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之断章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时晨  页数:242  字数:2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第一次遇见他,是在学校的图书馆里。    他安静地坐在角落里,低头看书,周围的空气似乎都被他冻结。你若站在他的身边,定会感觉到一股寒意。这种冰冷刺骨的感觉,是用文字无法准确表达的,也许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感受得到。    我走近他,徘徊在书架边,假装挑书,实则一直观察着他。这点他当然没有察觉出来。这个男孩脸色苍白,像欧洲中世纪的吸血鬼一样。    可能是低着头的关系,他额前的刘海遮住了他的眼睛,让他看起来更加神秘,浑身散发着一种忧郁的气质。我承认,他身上这种独特的气质吸引了我,使我一直观察着他。    如果你让我用一种颜色来形容他,那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白色。    是的,白色。冰冷而又圣洁。    假使你看了我的介绍,然后想认识这个人,我奉劝你还是放弃吧。和他接触,就好比不戴手套握着冰块,你会被冻伤的。    而这一切,都是我从他身边的同学那里打听来的。    每当我向他们问起这个男孩的事,他们总是用奇特的眼光打量着我,仿佛在说:老师,你这么关注他干吗?我总是笑笑,并告诉他们,这是个秘密,或许以后你们会知道的。    有些人能完成一些旁人看来遥不可及的事,我称之为“天赋”。    而世界上像他这样的人太少了,我能在学校里发现他,并注意到他,简直可以说是一种缘分。    今天,他穿着一件白色的衬衫,端坐在桌前看书。他手里捧着的,是一本崭新的高木彬光写的《鬼面谋杀案》。这么看来,他对侦探小说很有兴趣。除此以外,他手边还堆积着不少砖头书。    可能是我一直盯着他看的缘故,他忽然意识到了什么,抬起头看着我。    我们就这么对视,可能是一秒,或者是几分钟,我已经记不清了。    我只记得他的眼神,像是一把利刃一样朝我逼来,仿佛有可以穿透一切的力量。我假装很自然地把头别了过去,躲过他那锐利的目光。    并不是我不敢与他对视,而是另有原因……    但是,虽然我躲开了他的目光,可他那双眼睛,却让我永远记得。那双漆黑的眼睛,仿佛只属于地狱,不属于这个世界。    特别是他的眼神,我从中看出了孤独。    注意,不是孤傲,而是孤独。    孤独的灵魂总是可悲的,就像他这样。做什么总是一个人,一个人走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在图书馆安静地看书。而图书馆的窗外,充满青春气息的大学生们正在篮球场上拼抢,那才是激情洋溢的大学生活。    所以我想说,他与这个世界,显得格格不入。    “你叫什么名字?”我终于忍不住,走到他跟前,问道。    对于我这个突然出现的陌生人突兀的搭讪,他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不过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沉默,表情镇定。    他没有理会我,而是继续低头看书,把我看做是一个透明人。不过,这都没有关系,我也不会在意。    因为,这个孤僻的男孩,正是我需要的那个人。

内容概要

  身为神探的逻辑学教授被人发现身中数刀,惨死于办公室中;一名待业青年在自己反锁的房间中,坠楼而亡;一名外科医生在自己家中被杀……
  三起案件扑朔迷离,留下的线索少之又少。性格孤僻古怪的大学生肖晨意外介入此案,使得案件侦破峰回路转。
  逻辑学教授死前留下的讯息,究竟隐藏了什么惊人秘密?
  谁也不会想到,案件背后的真相竟让人唏嘘不已……

作者简介

  时晨,上海人士,80后推理作家。自幼酷爱侦探推理,以欧美侦探小说黄金时代三大家之一的“埃勒里·奎因”兄弟为模范,创作了许多以古典本格解谜为核心的推理小说。作品注重逻辑推理,强调逻辑的严密性与巧思性。作品常发表于《推理世界》、《最推理》等国内著名推理杂志。是本土原创推理作者中为数不多的坚守古典本格理念,崇尚逻辑推演的创作者之一。

书籍目录

楔子
第一章 应用逻辑学
第二章 教授之死
第三章 低危抑郁症
第四章 初步推论
第五章 死前留言讲义
第六章 生日会
第七章 密室杀人事件
第八章 案情讨论
第九章 入室抢劫杀人案
第十章 六项条件
第十一章 杀人之光
第十二章 审讯
第十三章 表白
第十四章 肖晨的解答
第十五章 善与恶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应用逻辑学]    虽然已经十月中旬了,但天气依旧闷热难耐,特别是在中午时分。太阳照射下的马路边上,钟旭将外套脱下拿在手里,沿着大马路往前走。按理说,他今天休假,应该舒服地躺在家里的沙发上看看新买的推理小说。可自己毕竟刚从警校毕业不久,还在实习,上司拜托的事儿总不能推辞,有苦也只能放在心里。    进人校园,右手边有六个并排的篮球场,不少大学生正在球场上挥洒汗水,欢呼声此起彼伏。与之相比,位于篮球场前的排球场则冷清多了,只有一些看似排球社的女学生正在练习发球和拦网。钟旭看着正在球场上激烈拼抢的大学生,不禁想起了从前的自己。在学校里担任校足球队队长的他,任意球非常出色,可惜在大二一次与T大学的比赛中,被对方后卫铲倒,从此膝盖受了严重的伤。他听从了医生的建议,第二天就退出了足球队。    想到这里,钟旭苦笑着摇了摇头,将左手插进口袋里,继续往前走。    过了理科图书馆,他沿着综合办公楼漫走。这个学校他从前来过几次,所以该往哪儿走心里很清楚,不至于迷路。他又低头看了看手表,现在是下午两点多,陈教授应该还在上课吧。钟旭决定先去教室里看看,于是便迈开步子,走进了位于综合办公楼对面的第一教学楼。    阶梯教室在一楼,在这个不算宽敞的教室里,只坐了不到四分之一的学生。从这点来看,选修陈教授这门课程的人并不算多。钟旭在最后一排靠近窗口的位子上坐了下来,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同学看见了他,但一会儿又被陈教授的讲课内容吸引了过去。钟旭换了个舒服的坐姿,面带微笑地看着正在授课的那位教授。站在讲台上的男人五十岁左右,看上去比实际的年龄苍老了许多。他的名字叫做陈志宏,F大学数学系教授,长期从事数理逻辑学教学研究工作。如果不说,恐怕许多人都不会想到,这么一个其貌不扬的老头会是S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的顾问,并且曾协助警方破获过多起大案。    陈教授上的这门课很有意思,叫做“应用逻辑学”。和其他教授的教学方式不同,陈教授经常在课堂上举一些实际案件作为例子,并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来讲,所以很受部分学生的欢迎。可逻辑这门学问对普通人来说,的确有些枯燥乏味,所以感兴趣的人不多,选修这门课的学生也较少。    因为来上这门课的基本上是侦探推理小说迷,比如F大学推理研究社的成员就都选择了陈教授的这门逻辑课。陈志宏教授在F大学威名远播,是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侦探”。    虽然这门选修课的目的是让同学们将枯燥的逻辑学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但大家都抱着来学习侦探知识的态度,认为这是一门教学生如何破案的课程。会让大家产生这样的误解,和前段时间陈教授出的那本书不无关系。那是一本名为《杀人·逻辑学》的书,里边的内容几乎都是陈教授参与办理的几起较有名的杀人案侦破过程中的逻辑推理过程,内容精彩程度丝毫不比推理小说差。书中还详细列举了许多刑侦技巧和推理分析方法,都是他本人的经验之谈,初衷只是供刑侦人员内部学习交流,谁知一不小心竞成了畅销书,这让陈教授也变成了所谓的学术明星,甚至有许多电视台邀请他上节目表演一下“推理绝技”。不过都被他婉拒了,他认为教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好好做学问,上电视这种事,还是让电影明星去做吧。    “……我们在使用三段论推理的时候,需要构建的小前提是观察阶段所搜集到的基本证据,在这些基本证据的基础上,根据警察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以提供一个共性的大前提。比如,根据现场勘察的证据显示,犯罪嫌疑人是自带凶器杀的人。我们可以据此来推断这是一起有预谋的杀人事件。这个推理依据的大前提就是,凡是自带凶器的杀人都是有预谋的。”    陈教授的皮肤有些黝黑,可能是经常在外奔走的关系,银灰色的头发往后梳,露出了又高又宽的额头和一双闪闪发亮的眸子。眼睛下方的鹰钩鼻,让陈教授的面容看上去多了几分严谨和锐气。他讲课的声音张弛有度,作为听众的钟旭很乐意继续听他讲下去。    “大家注意,三段论的前提必须真实,这是保证结论为真的必要条件。三段论作为典型的演绎推理,它的必然性依赖于推理形式的正确性,而形式的正确性是靠推理规则来保证的,如果推理违反规则,就不能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从而做出许多荒谬的推理。”    “荒谬的推理?”不知是哪位同学问了一句。    “是的,荒谬的推理。”陈教授应道,“同学们都喜欢看推理小说吧,我就拿英国推理作家安东尼·柏克莱的推理小说《毒巧克力命案》来举个例子。书中的布雷迪先生设置了凶手必须符合的十二项条件,并声称每四十七亿九千零五十一万六千四百五十八个人中,只有一个人可能同时符合这十二项条件。可笑的是,这个符合所有条件的凶手竟然是布雷迪先生自己。”    “教授您的意思是,我们不能盲目迷信逻辑推理的结论?”又有人问。    陈教授笑着摇了摇头,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逻辑推理不牢靠,世界上没有比逻辑推理更可靠的事物了。问题出在布雷迪先生自己设置的参数上。所以我才说,前提的真实是结论真实的必要条件。侦查实践中,大前提是警察经验或侦查实践的理论概括,小前提则是对现场证据的鉴定或者走访调查的结论性判断。因此,三段论推理的结论真实性依赖于对前提的可信度,如果大小前提都是对案件事实的真实断定,那么,结论必然真实可靠。比方说,根据被害人右腹部被刀刺伤这个前提,来推理凶手是个左撇子,这个前提明显不严谨。你必须先证明犯罪嫌疑人是正面面对被害人,在左右手都可以活动的前提下刺杀被害人的情况下,才可定义为犯罪嫌疑人很可能是个左撇子,注意,也只是很可能而已。”    陈教授说着,目光环顾了一下教室里坐着的学生们。    P4-7

编辑推荐

你以为自己看清了事件的全貌,其实,那只是“断章”而已……    怎样绝望的念想,才会激起人的杀意?名侦探肖晨系列第一弹!作者时晨向逻辑之神埃勒里·奎因致敬之作!    《罪之断章》含有密室诡计和结局逆转等情节,情节紧凑,推理严谨。三起看似无关的案件,实则另含玄机,结局出人意料,是一本出色的本格推理作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罪之断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条)

 
 

  •   完成了自己第一部长篇推理小说,总觉得要写点什么。
    关于这部小说的构思,大约在一年以前就想好了,可一直拖到现在才完成。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没什么时间,还有在某些细节方面想做得更好一些。如果照这么纠结下去,这本小说估计要过一百年才能写完,所以我就抱着“先写出来,不好的话就当做练笔”的心态来写。就这样,陆陆续续写了一个多月才得以完成。
    日本推理作家土屋隆夫说:“如果想要研究一个作家,首先必须研读他的处女作。因为处女作当中,往往隐藏有认识作家所需的重要线索。一个作家的姿势,从初次站在起跑线上,到他奔驰完毕为止,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句话我只同意一半。尽管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Jorges Luis Borges)认为他的第一本诗集包容了他后来所写的一切,但事情总有例外,伟大的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前期和后期的风格就变得极为迥异,不像是同一个作家写出来的。我是否可以这么认为,第一部小说里所包涵的创作理念和风格,会对这个作家今后的道路产生极大的影响,但这并不是一定的。
    与短篇小说不同,长篇小说耗时耗力,主要精力还是用来构思情节发展和控制字数上。作家岛田庄司在《异邦骑士》的后记中提到:“第一稿执笔时,我完全是个创作菜鸟,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根本没想过什么起承转合的问题。”我想每个首次尝试写长篇的作者对这句话一定都深有体会吧。在写的过程中,除了诡计和一些线索外,情节方面我完全信马由缰,写完第一章才开始考虑第二章该怎么发展,根本没有大纲。以至于时间一长,我总要翻到前面看看,确认一下情节上有没有冲突,或者线索是否交代了等问题,非常痛苦。
    不过,无论怎么说,这都是我第一部长篇推理小说,能够坚持完成是我没有想到的。另一个重要的意义,我想应该是这部小说补完了肖晨的一个过去,交代了他如何结识钟旭的过程。让我的系列作在故事上更加连贯。
    如果非要给这部小说一个定位,我比较偏向于本格推理小说。其中包含了一个布局诡计和密室诡计,在解答的逻辑推演方面,我尽量做到线索的公正和推理的合理性。(顺带说一句,在逻辑推演方面最为出色的,非美国推理作家埃勒里·奎因莫属,他也是我最欣赏的推理作家之一)尽管可能在某些地方不够严密,有自圆其说的嫌疑。我想,这些问题在下一部长篇小说里会做得更好一些。毕竟这是我的“处女作”。至于那个密室诡计,就见仁见智了,不过我自己还算满意。
    说到本格推理,一直被读者诟病的就是故事不好,无法吸引读者。
    美国作家斯蒂芬·金(Stephen Edwin King)在《论写作》中谈到:“大多数情况下,买书的读者并非为一部小说的文学成就所吸引;读者想要一个好故事,可以带上飞机阅读,可以一下子抓住他,然后吸引他读进去,一直翻到最后一页。”这个观点和倪匡先生倒是不谋而合,他认为,小说只分“好看的”和“不好看的”两种。
    所以,如何做到“好看”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就拿《占星术杀人事件》来说,诡计一级棒,可你很难说它是个好看的故事,但对于推理迷来说,确实“好看”,只是“好看”的点不同。“好看”在于诡计,而非其他。但喜欢看推理小说的诸位,也不是因为喜欢诡计才来看推理小说的么?还有谈论推理小说没有文学性或者文笔不优美之类的,就像是在说刘翔打篮球不好一样可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在一篇名为《书籍》的文章中提到,在位于卡里巴湖附近的丛林村庄里,建立了一个用草和树桠搭建的小棚子图书馆。在这里,他们开展了一项调查,发现这些缺乏书籍的人们所渴求的是爱情、侦探、探险故事等各种小说,而非那些伟大的名著。这说明大家只想看“好看”的小说,同样的,推理迷只想看“诡计”精彩的小说,相对而言,故事和文笔都变的渺小了。当然,我并不认为故事性和文学性不重要,而是由于小说类型的限制,各自侧重点不同罢了。
    而对于那些认为诡计已被穷尽的作者来说,我是很不理解的。科技技术日新月异,电话的发明促使了“远距离杀人诡计”,铁道的出现成就了“时刻表诡计”,摄像机的出现代替了“门锁”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密室杀人”。新的技术总会带来新的创意,所以随着科技的进步,推理小说的诡计是永远写不尽的,如果偏执的认为“本格已死”,那我就认为是懦弱的表现。因为推理小说不同与其他小说,是一条勇敢者的道路,横在你面前的这条路,无数前人曾走过,充满了危险。这种危险,即诡计“撞车”的危险,可能会被别人指为“抄袭”。
    但是,换个角度来说,也可以认为是推理小说有趣的地方。因为你追随的,是阿瑟·柯南道尔(Arthur Conan Doyle),是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等大师的背影,你是否能征服他们未能征服的谜团?又或者说,当你买了一本推理小说,看见“挑战读者”这四个字的时候,难道你不激动吗?难道你不跃跃欲试吗?这是任何小说都给不了的体验,只有推理小说!
    写下这篇东西,是为了纪念一下,怕若干年后连自己都想不起这部小说是何时完成的。无论我今后是不是继续写推理小说,或者干起别的什么事来,这至少证明了我曾经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过,尝试过,就无怨无悔了。我想,每个推理迷的梦想,就像密室之王约翰·迪克森·卡尔(John Dickson Carr)说的那样:“你我——我们坐在扶手椅中安详地读一本新的侦探小说——可以幸福的继续这场古老的游戏,这场伟大的游戏,世界上最伟大的游戏。”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五日
  •   这本书里面的三个看似无关紧要的案子,连起来看却是一场惊天动地的谋杀。就像是三篇支离破碎的断章,组合成了一篇华丽的阴谋论。文章看到最后我被深深震撼了!有谁能像陈教授那样利用人性的弱点谋划了一场惊天动地的谋杀?又有谁能像肖晨那样用逻辑学破获了三起案件,又将这三起案件连在了一起?又是怎样的绝望,让陈教授,这个曾经对学生们说不要用应用逻辑学知识犯案的德高望重的教授激起杀意?一切由报仇而生,由自杀而终。我只能说:扭曲的报复心利用支离破碎的人性谋划了华丽的案件,悲哀啊……
    我还在思考:怎样绝望的念想,才会激起人的杀意?
  •   本土原创本格推理小说,个人觉得非常好。期待作者有新作!
  •   国产的本格推理,还不错啊!
  •   这本书蛮不错,三个案件看似是互不相干的,可牵连很大,人物形象也很鲜明,我很喜欢,可结局好像有点伤感,希望作者继续努力
  •   刚收到书,刚开始看,情节引人入胜,让人有拿起书来不想放下的感觉O(∩_∩)O~,书皮很有质感!
  •   故事结果很出人意外,值得一看。
  •   很生动,每天在学校都会偷偷看,在宿舍晚上躲厕所看,刺激 爽
  •   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对它抱有太大的期望,但看完以后,却让我感到惊喜。
    这本小说写了三个案子,分别是陈教授被杀案,待业青年坠楼案和外科医生被杀案。这三个案子看似没有关联,但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三个案件三个凶手,背后却是有人精心策划,说到这一系列案件的幕后主使,我觉得他也很可怜,毕竟他也是受害者。也许正像介绍所说的,“案件背后的真相竟让人唏嘘不已”吧。
    再说一说人物描写吧。肖晨、张涛、刘恋、钟旭、殷悦等人的形象都比较丰满,能给人留下较深印象。特别是肖晨,我感觉他的性格比较内向,说话也比较直接,思维方式与众不同,这些可能是他不讨别人喜欢的原因吧。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他的,至于原因,也许是因为他的推理,也许因为他的处事风格?我也不清楚。这本书还写了有关肖晨的身世,说在公安部门查不到他的资料,并且在学校里的资料也很少,还有,肖晨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他们的身份竟连肖晨也不清楚。这一点,我想只能等作者的下一本书了吧。
    说到杜逸凡,这个人真让我又好气又好笑。他的所谓推理,连我这个没有什么推理能力的人,也可以轻易地看出破绽;最好笑的是,他居然说陈教授留下的“3W”是三万的意思,进而说肖晨最近花三万元买了摩托车,所以肖晨是凶手。看完这一段,我都快笑翻了。
    本书的缺点是“3w”的暗号,给人一种薄弱的感觉,还有这本小说不能激发起我的共鸣,这也就是我为什么给四颗星而不是五颗的原因。
    这本书是作者的处女作,能写成这样难能可贵。如果你看推理小说,不是注重诡计而是故事情节,那么我会告诉你,看这本书是不错的选择。
  •   好看,也算精彩.理解怎样的愤怒怎样的绝望才能激起人的杀意并实施,理解受害人设那样的圈套玩那样的伟大游戏.在推理方面逻辑比较弱化.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浓厚的书里,警察多半是无能的....
  •   情节刻画了一个非正常的侦探,自以为高明,实际不过是自命清高。推理方面,只注重强调结果的意外性,却忽略了线索交代的公平性,很多事情都是在最后才有所交代,使得读者失去了同步探寻的乐趣,看到最后,不禁有坑爹的感觉,妄称本格,实则夸口,如果是真正的逻辑解谜推理爱好者,不建议购买。
  •     全书最大的问题,在我看来,是在于整体人物架构太类柯南了。一个无往不利的柯南,一批想太多又有人冒充神探的同年龄的少年侦探团,里面还有个是人见人爱就是柯南不爱的步美,一个年长警官暮目,一个年轻警官高木在现场观察上功力不错,但逻辑推论尚缺。 除了部分感情戏主角有些偏差,其他的人物设定可以说太经典,也可以说太过的经典在而缺乏创意。我不知道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有没有想到柯南的构建,但是这样的构架不出错,也只是不出错。作为一个愿意构建这么多人物性格的作者,不应该把人物构架弄得如此简单。这种简单的人物关系结构,会影响读者对人物塑造的评价。
  •   本文谜题设局都还不错 悬念设计 推理过程也挺精心 结尾的一些东西还是出乎了我的意料 但最后教授自己道出的真正原因却有些过于牵强
    此外 文笔不是太好 大概作者太年轻了 总感觉像十几岁的孩子写的廉价偶像剧
  •   QQ网购里的合作商家当当非常不给力,同样一本书在QQ网购里买却是因审核失败。。。QQ网购真他妈给力。
  •   上了书托的当,数的内容感觉很没新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