细节”北川,温总理的深情凝望震撼人心信任、关切、力量:定格在总书记总理的深情一握天灾面前,有总理与网民的深情中国式总理,想学学不来危急关头彰显政府的应急能力温总理与潘基文感人至深的“映秀会见”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撼山易,撼中华民族难请看今日中国的应急速度面对天灾,并肩的我们就不是弱者10万大军大总攻 13亿同胞作后盾在灾难中浴火重生“如果有来世,还要做中国人!”这一刻,让我们一起唱《国歌》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救灾中我们听到民族复兴的强音每一个牺牲者都将永垂不朽网友演绎虚拟与现实世界的爱心接力没有什么可以打垮我们,除非我们自己我们的心与震区人民连在一起当天府变灾地 让悲痛变勇气灾区人民,让我们从头再来与时间和生命赛跑铮铮军魂尽显子弟兵本色中国不哭,中国加油!向生命致敬这一刻,终止也即开始灾后,“含泪的幽默”是如此可贵我们为什么相信奇迹大灾有大爱,国难见国魂伟大的姿势写出伟大的“人”字解放军是有血有肉的军神这一刻,我们懂得了“为人师表”与死神夺路,分秒必争这一份舍弃感天动地强震抗灾中,谁是最可爱的人?心灵的“余震”爱是一种朴素的奇迹“一个人的婚礼”见证地震无情人有情救人决不轻言放弃小英雄林浩,好样的!地震让我们失去 抗震让我们收获救灾一线的记者也是真正的勇士“我没有钱,但我有血!”的光辉“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的坚强向捐款工亿元的唐山大地震遗孤致敬!地震再次证明普通人的伟大地震孤儿,你永远不会独行乞讨老人两次向灾区捐款震撼人心“你捐了吗”,“你哭了吗”废墟中的人性之美感人至深用奉献书写崇高感谢你们,国际救援队中国感谢世界“无情”背后有大爱“东方之珠”闪耀仁爱之光用全额免税激发更大的捐赠热情在公开信息面前,谣言灰飞烟灭灾难中凝聚沉着的力量这次,真相跑在了谣言前面举国救灾:信息及时公开至关重要权威及时的信息让救灾更得力地震让世界对中国媒体刮目相看权威声音降低了我们心里的震感民众是制止谣言的最后“把关者”地震灾情信息公开体现生命之重期待汶川地震成为信息公开的典范震后及时辟谣交了信息公开高分考卷媒体及时的报道地震稳定了人心公开、知情与理性增强信息公开针对性管好用好“爱心资源”监管救灾款物就要具体到“一块钱”13亿人在泪水中坚强如钢漫长三分钟投射人性光辉今天,国旗为地震遇难同胞而降这三分钟后,请活着的好好努力愿逝者安息 愿生者坚强擦干眼泪,挺起胸膛,坚持!我们垂首然后抬头国旗为苍生而降这一刻,将在国家记忆中永存一个人的14时28分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擦干泪水,和国家一起上路国旗降下,人性的旗帜高扬给死者最高的尊重 给生者最大的抚慰第一次,黎民享国哀今天,为地震中逝去的生命送行我们懂得骄傲,也懂得悲伤以人为本的真情诠释铭记“生命高于一切”的伦理再奋起 从头越自力更生奋起自救“监管重建”应优先于“质量重建”只要有双手,家园就能重建灾后重建应该听到人大的声音灾难中阳光一代给我们信心和启发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的三点建议灾后安置中“唐山经验”十分宝贵建议在地震废墟上建一面纪念墙灾后重建要把救灾资金花在刀刃上建立巨灾管理体系何其迫切灾区重建从建一座“哭墙”开始灾后住房重建,怎样做得更好开辟绿色融资通道支持灾区重建唐山“遗憾”当成灾区重建的镜子以震灾为契机重建精神家园重建家园,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建设速度“震”出多少人性之恶德《明镜》无端指责亵渎生命尊严斥德国《明镜》周刊莎朗·斯通何以冷漠莎朗·斯通为了好友达赖出离底线法轮功阻挠侨团为震灾募捐太恶毒逃生自由之上更有爱的担当蔑视大灾面前编段子消遣的人!请不要以“赈灾”名义做商业广告汶川地震“震”出多少人性之恶“捐赠秀”缘何一再上演?废墟中站起大写的“中国人”地震废墟中站起大写的“中国人”中国改变在突然之间中国,挺住!这一刻,世界与中国同在“一碗面条”何以让外媒记者充满感激编后记
章节摘录
中南海情系汶川胡锦涛总书记三次举臂撼动中华!柏星5月18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胡总书记18日上午在什邡市察看灾情时的一个感人镜头:他爬上废墟的高处,对正在救灾的部队官兵坚定地说:“我坚信,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当胡总书记发出“有没有信心”的高喊声时,胡总书记与部队官兵一道三次振臂高呼。三次举臂力震汶川,三声“有”的呼声在中华大地久久回响。这是胡主席在抗震救灾的危急时刻发出的一次与时间赛跑、誓夺抗震救灾胜利的最强动员令,令全国人民为之振奋和鼓舞。胡总书记一声“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道出了全球华夏儿女坚定的共同心声,道出了中国夺取抗震救灾胜利的最强音,道出了中国人民英勇顽强、不畏艰难的中华魂,道出了中国永不放弃、坚持到底的伟大人性光辉。这个声音,也向全世界宣示:中华民族是众志成城、不可战胜的伟大民族。三次举臂,正是胡总书记代表13亿中国人发出的坚定而自信的承诺:我们的四川一定能雄起,我们的中国一定能挺住。胡总书记的三次举臂,给了我们无穷力量和信心。当前,正处于抗震救灾最艰难、最关键的时候,是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时候,胡总书记出现在救灾最前线,他把人民的利益看得最重,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不到三天时间就先后视察了绵阳、北川、彭州、汶川、什邡等地,足迹几乎遍布所有的重灾区。三次举臂,折射出胡总书记对人民的呵护,对生命的珍重。胡总书记高高的、有力的、坚定的三次举臂,令我们血液沸腾。有这份力量,有这份感动,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举全国之力,我们一定会创造一个个生命奇迹。
后记
在这场抗灾斗争中,我们的记者和“最可爱的人”一样,冲到了四川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中央电视台率先实现24小时直播抗灾节目,每天吸引着数亿观众的关注;互联网以其独特的时效优势,大步走在四大媒体的前列,它们的播出速度精确到以分秒计时;全国几百家报纸派出了数以千计的记者,在抗震救灾前线打响了一场“百团大战”。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昼夜不眠地在余震不断、随时有泥石流坠身的灾难现场向外界发回了千万篇有价值的新闻。我们要向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记者们致以崇高的敬礼。这又是一个出大作的时代。新的范长江奖的新闻作品将从这里诞生。天崩地裂的尘埃尚未散尽,巴蜀大地尚在余震中颤抖。我们应四川人民出版社之命,选编这套“汶川大地震优秀新闻作品选”。由四川人民出版社策划、出版的这套汶川抗震救灾伟大斗争丛书,是由上海新闻传媒业者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编选的,三部作品各有特色。《废墟上的升华——汶川大地震新闻时评选》,精选了在媒体上发表的时评作品。言论是媒体的灵魂,一场灾难突然袭来,媒体的评论工作者应时而作,发出了慷慨激昂的声音,或赞颂,或呼喊,或鞭鞑,或批判,这也是当今时代的最强音。《记住,这永恒的瞬间——汶川大地震摄影作品选》,真实地记录了震情和救灾工作的震撼人心的过程,留下了许多具有史诗价值的镜头,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不屈的国魂——汶川大地震诗歌选》收集了发表在传统媒体和网络上的一批优秀诗歌。人们以诗抒怀,以诗言情,以诗铭志,表达灾难的悲惨和痛苦、人们的希望,表达灾难中的各种各样的爱与温情。借助于诗歌,我们获得了坚强。虽然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地震至本书出版时,只有16天,但好作品像潮水一般涌出,令人目不暇接,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发表的万千佳作中选出500多篇(幅)好作品,结集出版,委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由于时间仓促,又限于篇幅,不少优秀作品未能入选,颇使我们有遗珠之憾,以待再版时补正。在本书选编时,我们已向有关单位和作者通报了编选情况,得到了他们的首肯和支持。但由于有些记者尚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我们暂时没有和部分作者取得联系,待书出版后,我们一定要设法将样书和稿酬奉寄给作者。
编辑推荐
《废墟上的升华:汶川大地震新闻时评选》精选了新闻传媒工作者报道灾情、反映抗震救灾伟大成绩的时评作品,显示出身处灾区的出版人选题视角的独到与周到。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抗震救灾中展现出的人间真情和大爱以及民族凝聚力引起了国人强烈的共鸣,使得中国新闻传媒界和广大传媒工作者的创作再现辉煌,精品佳作层出不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