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0-1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作者:梁梅 页数:182 字数:17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意大利虽然在早期现代设计发展过程中形象并不突出,但在二战以后,尤其是在50年代以后,意大利成为现代设计最具活力的地方,意大利设计师们的创造性才能极大的丰富了现代设计的内容。意大利还是激进设计运动的发源地 ,从60年代的POP设计到80年代的后现代设计,意大利的设计师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书对意大利的设计历史与设计理论作了全面的介绍,全书以丰富精美的图版资料与详细具体的文字介绍向广大读者展示了意大利的设计、设计思想和设计文化。希望该书能为我国的设计师们提供一些形式之外的启示。
作者简介
梁梅,1997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获硕士不位,现从事美术史和现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多次发表介绍外国现代设计的文章,与人合著有《工业设计史》一书,译著有《1945年以来的设计》等。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 设计、设计思想、设计文化概述第一章 趋向现代的意大利——1870年到1900年的意大利设计第二章 简约的机器美学风格——1900年到1945年的意大利设计第三章 在现实与乌托邦之间——1945年到1959年的意大利设计第四章 从繁荣到反叛——60年代的意大利设计第五章 一切都成过去——70年代的意大利设计第六章 激进主义和向往——80年代的意大利设计第七章 具有魔力的家具——90年代的意大利设计第八章 意大利著名的设计师和设计工作室简介主要参考书目(附人名索引)
章节摘录
第4章 从繁荣到反叛 ——一60年代的意大利设计 就像后来人们所知道的那样,意大利设计的高峰时期,发生在意大利近现代历史学家所谓的“意大利经济奇迹”时期,即1958年到1963年,这一时期出现在二战以后,很快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达到高潮。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产品生产的数量突然上升.如在1959年到1963年。汽车的生产突然上升了五倍,冰箱生产上升了四倍,洗衣机上升了三倍半,塑料产品上升十五倍。而且。意大利人的生活水平也提高得很快,尤其是中产阶级的人数急剧增加。意大利经过了十几年的重建.在经济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一变化,刺激了大批量消费品的生产,这在意大利是一种新的现象,这一现象就是模仿美国的私人消费特点。所有城市的消费物资。如冰箱、洗衣机和电视。充满了大工业城市郊区人们宽敞的公寓里,而这些公寓是为不断扩大的劳动阶层所建筑的。家用产品的风格成为一种准则,在无以计数的中产阶级的家庭里形成了一种时尚。城市化本身成为这些年的特点。 许多人拥挤在北方的工业城市里。一些电影,如。FedericoFellini导演的著名电影《甜蜜的生活》(La Dolce Vita)向国际观众传达了在意大利突然出现的新的价值观念。 对于“消费者经久耐用的物品”的要求发展到一个高峰,就必然会推动产品更多地生产。这一现象让高技术产品的制造商,如汽车、打字机和家用电器,去模仿“福特式”生产线那样来扩大他们的生产规模。虽然他们要求更理性的办法来制作这些东西,但他们对工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即使在家具生产这样的领域。也强调了产品数量的增多。要使产品数量增多,标准化生产是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方法。但是,用来表现地位的产品,其风格保留了所有的重要特征。标准化生产必须在美学要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之间达到平衡,这样艰巨的任务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都要由设计来完成,设计成了实现这一平衡的重要手段。 虽然在这些年里,意大利批量市场的出现是促进产品数量不断增长的一个活跃因素,但最重要的因素是出口的增加。在战后的一些年里,厂家生产数量的最初决定以及有关产品的制造。直接与出口贸易的需求联系起来,政府只是选择资助那些生产产品在欧洲市场上竞争的制造厂家。因此,政府更多地资助了汽车制造而不是农业机械,更多地资助了冰箱的生产而不是意大利人民的生活必需品。 因此,从一开始,意大利发展的一些新的工业产品就是为了富裕国家的要求,如汽车、灯具、家用产品和石化产品。到50年代末期,随着意大利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这种生产的模式变得越来越明显。在1957年。意大利进入欧洲经济共同体,随着关税的废除。也帮助意大利确立了在欧洲的位置。设计成为市场竞争最重要的方式,比起发达的工业国家来。虽然意大利只是采用了二流的技术,但是意大利能够以他无与伦比的设计水平,使他们的产品看起来更具有吸引力。杰出的设计是意大利产品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位置的主要原因。 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设计在意大利经济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扮演了中心的角色。不仅是它在市场参与中所体现的重要性,而且。设计还为国内和国外的巨大市场创造了赏心悦目的视觉象征,这对意大利的经济腾飞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意大利产品的独特性和杰出特点在欧洲市场上得到了极大的欣赏。并具备了强有力的竞争能力,这也包括了那些进步的科技产品。“意大利线条”——在二战后十年里出现的、逐渐在工业化世界里流行的风格。逐渐变成了极简的、形式主义的和熟练的风格。这一风格不再有以前的感觉,即新的有机造型.以此表达意大利现实生活中特殊的政治和文化特点。即法西斯的灭亡和民主主义的出现。而现在,这种视觉形式主义表达了一种“国际主义式样”,也就是说,不仅在意大利,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大城市中心,那些富裕的和有品位的消费者所要的物质生活方式,与“国际主义式样”成为了同义词。“意大利线条”正是体现了这种方式。它已经成了流行的国际风格。 在1955年到1965年之间,意大利刨造了一个很高的,并具有说服力的新现代美学观念,意大利的美学观点替代了以前在国际上获得成功的斯堪底那维亚风格,成为了国际市场上的佼佼者。意大利也像斯堪底那维亚早期的风格那样。关注“家庭的文化”,但有所不同的是它赞成如维托利奥.加格提(vit-torlo Gregotti)所说的“新现代的材料和类型”。而不是重复传统的价值。意大利设计所表达的现代观念成功地被接受了。 因为它为家庭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证明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伴随的乐观主义价值。 在这些年,在意大利的设计定义里,“艺术”这个观念一直保留了其基本的含义。这种设计形式继续采用了当代雕塑作为它的美学模式。在它的流线型的形式里,一个恰当的造型在意大利的工业艺术产品里被创造出来,因此,通过这一模式,意大利的产品本身也变成了“艺术”的产品。这些“艺术”的产品可以从那些极富形式感的产品照片里明显地看出来,这些照片发表在《190ums)杂志和
媒体关注与评论
总序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教育改革的深化,艺术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艺术作为学校教育之“副科”的时代即将结束了。现代人普遍意识到,艺术世界是奥妙无穷的世界,艺术经验对丰富人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艺术与人性中最深层的东西息息相通。 在人类历史长河的每一关键时刻,艺术都给人以希望和勇气,使人类的天才和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施展,并保证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一个没有艺术的民族和社会是不可思议的,正如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一样。艺术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决定性意义。艺术不仅能表达感情,使人的创造性冲动得以最大施展。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洞察力、理解力、表现力、交流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艺术世界,学生可以学到在其他学科领域学不到的东西。因此,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所不可缺少的。 但是,艺术又是一个开放的领域,艺术的内涵是不断丰富和扩展的,艺术的发展潜力是无限的。这就决定了,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传统认为的艺术技法的教育,而且是一个开发智慧的复杂系统工程。这就决定了,人们不可能仅凭掌握一点技法就能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除了掌握技法外,还必须熟悉艺术发展历史,具有欣赏艺术的趣味和评价艺术的洞察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又都离不开美学、艺术社会学、艺术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素养。因此,美学、艺术制作(设计)、艺术欣赏、艺术批评等,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今艺术教育的四大关键要素。一个没有美学指导的艺术教育,是盲目的和不成熟的艺术教育,正如不联系艺术实际的美学是空洞的美学一样。 正是出于上述考虑,我们才决定编辑和出版这套丛书。值得一提的是,正当我们策划本丛书的时候,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成立,这是一个波及全国、影响深远和含义深刻的“事件”。众所周知,自从已故宗白华先生在东南大学开设艺术学课程至今,我国艺术教育已经走过了大半个世纪的历程,但始终没有突破性进展,多数学校的艺术教育仍然以艺术技法教育为主。北大成立艺术学系(而不是艺术系),其动机之一就是要改变上述单一局面。其注重的艺术教育,着眼点并不仅仅在于艺术,而是整个教育领域。众所周知,由于受市场机制影响,目前我国教育出现了理工科压倒入文学科的趋势,这种失衡对学生的素质发展极其不利。同自然生态一样,失衡会使各种物种急剧退化和丧失,多元之间的相互支持以及由此造就的大千世界就会走向死寂。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北大推行的艺术教育,是一种作为人文教育之中坚的艺术教育,它处于教育神经中枢中的最敏感部位,意在贯通理智和情感,辐射各门学科,自然举足轻重。 很明显,这种作为人文教育之中坚的艺术教育,注定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因此,它既不同于一般艺术院校的纯技法教学,又不同于抽象的美学理论训练。用中国传统的话说,一般艺术院校追求的是由技入道,最理想的状态就像庄子说的那个游刃有余的屠夫。但这条路充满陷阱,弄不好就会成为匠人。所谓匠人,就是只有技法,而无思想,更谈不上创造性。这种人注定永远沿着别人的路走(本国的或外国的),或永远在某种外力的牵引下行动。美学理论训练则是由理入道,即从弄通道理入道。但自相矛盾的是,美学自身又是一门专门研究感性的科学,其自身的性质规定了,学习美学的人必须通过对感性的理性认识,方能入道。可以设想,这条道比由技入道还要难。美、艺术等,本是感性的和精神的东西,不像物理学、化学研究得那么具体,却要用理智去认识它,弄不好就是从教条到教条。把一种丰富多彩、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变成干巴巴的东西。作为北大艺术学系兼职教授,我主编的这套丛书,追求的是一种适合北大人文倾向的艺术教育,它所张扬的,是将“由技入道”和“由理入道”两种方式结合起来的综合性和全新的艺术教育,是一种张扬“艺术化生存”的教育。这种生存方式,是一种全面的和整体的生存方式,不仅需要知识和技术,还需要更成熟的人类情感。按照这种生存方式,从事艺术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创造和欣赏艺术,更好地掌握自己和认识自己。而不是让无感情的技术和机器掌握自己。人类必须通过这种艺术,在技术发展遭遇的暗礁中踏出一条回归自己的路。因此,这种艺术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艺术地感觉,又能帮助他们科学地思考。艺术以其生动的表现形式陶冶学生的感情,科学以其严密的逻辑和知识丰富他们的才智。经过这种艺术学薰陶的学生,必将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更开阔的胸怀和眼界,更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和人文修养,更富有活力和魅力的人格,更富有进取精神。我衷心希望,这套丛书能对深化我们的艺术教育,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