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德)彼得·昆兹曼 等 页数:287 字数:400000 译者:黄添盛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哲学百科》是一本哲学的理论史,由哲学家本身及其重要的主张、概念的介绍贯串而成,同时以彩色的图页做具体的呈现。本书图文并陈的系统以两页为一个单位,左页是彩色的图像,右页则是详尽的文字解说。独特的表诠方式,严谨的內容,使得《哲学百科》自
1991 年问世以来,已译为二十余种语言,全球销量高达 500,000 冊。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彼得•昆兹曼(Peter Kunzmann) 法兰兹-彼得•布卡特(Franz-Peter Burkard) 法兰兹•魏德曼(Franz Wiedmann) 译者:黄添盛
彼得•昆兹曼(Peter Kunzmann),1966 年生,攻读神学(资格考)与哲学(博士、大学授课资格)。在慕尼黑大学与伍兹堡大学担任私人讲席,研究领域包括人类学、宗教哲学、语言哲学与中世纪作品。
法兰兹-彼得•布卡特(Franz-Peter Burkard),1958 年生,于伍兹堡与杜宾根攻读哲学、教育学与宗教学。在伍兹堡大学担任哲学教授,研究领域包括人类学,伦理学与存在哲学。
法兰兹•魏德曼(Franz Wiedmann),1927 年生,就读于杜宾根与慕尼黑。自 1969 年至 1995 年退休为止,担任伍兹堡大学的哲学教授讲座。研究领域包括历史、艺术、法学与宗教,以及史宾诺沙、黑格尔与纽曼。
译者简介:
黃添盛,台湾大学哲学系毕业,德国弗莱堡大学哲学博士,译有《康德:一个哲学家的传记》、《追忆一回普鲁斯特》、《瞧一眼尼采》、《尼采:其人及其思想》。 现定居德国。
书籍目录
本书简介
前言
导论
哲学的学科
东方哲学
概要
印度之一/《奥义书》;正统宗派之一
印度之二/正统宗派之二
印度之三/耆那教;佛教
中国之一/儒家;阴阳家
中国之二/道家;墨家
古代中东思想
古代哲学
概要
先苏期之一
先苏期之二
智者派
苏格拉底
柏拉图之一:理型论
柏拉图之二:认识论、辩证法
柏拉图之三:人类学、伦理学
柏拉图之四:国家论
亚里士多德之一:逻辑
亚里士多德之二: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之三:心理学、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之四:政治学、诗学
斯多亚学派之一/逻辑、物理学
斯多亚学派之二/伦理学
伊壁鸠鲁学派
怀疑主义;折中主义
新柏拉图主义
中世纪哲学
概要
教父时期
奥古斯丁之一
奥古斯丁之二
早期经院哲学之一/埃里金纳;坎特伯雷的安瑟伦
早期经院哲学之二/共相问题;亚贝拉
阿拉伯哲学
中期经院哲学之一/培根;波拿文图拉;鲁尔
中期经院哲学之二/阿尔伯特;托马斯·阿奎那之一
中期经院哲学之三/托马斯·阿奎那之二
中期经院哲学之四/托马斯·阿奎那之三
中期经院哲学之五/邓斯·司各脱;爱克哈特
晚期经院哲学/奥卡姆
尼古拉
文艺复兴
概要
自然科学;培根
人文主义
意大利哲学
政治、法律理论;宗教改革
启蒙时期
概要
理性主义之一/笛卡儿之一
理性主义之二/笛卡儿之二
理性主义之三/斯宾诺莎之一
理性主义之四/斯宾诺莎之二
理性主义之五/莱布尼茨之一
理性主义之六/莱布尼茨之二;沃尔弗
经验主义之一/霍布斯
经验主义之二/洛克之一
经验主义之三/洛克之二
经验主义之四/贝克莱
经验主义之五/休谟之一
经验主义之六/休谟之二;亚当·斯密
法国启蒙运动之一/帕斯卡;伏尔泰
法国启蒙运动之二/孟德斯鸠;维科
法国启蒙运动之三/卢梭
德国观念论
概要
康德之一:纯粹理性批判之一
康德之二:纯粹理性批判之二
康德之三:纯粹理性批判之三
康德之四:实践理性批判
康德之五:判断力批判
费希特之一
费希特之二;施莱尔马赫
谢林
黑格尔之一
黑格尔之二
黑格尔之三
十九世纪哲学
概要
叔本华
克尔恺郭尔
实证主义
黑格尔左派
马克思之一;恩格斯
马克思之二
实用主义
新康德主义;归纳形而上学
尼采之一
尼采之二
狄尔泰
二十世纪哲学
概要
自然科学之一/物理学之一
自然科学之二/物理学之二
自然科学之三/生物学之一
自然科学之四/生物学之二
生命哲学
现象学之一/胡塞尔之一
现象学之二/胡塞尔之二;梅洛·庞蒂
现象学之三/舍勒
存在哲学之一/雅斯贝斯
存在哲学之二/萨特
存在哲学之三/加缪;马塞尔
海德格尔之一
海德格尔之二
现代逻辑之一
现代逻辑之二
维特根斯坦之一
维特根斯坦之二
分析哲学之一/弗雷格;维也纳学派
分析哲学之二/罗素
分析哲学之三/语言行动理论;后设伦理学
分析哲学之四/存有论
哈特曼;怀特海
马克思主义
批判理论
社会哲学
批判理性主义
人类学;诠释学
结构主义
人名外文—中文索引
人名中文—外文索引
内容外文—中文索引
章节摘录
“哲学”一词源自希腊文,意思是爱智慧。同理,“哲学家”一词指的是智慧之友(philós为朋友,sophía为智慧),其特色在于对各种知识的追求。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便已追问过人类本身当中作为哲学起源的本能为何,他们的答案是惊奇。 “因为惊奇,自古至今不断地引发了人类的哲学思考……问题与惊奇让人觉得自己无知……为了脱离无知,他便开始做哲学思考……”(亚里士多德) 人类并不仅仅被动地接受经验世界的现状,他会诧异,会找原因:“为什么事物会存在?现象的背后是什么在起作用?我们为什么而活?” 这种无时无刻不在涌现的问题让日常的、理所当然的事物变得可疑。我们突然明白,在我们累积了许多片段的个别知识后,整体的本质与内涵仍旧可能隐而不显。 推动哲学思考并让它始终向前发展的力量还有怀疑。我们自己的认知能力、传统的价值与社会的规范都可以置于它的批判之下。 有人认为哲学的另一个起源是人类意识到了自己是走向死亡的存有。随时可能逼近的终点制止我们日复一日过着毫无疑问的生活,逼迫我们反躬自省,决定人生真正的要务何在。 痛苦与死亡是临界经验,戳破了人生舒适安全的表面,抛出了它的意义何在又如何实现的问题。 以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的特征在于自然本能的消退。这迫使他以理性的规定取代其他动物与生俱来的本能反应,但这同时表示他得到了主宰自我的自由。 然而,这样的存在者也必须不断对自己的存在与行为实践的基础做出理性的反省。 “人类这种存在者想要的总是超过他的能力范围,他的能力又总是超过他应该的范围。”(维克勒) 哲学问题与每个人都有关,哲学思考是每个对自己负责的人的根本作为。因此,每种哲学都可以理解为康德定义下的启蒙: “启蒙意味着一个人走出作茧自缚的蒙昧,蒙昧意味着没有能力完全不依靠他人而独立自主地使用理性。” 我们无法以一个明确的概念来掌握哲学究竟是什么,因为它的性格随其选择的前进的道路而定。因此,以下选录几个尝试性的描述: “哲学的起点是人,一个想在其内在与外在世界的谜团中寻找方向的人……试图在世界的万花筒里辨认出共同性与普遍性的准绳。”(雷波勒) 哲学可以界定为“为世界赋予理性的有方法而锲而不舍的努力”。(霍克海默尔) “以今日惯常的用法来看哲学,意思是指科学地处理与世界的认识及生命的智慧有关的一般性问题。”(文德尔班) “哲学家不能算是一个特定的行业,哲学家也不是一个可供他人师法的有形理想,一个哲学家存在的方式便是追求成为自己。这样的生成过程在哲学思考的广度里得到空间、可能性与彰显。”(雅斯贝斯) 对于哲学的根本问题,柏拉图列举如下:真、善、美。 到了近代,康德所表述的问题如下:·我可以知道什么?(形而上学)·我应该怎么做?(道德)·我可以希望什么?(宗教)·人是什么?(人类学) 最后一个问题基本上涵盖了其他的每一个问题。与个别科学不同的是,哲学的目标不是实在界中圈定出来的一块领域(生物学:生命;化学:物质的组成),而是一切的存有,旨在发现事物的本质与关联网络,并为人类发掘意义与价值。 单项科学从不可再后退的特殊预设出发,哲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尽最大可能追求无预设的立足点,其方法与对象皆非现成,而是有待它自己重新决定。人类认清自己与世界的哲学过程没有终点,在任何时代都是根本的要务。随着问题与对象范围的不同,哲学也被划分成独立的研究领域(学科)。人类学 认识人类本性的尝试乃是哲学的基本课题之一。人类的普世通性的探索,有助于人们自我反思并认清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特殊地位(例如他与其他生命体的差异如何),无论就个人的自我实现还是人性社会的建立而言,都和实践有关。伦理学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何者为“善”。善决定了一个人的处世态度与实践行为。伦理学的目标是方法性地揭露公正的、理性的、有意义的行为实践与(群体)生活的根本基础为何。伦理学的原理与论据不应诉求任何外在的权威与习俗,必须普遍有效而具理性说服力。因此,它的位阶高于既有的道德规范,对它保有批判性的立场。后设伦理学的课题是重新检讨伦理学命题的语言形式与功能。美学 美学处理美的普遍性质、美在艺术与自然中的表现方式以及对欣赏者产生的作用。随着自我设定的不同,它可以纯粹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规范性的。除了艺术理论外,它还可能讨论审美判断的问题以及审美感受与经验的各种形式。我们还可以在较现代的美学中看到资讯理论与语言分析的路线。形而上学与存有学发轫于亚里士多德,由于它探寻的对象是存有物作为存有物的第一原理与本源,故称为“第一哲学”。它的主题范围是存有自身(存有学)、神性的存有(哲理神学)、灵魂(心理学)以及一切存有物的总体脉络(宇宙论)。逻辑学 逻辑学倡导前后一致且井然有序的思考。形式的古典逻辑,可细分为元素论(概念、判断、推理)与方法学(研究过程与证成过程)。现代逻辑追求形式化与数理化的最大可能,所执行的逻辑演算可理解为符号系统加上一套运算规则。此外,它也引进了多值的系统,即命题除了“真/假”之外可以有其他的真理值。认识论及科学理论 此乃关于知识之条件、本质与界限的理论,讨论的范围为认识的主体、对象与内容之间的关系。科学理论探讨个别科学的知识的预设与基础,其方法、原则、概念与目标均一一予以理清与批判。语言哲学 语言哲学探讨语言的形成、发展、意义与功能。维特根斯坦所开启的语言分析成了今日的主流,它又分为两大旁支。理想语言的系统尝试通过语言批判与形式化创造一个具高度逻辑精密性的语言,以满足精确科学的要求。反之,“日常语言哲学”则分析语言原始的、日常的应用与意义。 此外还有一系列跨科系的学科。 历史哲学尝试掌握与解读历史的本质、意义与过程,并透过历史性来了解人类。 宗教哲学询问宗教这种现象的本质并讨论它对人类与社会的功能,或予以批判。 自然的整体性诠释与说明为自然哲学的主题。在历史上,它也包括了自然科学的研究。 法哲学探讨的问题是法律的基础为何,特别是成文法的定规是否有位阶更高的规准作为依据(如自然法)。 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讨论国家与社会的构造、功能与意义。在此,人被视为社会性的存有者,其自我实现乃是在社会中完成。特别是在当代,它也包括对现代工业社会的生活条件的批判。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